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总会.DRBA Logo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

化老和尚讲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三藩市佛教讲堂
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三日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A1.总叙名意 A2.归敬请加 A1(分十)
B1.标举宗体 B2.别叹能诠 B3.教主难思 B4.说仪周普 B5.言该本末
B6.旨趣玄微 B7.成益顿超 B8.结叹弘远 B9.感庆逢遇 B10.略释名题
今B1

往复无际,动静一源,含众妙而有余,超言思而迥出者,其唯法界欤。

往复无际:往,就是去,又是起、升起,又是一个动,又是一个变。所谓“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你若至诚了,才能化;不至诚,就不能化。复,就是来,也就是一个灭,也就是一个静。这是说“动不碍静,静不碍动”;动也就是静,静也就是动,这动静一如,所以才说“无际”。

无际,就是没有痕迹,没有一个道路,也就是“口欲言而辞丧,心欲缘而虑亡”,口里想说话,可是言辞丧亡了,没有法子说得出来;心里想要攀缘,可是也没有法子能攀缘,想要攀缘也不可以,这种的思虑都没有了,所谓“不识不知,无思无虑”。这是什么呢?这是《华严经》的“用大”,表示《华严经》这种利用是大的。所以说“往复无际”,往而未往,复而未复,往复不二,没有两个;“往”是从“复”那儿来的,“复”也是从“往”那儿来的,所以往复无际,没有一个道路。

这好像“如鸟行空无有迹”,也没有痕迹──小鸟在空中飞来飞去,没有一条路。你找不着小鸟在空中飞的那条路,找不着的。“如刀斩水水无痕”,好像用把刀斩水似的,你斩了一刀,等一等它又没有痕迹了。

说是这样说,可是鸟在空中飞过去,并不是没有路,而是有一条路在那个地方。鸟飞过去,要过一天一宿二十四个钟头后,那条路才会没有了;不过我们肉眼看不见那一条路,所以不知道。虽然现在有爱克斯(X)光镜,又有显微镜,也看不见,只有得到五眼了,一看:“哦,那个地方头先有小鸟飞过去,所以那个地方的微尘都没有了,真空了。”

“如刀斩水水无痕”,用刀砍水,水上虽然没有痕迹,可是在天眼看来,那刀痕也是要经过二十四个钟头,在水里的刀伤才会长好。说:“刀砍水,水也受伤吗?”砍到人身上,人就要出血,为什么砍到水里,水不受伤呢?因为砍到水里,水就透风了──在那水里头就会有一股风。不过这不是现在的科学所能研究出来的,或者过一、两千年后,科学就会有这种的证明了。现在我这么说,相信很少人会相信的;但是以后也会有很多人相信,为什么呢?他将来要是明白这个道理,他就相信了。这是往复无际,是用大。

动静一源:这是“体大”,“动”的根源也是在这儿,“静”的根源也是在这儿,这本体根本没有一个动静。动静,这就有所变;就是方才我说的“动则变”,一动就会变,像《周易》八八六十四卦,你这么一摇它,它若不动呢,那就是本卦;它若一动,就变成其他卦了。这动静的本体是一个的,动的根本就是静,静的根本也就是动,两个是二而不二的;虽然说是两个,本来是一个,它们来自一个源头。

再举一个很浅的例子,大家就会明白这个动静。这个动静的本体,就譬如母亲生出两个儿子,一个叫阿动,一个叫阿静;阿静叫妈妈为妈妈,阿动也叫妈妈为妈妈,所以这就是一体而生。

在老子《清静经》上说: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这个道“有清有浊,有动有静”,清者就是浊之源,他没有说这个清浊是一源,而说清者是浊之源;“动者静之基”,“动”就是“静”的一个基础。“人能常清静”,人若常常能以清静,“天地悉皆归”,天地都归回到我自己这里了。

老子说:“天清地浊”,天就是清,地是污浊的;“天动地静”,天是“动”的,地是“静”的。其实现在的科学发现:“地是动的,天是静的”,但是我们讲的这个动静,并不是科学所谓的动静,这个动静是说它的本体。你看“地”,科学证明它动,实际上“天”也动;你看“天”好像是不动的,其实它也动;“地”是动的,其实它也不动。这种的道理,不是凡夫用文字语言就可以说得明白的。

