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总会.DRBA Logo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

化老和尚讲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三藩市佛教讲堂
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三日

B7.成益顿超(分二)
C1.总显高深    C2.正显成益
今C1

若夫高不可仰,则积行菩萨曝鳃鳞于龙门;深不可窥,则上德声闻杜视听于嘉会。

这一段序文,今天还没讲经之前,就有个弟子问我,说她不明白;我以为她想要捷足先登,现在才明白,原来今天晚间是她要翻译,这还可以。本来在没讲经之前,这个道理,你明白、不明白,不能问的。因为在没讲经之前,你也来问,他也来问;有几百个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变成有几百个人来问,尽答覆这问题的时间,一天也不够。所以讲经的规矩,是没讲之前,你明白就明白;你不明白呢,就要等到讲的时候再明白,不能先问。这是因为人太多了,问了没有法子一一答覆。

若夫高不可仰:高,就是非常之高的。不可仰,你要是普通的高,可以看得见;要是高得太厉害了,你这么望,望不着,望都望不见顶,这叫高不可仰。

在《论语》上,有人问颜回,孔子是怎么样个境界?说:“你的老师,他是怎么回事啊?怎么样子啊?”颜回就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愈仰看就愈高,没有再那么高的了,太高了;要是用锥子来钻它,那更坚固,没有法子钻得进去。看似在前面呢,也不知什么时候,就跑到后边去了。所以这就是不可思议!

那么,现在这就是说的“仰之弥高”,用这“高不可仰”,那是更弥高了。

则积行菩萨曝鳃鳞于龙门:积行菩萨,就是由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都修行,修了不知多久的时间;可是对于《华严经》不相信,也不依照《华严经》的道理去修行,这就不能到佛觉。你要是生信了,这才能算跳过龙门了;你要是对《华严经》不生信,就好像没跳过龙门。没有跳过龙门,是因为这龙门太高了,所以没有跳过去。什么是龙门呢?这《华严经》就是龙门。积行菩萨因为不相信《华严经》,就好像鲤鱼没跳过龙门,不能变成龙,这叫“曝鳃鳞于龙门”。

今天有个弟子来问,问什么呢?问“曝鳃鳞于龙门”的字义。“曝鳃鳞”,她大约不认识这个字。我现在告诉你:鳃,是鱼鳃,是鱼的呼吸器,在鱼头的两侧;鳞,是鱼鳞。这鲤鱼有一个公案──也是一个传说,什么传说呢?

孔子的儿子就叫“鲤”,为什么叫孔鲤呢?就因为生他的时候,皇帝赐给孔子两条鲤鱼,所以孔子说:“那就叫孔鲤吧!”其实叫孔鲤,我认为很不合法的。虽然是皇帝赐给你鲤鱼,但是鱼是死的,那为什么你生个活儿子,要叫他一个死鱼的名字?所以孔子自己生的儿子,也不会起名字,起个“孔鲤”,大约是纪念那天他有鲤鱼吃吧!所以他这个儿子,就变成一条鲤鱼了。(编按:孔鲤后来淹死水中)

鲤鱼,它会跳的,也好像蛤蟆,会跳还会蹦的。据说龙宫有个龙门,这个龙门有多高呢?我因为没有到龙宫里去参观游历过,不知道有多高,大约最低限度也要有两丈(二十尺)这么高。那么有这么高,这鲤鱼,无论大的、小的,要是能游到龙门的上面这儿,从门外跳到门里去,这条鲤鱼就会化为龙了,所以这叫“鲤鱼跃龙门”。

鲤鱼要是跳过去,就变成龙;跳不过去呢?就会把鳃帮子摔烂了,把鱼鳞也都摔掉了。鳃帮子摔坏和鱼鳞摔掉,还不要紧,大约就摔死了──这生死的关头就在这个地方。

就好像我们人快要开悟的时候,你要是没有执着,这个魔障过去了,这就开悟了;要是正要开悟的时候,你一执着,就着魔了;着魔,那就甚至于连生命都没有了。所以开悟不是那么容易的,也就和鲤鱼跳龙门是一样的,跳过去就成龙,跳不过去呢?就变成泥巴,就是死了,死了变成泥,这叫“曝鳃鳞”。曝,是被太阳晒;在那个地方,鲤鱼因为没有跳过龙门,在龙门外边被太阳晒乾了──被太阳晒得就要变成微尘了──所以这叫“曝鳃鳞于龙门”。

深不可窥:深,就好像大海的水一样,深不见底。窥,是窥探,你怎么样看,也看不见海的底有多深。

上德声闻:上德,是有大德的人,好像谁呢?好像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须菩提尊者、阿那律陀尊者、老迦叶尊者,这些都是上德声闻。

