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总会‧DRBA Logo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化老和尚讲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四圣谛品第八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老和尚讲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四圣谛品第八。

什么是四圣谛?就是苦、集、灭、道。若能依照四圣谛法去修行,便可以证圣果、入圣流。谛是考察真理的意思,所以叫四圣谛。此品在华严经列为第八,故名为四圣谛品第八。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道之后,应法身大士的要求,演说大方广佛华严经。佛在二十一天时间内说完此经之后,乃到鹿野苑为五比丘(憍陈如、頞鞞、跋提、十力迦、摩男俱利)三转法轮(示转、劝转、证转)。上根人、示转便能悟道。憍陈如尊者最先开悟,其馀四比丘,是逐渐开悟。

佛对五比丘说:「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道,可修性。此是灭,可证性。」这是示转法轮。又说:「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道,汝应修。此是灭,汝应证。」这是劝转法轮。又说:「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道,我已修。此是灭,我已证。」这是证转法轮。

所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就是说应该知道苦、应该断除集、应该羡慕寂静的境界,应该修行圣人的道路。这就是四圣谛大概的意思。

这部华严经是对法身大士所说的。诸大菩萨欢喜听详细四圣谛法,所以释迦牟尼佛悲心切切,详详细细说出四谛的道理及其名字。在每一个世界中,每一圣谛说出十个名字为代表。为什么要说十呢?因为「十」是表示重重无尽,无尽重重的意思。华严经的意理,就是这样。这个大法,是尽虚空、徧法界。若想照了诸法实相,照了华严境界,就要认真去修行、深入研究佛法。

佛住世的时候,有一天来到恒河岸的树林中,拾起草木的叶子,放在掌中,而问弟子说:「你们看!我掌中的草木叶多?还是大地的草木叶多?」所有的弟子异口同声的说:「当然是大地的草木叶多的不可说,世尊掌上的草木叶少之又少,根本不能与大地来比较。」佛说:「我所说的法,就像我掌中草木叶一样的少:我没有说的法,就像大地的草木叶一样的多。」这时,大迦叶尊者问:「世尊!您没有说的法,是不是都在四圣谛法内所包括著?如果是的话,那么,世尊已经说完了。若是不在四圣谛法内包括著,就应该有五圣谛了。」

佛说:「虽然四圣谛法包括一切法,但是在四圣谛中,有很多的义理我没有说,只说了一点点而已。」由此证之佛虽然是说了四圣谛法,但是说得很少并没有完全说完。现在将四圣谛法浅释如下:

(甲)苦圣谛:我们住在娑婆(译为堪忍,所居住的众生能忍受一切苦,反而以苦为乐)世界,是万苦交加,其苦无量。住在这世界的人,一念无明便迷惑了,因而生生世世轮转三界,在六道轮廻里,转来转去,头出头没,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循环不已。所以说在娑婆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这些苦。

苦有无量之多,在瑜伽师地论上说,有一百一十种苦,兹分析如下:

有一种苦:是依靠无差别业流转之苦。所有一切有情众生,随著业力而流转,自己不能作主,在业海中漂荡,善业多,便往三善道去;恶业多,便往三恶道去。无论是三善道?或是三恶道?都是苦。如何能了苦?就要修行,才能了生脱死,出离三界,得到真正的快乐。

又有两种苦:一为欲苦,二为痴苦。「欲苦」是众生的根本。例如贪财有财欲,贪色有色欲,贪名有名欲,贪食有食欲,贪睡有睡欲——这是五欲。所谓「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这种欲把你支配得顚顚倒倒,糊糊涂涂,没有清醒地时候。有欲就有爱,譬如物质之爱,男女之爱。因为这个欲而搞得天下大乱。如果不断欲,便会想喝酒,想吃肉,想汽车,想洋房,总想一切物质的享受。整天打妄想作白日梦;脑海中时时刻刻想的是如何陞官发财,怎样能得到娇妻美妾?这些都是「欲」在作祟,永不止息。一旦所爱的人,所爱的物变了,或者坏了,这就成了难言之苦。所以佛教提倡断欲去爱,一钵三衣,日中一食,别无所有。这样清心寡欲的生活,多么清高!多么自在!所以有智慧有善根的人,才能出家修道。

