法界佛教總會•DRBA Logo

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

化老和尚講述

經文上一頁目錄下一頁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三藩市佛教講堂

「閻浮」:就是我們這個南閻浮提。「眾生」:是所有一切的眾生。「業感」:業,是所造的業;感,是感召。就是造什麼業,便受什麼報。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這叫業感。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徧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眾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已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脫。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爾時」:當爾之時,「地藏菩薩摩訶薩」這個大菩薩「白佛言」:對佛說了,「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我藉著佛如來這種威德神通力量的緣故。「徧百千萬億世界」:地藏菩薩不說他自己──我有大神通,我有大智慧,我有無礙的辯才。而說是仗承著佛的威德和神通力量的緣故,所以他才能徧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才能分身來教化眾生。「救拔一切業報眾生」:他救拔一切起惑、造業、受報的眾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假設要不是佛大慈悲力量的緣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就不能有這千百萬億化身,分身去教化眾生,不能有這麼大的變化力量。什麼叫變呢?變就是互相更換了;化,化什麼?無而忽有──本來沒有,忽然間有了,這叫化。

「我今又蒙佛付囑」:我現在又承蒙佛囑咐。「至阿逸多」:什麼叫阿逸多?知不知道阿逸多是誰?不知道阿逸多,知道彌勒嗎?阿逸多是哪一位菩薩?就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翻譯成中文,叫無能勝──他可以勝過一切,但沒有人可以勝過他。無能勝,無就是有無的無,能是能不能的這個能,勝是勝利的意思。看!「無能勝」這幾個字多厲害。難怪沒有人能勝過他,因為他一天到晚都笑呵呵,沒有發脾氣的時候,所以他就有智慧,有智慧就勝過一切,所以叫無能勝,另外阿逸多又叫慈氏,慈悲的慈,姓氏的氏。「成佛已來」:到彌勒菩薩成佛的時候,「六道眾生」:天道、人道、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這六道的眾生。「遣令度脫」:遣令是一起使令,使令這一些眾生都要度脫。「唯然」:現在我答應這件事,我應承佛的這個囑咐。「世尊,願不有慮」:世尊您啊!我現在請您不要擔心這件事。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如魚游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以是等輩。吾當憂念。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當爾之時,釋迦牟尼佛告訴地藏菩薩說。「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沒有得到解脫的──就是還在輪迴之中的眾生,「性識無定」:他們的性也不定;識也沒有一定──知識也不定。本來想要學佛法,學一學,又改變宗旨了,這叫性識無定。「惡習結業」:這種惡習,就造了很多的罪惡。「善習結果」:做善將來就有好的結果。

「為善為惡」:或者做善事,或者做惡事,「逐境而生」:隨著境界而生,什麼叫逐境而生呢?好像人們遇著善友,給你講佛法,教你做善事,你聽他這麼講,就做了善事;如果你遇著惡友,教你去花天酒地,做一些壞的事情,你聽他講多了,就想去做,也許會變成他那樣子。這也就是我們人,如果和勤儉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一種勤儉的習慣。要是和懶人在一起,久而久之,你自己本來是個勤儉的人,可是遇著這個懶人,也就隨著境界轉了,變成懶人。這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和紅色的東西在一起,不知不覺就變成紅色了;你和黑色的──例如你盡寫字,拿著這墨,不知不覺手就染成黑色了。「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你染成咖啡色,就是咖啡色的;你染成黃色的,就是黃色。那麼,這在本經上就叫「為善為惡,逐境而生」。

不會喝酒的人,天天和喝酒的人做朋友,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會喝酒了,這就因為你有喝酒的朋友。要是接近盡吃毒藥,吸毒的人,久而久之,你自己也就變成這樣子了。所以,我們人交朋友一定要特別小心,特別注意。還有,我們人一定要聽朋友的勸告,而朋友又要分善友、惡友。如果這朋友是好的,善的朋友,無論他說什麼,我們應該相信他。如果這人是個惡的朋友,無論他說什麼,我們不應該相信他。所以,為善為惡,逐境而生,也就是這個道理。

「輪轉五道」:在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這五道裡頭轉來轉去。「暫無休息」:連暫時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動經塵劫」:動,就是一動,這一動就經過了塵劫那麼多的劫數。「迷惑障難」:都是在迷惑和業障的這種環境裡頭。「如魚游網」:好像什麼呢?這佛講經講得非常恰當,就像魚在網裡游似的。「將是長流」:不論多久的時間,也要在這水裡流來流去。「脫入暫出」:或者暫時入到網裡,又暫時出去了。「又復遭網」:出去沒有多久,又被打魚的漁翁打上來了。

「以是等輩」:以這一類的人,「吾當憂念」:所以我很憂愁的。你看!現在釋迦牟尼佛憂愁我們在於魚網出不去。魚網這地方是很危險的,不是好玩的,所以連釋迦牟尼佛都憂念;但是我們不要憂愁,只要一心學佛法,就可以有辦法的。「汝既畢是往願」:這個「汝」是指地藏王菩薩,佛對地藏菩薩說你既然完畢你往昔的願力。「累劫重誓」:很多劫以來,你發了重大的誓願,「廣度罪輩」:要廣度這一類有罪的人。「吾復何慮」:我還憂愁什麼呢?我沒有什麼擔心的啦!我很放心,好!你去做了。釋迦牟尼佛聽見地藏王菩薩對他這麼樣一講,他就告訴地藏王菩薩說,我不再憂愁了。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以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慇懃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說是語時」:說這話的時候,「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這會中有一位菩薩,他也是個大菩薩。「名定自在王」:這位菩薩的名字,就叫定自在王菩薩,他修定,得到自在;不單得到自在,還是自在中的王。「白佛言」:他對佛說,「世尊,地藏菩薩累劫以來」:地藏菩薩久遠劫到現在,「各發何願」:他每一個劫,發的是什麼願呢?他都發過什麼願?「今蒙世尊慇懃讚歎」:現在才能得到世尊這樣慈悲慇懃來讚歎他、稱讚他。「唯願世尊」:我唯獨願意世尊,「略而說之」:略略地為我講一講。

「爾時世尊」:當爾之時,釋迦牟尼佛就「告定自在王菩薩」說,「諦聽諦聽」:定自在王啊!你注意聽,我告訴你。「善思念之」:你現在要好好的注意,記得我所告訴你的話。「吾當為汝」:我現在為你「分別解說」:詳細的給你講一講。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

「乃往過去」:就是在以前過去多久的時間呢?「無量阿僧祇」:有無數無量這麼多,「那由他不可說劫」:那由他不可說,這都是劫的名字,大數目的名字。「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在這個時候,有一位佛出世,他的名字叫一切智成就如來。這一切智有三種──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而這一切智就包含其餘的兩種智慧,這就是一切智所成就的如來。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有位居士問我,如來佛和阿彌陀佛是不是不同?其實,阿彌陀如來、釋迦如來、藥師如來,這每一尊佛的名字都叫如來。不是說單這一尊佛叫如來,另外那一尊不叫如來。

佛有十個名號,什麼叫號呢?好像我們人有個名字,然後又有個別號。名字是自己尊長所用的,別號是一般平等的人所用的。號者號也,什麼叫號呢?這號就好像老虎發脾氣了,獅子吼的聲音也都叫號。號,聲聞於外,因為你這個聲名大,一般人都聽見了,所以叫號,又叫別號。這號就是大聲叫,有這麼一個意思。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這是個什麼號呢?這叫「倣同先德號」,倣是模倣,就是學以前有德行的人。「如」:如無方所,沒有一個特定的地方;「來」:來感而現,等來感應道交了,而現出來,這叫如來。又這如來兩個字是「來無所從,如無所去」,也就是無所來,無所去,這叫如來。又「如」是本覺的這個理,「來」是始覺的那個智。以本覺的理,契始覺的智,所以這也叫如來。如來大概的意思是這樣。

「應供」:應供就是應該受人天的供養,人間的人應該供養他,天上的人也應該供養他,這叫應供。應供也有一個名號,叫「堪為福田號」,就是他堪做人天的福田。福田有自利和利他這兩種,自利,就是自己研真斷惑,什麼叫研真斷惑呢?研究真理,把疑惑都斷去了,這是自利。自己明白了,再能去教化他人,令他人也得到真理,將疑惑都斷了,這是利他。

