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总会.DRBA Logo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

化老和尚讲述

经文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消释名题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三藩市佛教讲堂
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三日

第四是“消释名题”。什么叫“消”,也就是把文意解释清楚。消释名题──解释这部经的名字,这名字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也就是以地藏菩萨的名号作这部经的名字。地藏菩萨是个人。本愿,是属于法。这部经在七种立题里边是属于人法立题。法,也就是一种业。本愿就是他本来的行业──过去生中的行为和所造的“业”(karma)。

为什么叫“地藏”呢?因为地能生长万物。“藏”是宝藏,一切的宝藏都在地里边。这个藏也可以说是藏起来,藏起来就是隐藏起来,一切宝藏万物,一切的东西,都可以在地里埋藏起来。而这一位菩萨,就像大地一样,能生长一切的万物。又有无量无边这么多宝藏,在地里边,任人去发掘;谁要是相信这一位菩萨,就可以得到其中的宝藏。这个宝藏要什么都有什么;名贵的如:钻石、金、银、琉璃、玻璃、砗磲,无所不具,什么都有的。如果你得到一块大钻石,有三百磅那么重,那就成了世界第一大富翁了。我方才说三百磅,很多人都笑了,他们认为是太大;其实这是最小的一块,太大的那个,简直是你拿不动的。因为具足上列种种美德,所以这位菩萨叫“地藏”。

菩萨是梵语,翻成中文是“有情觉”,众生里边一个觉悟的人。有可翻“觉有情”,自己觉悟后,再以自己所觉悟的道理,令其他众生也觉悟。这就是自觉觉他,自己觉悟了,也愿一切众生觉悟;又可以说是自利利他,自己有大智慧,也愿一切众生有大智慧。有了大智慧,就不颠倒了。

“本愿”不是现在的愿,而是他从本以来就发的这个愿。从本以来是什么时候呢?是无量劫以前,他就发这个愿,过去生中的愿力,这叫本愿。这就好像十二部经中讲的“本事”,本事就是指过去生中的事。现在这地藏王菩萨本愿,就是他过去生中所发的愿,不是现在发的愿,现在他已经履行他的愿。他发什么愿呢?他说: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什么时候,所有的地狱不空,他就不成佛;地狱要是完全空了,他才成佛。你们想一想,这个愿力有多大?地藏王菩萨说:“我在地狱里,接引一切的饿鬼,这些饿鬼一天没有离苦得乐,我就一天不成佛;必须要地狱的饿鬼,完全都得到解脱了,离苦得乐,然后我才成佛。”我们想一想,众生造业是无尽的,烦恼也是无尽,那么地狱怎么会有穷尽的时候呢?除非众生烦恼断了,业障消了,然后地狱才会空。可是我们众生的业障不能消,烦恼不能断,地狱又怎会空呢?

而地藏菩萨发这种愿,这个愿力按照我们现在科学家、哲学家来评观,是不是最愚痴的一种行为?最愚痴的一种思想呢?为什么说最愚痴的一种行为和思想?因为他这样想而发于行,有了行为表现。可是这一种思想和行为,是不是太笨了?为什么太笨呢?这根本就是办不到的事情,地狱根本也不会空。那么,地藏王菩萨不是永远都没有成佛的机会了吗?不是,这不是最愚痴的一种思想和行为,这是最慈悲的一种行为、一种思想,也是最孝顺的一种思想和行为。

为什么说是最孝顺的一种思想和行为呢?因为地藏王菩萨观察他的母亲堕到地狱里去,受了很大的苦,所以他要求佛超度他的母亲。地藏王菩萨究竟是谁呢?就是摩诃目犍连尊者,他在地狱里做菩萨。为什么他要在地狱里做菩萨?因为他感觉到他母亲受这样的苦,就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个问题,“如果我母亲受这样的苦,天下人的母亲都会受这样的苦。”所以他以“没有分别”的这种平等的孝道,要度脱地狱的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地藏王菩萨的愿是这样,他的愿力要是讲起来,是讲不完的。

那么现在再讲一讲“地”字。“地”有十种的意思,但这十种的意思,也无法讲完“地”的功能,不过我讲一个大概。第一个意思是“广大”。你看地是不是广大?有人说:“法师你不要讲了,这地广大的意思,人人都知道,你何必要讲?”人人都知道,我更应该讲,让大家知道得更多一点。第二个意思是“众生依”。所有的众生,都依靠地而生。你说!哪一个众生不是在地上活着?没有在虚空里头活着的。第三个意思,“地无好恶”。地没有所好,也没有所恶,它不会选择地说:“哦!你这个众生,我叫你在这个地方;那个众生,我不要你。”没有的,无论是好的众生、坏的众生、善的众生、恶的众生;老虎也在这个地上,梅花鹿也在这个地上,仙猴也在这个地上,所有的东西都在这个地上,依靠这个地。并且它还不生一种好的心,也没有一种恶的心。有人说:“那我懂,这个地根本没有知觉。”你知道它没有知觉吗?地的知觉,不是我们的知觉所能知道的;地也有它的知觉,地,也是众生之一。