「痴苦」就是愚痴之苦。愚痴人不明白是非,不辨善恶。为已所好,便努力取之,尽作顚倒事,将来必定受果报。愚痴人执著一切属于我所有,在不分黑白的情况之下,便有怨天尤人的行为,得则喜,失则怒,由于忧愁的缘故,而备尝身箭、心箭之苦——也就是身心好像被箭所射伤一般的痛苦。

又有三种苦:一为苦苦、二为坏苦、三为行苦。㈠「苦苦」是苦上加苦。譬如本来无衣无食,只有一间破屋,勉强可以遮风避雨。不幸破房子也被大风吹倒,或者被大水淹没,乃造成无家可归的惨状——这是苦苦的境界。

㈡「坏苦」是变坏的苦。譬如本来很有财产,不幸遇到天灾人祸,将全部财产都毁灭了。或者美丽的汽车因撞车失事而毁坏了。或者豪华的洋房发生火灾而烧坏了——这是坏苦的境界。

㈢「行苦」是无常之苦。人生的过程,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念念迁流,念念不停,除非修行,任何人都逃不过这一关——这是行苦的境界。

又有四种苦:一为生苦、二为老苦、三为病苦、四为死苦。

㈠「生苦」:人初生的时候,皮肤一旦接触空气,就像被刀割一样的痛苦,所以初生婴儿第一个动作,就是哭,以来表示其痛苦。

㈡「老苦」:这是自然现象,耳聋眼花,四肢不灵,齿落背弯,老态龙锺——这也是苦。所谓「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少年时期不学道,等老年时再学道,就来不及了!有这样一句话,「半路出家彻底」。无论什么事情,都要从根本学起才会成功。古人云:「渐渐鸡皮鹤髮,看看行步龙锺,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弱病老。任是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这样才能彻底解决老的苦。

㈢「病苦」:生病的时候,难忍难受,其苦不堪言,不但人会生病,就是天地也会生病,例如狂风暴雨,这是天生病:山崩海啸,这是地生病。凡是飓风来袭,其中一定有魔鬼在作怪。开五眼的人,便能看得清清楚楚,并非妄言。

㈣「死苦」:人死的时候,其苦无法可形容,因为没有人作试验,所以不得而知。可是人在临命终最后一刹那的表情,是痛苦万分的。因为要离开亲爱的家人,抛弃丰富的财产,难捨难离到另外一个世界,所以极痛苦。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善业重,便生善处。恶业重,便生恶处。众生随业而受生,丝毫不爽。现在科学虽然一日千里,但是没有法子可以令人不死。唯有佛怜愍众生,留下了生脱死的妙法,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只要你选择一种相应的法门去修,一定能得到解脱,这是豪无问题的。只要诚心修行,不起疑心,必有成就。但要相信佛所说的法,是千真万确了生脱死的法。

又有五种苦:一为生老病死苦,二为爱别离苦,三为冤憎会苦,四为求不得苦,五为五阴炽盛苦。

㈠「生老病死苦」:有生就有老,有老就有病,有病就有死——这是人生四大苦。如果出家修道,便能超出三界,直达彼岸,就能证得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的涅槃四德。

㈡「爱别离苦」:人生最大的苦,是在生离死别的时候,为环境所迫,非要和所亲所爱的人分离不可。这时候心如刀割,这种苦是无法忍受的。身历其境的人,才知其中滋味。

㈢「冤憎会苦」:越是不欢喜的人,偏偏又遇到了,这时,心中非常不自在。所谓「冤家路窄」。古人云:「冤宜解不宜结」。无论是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如能以德报怨,自然化敌为友。如果冤冤相报,便永无了断的时候。

㈣「求不得苦」:想谋一件事,或求一件物,始终得不到,例如求财不得财,求名不得名,求男不得男,求女不得女。这也是非常苦恼的事。

㈤「五阴炽盛苦」: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种苦,好像烈火一般,把你烧得浑身不自在,这也是苦。在心经上说:「照见五蕴(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五蕴就好像五件衣服,穿在身上,实在很不舒服。修道就要一层一层地脱去这五件衣服,到一丝不挂脱落净尽时,就能明心见性,得到解脱。以上五种苦,也就是八苦。明白八苦之后就要发菩提心,修大觉道,才能了生脱死,消除一切苦。

