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总会.DRBA Logo

水镜回天录白话解.古人篇(一)

化老和尚著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匹夫之风──楚霸王

公元前二三二年~公元前二O二年.秦末

◎宣化上人讲述于
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七日

霸王姓项,名籍,字羽。秦 下相人。年少尚武,力能扛鼎,气可拔山。秦末,陈涉 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大乱。其叔项梁,举兵伐秦。后梁死,羽代领其军,大破秦兵,所向无敌。入关杀秦王 子婴,火焚咸阳,自称西楚霸王,以刘邦为汉中王。鸿门宴,仁柔寡断,铸成大错。终于九里山误中埋伏,全军覆没,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令人叹惜不已!

评曰

粗暴善战 勇猛无敌 仁柔寡断 失戎先机
匹夫之风 为后人讥 全军覆没 众叛亲离

又说偈曰

力能扛鼎气拔山 有勇无谋失机先
虽有范增不重用 弃置韩信奔四川
衣锦还乡光宗祖 丢盔败阵面无颜
自刎乌江付流水 叱咤喑哑古今传

白话解

霸王,怎么叫霸王?霸王就是不讲道理,就是以力服人的一个人,他胳臂也粗、力量也大,天也不怕、地也不怕,就这么样的一个人;那么这样天不怕、地不怕,所以成为霸王。这个霸王就是什么都不在乎,所以就不讲道理。好像现在香港来说吧,占领这一个地方,也没得到政府许可,也没有买、也没有花钱,就在那里盖房子,住在那个地方,这叫霸王屋、霸王地。那么由这个来看,我们就知道这个霸王就是不讲道理,就是不听你三七二十一;他说三七二十二,你就要说三七二十二:这就叫霸王。霸王他有独断独行的这种手段,可是没有独断独行的智慧;没有智慧就处事不当,做什么事都不当,这是我对他的评论。

霸王哩“吃霸王饭”,就是到餐馆里去,吃完了饭也不给钱,这叫吃霸王饭。没有做霸王工的,吃霸王饭是有的;做霸王工的就没有,因为如果给人做工,一定要钱的,所以不会有霸王工。只有吃霸王饭的,穿霸王衣服的,住霸王屋子的;没有做霸王工的。

楚霸王姓项,名籍,字羽;大约也叫“子羽”,项子羽,后人没有称“子”字,就只称项羽;因为他是霸王,大家也不愿意称他这一个好名字,虽然他叫子羽,也不称他子羽,就叫项羽。据野史说,他是龙生出来的,虎给他奶吃长大的,在那个热的天气,太阳晒着,也没有人保护他,就有鵰用膀子来给他搧扇子,足见这个人是很了不起的。他本来是龙生的,当然没有爸爸;虎养的,也没有妈妈了;就是无父无母的这么一个人。没有人照顾他,所以他就在那儿哭,哭得声音都哭哑了,遇到姓项的人从那儿路过,就把他捡回家去了。因为他一小就这么不要命的那么哭,后来长大了也是声音哑哑的。那么,是不是这样子,我不知道了!

项羽年少的时候就是愿意习武,拿刀弄枪的。他又力能扛鼎,就是他这个力气可以把一个大宝鼎举起来;“气可拔山”,他甚至于这么吹一口气,就可以把山吹倒了,就那么厉害!那么又有些个在老师跟前不认字的人,因为不认字,“听”说项羽可以力能扛“鼎”,就说楚霸王有这么大的力气,自己抓着自己的小辫子,可以把他自己拎起来,离开地,不着地,有这么大的力量!你看,这是不可能的!自己拎着自己小辫子把自己拎起来--他说这是扛“顶”。其实这个“鼎”不是头顶的顶,是宝鼎的鼎,三个脚的那种鼎。他因为不认字,以为这个“力能扛顶”,就是自己拔着自己小辫子就能起来。你看,中国这种笑话也很多的。他“气可拔山”,就是他吹一口气就能把山都吹倒了,就那么大的力量;言其这个力量比吹风机的力量还大,甚至于和火车的力量差不多了,他那个力量那么大!还有像飞机那样往前一冲,把房屋也都给冲倒了,树也给冲倒了;就言他与人不同就是了。

