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总会.DRBA Logo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

化老和尚讲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三藩市佛教讲堂
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三日

B6.旨趣玄微(分二)
C1.理事无碍    C2.事事无碍    C1(分二)
D1.示三大        D2.融真妄
今D1

其为旨也,冥真体于万化之域,显德相于重玄之门;用繁兴以恒如,智周鉴而常静。

其为旨也:这一段文是说这个旨趣的玄微。旨,是宗旨;趣,是趣向。这部经宗旨的趣向,玄妙而精微。

冥真体于万化之域:冥,是冥契,就是契合的意思。契合这个真体。这真体,也就是这个本体。万化,就是这世间一个造化之开始,也就是一个造化之总,所以叫万化。域,是疆界、地方,也可以当“处”字讲。你若不懂那个“域”字,这个字的意思就是“那个地方”。

冥真体,就是契合这个本体;本体,也就是佛的法身。佛的法身是什么样子呢?也就是个法性;法性是怎么样子呢?

法性如虚空,无取亦无见;
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法性如虚空,法性像虚空似的。无取,没有法子取;你不能说法性在这儿,我把它搬到这个地方,没有法子搬的,你没有法子取的,没有法子可以拿得到。亦无见,也看不见的;为什么?因为它像虚空似的,你怎么可以见?说:“把这个虚空拿来我看看,我看一看虚空”,你拿不到的,虚空是无边无际的,你看不见虚空是个什么样子;虚空就是什么也没有的。什么也没有,你说它是个什么样子?没有样子,所以说“亦无见”。

性空即是佛,你能性体达到空寂了,这就是佛;不可得思量,也就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前边已经讲过了,“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就是好像虚空似的。你们谁要是能像虚空似的,谁就是佛了;你要是不能像虚空似的,那还要修行。佛就好像虚空一样的,所以说“冥真体于万化之域”。虽然是虚空,但是还有妙有,真空里边能生妙有,妙有不碍虚空,虚空不碍妙有,所以──

显德相于重玄之门:显,显露出来。德相,也就是万德之相,佛的功德相;显佛的功德相于重玄之门。重玄,就是玄之又玄;之门,也就是那个众妙门。这个重玄之门,就是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于重玄之门,这个门是非常地玄妙,佛的德相在玄妙的门径里头,都能显现出来。

讲起佛的德相,是说不完的。有这么一首偈颂,是讲佛的德相──

刹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
虚空可量风可系,无能尽说佛功德。

“刹尘心念可数知”,刹尘,就是法界微尘刹海的国土,不知有多少;好像刹尘那么多的心念,也可以数得知道有多少。“大海中水可饮尽”,那大海的水,没有法子可饮得尽的,但是也算可以喝乾了它──这一口,就把五湖四海的水,都给喝尽了。

“虚空可量风可系”,虚空本来不可量的,没有数量的,但是也算可以数量出来有多少虚空。这个风,你用绳子也拴不住它;假设你有神通,你可以把风拴住,可以把虚空量出来多少。大海的水,你用神通一口把它都喝乾了。“无能尽说佛功德”,刹尘的心念都可以数尽,都可以用算术算明白了,可是没有办法能说出佛的功德有多少。

所以说“显德相于重玄之门”,为什么说“重玄”呢?就是重重无尽、无尽重重。

用繁兴以恒如:它这个用途多得不得了。繁,就是多;兴,是兴起来。用繁兴,就是用途很多。以恒如,就是常常的;这“如”也是“静”,也就是“不动”的意思。

智周鉴而常静:智慧周遍来观察;鉴,是观察。常静,就是恒静。

▲Top

法界佛教总会 . DRBA / BTTS / DRBU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