又有六种苦、七种苦、八种苦、九种苦、十种苦、——共计五十五种苦。

另外又有九种苦,就是①一切苦、②广大苦、③一切门苦、④邪行苦、⑤流转苦、⑥不随欲苦、⑦迫害苦、⑧随逐苦、⑨一切种苦。

㈠「一切苦」:世间上的一切一切都是苦。又开为二苦:一为宿因所生苦,就是前生的苦。二为现缘所生苦,就是今生的苦。

㈡「广大苦」:这是一切国家所有人的苦,又开为四苦。

㈢「一切门苦」:在世间上,每一个家庭都有它的苦恼,又开为四苦。

㈣「邪行苦」:所有一切外道,都修行邪知邪见的法,不是究竟法也是苦恼。这又开为五苦。

㈤「流转苦」:众生在六道轮廻中,流转不息。又开为六苦。

㈥「不随欲苦」:所希求的事物而得不到。这种又为七苦。

㈦「迫害苦」:所想希求的事物,不但得不到,反而有害处。又开为八苦。

㈧「随逐苦」:一般没有智慧的人,随著一切欲念跑,以为是自由,其实是苦。这又开为九苦。

㈨「一切种苦」:世间上一切的一切,没有一种不是苦,这又开为十苦。共计起来是五十五种苦,前后总计一百一十种苦。今把苦圣谛略释完毕。下面讲集圣谛。

(乙)集圣谛:集是集聚的意思,即是把所有的烦恼集聚在一起而令你起惑造业受报。烦恼虽是由集聚而成,但主要是由自性招来的。例如身体不健全,才会生病。不清洁的地方,才会生蚊虫。所谓「肉腐虫生」。如果把心中的垃圾清除干净,就不会打妄想,生烦恼。心明如镜的时候,智慧就现前,便不作颠倒梦想的事。

(丙)灭圣谛:灭就是寂灭,到了这种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谓「口欲言而辞丧,心将缘而虑亡」—一切都没有了。

(丁)道圣谛:道就是道路,圣人所走的道路。我们要修道,修什么道?修八正道,修六度万行的道,修八万四千法门的道。无论修哪条道?最后都是菩提大道。通达彼岸的平坦大道,所谓「条条大道通佛国」。现在说正经文: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告诸菩萨言。

文殊师利菩萨,是菩萨中的大菩萨。因为他的德行和智慧都超过所有的一切菩萨之上,所以作为上首,为他们的领袖。文殊菩萨为三世佛母,为佛之师。在处胎经上说:「昔为能仁师,今为佛弟子。二尊不并立,故我为菩萨」。文殊菩萨为上首这种荣衔不是争来的,而是诸佛许可的,诸菩萨拥护的。他没有贡高我慢心,要表现我是你们的上首,你们的领袖,我有发号施令的权,你们要听我的指挥。他没有这种思想,反而悲心切切地指导一切菩萨,如何学法?如何行道?不厌其烦再三的解说,所以大家拥护他作为领袖。

不像现在国家的元首,都讲争权夺势,为了抢夺国家的政权,不惜互相倾轧,势如水火,甚至发生流血政变,来夺取政权。这都是以力服人,而非以德服人。凡是以力服人为夺,也就是霸道。以德服人为让,也就是王道。所谓「让而不争,争而不让」。以力争之,令人口服心不服。以德让之,令人心服口服。现在世界为什么坏乱?就因为人人争而不让,大家你争我夺,互不让步。你想作第一,我想作领袖,互相夺权,因而导致天下大乱。越乱越要夺,越夺越要乱,这就是众生的颠倒相。

我们修道人,要有让而不争的思想,不要和一般世俗人那样,争名誉、争地位、争权势、争财产、争!争!争!一天到晚在斗争中渡日子。修道人要持戒,要精进、要禅定。谁能持戒第一,精进第一,禅定第一,谁就有资格作为上首,作为领袖。

在这个时候,什么时候?就是说完如来名号品的时候,这位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便告诉一切诸大菩萨说出四圣谛的名字。