在秦朝末年的时候,又有这么一件事。先前周老师说的,有关陈涉、吴广(注1),他们是被朝廷征调去戍守边疆的屯垦队长,在途中遇上下大雨,道路中断,他们估计了日程,就算赶去也已过了规定的期限。按照秦的法律规定,过了期限是该被斩首的。于是他们就对着这些个罪人说:“你们到那个地方一定死的,我们现在还死里求活,我们要找一条生路,就是要反抗。”那么,造反有理了,于是就“揭竿而起”。

他们的武器是什么呢?那时候十八般兵刃就刀枪剑戟之类的,不过不多。吴广和陈涉他们本人一定有武器,那么不多,就叫这些罪人斩树木把它削尖了,拿着竹竿子,也就像那个长矛似的,这个时候就造反。头先周老师讲得很清楚,把这个竹子弄断了,劈一劈它就尖了;这个尖不是用刀削的,它那个是自然的,竹子你一把它弄断了,它就会有尖的。那么,他把这个尖端放油锅里炸一炸,它就硬了,硬了可以一刺就刺死人了;就拿这个当武器。那么他们就揭竿而起,他们这一造反--这个世界是一股气,这会儿有人造反,那会儿也有人造反了。一听说他那儿造反得到什么什么好的东西啦,怎么样也胜利啦,又在什么地方把军队都给缴械了,军队上的武器都给拿下来啦,就这样子,所以天下各处就大乱了。

秦朝的时候,因为怕人造反,不准老百姓家里有武器,所有的铜铁都聚到一起,就铸成“十二金人”──十二个青铜人像(注2)。因为秦始皇把天下的铜铁都铸在一起了,任谁再不能杀人了,再不能有造反这种的行为了。可是他没有想到,没有铁的武器,人们拿棍子、棒子、竹竿子,也会造反哪!这一造反,因为军队大约也知道朝廷这种暴政不太好,所以也就都不抵抗。那么军队都不抵抗老百姓了,所以老百姓就势如破竹,把军队的武器都给拿下来,就这么样有了武器,实力一天比一天雄厚了,所以这个势力就一天比一天的大。

有个项梁,就是项羽的叔叔,他是义军的统领,因为轻敌战死了(注3)。这个时候,大家觉得这项羽还有一把粗鲁、粗暴的力气,于是就推举他做领袖,做统帅了。或者人家不推举他,他就和人比力气:“你们谁能拿动这个大鼎,谁就做元帅!”但是谁也拿不动,只好叫他来了!所以霸王就是不讲道理,就是“以力假仁”(注4),用他这个力量来压迫旁人,这就叫霸王。你们各位谁要想做霸王,先要长得胳臂粗一点,力气大一点;若矮矮的,切记不可以做霸王!

那么这样子,项羽就在这个时候接手,有了军队了。他也是力量大的,所向无敌、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因为他勇猛善战,所以就把秦朝的兵都给破了。那时候,不单他自己,还有刘邦。他和刘邦有盟约,说是谁要先把咸阳占领了,谁就做皇帝──“先入咸阳者王之。”刘邦因为有张良、萧何,那时候还没有韩信,韩信还在楚霸王那儿;张良用计先进咸阳了,应该刘邦做皇帝了,可是他知道自己的势力没有霸王的那么大,敌不过项羽,所以也就要很客气的,还让给霸王做王。

霸王因为没有履行他的诺言,所以就耿耿于怀,总是觉得心里不安,对不起良心,就问范增。范增说:“你现先封刘邦做汉中王,叫他到四川去。可是不能叫他去,你只给他一个名义。你到他那儿问他是否愿意去四川,他说他愿意去,你就把他杀了,借口说他自专,要去四川做汉中王;他若说不愿意去,你也把他杀了,就说他违抗军令,你叫他去他不去,这是违抗军令,也可以借着这个名义就把他杀了。总而言之,这个刘邦一定要杀,这是第一个计策。第二个计策呢,这个韩信现在在我们军队里头,你要是能用他就用他,你要是不能用他,或是你不愿意用,也把他杀了;不杀他,就是一个后患。第三件呢,你呀,无论如何要在咸阳这儿,你不要走,不要回去江东;你在这儿镇守着,就不要紧。”有这么三个计策。