第四是什么呢?“受大雨”。天降下再大的雨,它也能承受。第五生草木。第六是“种所依倚”。种就是种子,一切的种子,也都埋在这个地里头。第七呢这个本来应该不讲的,讲了,你们人人都想去取宝,第七就是“生众宝”。地里头有很多宝贝。第八“产诸药”。一切的药品都是从地里头产生出来的。第九是“风吹不动”。这个地,风是吹不动的,再大的飓风,也不能把地吹动。地震呢?那不是风吹的。第十是“狮子吼不惊”。狮子一吼,什么都怕,但是地不惊。地有这十种的意思,所以地藏王菩萨就用地来代表他的名字。

这部经的名字是以人法为名,地藏菩萨是人,本愿是法。这个本,就是根本,也就是本来,本来和根本就是“以前”的意思。表示这是地藏菩萨以前所发的愿。他在无量劫以前,生生世世都发愿尽孝道,孝顺父母,为父母舍弃自己的生命,去救度父母,这是地藏王菩萨的愿力。这个“经”字讲过很多次了,不过在每一个讲经法会,都应该讲一讲。为什么呢?听过经的,虽然明白这个道理;没有听过经的人,对于这个道理还不清楚,所以不妨重覆再说一下。有听过经的人,对于这个道理还不清楚,所以不妨重覆再说一下。

“经”者,“径”也。径,就是径路,修行的一条径路;这条径路是人人都可以从这条路走的。你想要成佛,必须要经过这条路,所以这条路就是成佛的道路,因此说经者,径也。“经”又有绳墨的意思。什么叫绳墨呢?好像中国的木匠有一个墨斗,线放在里面,要画直线时,这一条线拉出来,用手一弹,就有一条黑的直线画出来,这叫绳墨。经就如绳墨,可以帮助我们分辨邪正。“经”也有结鬘的意思。结鬘就是用一条线,穿着一朵一朵的花,成为一串;而经把义理贯串起来,就如同结鬘一样。

此外,经还有四个意思:贯、摄、常、法。贯是贯穿起来。怎样贯穿呢?贯穿所说义,将所说的道理和义理,就如同用一条线穿起来似的,一点都不会失去,不会遗漏。摄,就像吸铁石似的。你用吸铁石往这儿一动,锵!铁就吸上来了。这摄,吸什么呢?摄持所化机。佛所说的法,度化众生的机缘。所化的“机”,就是佛所说的经典,好像吸铁石似的,把应受化的众生都吸来了。好像我现在讲经,你们大家都来了,这都是吸来。讲经时,你们为什么都来了呢?就是这个摄的力量摄来的。力量小,就摄来少一点人;力量大,就摄来多一点人。所以把某人从西雅图也摄来了,这都是一种摄的力量。这个摄的力量,就像吸铁石似的。吸铁石摄铁,你看不见它其中有一种什么力量把东西吸上来,可是无形中已经吸来了,这就是摄。广东话说,父母对小孩子很爱护的,这就叫摄──摄受。那么佛用一种慈悲心对待众生,众生对佛有一种恭敬心,这就是佛摄受一切众生。

经还有“常”的意思,不变曰“常”。经,一字不可去,一字不可添;不能增,不能减,这叫常。常就是不变的意思,永远不变。你想改变吗?那你就下地狱。这不是指专制强权,经的道理是像铁一般似的,不可改变,这叫常。

第四个意思是“法”。什么叫法呢?是三世同遵。前面“常”是古今不变。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叫三世,三世都要依照这个法去修行。这是永久、永久性的一种宪法,不是临时的宪法,是永久的法。

经,梵语“修多罗”,翻译成中文就叫“契经”。在中国,古人有契约。那时候,买卖产业不需要到政府去注册,登记产权;而是把合约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把它叠好了,用剪刀剪成一长一短,像狗牙似的,你拿这一段,我拿这一段,就互相买卖地业、产业。你说:“我的地卖给你啦!”我就说:“我买了你的地。”这有什么证据?把买方和卖方的一段纸,各拿出来,这么一对狗牙一合在一起,一点都不错,这叫“契”,这叫“若合符节”。合就是契合了;这个契,合起来了。那契经是什么意思呢?往上讲是“上契诸佛之理”,和诸佛的理相合;诸佛的理也就是诸佛的心,合佛的心。“下契众生之机”,往下契合众生的机宜。