 第三「正徧知」: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正,和外道的不正有分別;徧,和二乘的不徧有分別。二乘人,他證到偏空的理,而沒有得到徧,所以這是和二乘不同之處。知,是指和凡夫不同之處,凡夫是不知,而正徧知是無所不知。正徧知也有一個名號,叫「徧知法界號」。什麼叫徧知法界號呢?好像《楞嚴經》上說:「松直棘曲,鵠白烏玄,皆了元由。」松直,松樹是直的;棘曲,荊棘是彎曲的。鵠白,鵠鳥是白色的;烏玄,烏鴉是黑色的。皆了元由,它們的根本是怎麼一回事,佛都知道。乃至在三千大千世界以外,所落雨滴的點數,就是甚至於一滴,佛也知道。佛是無所不知,因此得此名號,就叫徧知法界號。

「明行足」:明是明白,行是修行。明也就是智慧,修行就是福,福慧雙足──福也圓滿了,慧也圓滿了,這就是明行足。那麼明行足的明又可說有三明,什麼叫三明呢?就是天眼明──得到天眼通了;宿命明──前生的一切,他都明白;漏盡明──得到無漏了。明行足也有一個特別名號,叫「果顯因德號」。佛於果位上顯現出來他在因地所修的德行。

「善逝,世間解」:善是好,逝當往字講。善逝,世間解的另外一個名號,就叫「妙往菩提號」。為什麼叫妙往呢?他善到十方諸佛國土,用權巧方便來教化眾生,所以就叫妙往菩提號。

「無上士」,也是佛的十號之一。怎麼叫無上士呢?因為他把所有的惑都斷了,沒有見惑、思惑、塵沙惑。沒有種種的惑了,所以叫無上士;若有惑可斷的,就叫有上士。無上士也有一個它自己的名號,叫「通偽達真號」。佛知道內身和外境一切一切都是虛偽的;唯獨佛乘是真實的,所以叫通偽達真號。

「調御丈夫」:調是調和,御是御車。古來的車是用馬拉的,要有一個人拿鞭子趕這車,這叫御車。現在駕駛汽車,也可以說是御車。有一天晚間我說:「駕車就是調御丈夫。」這個調御丈夫,調御什麼呢?調御六道眾生,都到佛果菩提,到佛的果位上。所以這是最大的一個大丈夫,調御眾生,令其了脫生死,超出六道輪迴。調御丈夫也有一個名號,叫「攝化從道號」,化度眾生,令一切眾生都依從修道的路去修行。

「天人師」:佛可以作天人的師表,三界的師表。這也有一個名號,叫「應機說法號」,應眾生的機緣來說法。

第九個就是「佛」:佛是半梵語,具足來說也叫佛陀耶。因為中國人歡喜簡單,所以就稱佛。佛也有一個號,叫「三覺圓明號」,三覺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覺圓,萬德備;萬德也都具備了,所以就成為佛。

最後一個叫「世尊」:佛無論在世、出世間都尊貴,所以叫世尊。這也有一個特別的名號,叫「三界獨尊號」。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獨尊,是只有佛才是最尊貴的。所以釋迦牟尼佛一出世的時候,就一個手指著天,一個手指著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天上邊和天下邊,只有佛是最尊貴的,所以第十名號叫世尊,別號就叫三界獨尊號。世尊又有六種的意思:(一)自在,佛是最自在的。(二)熾盛,好像火,很熾盛。(三)端嚴,又端正又莊嚴。(四)名稱普聞,誰都知道佛的名稱。(五)吉祥,世尊這個名字有吉祥的意思。(六)尊貴。以上所說是佛十號簡單的解釋。

「其佛壽命六萬劫」:這一位佛的壽命有六萬劫這麼長。

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未出家時」:這一位一切智成就如來,他以前沒有出家的時候,「為小國王」:做為一個很小國家的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他與鄰國的國王做朋友,「同行十善」:大家共同行十種善業。十種善業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貪、不瞋、不癡、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做這十種的善事。「饒益眾生」:來利益眾生。「其鄰國內」:在他的鄰國裡邊,「所有人民」:所有一切的人民,「多造眾惡」:統統歡喜造一切的惡。「二王議計」:這兩位王商議,想辦法幫助這一些人民。「廣設方便」:廣大而設種種的方便。

「一王發願,早成佛道」:有一個王,他就發這麼一個願,發什麼願呢?他說:「願意自己早成佛道。」很快就成佛了,成佛了做什麼呢?「當度是輩」:成佛之後好度這一切造惡的眾生。「令使無餘」:令一切造惡的眾生,一個都不剩下,統統都度盡了他們。

「一王發願」:另一個國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我如果不先把一切造惡有罪苦的眾生度脫,令他們離苦,得到安樂。「得至菩提」:乃至於成佛。「我終未願成佛」:我始終不願意成佛,我一定要把這一些眾生都度完了,我才成佛;若有一個眾生沒有成佛,我就不成佛。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佛告訴這位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這一個發願早成佛的國王,「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就是方才所講的一切智成就如來。「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另一個國王發願,永遠來把罪苦的眾生都度脫了。「未願成佛者」:有一個眾生沒有成佛,他就不願意成佛。這位國王是誰呢?「即地藏王菩薩是」:這一位正是地藏王菩薩,這也就是他過去所發的願。

復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眾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羅漢問之。欲願何等。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羅漢愍之。為入定觀。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噉魚鱉之屬。所食魚鱉。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噉。計其命數。千萬復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羅漢愍之。為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

「復於過去」:又在過去,「無量阿僧祇劫」:無量無量這麼多的劫。「有佛出世」:有一位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如來」:他的名字叫清淨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這尊佛的壽命有四十劫這麼長。「像法之中」:在佛入涅槃之後,像法的時候,「有一羅漢」:有一位證果的阿羅漢,「福度眾生」:他為一切眾生來種福。「因次教化」:他次第教化眾生,「遇一女人」:遇著一個女人,「字曰光目」:這個女人的名字就叫光目。「設食供養」:她設一些齋菜,來供養這位羅漢。

「羅漢問之」:這位羅漢就問她,「欲願何等」:說妳供養我,妳想要求什麼呢?妳願意得到什麼好處呢?「光目答言」:這光目女就答覆羅漢說,「我以母亡之日」:我在我母親死亡的這一天,「資福救拔」:做這福德來救拔我母親。資,就是幫助。「未知我母生處何趣」:不知道我母親,現在投生到哪一趣裡去?到哪一道裡去了?

「羅漢愍之」:這羅漢就生出一種可憐她的心。「為入定觀」:就為她坐禪來觀察,也就是為她入定作意觀察。「見光目女母」:看見光目女的母親,「墮在惡趣,受極大苦」:墮落到惡趣裡頭,受很大的苦楚。「羅漢問光目言」:這個羅漢見著這種境界,就問光目,「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你的母親在世的時候,是做什麼事情的?「今在惡趣受極大苦」:現在在地獄裡受很大的苦楚。

「光目答言」:光目就答覆說,「我母所習,唯好食噉魚鱉之屬」:我母親在生的時候,她就歡喜吃魚和鱉這一類的東西。「所食魚鱉」:她也不是盡吃魚和鱉,她吃什麼呢?「多食其子」:多吃魚子,就是魚下的蛋。「或炒或煮」:或者炒著來吃,或者煮著來吃。「恣情食噉」:她放恣來吃,什麼也都不顧了。有這個東西吃,她連生命都忘了,不顧命那麼吃。「計其命數」:要是算計這些生命的數目,「千萬復倍」:有百千萬億那麼多。「尊者慈愍,如何哀救」:尊者啊!請您慈悲憐愍我母親,想一個辦法來救我母親。

「羅漢愍之」:這個羅漢就生出慈悲心,「為作方便」:為她做一種方便的法。就「勸光目言」:對光目說了,「汝可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妳誠心一點,要至誠懇切念南無清淨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並且妳再塑一個清淨蓮華目如來的形像。「存亡獲報」:這樣妳的母親會得到好處,妳自己也會得到好處。無論是在生的,或死亡的都會得到好處。

光目聞已。即捨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之。復恭敬心。悲泣瞻禮。忽於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纔覺飢寒。即當言說。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為下賤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