诸佛子。苦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罪。或名逼迫。或名变异。或名攀缘。或名聚。或名刺。或名依根。或名虚诳。或名痈疮处。或名愚夫行。

文殊师利菩萨,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你们大家常随佛学,应该知道四圣谛法的道理,也应该晓得四圣谛的名字有多少?现在我来告诉你们大家。这个苦圣谛,在这个娑婆世界中,它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现在简单举出十个名字。①或名为罪:有罪就有苦,无罪就无苦。这个苦,如同受罪刑一般的苦。②或名为逼迫:逼迫身、逼迫心、令身心生烦恼,不得解脱。所谓「此是苦,逼迫性」。③或名为变异:就是变化,由好变坏,这是苦。④或名为攀缘:就是追求苦。我们金山寺的宗旨是「冻死不攀缘。」冻死虽苦,总比造罪业的苦要好得多。⑤或名为聚:就是把罪业集聚到一起。⑥或名为刺:好像身被刀所刺一样的痛苦。⑦或名为依根:依照罪根而生的苦。⑧或名为虚诳:因苦而造诳事,因虚诳而得苦报。⑨或名为痈疮处:比如在身上长痈疽,生恶疮,流出红血白脓,消耗精华,这是苦。⑩或名为愚夫行:愚痴的凡夫,所行所作都是罪业,有罪就有苦。这是十种苦的异名,虽然名字不同,但义理是一样。我们要举一反三的研究,才能有闻一知十的智慧。

诸佛子。苦集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系缚。或名灭坏。或名爱著义。或名妄觉念。或名趣入。或名决定。或名网。或名戏论。或名随行。或名顚倒根。

文殊师利菩萨恐怕或有一两位菩萨入了定,不注意听讲,或者认为此四圣谛法太简单,早已知道了。所以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你们知道吗?这个苦集圣谛,在这个娑婆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单来说,也有十个名字。①或名为系缚:系是绑起来,吊在空中:缚是捆起来,缠在柱上。凡是被情所系,被爱所缚,都是集。②或名为灭坏:把快乐消灭了,把快乐破坏了,当然是苦。③或名为爱著处:爱而不捨弃,又执著它,认为是好处。④或名为妄觉念:就是错觉念,觉悟错了。⑤或名为趣入:趣向烦恼的地方,这犹如陷在淤泥中,不能拔出双腿。⑥或名为决定:决定有烦恼,而自己还不知道,不觉悟。⑦或名为网:被网所困,不得自由。这好比鱼在江湖河海,逍遥自在,不幸被网所捕,便有生命的危险。⑧或名为戱论:不是真实语,而是笑话。⑨或名为随行:就是跟随烦恼行。⑩或名为顚倒根:集是顚倒的根本。

诸佛子。苦灭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无争。或名离尘。或名寂静。或名无相。无名无没。或名无自性。或名无障碍。或名灭。或名体真实。或名住自性。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你们要知道苦灭圣谛,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单举出十个名字。①或名为无争:就是没有争论。②或名为离尘:远离一切尘劳。③或名为寂静:离烦恼为寂,绝苦患为静。④或名为无相:没有一切相,所谓「扫一切法,离一切相」。⑤或名为无没:没有没落,不会堕落。⑥或名为无自性:就是没有自性。⑦或名为无障碍:没有一切的障碍,没有烦恼障,没有所知障。⑧或名为灭:灭尽一切烦恼。⑨或名为体真实:就是真实的本体。⑩或名为住自性:住于自性,本来灭的缘故。