老子又说:“男清女浊,男动女静”,男人是清净的,女人是污浊的;男人是动的,女人是静的。有的人就说:“这种道理,我不相信,男人才是污浊的,女人才干净呢!女人天天又擦胭,又抹粉,把面装饰得不知有多干净。”为什么她要装饰它?要是不污浊,为什么要装饰?好像地上要是没有尘土,你扫它做什么?你想扫地,就因为它肮脏,有尘土。为什么你要做一个假面具?就因为自己知道是污浊。

现在有一些明星,更用美容术来做假面具;本来老得像鸡皮鹤发,面皮像鸡皮一样,头发像白鹤那么白,但是用一种药品把头发染黑了。这面孔也装成假的,就把这边的肉拿出去一点,或者是再加上一点,皮肤弄得光光的,把鼻子也换成假的,虽然看起来好像很好看,可是里边却很痛苦。而老子在几千年以前,就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就直接说:“男清女浊,男动女静。”我们不管它是动静,还是清浊,我们现在是讲“动静一源”,动到极点又该静了,静到极点又该动了;清到极点就浊了,浊到极点又清了,所以没有什么分别,都是一个根源,一个源头来的。

有人说:“这个道理,我始终不明白。”我很容易令你明白,方便法很多,真实法很少。什么方便法呢?譬如你白天不睡觉,要做工是不是?这就是个动;你在晚间要睡觉,不做工了,这就是个静。你不能说:“我天天睡觉,不做工”,不可以的;你也不能说:“我天天做工,不睡觉”,这也不可以的。所以这个动静,动不离静,静不离动,动静一源,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体”,是“体大”。因为“体大”,所以把“动静”都包括了。

含众妙而有余:这个“众妙”就不是一种妙。含,是包含、含藏;含藏着众妙,不是只有一种妙。而有余,虽然说众妙就是很多的妙,但是还有余,还有多余出来的,这是“相大”。

“往复无际”是用大,“动静一源”是体大,“含众妙而有余”就是相大,这是体、相、用三大。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体也大、相也大、用也大,这三句的序文就说明了三大。

这个“妙”,本来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现在是众妙。这个“众妙”,是清凉国师用道教的名词,来显示佛法的道理。这众妙是《道德经》上的经文。这文一开始就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是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儌。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众妙”就是从这儿来的,名词虽然是一样的,可是意义不同。《华严经》是含众妙而有余;这还有余,有余就还有多的。而《道德经》就不是这样,意思是不同的,它那个众妙之门,就没有余了。

超言思而迥出者,其唯法界欤:超,是超越,就是超过去了。超过去什么呢?超过言语思想;“言”是言语,“思”是思想。就是说也说不出来,想也想不到,这种境界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不可思议,所以说是“迥出”,“迥”当“远”字讲。怎么远呢?它超出这个言思,超出这不可思议的境界,也就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思议。这种境界是什么呢?“其唯法界欤”,这就是法界;唯,是唯独,唯独法界。

法界有(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理事无碍法界、(四)事事无碍法界,这四种法界,所以佛才说: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法界又有十种法界,这十法界又分开有“四圣法界”与“六凡法界”,这四圣六凡法界归纳起来,不出你我现前这一念的心性,这一念具足十法界,十法界不离一念。

十法界就是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这是四圣法界。天法界、人法界、修罗法界,这叫三善道。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这叫三恶道。

(一)地狱法界:为什么会堕地狱?因为你做堕地狱的事情。譬如你杀人、放火、扰乱社会的治安,令这个社会人人都受到灾害,这就会堕地狱。这堕地狱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就是从“贪心”那儿堕的。你贪心,就会堕地狱;你瞋心,就会转饿鬼。

这个地狱,大的有十八种,小的有五百种,其次又有千万那么多的地狱。这个地狱,并不是预先造成了,在那儿预备好,等你去堕,不是的。是怎样造成呢?是由你的业感所现。你造地狱的业,就现出一个地狱来;这个地狱现到什么地方?现到你的心里。

你在生的时候,不快乐,很忧愁的,常常哭,所谓“哭一哭,地狱有个小黑屋”,那小黑屋是很黑很黑的,没有光明,并且还要受苦。在小黑屋里头,什么也看不见,旁边就来一把刀,把你身上刺破出血,啊!痛得不得了,痛得要死;等痛死了,然后呢?很奇怪的,就有一种巧风,这种风一吹,你又活了,这是地狱。

(二)饿鬼法界:你若尽好发脾气、瞋心重,就会转饿鬼。饿鬼就是有很大的脾气,无论什么事情,他都要发脾气;所以谁要是愿意发脾气的,就会转为饿鬼。这饿鬼是怎么样做的?也就是你的心里头尽发脾气,就会做饿鬼去。