什么叫众生的机宜呢?众生就好像草木一样,草木种在地上,这所有地上的一切草木,就等于机。用草木来比方我们众生,当下雨时,地上所有的花草树木各得其长,大树就得到多一点的滋润;各得其润,很平等的,这叫契众生的机。这也就是说,经好像雨水似的,下到一切的草木、万物上,这就叫契机。下契众生之机,怎么契呢?就是你应得多少,就得多少。好像我现在讲这部经,谁都可以得到智慧,有智慧的,更增加一点智慧;而愚痴的人,也增加一点智慧。各得其长,各人得到各人的好处。若是没有善根的人呢?他就不接受这种的法雨,而得不到好处。所以这是各得其益,这叫下契众生之机。以上都是经的意思,要是往广的来说,那是很多的,我们只能大概说一说。

地藏王菩萨生生世世都很孝顺父母,所以这一部《地藏经》就是佛教的一部孝经。孝是人的根本,人如果不孝顺父母,在一生中就未能尽到做人的责任,为什么呢?父母生我、养我,如果长大不知道报恩,这就是对于做人的义务没尽到。孔子一直提倡孝道,因此有一部《孝经》。《孝经》上说:“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参,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这是孔子和曾子有关孝道的一段对话。“仲尼居”,仲尼在杏坛里居住。“曾子侍”,曾子在那儿侍候着孔子。因为那时候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学生要侍候老师。孔子讲孝道,我们不但要孝顺父母,也要孝顺师长。有的时候,孔子要喝茶,曾子就去斟杯茶来;孔子想做什么,曾子就侍候他。孔子就说:“先王”,中国的古圣先王。有“至德”,至是到极点了,已无异出家。最大的德行到极点了。“要道”,最重要的一个道理。“以顺天下,民用和睦”,老百姓用这个道理,就和睦不争了。“汝知之乎”,你知道不知道啊?

“曾子避席”,曾子就站起来;避席,就是站起来。“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说:我曾参哪!很愚痴的。不敏,就是不聪明。唉呀!我曾参哪!很愚痴的。我怎么会知道呢?我不知道啊!

“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孔子说,这个身体发肤──头发、皮肤,是从父母那儿得来的。“不敢毁伤”,你不要随随便便就把它损坏了。“孝之始也”,这样是孝的开始。可是啊!美国一般人误解孝道,怎么叫误解孝道呢?说是中国那个孔老夫子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就出了一班嬉皮,头发也不剃,脸也不洗。洗脸他说是伤了皮肤;剃头剪发,他说伤了头发,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不敢毁伤,不是说你一剪去,这就毁伤了;不是说你洗洗脸,这就伤了皮肤了。这意思是叫你不要把它破坏了。剪发,这是一种时代的习尚,应该随着时代,把头发剪了。

现在有些嬉皮就想转移时代,他说孔子讲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你说怎么样?他去吸鸦片烟,食“马尔娃那”(大麻),他说这些都不毁伤身体。这东西把身体的细胞弄死了不知多少,把身体搞得也不健康了,这根本就是毁坏身体!而他不说是毁坏,反而说是孝道。这样的人把父亲、母亲撇到九霄云外、十万八千里远。问他:“你父亲是谁?母亲姓什么?”他甚至都忘了,而他还说这是行中国的孝道。这完全是错误,这种思想完全要纠正。你说你发不剃,却把身体搞得一天到晚胡作非为的,甚至于去打劫,去作一些不好的事情。你说这会跑到什么地方去?将来要是被一枪打死了,这才真是不孝。

如果犯法打劫,或者把警察枪杀,或者警察把他枪杀,这是不是“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呢?这是错误的。所以我希望在这个国家,人人都循规蹈矩,都守法,把这种不好的习惯改正过来,不要生一种怨恨心。我们人要慎行身心,在任何地方都要对人有益处,对于国家世界也要有益处,不要对世界有所害,这是我的希望。如果人人都这样子,不愿意做工,也不愿意从事生产,这国家一定会不好。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现在学佛法,人人都应该去做工,来帮助世界,帮助人类,以身作则,自己做个模范,来影响整个社会,令人心都变成好的,这是我们佛教徒的责任。

在美国,本来许多制度都非常好,尤其在教育方面。美国的教育这样普及,这样鼎盛,比其他国家的教育都办得好,所以能做世界的一种榜样。如果每一个人再知道孝顺父母,能以所谓: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君子你要找到这根本,根本若能立得住,道就生出来了。