可是楚霸王虽然说不讲道理,但是欢喜人家拍马屁,欢喜人家给他戴高帽子。于是他就问刘邦,说:“我现在封你做汉中王,你是愿意去汉中呢?是不愿意去呢?”这个愿意去也杀,不愿意去也杀,你看这个问题怎么样答复?刘邦说:“臣犹大王之马也。”说我刘邦就是大王你的一匹马,“鞭之则行,不鞭则止”,你要打牠一鞭子牠就走,你不打牠一鞭牠就站住了。楚霸王一想:“他是我的一匹马,我杀他干什么?他听招呼的。”这么样子,所以就不听范增的话,不杀了,放刘邦回去。

那么楚霸王回去,范增一问他,说:“没有杀。”范增说:“这是太错过机会了,以后你不容易打他!”“那怎么办呢?”“那我们现在给他饯行。”范增又给他献计策,说:“给他饯行,送他到汉中去。先设宴请他,给他饯行,在鸿门那个地方设宴,等他来赴宴的时候,你要埋伏刺客,随时就把他刺杀了,这么样子也可以了。”楚霸王就说好。

于是楚霸王也到这个宴会上来了,刘邦也来了。来了,就对楚霸王毕恭毕敬的,很听话的样子,楚霸王叫他坐哪一席,他就坐哪一席。坐下了就喝酒,喝了酒大约都喝得半醉不醉的那个样子了,“我们现在喝酒喝得这么不热闹,我们叫一个人出来耍一耍剑,大家看一看,一边喝酒一边看剑。”有臣子(就是范增)向楚霸王来建议。楚霸王说:“好,那就叫项庄出来舞剑。”在面前舞剑,舞剑就是预备舞到刘邦身边,一剑就把他刺死。可是这个时候张良一看:“喔,这不得了了,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然后就找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叫什么呢?叫项伯,说:“现在你要救我的主公,这个样子是很危险的。”项伯说:“你叫我怎么救呢?”“你也去和项庄一起舞剑,舞剑保护着我的主公,刘沛公。因为刘沛公是大仁大义,不要让他吃这个亏。”那么项伯因为和张良是朋友(注5),于是乎也就答应他了。

项庄是个年轻的,大约二十多岁;项伯年纪大一点,舞艺更好。项庄一出来舞剑,这个项伯总是在那儿挡着他近不了刘沛公的身。在这儿舞剑,旁边这个也叫好,那个也拍掌:“唉呀,这剑耍得真好!”那个说不错:“这两个人,他的舞艺更好。”楚霸王也觉得他们神乎其神。大家又唱歌、又喝酒;一喝都喝到醉了。刘邦这个时候因为有戒心,所以就不敢多喝酒,等他们都喝醉酒了,他就走了。待他们酒醒了,刘邦也没有被杀,连人也没有了,这又错过机会了──所以这叫“仁柔寡断”,就是人家告诉他怎么做,他也不做;人家一给他戴起高帽子,喔,就以为自己真了不起了。就这样子,错过机会,总也没有把刘邦给杀了,所以铸成大错。

以后在九里山(注6)受韩信的十面埋伏,把他的军队都给解散的解散、跑的跑、逃的逃、杀的杀,都没有了。楚霸王那么叱咤喑哑(注7),那么样厉害的一个人,就剩孤身寡人了;就剩一个人,那么匹马单枪,也不好意思回去。因为他所带的军队都是江东的子弟兵,所以他说:“没有面目见江东父老了(注8)!”把人家的子弟都给死在外边了,所以他就乌江自刎。这可以说是一代的一个强人,也就呜呼哀哉到乌江那个地方去了,所以付于东流,令后人叹惜不已呀!大家都很可怜他,你这么厉害的一个人,结果就这么不知为什么就死了。为什么呢?后边就有评论了。