「光目聞已」:光目女聽見這位羅漢教她恭敬供養清淨蓮華目如來之後,「即捨所愛」:她就把她所愛的東西都捨了,或者變賣了。好像前邊那位婆羅門女一樣,她把房子賣了;那麼這位光目女呢?她就把她所愛惜的東西賣了,值錢的東西也都賣了,最寶貴、最捨不了的一些物質,她都把它布施出去,或者賣了。「尋畫佛像」:然後她用紙或者絹、綢、緞來畫清淨蓮華目如來佛像。「而供養之」:就用香、花、燈、燭、果,種種的飲食、衣服、臥具,來供養清淨蓮華目如來的畫像。

「復恭敬心」:她又用一種至誠的恭敬心,「悲泣瞻禮」:她因為知道她母親墮落到惡道裡頭去了,受惡道的苦。她就悲泣瞻禮──悲哀哭泣,又看看佛像,就叩了頭。「忽於夜後」:忽然,在這晚間的後半夜,「夢見佛身」:她就好像作夢似的。其實這種境界並不是作夢,這是她心誠到極點,就有一種感應道交的境界,她在這個房子裡邊就看見佛像了。如果說她這麼見到佛像,這好像太奇怪了,所以經上就說好像作夢一樣。佛身「金色晃耀」:這佛身是黃金色的,「如須彌山」:就像須彌山這麼大,你說這有多大?這尊佛「放大光明,而告光目」:告訴光目說,「汝母不久當生汝家」:妳的母親不久應該會生到妳的家庭裡來。「纔覺饑寒」:他方才感覺到饑餓和寒冷。「即當言說」:他就會說話的,妳等著啦!

「其後家內,婢生一子」:做工的男人,就叫奴;幫人做工的女人叫婢。婢,就是卑下,就是人家教你做什麼,你就要去做什麼,受主人的指揮,所以叫婢。那麼不久她家裡有一個婢女,這個婢女生了一個兒子。「未滿三日」:本來小孩子,生出後在三、四歲才會說話;可是這個小孩子還沒夠三天,「而乃言說」:他就會說話了。說什麼呢?「稽首悲泣」:他向佛像叩個頭,就哭起來了。「告於光目」:便告訴這光目女,「生死業緣,果報自受」:他說生和死這種造惡業的因緣,將來受果報,是要自己親自去受的。好的果報,也是自己去受;惡的果報,也是自己去受。

「吾是汝母」:我是妳的母親,「久處暗冥」:我長久在看不見太陽,看不見太陰,也看不見星光,在這種黑暗而冥無所見的地方。「自別汝來」:我自從死了,和你分別之後,「累墮大地獄」:常常墮落到大地獄裡頭。「蒙汝福力」:現在我承蒙你,很謝謝你為我造福的力量。「方得受生」:你造福把我救出地獄之苦,現在才又受生。「為下賤人」:可是,雖然受生為人,卻是婢女所生的。「又復短命」:我生為下賤人,這還不要緊,還要夭壽。夭壽就是短命,生命不長。「壽年十三」:我只可以活到十三歲。「更落惡道」:又要墮落到惡道裡頭去。「汝有何計,令吾脫免」:你要快快想一個方法,令我脫離這種惡道之苦,你快幫我想法子!

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墮於惡道。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塗。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發誓願已。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吾觀汝母。十三歲畢。捨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恆河沙。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光目聞說」:光目女聽見這個婢女的兒子對她這樣說話。「知母無疑」:知道這一定是她母親,一點疑惑都沒有。「哽咽悲啼」:哽咽就好像喉嚨有什麼東西塞住了似的,說話也說不出來,哭也哭不出聲來。被這個氣堵著,好像要斷氣的樣子,這時要哭又哭不出來,要笑又笑不出來,也不知是哭、是笑,這叫哽咽。是悲哀到極點,所以有這種情形。「而白婢子」:就對婢女的兒子說。「既是我母,合知本罪」:既然你是我的母親,就應該知道你本來造的是什麼罪業啊?「作何行業」:你在沒死之前,都造了什麼罪業?「墮於惡道」:令你墮到惡道裡邊。

「婢子答言」:這個婢女之子聽光目女這樣問他,他就回答說,「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殺害,就是殺魚子,歡喜吃魚鱉,多吃其子,或煮或炒,這種殺害的業是很重的。毀罵是毀謗三寶,罵詈一切眾生,這兩種都是很嚴重的罪業,要受這種果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假設要不是得到妳做功德來超拔我,救度我這苦難。「以是業故」:以我所造的這種業,「未合解脫」:是不應該脫離苦難的。「光目問言」:光目聽見這話就問她,「地獄罪報其事云何」:造罪在地獄受果報的事情怎麼樣呢?你可以告訴我嗎?

「婢子答言」:婢女之子答覆光目說,「罪苦之事」:這個造罪受果報的事情,「不忍稱說」:我沒有法子講得出來,我不忍心說。你看有人坐在這兒聽經,就說是痛苦,如果要下地獄,到那個地方,你說那怎麼辦?你在受苦,說:「我不要在那裡受這個罪了!」那也不可能,沒有法子逃得出去。你的罪若不了,你想不在地獄受苦,那是不行的。所以,要是能在人世間受點痛苦時,就想:「哦!這比在地獄受的苦是好得多了,地獄比這個苦得更厲害。」要是能這樣想,那不論在什麼地方都是快樂的,沒有哪一個地方是苦的。你就是腿痛也不會覺得苦,你看,在地獄裡,被鬼用叉往身上一叉,然後放到油鍋中,你說那苦不苦?如果你說:「哎喲!我受不了,你不要把我往油鍋裡放。」他不會聽你的,沒有人情講的,你說你苦嗎?嘿!那他把你炸多一次,再來一次,叫你苦多一點。「百千歲中」:即使經過百千萬歲的時間,「卒白難竟」:卒是終了,百千萬歲也說不完這種痛苦。

「光目聞已」:光目女聽完之後,「啼淚號泣」:你看地藏菩薩在因地時,也沒有法子,就只有哭的本領、哭的能力了,其餘的能力都沒有。所以啼淚悲泣,號啕痛哭,大喊大叫。啊!怎麼辦哪?「而白空界」:因為他沒有辦法,就對空中說了,說什麼呢?「願我之母,永脫地獄」:只要求我的母親永遠都脫離地獄的苦啊!幸好光目女的母親生了這麼個孝順的女兒,如果沒有孝順女,恐怕在地獄裡也不容易出來的,因為她殺生很多,罵人也很多,所以要在地獄裡受苦。但是她有這麼一個孝順的女兒發願:願她的母親永遠脫離地獄的痛苦。「畢十三歲」:等到十三歲,壽命終了之後,「更無重罪」:她這個重罪都沒有了。「及歷惡道」:也不再墮落到惡道裡邊去了。歷,是經歷。

「十方諸佛慈哀愍我」:我叩求十方諸佛菩薩慈悲哀憐、愍念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請十方諸佛都來證明我為母親所發的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塗」:假設我的母親永遠都離開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即刀塗、血塗、火塗,這三塗的痛苦。「及斯下賤」:和這個由婢女所生的下賤身。「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不但沒有下賤的身,而且也永遠不做女人。「願我自今日後」:我發願從今天到將來。「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我面對清淨蓮華目如來的畫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卻後,就是從現在到將來,到百千萬億劫那個時候。「應有世界」:應該有的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所有地獄和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諸罪苦眾生」:所有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裡頭罪苦的眾生,我「誓願救拔」:我發願來救拔他們。

「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令他們都離開地獄的苦、餓鬼的苦、畜生的苦,等等的苦。你們要知道,如果不是地藏王菩薩發這麼大的願,相信我們現在或者也在地獄裡受苦;或者也在餓鬼裡受果報;或者也在畜生裡受苦。我們現在所以能作人的原因,這都是地藏王菩薩在無量劫發這一個大願,把我們從地獄裡救出來;從餓鬼裡救出來;從畜生裡救出來。不過我們現在都沒有得到宿命通,沒有得到天眼通,也不知道我們以前受過地藏王菩薩多少的好處?多少的慈悲?他對我們的這種利益和恩澤,我們都不知道。如果不是地藏王菩薩早發這麼個大願,我們危險得很。所以我們現在時時刻刻都應該抱著要報答地藏王菩薩的恩情這麼一個心哪!「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這一些人都成佛了之後,「我然後方成正覺」:然後我才成佛。