(三)畜生法界:畜生是怎么样做的?畜生就是由“愚痴”来的。你要是愚痴,什么也不明白,就会转为畜生。

你看那畜生为什么要被人来支配呢?就因为它愚痴,它没有人那么聪明。有人说:“我看见有的畜生很聪明。”那你可以做那种畜生去啊!你很羡慕它,你很欢喜它,这没有什么困难的;只要你做畜生的事,就可以变成畜生,这一点都不难的。畜生做什么事?就是愚痴的事。譬如你想:“这件事情虽然不合乎道理,可是我一定要做它!我不管它是合不合乎道理,我就是要做它!”明知这件事情不合理,却一定要做,这就是无明。无明现前,就变成愚痴了,所以这样就会变成畜生。

“三恶道”就从贪瞋痴去的;那么“三善道”从什么地方去的呢?从善功德那儿去的。

(四)人法界:你要是做善事,就可以做人。我们来做人呀,还得看你做的善事大小、多少。你善事做得多,就可以做煤油大王、汽车大王,或者是金大王、银大王、钻石大王、房子大王、地大王、天大王……,做这么多大王。

(五)修罗法界:立功,有的地方你知道它是功,你立了;有的地方它不是功,你以为是功,也立了──好像去杀人,帮国家打仗,这就是阿修罗的法界。阿修罗就是好和人斗争,他以为斗争胜了,这就有功了,所以他就做修罗了。

这修罗法界,在天上也有修罗,人间也有修罗,畜生也有修罗,饿鬼道里也有修罗,在这四道里头都有阿修罗。畜生里头怎么有修罗呢?你看那些个畜生,有的畜生就专门要欺负其他的畜生;好像害群之马──在一群马里边,它不是踢踢这只,就是咬咬那只,这就是修罗。还有在人里边,你没有麻烦,他就给你弄出一个麻烦来,这也就是修罗。

这修罗就是好斗争的。天上的修罗,他有天福,没有天权,也没有天德。修罗又叫“无酒”,他没有酒喝。有人说:“我就欢喜喝酒,做修罗没有酒喝,所以我不愿意做修罗”,那是最好的。

你不想做修罗,就要先不发脾气;你有脾气,那就是通修罗法界。所以你想不做修罗,首先要不发脾气,要“性如灰”,性情好像那个灰似的,里头没有火;又可以说“性如水”,好像水似的,谁渴了就饮水,而且水也柔和不硬;又要“性如棉”,像棉花那么柔软,谁冷的时候,都要穿棉衣服,这也是对人都有好处的,那就不会做修罗了。有人说:“做人的衣服,那我也不愿意。”这是比喻,不是真去做衣服了。

以上是修罗法界。

(六)天法界:一般不明白佛法的人,以为生天就是到极点了,“啊!到了天国乐园,亲近天主。”其实这个天主,他在佛教里只是一个护法;不要说他不大,就连坐的地方都没有,还要站着。有的人说:“我不相信天主是给佛站着。”你不相信?那你就去试一试,你信你的天主去,不要信佛,这没有什么关系的。

那么不懂佛法的人,他认为天主是最高了;其实在佛教里,这位天主就是一个地保官。这个地保官是管一般老百姓的,他说:“我是最大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我再大的了。我管着你们,你们都要听我的招呼。”因为他是乡下的地保官,这一些乡下佬都不知道文化是个什么?也都不知道佛法是什么?也不认得字,所以就听这地保官的指挥,说:“他就是我们的主啊!我们要常常接近这个主。”

这地保官有时单独去见市长;见了市长,他又要鞠躬、作揖的,可是没有人看见,所以这些老百姓也不知道还有市长管着他呢。假如他去见总统呢?那他更要客气了。总统叫他:“你请坐啦!”“不必了,我在这儿站着就可以了,我站着已经觉得很光荣了。”他就这样子。

在〈楞严咒〉里有一句“南无因陀啰耶”,那个“因陀啰耶”就是这位天主。所以你们要认清楚他,以后见到这个因陀啰,他若说他是因陀啰王,你问问他:“您就是天主啊?”他的脸一定都会红了,说:“是的、是的!”