诸佛子。苦灭道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一乘。或名趣寂。或名导引。或名究竟无分别。或名平等。或名捨担。或名无所趣。或名随圣意。或名仙人行。或名十藏。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你们应该知道苦灭道圣谛,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单来说,有十个名字。①或名为一乘:就是一乘法,经云:「唯一佛乘,更无馀乘」。唯有佛道,没有其他的道可修行。②或名为趣寂:趣向寂静境界。③或名为导引:领导引率众生到佛国去。④或名为究竟无分别:若能到究竟处,就没有分别。⑤或名为平等:没有高下浅深之别。⑥或名为捨担:把重担累赘的东西,都捨弃了。⑦或名为无所趣:要走这条正大光明的道。⑧或名为随圣意:要随著圣人所走的道而行。⑨或名为仙人行:仙人(佛)所行的道,就是菩提道。⑩或名为十藏:就是信、戒、惭、愧、闻、施、慧、念、持、辩十藏。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的四圣谛的名字,有像前边所说四十个名字。这四十变四百,变四千,变四万,变四万万。所以有四百亿十千名字。这些名字,随顺众生的心意,众生闻名之后,完全被调伏了,也就是身调伏、心调伏,发大菩提心,成就无上道。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密训世界中,或名营求根。或名不出离。或名系缚本。或名作所不应作。或名普斗争。或名分析悉无力。或名作所依。或名极苦。或名躁动。或名形状物。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这个娑婆世界所说四圣谛中的苦圣谛的名字,有种种不同。在密训世界(东方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而言之,有十种。①或名为营求根:就是营求苦的根本。用种种方法去攀缘,去寻找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白,因为不明白,所以拼命去追求苦的根。②或名为不出离:不愿出离三界,愿在火灾里受苦。③或名为系缚本:被苦所系缚,而得不到解脱的根本。④或名为所作不应作:不应该作而去作,就造罪业,有罪业就有苦。⑤或名为普斗争:就是普遍的斗争。人与人斗争,家与家斗争,国与国斗争。这就是苦。现在是末法时代,就是斗争坚固的时代,难调难伏刚强的众生,一天到晚斗争。这是什么原因?因为阿修罗降生到人间来,到处煽动,兴风作浪,鼓吹斗争的思想。把好的斗争争坏了,把坏的斗争烂了;把富的斗争穷了,把穷的斗争死了。死了之后,把骨肉作肥料——这是多么的残酷!凡是欢喜斗争的人,都是阿修罗的化身,世界什么时候没有斗争,什么时候才能和平相处,才能没有战争。⑥或名为分析悉无力:就是没有力量来分析是善或是恶。⑦或名为作所依:所作的罪恶,所依在苦上。⑧或名为极苦:苦到极点。⑨或名为躁动:脾气很暴躁,无缘无故就动肝火。⑩或名为形状物:有时心中觉得有东西堵塞著,这就是烦恼在作怪。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密训世界中,或名顺生死。或名染著。或名烧然。或名流转。或名败坏根。或名续诸有。或名恶行。或名爱著。或名病源。或名分数。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苦集圣谛,有很多的名字。在密训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而言之,有十种。①或名为顺生死:随顺生死的流转,而不停止。②或名为染著:就是染汚执著。③或名为烧燃:好像用火来燃烧。④或名为流转:就是在六道轮迴中流转不息。⑤或名为败坏根:就是败坏一切善行的根本。⑥或名为续诸有:继续三界二十五有。所谓「四洲四恶趣,梵王六欲天,无想五那含,四空并四禅」。这是形容三界二十五有的偈。⑦或名为恶行:所作所为都是恶行。⑧或名为爱著:贪爱五欲,执著五欲。⑨或名为病源:病从烦恼所生,若无烦恼,病源就干竭了。⑩或名为分数:人人都有一分烦恼,其烦恼是数不清的。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密训世界中,或名第一义。或名出离。或名可赞叹。或名安稳。或名善入趣。或名调伏。或名一分。或名无罪。或名离贪。或名决定。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灭圣谛,有很多的名字,在密训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而言之,有十种。①或名为第一义:就是寂灭法,所谓「诸法从本来,常至寂灭相」。②或名为出离:出离三界,来到常寂光净土。③或名为可赞叹:这种灭法,可以赞叹。④或名为安稳:平安稳定,没有斗争。⑤或名为善入趣:善于入向正觉之处。⑥或名为调伏:能把刚强的众生,调伏成柔和的众生,改恶向善,忏悔所作的恶业,而成为良善的众生。⑦或名为一分:这种灭分,每人都有一分。⑧或名为无罪:把罪恶都消灭了,就没有烦恼。⑨或名为离贪:离开一切的贪。⑩或名为决定:决定离苦得乐,离三界的苦,得涅槃的乐。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密训世界中,或名猛将。或名上行。或名超出。或名有方便。或名平等眼。或名离边。或名了悟。或名摄取。或名最胜眼。或名观方。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灭道圣谛,有很多的名字。在密训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而言之,有十种。①或名为猛将:勇猛的大将,百战百胜。②或名为上行:就是圣人所行的道路。③或名为超出:超出苦海,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④或名为有方便:有修行的方便法门。⑤或名为平等眼:平等视众生,一视同仁。⑥或名为离边:离开空有二边,就是中道。⑦或名为了悟:修这个道,就能明了开悟。⑧或名为摄取:摄取众生到常寂光净土去。⑨或名为最胜眼:是最殊胜的法眼。⑩或名为观方:普徧观察四方,四方就是四圣谛。能观四谛,就是道谛。