「發誓願已」:發這種的誓願完了之後,「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在當時就具聞──聽得清清楚楚的,不是馬馬虎虎、似是而非的,也不是迷迷糊糊好像作夢似的。她清清楚楚地聽見清淨蓮華目如來告訴光目女說,「光目,汝大慈愍」:妳呀!真是太慈悲了,妳這種願力真是令我歡喜,這是讚歎光目女。「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妳呀!誰教導妳的?誰告訴妳的?妳能為母親盡孝道,而發了這樣的大願!這我從來沒聽過,沒有眾生肯發這麼大的大願──為了救自己母親而發願救度一切眾生。這真是難得!難得!真是最好了,妳真是最好的一個女孩子。

「吾觀汝母」:我現在用佛眼來觀察妳的母親。「十三歲畢」:妳的母親在十三歲時,壽命終了之後,「捨此報已」:捨了這個報之後,「生為梵志」:因為妳現在發這種大願,所以妳的母親等十三歲壽命終了之後,來生就作梵志。梵志就是婆羅門教,也就叫淨裔,淨裔就是修清淨行的後人。「壽年百歲」:他那時可就不同了,他生去作梵志,能活到一百多歲。「過是報後」:過這一個果報之後,「當生無憂國土」:他應該生到無憂國土──就是極樂世界。「壽命不可計劫」:生到極樂國土之後,他的壽命不可計劫。「後成佛果」:然後就成了佛果。「廣度人天」:他廣泛的去度人間的人和天上的人。「數如恆河沙」:數目有恆河沙那麼多。

「佛告定自在王」:釋迦牟尼佛就告訴定自在王菩薩說。「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這個福度眾生,為光目觀察她的母親墮落到什麼地方的羅漢,你知道他是誰呀?我告訴你,「即無盡意菩薩是」:就是這個無盡意菩薩,他在清淨蓮華目如來時做羅漢,現在就是無盡意菩薩。「光目母者」:這個光目的母親,你知道是誰呀!「即解脫菩薩是」:就是現在這個解脫菩薩。「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當時的光目女,就是現在的地藏菩薩。

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恆河沙願。廣度眾生。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

「過去久遠劫中」:在過去很久很久以前的劫裡邊。「如是慈愍」:這位地藏菩薩就像上邊所說的這麼大慈悲,大憐愍眾生,他「發恆河沙願」:所發的願力像恆河沙那麼多,不單單是經上所講的這麼一點點,他的願力是無量無邊那麼多。「廣度眾生」:他普遍的教化一切眾生,度脫一切眾生。「未來世中」:在將來的世界裡邊。「若有男子女人」:或者有男人,或者有女人。「不行善者」:不做好事,盡做惡事。人應該諸惡不做,眾善奉行;而他是眾善不行,諸惡去做。「乃至不信因果者」:乃至於你講因果,他也不信。昨天到加城大學去講法,有一個中國學生,在講完了之後,到外邊,他就問我說:「佛教是不是信因果啊?」我說:「是啊!這個因果,不單要信,而且的確是真的。你信,也有因果;不信,也有因果。你要是不信因果,我現在就給你一個實地的試驗。

怎麼樣試驗呢?你去找一個人,你打這個人一個嘴巴,這個人一定打回你一個嘴巴。你打他一個嘴巴,這是個因;他又打你一個嘴巴,這是你結果了。你打人家,人家也打你。你信不信這個道理?」他說,這樣他也沒有話講了,本來他有很多的理論,想來辯論,認為是沒有因果的。我這麼樣一講,他或者怕人打他,或者他也不願意打人,他就信這個因果。我說你打人這就是個因,本來你不應該打人,可是却打人,這是因;所以人家回頭也就打你,這就是果了。這個因果,你對人家不好,人家對你也不好;你要是對人家好,人家對你也好,這也就是因果。所以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你盡結交一些不正當的朋友,那麼這一些不正當的朋友,就把你也影響成了一個不正當的人;你盡交一些好朋友,那麼即使你是一個壞人,也會變好了。所以,一切的事情都是因果,不要往外找。不要說人家對我不好,先問自己對人好不好。所以一切事都要迴光返照,反求諸己。不要像照相機,盡給人照相,自己本身是什麼樣子都不知道。

「邪淫妄語者」:或者做邪淫的事,或者盡打妄語,專門講假話。「兩舌惡口者」:我們人切記不要犯兩舌惡口。怎麼叫兩舌呢?對於這一個人,一個面孔;對另外一個人,又一個面孔。對於甲,就說乙不對,說乙怎麼樣不好;對乙,又說甲怎麼樣不好,這都是兩舌惡口的過。或者挑撥離間,令本來團結一致的團體,却因他的破壞而解散了。惡口兩舌裡邊,最要緊的是不能破和合僧。什麼叫和合僧呢?對出家人,不論他是比丘,是沙彌,他既然已受沙彌戒,或者受菩薩戒,你以居士的身份,就不應該說沙彌和比丘的過。因為你學佛法,是從比丘,從沙彌等出家人這兒學來的。你不能學了佛法,然後還破壞佛法。所以不能令僧伽裡邊互相不和,要是令僧伽裡邊互相不和,這就是兩舌、惡口,又叫破和合僧。

破和合僧在佛法裡邊是五逆罪之一,五逆罪是最重的罪──弒父,殺父親。弒母,殺母親。弒阿羅漢,殺證果的羅漢。破和合僧,就譬如對這個出家人說那個出家人怎麼樣不對,有什麼樣不好的地方,他怎麼樣對你不起;對那個出家人又說這個出家人怎麼樣不好,怎麼對不住你,你看他又怎麼樣子,如何妒嫉障礙。令出家人裡邊都不和了,互相都不共住,大家分散開來,這叫破和合僧。第五是出佛身血:或者把佛像燒了,或者把佛像毀壞了。現在雖然佛不在世,但你把佛像毀壞,這也叫出佛身血。以上都包括在兩舌、惡口裡頭,所以這點我們各位一定要特別注意,不要犯這種毛病。犯這種毛病,墮落到地獄,是永遠都不會出來的。

「毀謗大乘者」:或者毀謗大乘,說沒有大乘,只有巴利文。昨天來那麼一個狂人,他問:「你們這個經是從巴利文翻譯過來的嗎?」他連巴利文是個什麼樣子都不知道,還問是不是巴利文翻譯過來的,這簡直是硬充行家,假裝他懂事情,這種人真是最可憐的。「如是諸業眾生」:像這一類造惡業的眾生。「必墮惡趣」:一定會墮落到三惡道裡去的,這是非常危險的。

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歎。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眾生。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若遇善知識」:「若」是不定詞,或者遇著,或者沒有遇著。現在假設要是遇著善知識的話。什麼叫善知識呢?聞名叫知,見面叫識。聞名:我聽見這個名字,我知道啦!這叫「知」。見面:我看見了,見著面了,這叫「識」。我認識了,這就是「知識」。「善」字,一般人都當「好」字講,而「善知識」這個「善」,當能字講。他能知能識,能知道什麼呢?能知道這三界的苦惱,能知道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善知識有三種,第一種是外護善知識:在外邊來護法的這種善知識。這種善知識,是幫著處理一切事情,出家人需要什麼?他就去做,護持三寶,護持常住。常住所需的一切物品,他都供給,這叫外護善知識,從外邊來護持修道的人。第二種是同行善知識:怎麼叫同行呢?就是一起修行。這一種善知識,是一起修道,互相勉勵的。什麼叫互相勉勵呢?這就叫打同參。

所謂打同參,就是在一起共同修道,你幫著我,找我的毛病;我幫著你,找你的毛病。因為人自己不知道自己的過,若找另外一個人看呢,就容易發現他的過錯,發現他所有的毛病。所謂當局者迷,在自己的崗位上,有的時候,就看不出來是對、是不對;而旁觀者清,在旁邊看的人,就清清楚楚的,所以能互相你看我的不對處,我看你的不對處,這叫打同參。可不是你看我的不對處,我就發火了;我看你的不對處,一講你也發脾氣了。不可以發脾氣的,要互相研究錯誤的地方,這叫互相勉勵,共同鞭策,好往前去精進,互相切磋琢磨。《大學》上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是言其製玉石的人,用刀一點一點把玉切了,然後用剉把它剉一剉,又要琢磨,把它磨一磨,這才能成一塊美玉。所以兩個人打同參,也就是這個意思,互相來切磋琢磨,你找我的毛病,我找你的毛病。真正想要修道的人一定要這樣子,這是同行善知識。還有第三種教授善知識:講經說法,或者宣傳佛教,教化眾生的善知識,這都叫教授善知識。