这天法界也是无量无边的,不是只有一个天主,而是有很多天主的。这位天主原来是个女人,因为有三十二个女人帮她一起造佛像,给佛装金,贴上金身,以后得到去做天主的果报。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一直到现在,他还是做他的天主。那么有多久以前呢?有几万万万万年、几百万万年也不一定了。你不要像历史学家一样,一定要去追究、研究,看看有什么证据?没有证据!这不过是我现在对你这么讲。你不信吗?你信不信都没有关系,我不会因为你不信就不高兴,为什么?你信,天主也是天主;你不信,佛也是佛,不会有一个增减的。这天法界很多,说不完那么多。

(七)声闻法界:怎么叫声闻呢?因为他闻佛声音而悟道,修“四谛法”:苦、集、灭、道。声闻就是阿罗汉。阿罗汉有初果阿罗汉、二果阿罗汉、三果阿罗汉、四果阿罗汉。问:“有没有五果阿罗汉?”有一次我给人讲开示,提到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就有一个很投机的人说:“我知道,五禅是特别又高一层了”,他虚造出五禅来。其实阿罗汉只可以证到四果。

初果,是断了八十八品的见惑。

见惑是“对境起贪爱”;也就是你见到什么境界,就被这个境界转了,这叫见惑。对这个境界生出一种贪爱来了;好像你见到一部很漂亮的汽车,你就想:“我想法子也要买这么一部汽车,坐到里边,噗、噗、噗……,啊!就跑得很远的,不用走路了。”这就起了贪爱。起了贪爱,这叫见惑。你对这一部汽车,不打这种妄想,就没有见惑了。汽车是这样子,甚至于飞机、美丽的房子、美丽的衣服,或者美丽的东西──包括一切,不用说明白,你自己明白就得了。总而言之,你见到什么,生出一种贪心来,放不下,甚至于睡觉也睡不着了,就想这美丽的东西:“啊,这个真是太好了!”就这么一想,想这个境界,对境起贪爱,生一种贪心,生出一种爱心,这就叫见惑。

思惑是“迷理起分别”。迷,就是不明白;不明白这个道理,就生出一些个妄想的分别。譬如说:“啊,这讲《华严经》……?不错?恐怕不是这样吧!我不应该相信的,我应该信我自己,不应该信《华严经》的。清凉国师他有十事自勉,那是他的事,不过那么讲,嘿,他也不一定是这样子。”分别是这样子、不是这样子?又怀疑讲的是真的、是假的?这就叫迷理起分别,这就是一个思惑。

初果声闻断了八十八品的见惑。见惑有八十八种,思惑有八十一种。说:“我没有看见那么多。”你不单没有看见,你连听都没听见,你怎么会看见呢?是不是啊?

见惑是粗惑,思惑是细惑。证得初果阿罗汉,见惑都断了;证到二果阿罗汉,都断了思惑; 证到三果,断尘沙惑。尘沙惑就是像微尘和沙那么多的惑,很微细的。要是断了尘沙那么多的惑,尘沙那么多不明白的事情都断了,都明白了。说:“那不错啊!”不错,你就试 一试看,发心往前修行。

(八)缘觉法界:这个缘觉呢?就是修“十二因缘”而悟道的。在有佛出世的时候,就叫缘觉;没有佛出世的时候,他自己住到深山穹谷去,看万物的生生灭灭,观飞花落叶,自己修行开悟的,就叫独觉。

(九)菩萨法界:菩萨是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觉觉他,行六度万行,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修六波罗蜜法。

“波罗蜜”是印度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叫“到彼岸”。什么叫到彼岸呢?就是好像过海似的,从三藩市到屋仑(Oakland)那边,这叫到彼岸了;现在有桥,在桥上走,不需要搭船;也就是从这一岸到另一岸,就到彼岸了。无论做什么事,做完成,做好了,就是到彼岸。好像肚子饿,吃饱不饿了,这就到彼岸,这是一个浅近的比喻。又好像你渴了,去饮一杯汽水,或者饮一杯牛奶、果汁,或者饮个什么的,这就不渴了;不渴,就到彼岸了。

还有,以前没有布施,我现在布施了,这就是到彼岸了;以前没有持戒,我现在持戒了,持戒到彼岸了。以前没有忍辱,我现在忍辱了,这也到彼岸了;以前没有精进,我现在精进了,这也是到彼岸了;以前没有禅定,我现在修禅定了,也是到彼岸了;以前没有修智慧,我现在修智慧,这也到彼岸了。菩萨就是修这六种波罗蜜,六种到彼岸的方法。他利益自己,又要利益他人,这叫自利利他。自度度他,首先自己要度自己,所谓:

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
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

菩萨常常发这四弘誓愿,愿意度自性;那么度自性,随着也是要度他,因为“他”和自己是有互相关系的。

为什么佛要度众生?就因为众生都是佛,不过众生不知道,佛就要说明白这个佛法,令众生都成佛。菩萨呢?就是依照佛法来教化众生的,所以菩萨是自度度他,又自觉觉他。

菩萨自己觉悟了,他想:“啊,这觉悟是不错的!什么都明白了,豁然贯通了,也没有无明,也没有烦恼了,真是妙到极点;这种境界真是不可思议!我一个人得到这种境界,没有什么用啊!我应该教所有的同类──就是人,都得到这种不可思议、最妙的境界。”于是他也不留恋在这种妙的境界上,而去忙得不得了,天天要教化众生,要度众生;他要令众生都同样得到这种觉悟,这就是菩萨的发心。

菩萨也是从心里做成的,声闻、缘觉都是从你的心做成的。譬如你心里愿意做菩萨,你就行菩萨道;若心里想:“菩萨道?嘿,我才不愿意做这一套呢!菩萨道尽自己吃亏,我可不愿意吃亏的!”就不愿意行菩萨道了。行菩萨道的人,就是发大菩提心,以法界心,修法界行,行法界的道,这是菩萨。

(十)佛法界。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德行也圆满了,修行也圆满了,一切一切都圆满了,所以就成佛。佛是什么?就是人嘛!不过他已返本还原,明白他本来的面目,找到他自己的家乡,所以成佛了。

佛成佛,最先说的就是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部《华严经》佛说了三七日,共二十一天。佛说《华严经》的时候,不是他这个报身说的,而是他的法身说的──佛现毗卢遮那佛的相,来说这部《华严经》。

在佛说《华严经》的时候,二乘人就只看见佛在那儿入定,没有说法;法身大士才看见佛在那儿说法。二乘人见到佛还是一位丈六的老比丘相在那儿打坐。其实,佛在那儿打坐,正是现清净法身,说《华严经》。可是,二乘人虽然有眼睛,却看不见卢舍那佛;虽然有耳朵,也听不见佛的声音。佛那时候现出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卢舍那佛有多大、有多高呢?有一千丈那么高──千丈卢舍那;法身则是遍满一切处的。佛现千丈卢舍那佛身,菩萨都看见佛在那儿说《华严经》,可是罗汉就看不见、听不见。我们现在既不是罗汉,也不是菩萨,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能看见《华严经》,也能听闻《华严经》这种法呢?或者我们在过去种菩萨的因,所以才有这种因缘听闻这种大法、大教。

这十法界,分开有十个法界,合起来就是我们现前这一念心。我们这一念心,就是遍满十法界,所以才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三世一切佛,就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三世一切佛。你若想要知道三世一切佛,是怎么样成的?你就应该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我们现在来参加暑假佛学讲修班,你怎么来的?说:“我买一张飞机票,坐着飞机,就飞来了。”或者,“我买了一张bus(巴士)票,搭上巴士,就把我运来了。”或者,“我自己开我那辆老骨董的车,开了几天,就来了。”都不是的,你们这都错了。怎么错了呢?是你的心使你来的──你心里想:“中美佛教会有一个暑假佛学讲修班。第一期是九十六天,第二、第三期也是九十六天,这第四期呢?期间缩短了,大概很容易的,我去参加这个讲修班,试一试看。到那个地方只有几个礼拜,再困难嘛,也可以受得了。”于是心里就想:“去、去了!”

你心里一想去,现在就来了,就来到“华严佛学讲修班”当学生了。这不就是一切唯心造吗?这就是唯心造出来的。你要是心里不想来,就是有飞机、有轮船、有巴士、有火车,也没有用。你心里不想来,你根本就不会迈步;一步不迈,怎么会来呢?所以,这是一切唯心造。

心是什么?心就是法界。现在不是说“其唯法界欤”,这不过是换个名称,其实就是“其唯汝心欤”,就是你的心。说:“哦,原来我以为法界是很大的,现在变成我的心了,我的心很小的。”你心小?你方才没有听见这十法界都是现前一念心吗?你的心怎么小呢?你的心比虚空都大,比天地都大,不过你不会用它。你的心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不过你就知道你有那一个小“心”,像一粒微尘那么小,那是你境界太小了;你要是境界大,就知道你有一个大心。

▲Top

法界佛教总会 . DRBA / BTTS / DRBU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