诸佛子。密训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弟子!你们知道四圣谛的名字有多少吗?在密训世界中,所说四圣谛的法,像前边所说的名字,有四百亿十千之多。名字虽然不同,但是义理相同。皆随顺众生的心念,完全令他们得到调伏的利益。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最胜世界中,或名恐怖。或名分段。或名可厌恶。或名须承事。或名变异。或名招引怨。或名能欺夺。或名难共事。或名妄分别。或名有势力。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圣谛,有很多的名字,在那个最胜世界(南方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而言之,有十种。①或名为恐怖:心有恐怖,就有苦了。②或名为分段:因为各有各的身份,各有各的段落,所以有分段苦。③或名为可厌恶:这个苦,是最讨厌,最可恶,令人最不欢喜的。④或名为须承事:必须心平气和来承受这种苦事。所谓「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⑤或名为变异:就是把好变坏,这也是苦。⑥或名为招引怨:所有的怨仇,是自己招引来的,是自己应该受这种苦。⑦或名为能欺夺:这种苦,能欺骗夺取众生的快乐。⑧或名为难共事:不容易在一处共事。⑨或名为妄分别:是虚妄的分别,不是真实的分别。⑩或名为有势力:这种苦有大势力,能够指挥一切,支配一切。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最胜世界中。或名败坏。或名痴根。或名大怨。或名利刃。或名灭味。或名仇对。或名非己物。或名恶导引。或名增黑暗。或名坏善利。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集圣谛,有很多的名字,在那个最胜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而言之,有十种。①或名为败坏:因为有烦恼,所以就败坏。②或名为痴根:就是愚痴的根本。我们各人本有佛的智慧和德行,但因为用之过度,所以变成愚痴了。好像油灯,若天天燃烧,其油便渐渐减少,其光明也渐渐暗淡,最后就变成黑暗。黑暗就是无明,有无明,就天天打妄想,妄想即是愚痴的根本。③或名为大怨:怨恨东、怨恨西,慢慢便变成大怨。④或名为利刃:这个苦集圣谛是最锋利的刀刃,对人害处很大。所以在经上说:「欲念对人有大害,好似把蜜糖放在刀刃上一样的危险,有割舌之患」。⑤或名为灭味:因为有烦恼时,吃东西时也没有味道了。⑥或名为仇对:仇人相对,分外眼红。势不两立,你死我活。恨之入骨。为什么?因为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⑦或名为非己物:这种烦恼本来不是自己的,而是从外来的。⑧或名为恶导引:这是恶知识,引导你到险恶的地方去。⑨或名为增黑暗:增加黑暗,而无光明。也就是没有智慧。⑩或名为坏善利:凡对你有善的利益,它都会破坏,所以这个集不是好东西。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最胜世界中,或名大义。或名饶益。或名义中义。或名无量。或名所应见。或名离分别。或名最上调伏。或名常平等。或名可同住。或名无为。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灭圣谛,有很多的名字,在那个最胜世界中,也有种种的名字。简而言之,有十种。①或名为大义:它的义理是最大的。②或名为饶益:它能饶益众生,不损害众生。③或名为义中义:在理义中有理义,是非常殊胜,非常微妙的法。④或名为无量:它具足无量的义理。⑤或名为所应见:所应该能见到的灭谛。⑥或名为离分别:能离开分别,就能到达诸佛的佛性。⑦或名为最上调伏:有最上无比调伏众生的方法。⑧或名为常平等:常常的平等。一切众生都是平等,没有分别。⑨或名为可同住;可以共同相住,没有妨碍。⑩或名为无为:就是无所作为,能断一切恶,能生一切善。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又可以说是无为而不为。没有善事而不作,没有恶事而去作。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最胜世界中,或名能烧然。或名最上品。或名决定。或名无能破。或名深方便。或名出离。或名不下劣。或名通达。或名解脱性。或名能度脱。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灭道圣谛,有很多的名字。在最胜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单来说,有十种。①或名为能烧然:能把无明烦恼烧掉。②或名最上品:这是最上上品的道,应该精进,努力去修行。③或名为决定:决定修行这个道,不应该生怀疑心。④或名为无能破:这个道比金刚还要坚固,谁也不能破坏它。⑤或名为深方便:这是究竟的大方便。⑥或名为出离:要出离牢笼,要出离监狱,要出离三界。⑦或名为不下劣:修道人,要有高尚的道德,要有清高的思想。不要有下劣的行为,不要有下劣的想法。⑧或名为通达:这个道,是四通八达,可以通达于其他世界。⑨或名为解脱性:这个道,若能修行成功,则得解脱性,就是一切没有罣碍。⑩或名为能度脱:就是到达彼岸。从生死此岸,经过烦恼中流,到达涅槃彼岸。