什么叫“根本”呢?孝顺父母,悌敬兄长。对兄长要和气、不能打架,这叫弟(悌)。孝悌这两个字,是每一个人的根本。若人人能找到根本,人人都知道孝顺父母,那么,美国这个国家就一定更好。因为孝顺父母的人,就不会去做种种非法的事。而你若能守法,就是国家一个良好的公民;整个国家的人,都变成良好的公民,这也可以说是做整个世界的好公民;因此可以说,你引导整个世界的人类都向好的路上走。所以首先人人就都要知道孝顺父母。如果人不孝顺父母,那父母生儿女有什么用?父母生了儿女,要养儿女,养到十八岁以后,儿女自己就飞了,不管父亲、母亲。等父亲、母亲老了,到养老院去,虽然说是国家养他们的,但是一点亲情都没有,在那儿孤伶伶的,很无依无靠的。要是自己的子女能孝顺父母,照顾父母,这样是最好的,令老年人有所安慰。不然的话,养小孩子养大了,他就飞了,好像雀鸟似的,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中国有一句话,说“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乌鸦养大的时候,小乌鸦就找食物给老乌鸦吃,养到老乌鸦又恢复了它飞的能力,这才算终了,所以中国称乌鸦为孝鸟。羊羔子在吃奶的时候,两条前腿要跪下。人如果不孝顺父母,那连乌鸦和羊羔子都不如;这并不是骂人,这是人人都应该知道的道理。尤其人孝顺父母是最有感应的。怎么样有感应呢?

在中国有个“郭巨埋儿”的故事。怎么说郭巨埋儿呢?郭巨是一个最穷的人,太太生了一个小孩,他又有个老母亲。在平时母亲因年纪老了,没有牙齿,无法吃饭,就吃她儿媳妇的乳汁。后来儿媳妇生了一个小孩子,以前没有生小孩子的时候,老母亲可以吃奶,维持她的生命。现在又有个小孩子,两人吃奶,就不够了。小孩子也吃不饱,老太太也吃不饱。

郭巨就想办法,这怎么办呢?如果只给老太太吃奶,小孩子要饿死,如果单给小孩子吃奶,老太太也要饿死。因为郭巨是最孝顺不过了,就和太太商量说:“好了,因为我们还年轻,将来还可以再生很多孩子。我们现在不要这个孩子了,而养我们的老母亲。母亲年纪这么大,不会活太久了,我们先养母亲要紧。”他太太虽然舍不得这小孩子,但是为了尽孝,也就忍痛说:“好,可以。”于是夫妇俩开了这个会议之后,就预备把小孩子埋到郊外的地里头,虽然他们拿这个小孩子当活宝贝,现在却要把他埋到地里去了。夫妇两人带着这小孩子去挖坑,一挖坑,怎么样呢?哦!就在那个地方挖出很多金子、银子、银子,上面都写着说:“天赐孝子郭巨”。本来埋儿的原因就是因为穷,现在金子、银子多得很,所以也不需要埋儿了,这是在中国人人都知道的一个公案。所以中国很多人虽然不是贪着发财,但是都知道尽孝道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人人都愿意尽孝道。

第五译人(传译者),解释翻译的人。这部经的译人,有的经上说:这部“地藏经”是三藏法师法灯译。法灯法师是中国人,大约在后陈的时候。又有的经上说是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在唐朝的时候有于阗国,差不多在现在云南的边境上,以前有这么一个国家。这国家的名字说起来是很神话的,有什么样的神话呢?因为这个国家以前的名字是不可考的,在不可考的时候,有一个国王,这国王没有儿子,就向一尊庙神去求儿子,结果在庙神的额头上,就生出个小孩子来。你说有这个事情没有?可是这个小孩子不吃奶,喂他吃人的奶,他不吃;给他牛的奶,他也不吃。以后就在地上生出这么一个好像乳房似的东西,这东西有乳汁出来,小孩子就吃这地上的奶,于是乎这个国家就叫于阗国。“于阗”是梵文,翻译中文就叫地乳──地上有奶出,在地上生出的奶,你说神话不神话?所以这个国家的名字就叫地乳国。

地乳国有个三藏沙门,讲到“沙门”,不会讲经的法师就说:“这沙就是河里的沙子,用河里的沙子造的门,和尚从这门走出、走入,这就叫沙门。”这是错误的,梵语“沙门”,翻译成中文就叫“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和沙门是一样的意思。勤修戒定慧,就是不要懒惰。不要以为睡多一些时候就对于自己有好处,你睡多一些时候,对你的肉身,觉得是自然,但是对于你的法身,可就不自然。所以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实叉难陀”也是梵语,翻成中文叫“喜学”。这个沙门,他就是不懒惰,最欢喜学习佛法,学习〈楞严咒〉,学习〈大悲咒〉,学习种种的佛法,他都欢喜,所以就叫实叉难陀。

译,是翻译,把梵文翻译成中文。译也就是把他换了,换了什么呢?把梵文照它的原样换成中文。在中国周朝时,有管四方语言的官,在北方这个官就叫“译”,是管翻译的官,所以在以后,凡是翻译的都叫“译”。第六别解文义。别,是分别;解,是解释;文,是经文;义,是经文的意思。

▲Top

法界佛教总会 . DRBA / BTTS / DRBU

经文上一页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