「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一彈指,是很短的一個時間。一瞬,瞬呢?眼睛一眨眼,這叫一瞬。二十念是一瞬,二十瞬是一剎那,在《仁王護國般若經》上說,這一剎那就有九百個生滅;也就是說一剎那間,我們的念慮就有九百個生滅在裡邊。一彈指間就有六十四個剎那。但是這一彈指,言其是很短的時間。這個勸令一彈指間,有兩種的說法:(一)在一彈指這麼短的時間,他相信歸依地藏王菩薩,然後升天了,就得到永遠的快樂。(二)經善知識勸令這個人,他在一彈指這麼快的時間,就相信了,生出一種信心來,歸依了地藏王菩薩。這歸依就是恭敬,把我們身心性命啊!都交給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就是我們的慈悲父親,我們好像他的子女一樣。「是諸眾生」:這個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在一彈指這麼短的時間,他就可以消滅無量無邊那麼長時間的三惡道果報。

「若能志心歸敬」:假如再能專一其心,志誠歸敬。「及瞻禮讚歎」:或者瞻禮,或者讚歎。「香華衣服」:用香,或者華,或者衣服。「種種珍寶」:種種珍奇、寶貴的東西。「或復飲食」:或者吃的東西。所以我們出家人吃東西的時候,都應該上供,先供養佛,也就是這個道理。「如是奉事者」:像以上所說用香華、飲食、衣服、種種珍寶來供養地藏王菩薩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在未來百千萬億,那麼長時間的劫裡邊。「常在諸天」:常常升到天上去。「受勝妙樂」:享受那種最殊勝、最微妙的快樂。「若天福盡」:假設他天福享盡了。「下生人間」:再生到人間來。「猶百千劫」:還能在百千萬劫。「常為帝王」:常常做皇帝。「能憶宿命」:他能想起來宿世是做什麼的,常能想起來自己前生的事情。「因果本末」:所有的因果、本末,他都知道。

「定在自王!如是地藏菩薩」:像上邊所說這個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有像這樣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這種大威德、大神通的力量。「廣利眾生」:他廣泛的利益一切眾生。「汝等諸菩薩」:你們這一些個菩薩呀!「當記是經」:應該記得這部《地藏經》。「廣宣流布」:你們大家都發心來流布這一部《地藏經》。所以我們現在能聞到《地藏經》這個名字,得聽到講《地藏經》,這都是諸菩薩廣宣流布的力量,如果不是菩薩默默中來宣傳流布這一部經典,我們未必能遇著這樣甚深的法寶。

「定自在王白佛言」:定自在王菩薩就對佛說,「世尊!願不有慮」:說世尊您不要憂慮這一些問題。「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我們現在這些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必能藉仗佛的威神,「廣演是經」:到處去宣說這部經典。「於閻浮提」:於南閻浮提,「利益眾生」:利益於眾生。「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定自在王菩薩說完了這話,「合掌恭敬作禮而退」:合起掌來,恭恭敬敬的向釋迦牟尼佛叩頭頂禮,然後退坐一面。

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於久遠劫來。發如是大願。云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廣大誓言。唯願世尊為我等說。

「爾時」:當爾之時,當定自在王菩薩頂禮恭敬退坐一面的時候。「四方天王」:四方天王住在須彌山的半腰。他們所住的地方是七寶圍成,用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等七寶造的這個城,高有四萬二千由旬,周圍有七重行樹、七重羅網、七重欄楯,非常莊嚴。四天王是東方天王、南方天王、北方天王、西方天王。

東方天王,梵語叫提多囉叱。提多囉叱,翻譯成中文就叫持國天王。持是持護,他保護所有的眾生和國家。他有九十九個兒子,都叫因陀囉。他統領的鬼神,一部份是香神,有一部份是臭鬼。香神是誰呢?就是八部鬼神裡邊的乾闥婆,他頭上長著一個犄角,若聞到什麼地方有香,他就往什麼地方跑,因為他歡喜聞香味。玉帝就是因陀囉王,他有一種栴檀香,把這種香一焚起來,乾闥婆就到了,玉帝就命他作音樂。因為玉帝還在六欲天裡邊,他沒有離開五塵的境界,所以就叫乾闥婆給他作樂,這是玉帝的一個樂神,也就是香神。持國天王還統領臭鬼,這個臭鬼,他到什麼地方都有一股臭味。他的名字叫什麼呢?叫富單那。<楞嚴咒>上的富單那也就是這個。他的本領,他的神通,就是放臭味,到什麼地方,就有一股臭氣跟著他。

南方天王,梵語毘琉璃,翻成中文就是增長,他能增長眾生的善根,他也有九十九個兒子,也叫因陀囉。這四大天王,每一個天王都有九十九個兒子,都叫因陀囉,所以三百九十六個都叫同一個名字。南方增長天王,他也管理統領一般鬼神。他統理的鬼神,有一種是遠鬼,有一種是近鬼。什麼是遠鬼呢?他離人遠遠的。什麼叫近鬼呢?他歡喜當人的祖先,到誰家裡就當誰的祖先,所以叫近鬼。這個遠鬼叫什麼?就是<楞嚴咒>上的鳩槃茶,本來這個字應該念鳩槃荼,但現在所有念咒的人都念鳩槃茶,大約他也知道他的名字被改了,所以你念鳩槃茶也一樣的靈,因此名字是沒有一定的。

為什麼念鳩槃茶了呢?因為中國人不認識荼字,荼字和茶字,只差一橫,茶字少一橫,荼字上面多一橫。這個茶字底下是木字。荼字是個未字,就相差這一小橫,因為人大意的關係,就念成茶了。但是念鳩槃茶他也知道,他叫鳩槃茶了。那麼這個鳩槃茶,他像什麼樣呢?像一個甕,一個大缸似的,沒有頭,也沒有腳,就那麼粗,圓鼓隆冬的一個東西,你看不見他的頭,看不見他的腳。因為他離人遠遠的,不歡喜近人,所以才叫遠鬼。另外一種鬼,叫什麼呢?叫薛荔多,也是<楞嚴咒>上有的。這種鬼,他就歡喜到每一個家庭裡去。在中國家庭都有祖先牌位,他就歡喜做每一個家庭裡頭的祖先,所以他就給每一個家裡做祖先。這種鬼,因為它喜歡接近人,所以叫近鬼。

西方的天王,他也有個名字,梵語叫毘留博叉,翻譯成中文,就叫雜語,表示他會說種種的語言,每一個國家的語言他都會說。他又有一個稱呼,叫廣目天王。他也領著一些個鬼,什麼鬼呢?就是<楞嚴咒>上的毘舍闍,這毘舍闍,翻譯成中文,就叫噉精氣鬼,是吃精氣的鬼。又有一個意思叫癲狂鬼,這種鬼,他要是令人生病,就是發狂、發癲、癲狂病。這種鬼專吃人的精氣,有男女性行為的地方,他就跑到那種地方去吃這種精氣,他到處吃這種不乾淨的東西。毘舍闍這個鬼,他要是令人生病,人就什麼都不知道了,要去住神經病院。但是被這種鬼所害的人,即使住神經病院,也不容易醫好這種病的。西方天王還帶領著毒龍,這有毒的龍,牠眼睛一看你,牠的毒就會中到你身上;你聽見牠的聲音,也會中牠的毒;你要是和牠有所接觸,也會中牠的毒;你要是聞到牠的氣味,也會中牠的毒。西方天王他帶領著這兩種鬼神,這兩種是由他管的。

北方天王叫毘沙門,是四天王裡頭的首領,其餘三個天王,都要聽他的指揮。北方天王也管鬼神,管什麼鬼呢?管夜叉鬼和羅剎鬼這兩種鬼。夜叉有好多種,有在地下走的夜叉,有在空中行的夜叉,有在天上的夜叉。夜叉又叫捷疾鬼,捷疾也就是跑得快,他這種快法和光這種快是差不多的,所以叫捷疾鬼。羅剎叫可怖鬼,就是可怕的,他非常惡,所以叫羅剎鬼。

