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总会.DRBA Logo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化老和尚讲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贤首品第十二

D3.所具行位(分三)
E1.明所具行   E2.辨所具位   E3.结叹功能
E1.(分二)   F1.五颂明信三宝以成诸行   F2.三颂半明信展转以成诸行
今F1.

若常信奉于诸佛 则能持戒修学处
若常持戒修学处 则能具足诸功德

若常信奉于诸佛:学佛的人应该常常对佛生出一种信心,不要将信将疑,你若能时时刻刻地信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则能持戒修学处:因为有信的力量,所以就能持戒,坚持戒律。你若能坚持戒律,就能依教修行一切的法门。若常持戒修学处:你若能不间断、常常地依照佛所教化的教理来持戒修行,则能具足诸功德:久而久之,信心不退,向前精进,持戒修行的时间久了,自然能具足一切诸功德的力量。一切功德力量具足了,你就有希望早成佛道。

戒能开发菩提本 学是勤修功德地
于戒及学常顺行 一切如来所称美

戒能开发菩提本:究竟什么叫戒呢?戒就是止恶防非,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你能诸恶不作,就是息灭贪瞋痴;你能众善奉行,就是勤修戒定慧。你勤修戒定慧,就是开发菩提本,开发觉悟的一个根本法门。你若要觉悟,一定要持戒;你想持戒,一定要先有信心,你信戒,所以才能持戒,持戒就是开发你菩提觉路的一个根本法门。

学是勤修功德地:学就是学习,学习一切的法,你若不学,就不会明白。你想要明白,就要时时刻刻地温习,所谓“学而时习之”。学习,不是说学一次就算了,学完了之后,还要温习。你把以前学过的温习了,然后又知道一些新的,这就叫“温故而知新”。所以在《论语》上,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意思是说我时时刻刻温习我所学的,这不也是很快乐吗?悦乎就是喜悦、快乐。你所学的是勤修,勤修什么?勤修功德地,要很勤力地来栽培功德,灌溉功德。栽培功德就好像种田,你把它栽上,又要培上一些土,栽培这功德。灌溉就是用一些水来浇一浇它,令它长得新鲜一点。那么这个学也就是在栽培菩提树,增长菩提果,所以说勤修功德地。

于戒及学常顺行:你要很尊重戒律,依照戒律去修行,依照所学习的去修行,这就叫“常顺行”。你不违背戒律、不破戒、不犯戒、不辍学;辍学就是不学习了。一切如来所称美:你能这样地持戒修学,十方三世一切如来都会共同称扬赞叹,说你是佛教里依法修行的一个善男子,而常常来护持你。

若常信奉于诸佛 则能兴集大供养
若能兴集大供养 彼人信佛不思议

若常信奉于诸佛:信佛啊,要常常地信,不间断地信奉,也就是时时刻刻都要信奉,这叫常。常就是不间断,接接连连不间断地来信奉于诸佛。奉就是侍奉,或者用香来供佛,或者用花来供佛,用种种的香花来供养于佛,奉献于佛。你若能这样,则能兴集大供养:你能常常供养佛,供养的时间久了,集起来,这可以说是一个大供养。你能兴起这种广大的供养,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就叫“兴集大供养”。

你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将来的众生也会兴集大供养于你。你成佛的时候,又有其他的众生以广大无边的供养,也是时刻不间断地来供养你。所以说若能兴集大供养:你如果能发广大心,修无量行,来兴集这个广大无边的供养,供养佛、法、僧三宝。所以在佛教的国家,有的人就供养千僧,这叫打千僧斋。所谓“一个罗汉一份斋,罗汉不来斋不来”,你若供养一千个僧人,这里边就会有一个罗汉来应供。罗汉是出世的圣人,你能供养一个罗汉,就胜过供养百千万亿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这功德是无量的。

所以说若能兴集大供养,彼人信佛不思议:这个人他信奉诸佛的这种功德,是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有说不完那么多,数不尽那么多,所以说是不思议。

若常信奉于尊法 则闻佛法无厌足
若闻佛法无厌足 彼人信法不思议

前面的偈颂是讲信奉佛宝,现在是信奉法宝,所以说若常信奉于尊法:你若信佛,就应该信法。因为法是佛所说,你若单信佛不信法,这是不能入佛法的大海里去。所以才说假设有人,能常常地信奉佛所说的一切尊法,就是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则闻佛法无厌足:因为有信的力量,所以听讲经说法,什么时候也不会说我听够了,我不要再听了。

听法,不是说天天听法,对我就一定有什么利益,我就开什么智慧了,不是这样。真正信佛、信法的人,不希望得到什么利益、什么好处;你若想得到好处,得到利益,这还是有贪心。要能心不贪而常常听法,常常听法还没有贪心,拿学习佛法做为自己吃饭、穿衣、睡觉,正常的功课一样,不要有所求。你有所求,那就是妄想,妄想生出来,就与道不相合;与道合一,就一切的妄念都没有了,要止住这个念,不动这个念。你能不动念,就是清净;你能不打妄想,也是清净;你能一念不生,也就是清净。所以要常闻佛法,没有厌足的时候。不要说:“哦,这部经我听过了,不要听了;那部经我没有听过,要听一听。”说法,各有各的智慧,各人说的法不同。就是一个人讲同一部经,前一次讲和后一次讲,也不会一样的。所以闻法,不要生一种厌足的心,不要说:“哦,我够了!我不愿意听那么浅的经。”

若闻佛法无厌足:假设你能听闻佛法没有厌足的时候,这一种求法的思想,时时刻刻都不讨厌,不感到满足,也就是无所求而常常闻法,常常闻法还不厌足。彼人信法不思议:这个人若能这样,他信一切尊法,也会得到一种不思议的境界。虽然能得到不思议的境界,但不要在没有得到以前,有一种希望,有一种贪求;要无心,没有妄想心。你若能没有妄想心,就会与道合一;与道合一时,本来的智慧也就会现出来了。

若常信奉清净僧 则得信心不退转
若得信心不退转 彼人信力无能动

若常信奉清净僧:清净僧,就是没有妄想的僧;没有欲心的僧,也叫清净僧;没有贪心、瞋心、痴心,这都叫清净僧;有戒力、定力、慧力这三种力量,也都叫清净僧。清净僧不被一切境界所转,而能转一切的境界,转一切不清净、一切染污法变成清净,就是能把五浊恶世转成五种清净的世界。清净僧是十方清净僧,所有一切菩萨是清净僧,所有一切阿罗汉也是清净僧。这个清净僧,要是讲起来,就是没有染污的思想。

你若能常常地信奉,就是亲近供养清净僧,以自己的身心性命,都来供养佛、法、僧三宝,供养清净僧。若能以身口意三业清净来供养三宝,则得信心不退转:能有这样的信心,就不会向后退转了,得到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念不退,就不会生一种退悔的思想。行不退,就是修行只有往前精进,不会向后退的。位不退,得到修行的果位后,仍然向前精进,发大乘菩萨心,不会再退到二乘的思想上。若得信心不退转:你若能得到信心不退转的时候,彼人信力无能动:这个发菩提心的人,他这种信的力量无能动,没有什么境界可以摇动他这种信的力量。

▲Top

法界佛教总会 . DRBA / BTTS / DRBU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