评曰

粗暴善战,勇猛无敌:他力量是有,但是很粗气的。他很勇猛的,没有人可以敌的。

仁柔寡断,失戎先机:可是他没有什么真正的智慧,所以就“失戎先机”,这个用军的方法他不会。

匹夫之风,为后人讥:他不善于用兵,他就仗着“匹夫之勇”(注9),就是一匹之夫的那个勇敢。什么叫“匹”?就是一匹一匹的,好像布是一匹一匹的,马也一匹一匹的;这一匹马,一匹布。那么“一匹之夫”,就是他这一个人的,没有什么朋友,谁的话也不听,也不用参谋,也不用良将。他这个风度是一匹之夫的风度,“匹夫之勇,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敌一人者也。”那么,大勇是勇于天下(注10);项羽是个小勇,只能把一些个兵打败了,遇到有智谋的人,他就失败了。后人都很讥笑他。

全军覆没,众叛亲离:他这个样子,所以全军都没有了;谁也不帮他了,大家都背叛他了。

又说偈曰

力能扛鼎气拔山:他的力量能扛鼎,气能拔山。

有勇无谋失机先:他有勇无谋,用兵也不会用,把这个机会都错过去了。

虽有范增不重用:虽有范增给他做参谋,他不听,不重用范增,把范增气了,以后就告老还乡了,不愿意管他的事情。

弃置韩信奔四川:那个韩信本来也是一个大将之才,他也看不起韩信,把韩信放在一边做执戟郎。他看韩信那个样子大约也有点威风,就给韩信拿着戟,给他做侍卫。那么韩信因为没有受到重用,也离去了。

衣锦还乡光宗祖:他听那个童谣说:“今有一人,隔壁摇铃,祇闻其声,不见其人,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那么他就衣锦还乡了,想要光宗耀祖,到江东去。可是他一走了之后,怎么样啊?

丢盔败阵面无颜:以后就每一次都是丢盔卸甲的,败阵而逃,面无颜了。

自刎乌江付流水:在乌江那儿,自杀死了。

叱咤喑哑古今传:“叱咤”是发怒时的声音,“喑哑”是声音哑哑的,说的是这个楚霸王。虽然古今人都知道他,但是也没有什么大意思,没有什么了不起!

 


注 1陈胜,阳城人,字涉。吴广,阳夏人,字叔。两人原都是农民。史记 卷六秦始皇本纪引汉 贾谊 过秦论:“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后人用“揭竿而起”比喻起义举事。  

注 2实际上这十二个“金人”并非用纯金铸成。当时的兵器主要用铜所铸,古人又把青铜称为金,所以这些青铜人就被称为“金人”。  

注 3项梁,秦末下相人,秦将项燕之子。陈胜起义后,项梁与其侄项羽杀秦会稽郡守殷通,在吴(今江苏苏州起义)。后率军击败秦将章邯,因轻敌,在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战死。  

注 4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见孟子 公孙丑上。  

注 5项伯,也是项羽叔父。和张良的私交很好。“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见史纪 卷七 项羽本纪。  

注 6九里山位于中国江苏省徐州市西北部,因东西连亘绵延约九华里而得名。据说,九里山是楚 汉鏖兵的战场,留有项羽兵败的白云洞。  

注 7……宽宏豁达高皇量,叱咤喑哑霸主威。灭项兴刘,……──见笠翁对韵。  

注 8项羽败退到乌江西岸,乌江亭长劝项羽渡江回到江东,据地为王。项羽笑曰:“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而死。──见史记 卷七 项羽本纪。  
后人用“无颜见江东父老”形容心怀羞愧,没脸见自己人。  

注 9国语 越语上云:句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后人用“匹夫之勇”来形容人有勇无谋。 

注 10孟子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见孟子 梁惠 王下。  

▲Top

法界佛教总会 . DRBA / BTTS / DRBU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