這四天王管著世間這些鬼神,等到要開會議的時候,都到北天王的地方去開會。北方天王,他的名字叫毘沙門,翻成中文就叫多聞天王,因為他知道的事情很多,所以其餘那三個天王都要聽他的號令,他叫他們去做什麼,他們就去做什麼。

現在這四天王,「俱從座起」:本來大家在一起聽《地藏經》,現在都從座位上起來了。「合掌恭敬」:合起掌來恭恭敬敬。「白佛言」:對佛說了。「世尊!地藏菩薩於久遠劫來」:在很久遠以前到現在。「發如是大願」:發像上邊所說這種種的大願。「云何至今猶度未絕」:為什麼他到現在還廣度眾生,還沒有完成他的願,沒有圓滿他的願呢?「更發廣大誓言」:更而發這種廣大的誓言。「唯願世尊為我等說」:唯願世尊為我們現在會上的大眾,說一說這個道理。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為汝。及未來現在天人眾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四天王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四天王」:佛就告訴四天王說了,「善哉!善哉」:說你們這個請問是好得很哪!是非常的好啊!「吾今為汝及未來現在天人眾等」:釋迦牟尼佛說,我現在為你們和未來現在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及一切眾等,這就把地獄、餓鬼、畜生都包括在內了。「廣利益故」:為廣大利益他們的緣故。「說地藏菩薩」:我說一說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在這個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南閻浮提內,這些眾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死輪迴在六道之中。「慈哀救拔」:他的慈悲和哀愍一切眾生,救拔一切眾生。「度脫一切罪苦眾生」:他把所有有罪的、受苦的眾生都救度出來。「方便之事」:他所用的種種方便的事情。「四天王言」:四天王聽見釋迦牟尼佛這樣說,就說「唯然!世尊!願樂欲聞」:唯然是應諾之詞,說:好啊!世尊!我們大家都很歡喜的,想要聽聞佛來開示我們。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于今。度脫眾生。猶未畢願。慈愍此世罪苦眾生。復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如是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

「佛告四天王」:佛就告訴四天王說。「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在久遠劫以前,「迄至于今」:乃至於到現在,「度脫眾生」:度脫六道所有的眾生,「猶未畢願」:到現在他的願力還沒有完畢。「慈愍此世罪苦眾生」:他慈悲愍念這個娑婆世界罪苦的眾生。「復觀未來」:他又觀將來,「無量劫中」:在無量無邊的劫裡。「因蔓不斷」:蔓,是蔓延,就是草生出來蔓子,總也不斷,一年比一年長得長,一年比一年長得多,年年不斷,這叫因蔓不斷。這就表示我們的業力,一生比一生多,就好像蔓草一樣,因蔓不斷。「以是之故」:以這個緣故,「又發重願」:又發重大的願。「如是菩薩」:像這個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在南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用百千萬億種的方便,「而為教化」:而來教化一切眾生。

這個因蔓不斷,好像我們人今生造一點業,來生又造一點業,業一天比一天增加,一天比一天重,這樣子的罪業就叫因蔓不斷。因為你的罪業一天比一天重,你的德行就一天比一天少。德行少,沒有德行,就不能成佛;有業障,就要作鬼去。所以怎麼樣做到佛呢?就因為萬德圓融,所有的德行都圓滿了。怎麼樣做鬼呢?就因為惡業充滿,他那萬種的惡業充滿了,所以就做鬼去了。有一些個無知、無識的人,說是沒有鬼。講這話簡直是連小孩子都不如。小孩子,你要是給他講這個道理,他都相信。這一些個不信鬼神的人,他說:「根本就沒有鬼。」要是沒有鬼,也就沒有佛,鬼和佛是一轉的,轉過來,就是佛;轉不過來,就是鬼;而人就在這個轉過來和沒轉過來之間。所以要是普普通通的,就做人;要是惡業重了,就去做鬼,這是沒有一點可疑惑的。

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鬬諍報。

佛叫了一聲「四天王」,說「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他要是遇著這好殺生的人,就對他說這種的果報,說什麼果報呢?「說宿殃短命報」:說今生如好殺生,等來生就有很多的病痛,不但很多病痛,而且還短命,壽命不長。為什麼壽命不長呢?就因為前生殺生來的。你殺人家的生命,而令人家的生命不長,自己的生命,也就不長,所以就得短命報。

「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地藏王菩薩要是遇著歡喜偷盜、竊取的人──什麼叫偷呢?不叫人看見,這就叫偷。怎麼叫竊取呢?人家並沒有給你這個東西,而你在人家不知道的時候,就拿走了。地藏王菩薩要是遇到喜歡偷東西和竊取東西的人,就對他說什麼呢?就說貧窮苦楚報,說你現在偷人的財寶,令人貧窮,等來生,你也會貧窮的。你看世間上那麼多貧窮人,吃也沒有,穿也沒有,就因為他們在往昔中,盡偷盜而來的果報,或盡偷盜人家的東西,或盡偷盜人家的財物,所以在今生他自己也就窮了。越偷越窮,這就是你越怕沒有就越沒有。地藏菩薩對這種人就說貧窮苦楚報,貧窮是最苦的一件事。

「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假設要是遇著歡喜行淫欲的人。和自己的配偶──正式的夫婦,這不算邪淫。而是指非正式夫婦,為貪一時的快樂而去邪淫,這是錯誤的。即使就是正式的夫婦,要是能少有這種性行為,也是最好的。不要以為和自己的配偶,這不算犯罪,就可以隨便了,要知道這種性行為,就是令人愚癡的。性行為越多,就愚癡得越厲害,也沒有光了。你為什麼有光呢?有光,就是因為你沒有這種性行為,所以人就有智慧──這是真正的智慧。

假設要是邪淫的話──作不正常的男女性行為,這是犯戒的。那麼這種人,對他說什麼報?說雀鴿鴛鴦報,說來生就托生作飛禽。雀就是麻雀,這麻雀很淫的;鴿,鴿子也是最淫的,牠一個月就抱出一窩小鴿子。一般的飛禽行淫欲,都是雄性的在上邊,雌性的在下邊,唯獨鴿子是雌性的在上邊,牠的性情最淫欲,所以一個月就抱出一窩的小鴿子。鴛鴦呢?這鴛鴦情感實在太重,太富於情感了,雌雄兩個無論是落在地上,也是在一起;飛到天上,也是在一起,牠們兩個是時刻都不相離的。這種飛禽雖然說是自由的,但還是一種畜生,這都是不好的。要是歡喜邪淫的人,來生就會托生作雀、鴿、鴛鴦這一類的眾生。

「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鬬諍報」:惡口就是罵人,包括兩舌、綺語、妄言。假設遇著盡惡口罵人的人,就說眷屬鬥諍報,說他會受來生眷屬在一起總不相和,總要鬥諍的果報。

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若遇瞋恚者。說醜陋癃殘報。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飢渴咽病報。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

「若遇毀謗者」:若地藏王菩薩遇著喜歡毀謗佛、法、僧這樣的人,就對他說「無舌瘡口報」:說你今生盡亂講話,盡毀謗人,破壞三寶,毀謗三寶,那等到你來生,就沒有舌頭,就不會講話了。來生你的嘴上總生著瘡,而這瘡總也不好,要受這種果報。你看啞巴那種說不出話的人,為什麼他啞巴?就因為他毀謗三寶來的。為什麼那個人的口上生很多瘡,總也不好,無論什麼樣的神醫也醫不好?就因為他在前世毀謗三寶來的,所以就得無舌瘡口報。

「若遇瞋恚者」:假設遇著這種脾氣最大、最容易發火、最容易發脾氣,修羅性具足,一點也不少的人。就說「醜陋癃殘報」:你看人一發起脾氣呀!啊!臉也紅,脖子也粗,眼睛也瞪起來,那個樣子是很不好看的。如果願意這個樣子,那等到來生就很醜陋,相貌長得不好,為什麼?你前生就歡喜這樣子嘛!所以今生相貌就特別醜怪,特別不好看。癃殘,就是或者小便也不方便,或者腿也不能走路,這是一種病。若你好發脾氣,來生就會又醜陋,又殘廢,百病纏身。