诸佛子。最胜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文殊师利菩萨,把前边苦集灭道四圣谛的名字说完之后,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你们应该知道四圣谛的名字有多少?在最胜世界中,所说四圣谛的名字,有像前边所提出四十个名字,而变为四百亿十千个名字之多,这些名字,随顺众生的心意,完全使令一切众生都得到调伏的利益。离苦得乐,了生脱死。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离垢世界中,或名悔恨。或名资待。或名展转。或名住城。或名一味。或名非法。或名居宅。或名妄著处。或名虚妄见。或名无有数。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你们应该明白四圣谛的道理,也应该知道四圣谛的名字。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的四圣谛中苦圣谛的名字有很多种。在那个离垢世界(西方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略来说有十种。①或名悔恨:事后为悔,所谓「悔不当初」:怨愤为恨,所谓「恨入骨髓」。②或名为资待:资助他等待来受苦。③或名为展转:在六道轮迴中,展转不息。④或名为住城:众生所住的苦城。⑤或名为一味:苦只是一个味道。⑥或名为非法:作不合法的事,就会受苦。⑦或名为居宅:居住在火宅,是受苦的地方。⑧或名为妄著处:作妄想执著的事,也要受苦。⑨或名为虚妄见:所见到是虚妄不是真实,所以要受苦。⑩或名为无有数:没有数量那么多的苦。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离垢世界中,或名无实物。或名但有语。或名非洁白。或名生地。或名执取。或名鄙贱。或名增长。或名重担。或名能生。或名粗犷。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你们应该知道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苦集圣谛的名字有很多种。在那个离垢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略来说有十种。①或名为无实物:烦恼无明都是虚妄而生,虚妄而灭,是没有实在的东西。②或名为但有语:但有个名词而已。③或名为非洁白:集是有染汚的东西,而非洁白的。④或名为生地:出生在有烦恼的地方。⑤或名为执取:执持取著,据为己有。⑥或名为鄙贱:是庸贱低劣没有价值的东西。⑦或名为增长:增长什么?增长恶根。⑧或名为重担:令众生增加苦得重担。⑨或名为能生:能生烦恼。⑩或名为粗犷:很粗野、很凶恶、很野蛮——这就是集的性质和别名。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离垢世界中。或名无等等。或名普除尽。或名离垢。或名最胜根。或名称会。或名无资待。或名灭惑。或名最上。或名毕竟。或名破卵。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你们应该知道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灭圣谛的名字有很多种,在离垢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略来说有十种。①或名为无等等:没有能和它来相比的。②或名为普除尽:它能普徧除尽一切烦恼。③或名为离垢:离开一切尘垢。④或名为最胜根:是最殊胜善的根本。⑤或名为称会:称扬赞叹诸佛,来参加一切法会。⑥或名为无资待:不需要资助,不需要等待。⑦或名为灭惑:能消灭一切迷惑。⑧或名为最上:是最高上,无有可比。⑨或名为毕竟:毕竟得到灭度,没有生死了。⑩或名为破卵:前五阴已灭,后五阴不生。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离垢世界中,或名坚固物。或名方便分。或名解脱本。或名本性实。或名不可毁訾。或名最清静。或名诸有边。或名受寄全。或名作究竟。或名净分别。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你们应该知道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灭道圣谛有种种名字,在那个离垢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略说来有十种。①或名为坚固物:这道最坚固,犹如金刚物。②或名为方便分:这道最方便,人人有分。谁修谁就能成就。③或名为解脱本:这是解脱的根本。能修道就得解脱。④或名为本性实:道的本性是实在,不是虚妄。⑤或名为不可毁訾:这个道,不可毁坏,不可议论。⑥或名为最清静:能令修者断妄想,耳证得清净最妙的法。⑦或名为诸有边:能离开三界二十五有,到边上去。⑧或名为受寄全:凡所寄託于它的,一定能保护,得到安全,不受损失。⑨或名为作究竟:作到最后的究竟处。⑩或名为净分别:清净的分别,就是没有分别。