杜视听于嘉会:杜,是堵上,杜绝了,也就是塞住了。塞住什么呢?塞住他们的耳朵,遮住他们的眼睛,所谓“有眼不见卢舍那,有耳不闻圆顿教”,这叫“杜视听”。视,就是看;听,就用耳朵听。在这个七处九会的嘉会中,这些上德声闻虽然在佛的旁边,但是他们听不见,不明白《华严经》这个道理。

《华严经》的序文,讲一个多礼拜了,我今天想起来,想问一问你们各位,还记得不记得清凉国师的十种愿?不要看笔记,谁能记得,读出来给我听一听。

弟子:体不捐沙门之表。

上人:什么不捐?

弟子:……

上人:捐,就是他不破坏、不蠲除、不舍弃,不把沙门的样子布施给人;这种样子绝对不能送给人的,绝对是他自己要的,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呢?

弟子:不违背这个法界经。

上人:什么不违背?

弟子:《华严经》。

上人:这不是第二,这是第三。“心不违如来之制”,心里边都不违背佛的制度、佛的戒律。不要说去做,就连心里也都不打这个妄想,心里都不违背佛的戒律。第二是什么?

弟子:不违背这个法界经。

上人:不背,不是“不违背”,也不能解释成不要remember,不要把它no paper, can recite。“坐不背法界之经”,是说无论他坐到什么地方,他的背后如果有《华严经》,他就不坐那个地方,他一定面对着《华严经》来坐。你若单说不违背《华严经》,那《华严经》谁违背它?没有人可以违背它。你要是不懂这个意思,就说他坐那儿,不背诵这《华严经》,那就错了。第四呢?谁能背得出来,背来听一听。

弟子:足也不入尼寺,他不到这个地方去,连这个尘也……

上人:这是第五“足不履尼寺之尘”,第四是“性不染情碍之境”,第六是“身不触居士之榻”,第七是“目不视非仪之彩”,彩,就是花花绿绿这种彩色,就是好像作戏之类的,跳舞穿上花衣服,在那跳跳蹦蹦的;像那些不守规矩的,都是那样。还有呢?谁能记得?

弟子:第八,手不拿金银珠宝:……

上人:第八是“舌不味过午之肴”,第九是“手不释圆明之珠”,不释,就是抓着、拿着;那要是手不拿,怎么可以叫不释呢?释,就是放开了;不释,这是拿着。圆明之珠,就是念珠,怎么又金子、银子了?简直是一个贪财鬼。不释,是不放开,是拿着,怎么可以说不拿着呢?说“手不拿金银珠宝”?那是“出家人不贪财?越多越好!”有这个财宝,越多越拿着,拿得紧一点。这个“释”是释放,说犯罪的人“无罪释放”,就是把他放开了,这叫释。

手不释圆明之珠,手里总也不放下这圆明之珠,总拿着,时时刻刻都拿着念佛,不把念珠放下;甚至于吃饭也挂在脖子上,不把它放下。

(编按:清凉国师以十事自励,上人已经详细讲述过;此处是对当时在会弟子的问答,弟子并未将十事完全答出,故不完整。)

                                                      卍                                                      卍

你们五个人上次去台湾受戒,搞成了“五大宗”,一点都不团结。今年又有人要去──

第一,你们对中文要明白,要会讲中国话。那儿讲经、讲开示,都是讲中国话,没有人翻译英文的;你们一定要懂中文,才可以去;甚至于说中国话,要说得很好。果先、果前、果逸、果修去台湾的时候,中国话虽然说不太好,但是都懂;你们现在不但不能说,懂也都不太懂,所以这是个很困难的问题。

第二,你们到哪个地方去,一定不要给以前这“五大宗”倒架子。 现在你们去,如果随便、不守规矩,随便吃东西,那么就把以前这“五大宗”的这种行为都给丢了。他们虽然是五大宗,可是因为都是领袖;那天他们不都说吗?这将来是五大宗的祖师。那么你们回来,这一宗不宗的,那可就不好了。你们去到那边,要是什么都不懂就受戒,也不守规矩,那就没有什么用。

不要说旁的,我这个徒弟欢喜说笑话。说笑话,也是自己一种习气──无量劫的习气,这种习气应该改的。我怎么知道他说笑话呢?他不单和旁人说笑话,他和我都说很多次笑话。你做弟子的,怎么可以和师父来讲笑话呢?你若和师父讲笑话,那你和佛也一样讲笑话,拿着法也当一个笑话,拿着僧都当笑话。所以你赶快改善自己这种的习气,并且要诚心学着听中国话才可以的。

▲Top

法界佛教总会 . DRBA / BTTS / DRBU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