「若遇慳吝者」:慳吝,就是不捨得。拿著一個錢,他把它轉、轉、轉,甚至把這錢轉成水了,他還不放手呢!這種慳吝的人總是捨不得,不肯布施,有錢就轉到手裡,不肯放手。「說所求違願報」:地藏王菩薩遇到這種的眾生,就對他說,他會有這種求什麼也不滿願,希望什麼也都得不到的這種果報。

「若遇飲食無度者」:假設要是遇著吃東西時,吃了又吃,吃了又吃,左一次、右一次,一點節制也沒有,這種飲食無度的人,就歡喜吃。他自己旁的什麼也不幹,一天到晚就想吃東西,吃完了就睡,睡完了又吃,這叫飲食無度。對這種人,地藏王菩薩就對他說「飢渴咽病報」:你現在吃了又吃,吃了又吃,等到來生啊!你總吃不飽的,想喝一口水都喝不著,為什麼呢?你的喉嚨會生一種病,吃什麼東西都嚥不下去,你想要吃,但是吞不下去,甚至連水都嚥不下去,這叫飢渴咽病報。

「若遇畋獵恣情者」:畋獵就是打獵。他為什麼去打獵呢?就因為認為這是好好玩的,看見一隻鹿來了,他「碰!」的一槍,那隻鹿就死在那地方,不動彈了。他認為這是:「哦!你看我這槍打得多準確!一槍就把牠打死了。」自己覺得很快樂,恣情就是一點也不守規矩,無拘無束,自己願意怎麼樣,就怎麼樣子。對這種恣情縱欲,任自己的性去打獵的人,這個時候就給他說什麼呢?「說驚狂喪命報」:說你現在打死人家的命,等到來生,就會生一種驚狂的病。驚狂的病也就是會橫死──死於意外,好像被車撞死,飛機失事,被火車撞死,或者被巴士撞死,這種種的意外失事,都叫橫死。若你現在把人家打死了嗎?將來你撞車,也是被那麼一撞,就撞死了,就給他說這種因果,他一想:「喔!這是很危險的。」所以也就不打獵去了。地藏菩薩見著什麼人,就說什麼法。你若記得這些因果循環的報應,遇著什麼人,就可以給他說什麼法,這就是地藏王菩薩的化身,地藏王菩薩和你就是合夥了,開一個合股公司,不會和你分股的。所以我們聽了《地藏經》,知道因果報應後,就不要往錯的去做。

「若遇悖逆父母者」:就是不孝順父母、打罵父母的人,就「說天地災殺報」:說你不可以不孝順父母,你不孝順父母,天誅地滅,天打雷就把你劈死了,這叫天地災殺報。或者颳颶風,把樹颳倒了,把你也砸死了;或者把房子颳倒了,砸死在裡頭,這都叫天地災殺報。凡是打雷或者颳風,或者下雨,把你的房子沖倒了,將你砸到裡邊,這都是因為不孝順父母,才有這種果報。「若遇燒山林木者」:若遇著這種人,他歡喜放野火──在山上放火燒山,這個樣子的人,就給他「說狂迷取死報」:說你不要放火燒山,放火燒山將來來生,你會發狂,自己死去,給他說這種種的果報。地藏王菩薩到處教化眾生,對眾生說這種因果報應的道理。

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瘖瘂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迴地獄報。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迴遞償報。

「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假設地藏王菩薩遇著這種前父後母,或者後父前母,或者後父後母,或者前父前母。怎麼叫前父前母呢?就是自己生身的父親,生身的母親──本有的父親,本有的母親。但是他對子女有偏憎、偏愛。好像中國的大舜,就有前父後母。他的父親是他真的父親,但是母親呢?是後來的,這就是前父後母。又有後父前母,這種人的父親死了,母親又改嫁另外一個男人,這叫後父。這個後父呢?對子女也有偏憎、偏愛的,對這個就喜歡,對那個就討厭。好像中國有個閔子騫,他是孔子的學生,父親是個做官的,娶了個後母,這個母親就虐待閔子騫。冬天冷的地方,要穿棉襖,她把閔子騫的襖裡邊絮上蘆花,而對她親生的兒子呢?就絮棉花。蘆花是草上生的那種毛,它不夠暖的,棉花才隔凍、禦寒。

有一天,這個閔大夫──就是他的父親,要去別的地方,就叫閔子騫趕車──御車。他凍得打顫,閔大夫就發脾氣,「你這個東西!怎麼這樣?這個天都不太冷,怎麼凍得這個樣子?」拿了鞭子就打他,一打就把衣服打破了。打破了一看,裡邊絮的完全都是蘆花,這叫鞭打蘆花。啊!他父親一看,自己就哭起來了,說:「我真是對不起我這個兒子,這是他後母對他這樣子,所以他才這麼冷。」於是就發願,回去一定不要這個老婆了,休了她。回家後,就真的不要他這個老婆了,閔子騫就給他爸爸跪下,他爸爸說:「為什麼?」他說:「請你不要把我後母休去。」父親說:「為什麼?」他說:「母在一子單,母去二子寒。」這是說現在後母在,只有我一個身受寒受凍;如果我母親去了,你再娶一個,兩個兒子都要挨凍了。啊!他父親一想,不叫他這個母親走了。他這個母親一聽閔子騫這樣講,也受感動了,啊!我這個兒子這麼樣賢慧!所以,以後對他也都平等待遇了,不再有所分別了。

又為什麼有叫後父後母的呢?自己的爸爸死了,媽媽又改嫁了。雖然說是自己的母親,或者自己的這個母親又死了,這個後父又娶一個後母。那麼這種種情形,就會受很大的苦。在美國不知道有沒有這種情形?在中國這種情形很多。總而言之,不是自己生的兒子就不愛他,就對他很惡毒的,這叫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對這種人,給他說什麼因果?說等到來生,也會受鞭打的這種果報。

「若遇網捕生雛者」:網就是用魚網去打魚;捕就是用一種辦法,把動物捉住,這就叫捕。雛,就是小的小雛,很小很小的,剛生出來的這種──好像小魚、小雀、小畜生,這一些眾生。「說骨肉分離報」:如果你做這種事情,來生你的骨肉分離,就是自己的眷屬一家人都要分開。遇著一種事情,不能在一起,或遠離他鄉,大家不能見面,這叫骨肉分離報。

「若遇毀謗三寶者」:若遇到正式毀謗佛、法、僧三寶的人,就「說盲聾瘖瘂報」:你看這個盲聾瘖瘂的人,你不問就可知道他是從前生,無量劫以前毀謗三寶來的。毀謗三寶,要墮地獄;墮地獄,經過百千萬億劫,然後出地獄;出地獄就做畜生,做畜生,再做不知多少年,馬、牛、羊、雞、犬、豕,都不知要做多少生的畜生,然後再做人;做人就貧窮、下賤、盲聾瘖瘂,這是毀謗三寶的罪報。

「若遇輕法慢教者」:若遇輕慢佛法、輕視佛法,對佛教有一種驕慢心的人。「說永處惡道報」:這永遠都在地獄裡受罪的。「若遇破用常住者」:破用常住,就是指廟上的東西,或者你無故踐蹋一張紙,或者無故損壞一塊木頭。總而言之,破壞常住公用的東西。為「說億劫輪迴地獄報」:這樣的人,無量億劫都要在地獄裡受輪迴的果報。

「若遇污梵誣僧者」:污梵就是破壞人家的梵行──破壞人家修道的清淨行。誣是誣賴,本來這個和尚沒有偷東西,就說:「我看見他偷東西。」這個和尚也沒有殺生,就說:「我看見他殺生!」或「我看見他吃肉!我看見他在什麼地方喝酒!我看見他在什麼地方玩女人來的……」,無緣無故就說很多這個和尚的壞話。因為這麼樣的誣謗,所以就「說永在畜生報」:這樣的人,將來要墮地獄,然後從地獄裡出來後,就永遠做畜生。

釋迦牟尼佛告訴四大天王說,地藏菩薩「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若遇著用熱水燙一切畜生、一切的生命;或者用火燒一切的生命;或者用刀斬一切眾生的生命;或者用槌子來砸害眾生的生命。對這樣的人,就「說輪迴遞償報」:說你用湯來燙人,將來來生人家也用湯來燙你;你用火來燒人,將來人家也燒你:你用刀斬人,將來來生人家也會斬你的,這叫遞償。遞就是我拿這東西遞給你,你接過去了,這叫遞。遞償也就是來回輪迴,轉來轉去,你殺人,人家殺你;人殺你,你又殺人,互相來回這麼遞償,就說這種果報。

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飢餓報。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若遇兩舌鬬亂者。說無舌百舌報。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

「若遇破戒犯齋者」:人受戒後,就不應該破戒,應該要守戒。怎麼叫把戒破了呢?就是你明知故犯。以前你不知道,做了錯事,這還可以;要是你知道了,還做錯,這罪業就更重了。你已受殺戒,又去殺生,這就犯了殺戒;你受不偷盜戒,又去偷盜,這又犯盜戒了;你受不邪淫戒,後來又邪淫,這也犯了戒;你受不妄語戒,又打妄語,這也犯了戒;你受不飲酒戒,你又去飲酒,這也犯了戒。這個在表面上看來,人人都知道是犯戒了;但還有一般人不瞭解的情形,你雖然犯戒,還好像不犯的樣子,雖然因為一般人不知道,但這也已經犯戒了。所以犯戒有有形的,有無形的。有形的犯戒,一般人都看得見;無形的,在佛法裡頭,認為是犯戒了,在一般人是不知道的。

這有四種犯了戒,又好像沒有犯戒的情形:第一,就是這個比丘,他能受持禁戒,能守著戒法,並且也還能完全去實行。可是唯獨怎麼樣呢?他在持戒裡邊,有一個我相。還有一個我能受戒,我能持戒,我能守戒。總有一個我,因為他有這個我在裡邊,這就是執著。雖然他沒有犯戒,可是已經是沒有守住真正的戒了。這守戒,是你要不知道你是個守戒的人,是你要不覺得你自己比旁人高超。

第二種,就是他能誦持經律,又能守護戒法,可是他對於這個「身見」不動不離,總不肯離開這個身見,總是有一個身見,他總說他這個身體,他不說「我」,而是執著他這個身體。執著這個身體怎麼樣呢?不肯將身體改變、改變!不肯改變他那個老樣子,譬如歡喜懈怠,就總是懈怠;歡喜懶惰,就總是懶惰。總是不想叫這個身體辛苦一點,總為這個身體做打算,這叫身見。這是第二種,雖然他守護戒律好像沒有犯,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守住戒律。

第三種呢?就是他能實行十二頭陀行。頭陀是梵語,譯為抖擻精神,也就是振作精神,不睡也不餓,打起精神來和懶惰鬬爭,這是抖擻精神不懶惰。想要睡覺嗎?我坐這兒打坐;你要吃飯嗎?我連水都不喝,就是這樣行十二頭陀行,但是他不知道人空、法空,還覺得這一切諸法一定有的。他沒有得到諸法空相的境界,而認為一切法都是有的。所以看起來好像守戒,實際上他守戒的功夫不圓滿。

第四種,他對於一切眾生都有一種慈悲心,可是他要是聽見諸法,這一切法相,法本無生相,本來沒有所生的,也沒有滅,他聽見這一種的法,心裡就驚怖了。以上所說這四種,雖然好像沒有犯戒,實際上也沒有守住戒。

犯齋,齋就是不吃肉;犯齋了,就是吃肉。不單吃肉是犯齋,就是非時食也是犯齋。怎麼叫非時食呢?好像發願過午不食,若你在過午要是吃了,這叫非時食。這非時食也是犯盜,因為你說是過午不食,說完了又吃,這叫犯盜戒。已犯一個過午不食戒;又犯一個盜戒;人家問你吃東西了沒有,你再說:「哦!我沒有吃!」這又犯了一個打妄語的戒,所以一共犯了三種戒。如果有人給你東西吃,這個人也犯同樣的戒,也犯同樣的罪,所以佛說:這非佛弟子,非吾弟子。犯戒的人和什麼一樣呢?和鶚鳥一樣,它出一種鶚聲,人聽見這鶚聲都很奇怪的。又好像餓鬼吃糞一樣,餓鬼他沒有東西吃,只好去吃糞。所以這破戒犯齋的人,是人裡邊最貧賤的一等,而將來一定還會遭受禽獸、畜生這種的果報。所以地藏王菩薩要是遇到破戒犯齋的人,就「說禽獸飢餓報」:說你破戒犯齋,將來來生就會做禽獸,總也沒有東西吃。

「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非理,是不合乎理。毀用,「毀」是毀壞。「用」就是器皿,所有的一切東西,好像一個碗,一個茶杯,本來可以用的,你無緣無故拿起來這茶杯,「 啪」一聲,就打爛了,這就叫非理毀用,沒有理由就把它打爛了,沒有正當理由就毀壞東西。不單是一個茶杯,所有常住的用品──就是廟上的東西,都是這樣子;即使連私人的東西,也不應該毀壞。如果毀壞的話,就說「所求闕絕報」:說來生你求什麼也得不到。常常有求不得苦,常常闕絕,闕是欠缺,絕是斷絕,無論你求什麼,絕對得不到的,來生要受這果報。

「若遇吾我貢高者」:要是遇著我見重的人,什麼都是我,把這個我看得比須彌山都大;或貢高的人,貢高就是看高自己,架子非常的大。「說卑使下賤報」:你今生不覺得自己這麼貢高我慢,架子這麼大,等來生就給人家做奴隸,做這種卑使下賤的人。

「若遇兩舌鬬亂者」:兩舌就是挑撥離間,令人家生出是非鬬爭。這就「說無舌百舌報」:就對他說來生沒有舌頭,說不出來話,或者做雀鳥這種的果報。

「若遇邪見者」:邪見就是總不守規矩。不守規矩這種人都是有一種邪見,有一種錯誤的見解。「說邊地受生報」:就對他說將來你要托生到邊地下賤,最貧窮的地方,受這一種的果報。

如是等閻浮提眾生。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今粗略說。如是等閻浮提眾生業感差別。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是諸眾生。先受如是等報。後墮地獄。動經劫數。無有出期。是故汝等。護人護國。無令是諸眾業。迷惑眾生。四天王聞已。涕淚悲嘆。合掌而退。

「如是等」:指前邊這一些因緣果報的問題。「閻浮提眾生」:所有南閻浮提的眾生。「身口意業」:是由身、口、意所造的惡業。身造什麼惡業呢?造殺生、偷盜、邪淫等業;口有四惡業──綺語、妄言、惡口、兩舌;由意造出的惡業,就是貪心、瞋心、癡心,身口意造出這十惡業。「惡習結果」:這種惡的習慣、惡的習染,結果將來他要受種種惡的果報。「百千報應」:這報應有百千種那麼多。「今粗略說」:現在我大略的講一講,沒有詳細講。

「如是等」:像前邊所說這種種惡業的果報啊!「閻浮提眾生」:南閻浮提所有一切的眾生,「業感差別」:所造的惡業不同,所感召的果報也有種種的分別。「地藏菩薩」:地藏王菩薩「百千方便」:他用百千種這麼多的方便,「而教化之」:來教化這所有一切的眾生。

「是諸眾生」:這南閻浮提所有的眾生,「先受如是等報」:先受像前邊所說這麼多的果報。「後墮地獄」:受果報之後,再墮地獄。「動經劫數」:這麼一動就要經過無量那麼多的劫數。「無有出期」:很久很久都不能出來,沒有出來的時候。「是故汝等」:因為這個,所以四天王你們「護人護國」:你們應該要保護這些人,也保護這些國家。「無令是諸眾業」:不要使令這一切的惡業果報,「迷惑眾生」:把眾生都迷惑了,都纏住了。

「四天王聞已」:四大天王聽完了前邊釋迦牟尼佛講這一些因緣果報的事情之後,「涕淚悲嘆」:也都痛哭流涕起來,悲嘆不已。為什麼四天王聽見這些,會涕淚悲嘆呢?他們就是一方面憐憫眾生受這樣的苦,一方面慚愧自己沒有盡上責任,沒有保護眾生,自己有種種的感想,所以就涕淚悲嘆。「合掌而退」:合起掌來,退坐一邊。

▲Top

法界佛教總會 • DRBA / BTTS / DRBU

經文上一頁目錄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