诸佛子。离垢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你们知道四圣谛有多少名字吗?在离垢世界中,所说的四圣谛名字,有像前边所说的四十个名字,变为四百亿万之多。随顺一切众生不同的心念,完全令他们身心调伏,都发菩提心,早成佛道。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丰溢世界中,或名爱染处。或名险害根。或名有海分。或名积集成。或名差别根。或名增长。或名生灭。或名障碍。或名刀剑本。或名数所成。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圣谛,有很多的名字。在那个丰溢世界(北方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略来说有十种。①或名为爱染处:有爱就有染,有染就有苦。所有爱别离苦,所以不要堕落在爱染的漩流中。②或名为险害根:有苦就有险,有险就有害。所以说苦是险害的根本。③或名为有海分:人人都有苦海的一分。④或名为积集成:积集一切烦恼,而成这种苦。⑤或名为差别根:自己想得到利益,就和人分别得很清楚,这是受苦的根本。⑥或名为增长:增加恶业,就是增加苦根。⑦或名为生灭:这种苦,是生灭相续,永不间断。⑧或名为障碍:有苦就有障碍,障碍不发菩提心,障碍不成佛道。⑨或名为刀剑本:刀剑的根本,就是苦。⑩或名为数所成:由多数的无明烦恼所成就的苦。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丰溢世界中。或名可恶。或名名字。或名无尽。或名分数。或名不可爱。或名能攫噬。或名粗鄙物。或名爱著。或名器。或名动。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集圣谛,有很多的名字。在丰溢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略来说有十种。①或名为可恶:不受欢迎,令人厌恶。②或名为名字:没有真实善的道理,只有虚妄的恶名字。③或名为无尽:积集业和烦恼是无尽无边。④或名为分数:二十五有,各有一分。有为之法成为数。⑤或名为不可爱:这个集,是不可贪爱的。⑥或名为能攫噬:这个集,能搏斗,能咬吞,犹如禽兽攫噬,能吞食智慧和生命。⑦或名为粗鄙物:这个集,是很卑鄙、很下贱的东西。⑧或名为爱著:这个集,能令一切众生爱恋它、执著它。⑨或名为器:它是装载烦恼的器皿,它是盛无明的器皿。⑩或名为动;它的性能是常常摇动,把烦恼聚集在一起。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丰溢世界中,或名相续断。或名开显。或名无文字。或名无所修。或名无所见。或名无所作。或名寂灭。或名已烧尽。或名捨重担。或名已除坏。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灭圣谛,有很多的名字。在丰溢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略来说有十种。①或名为相续断:不相续就是断,断什么?断生死的流转。②或名为开显:开显出真实的道理。③或名为无文字:实相(无相)的法门,没有一切文字可以来代表。④或名为无所修:已经修到极点。到无修可修的境界。所谓「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不受后有,就是没有来生。⑤或名为无所见:因为灭了,所以一切烦恼不生,不生就是无所见。⑥或名为无所作:应作已经作完了,没有再可作的。⑦或名为寂灭:已离烦恼,没有苦患,到寂灭之境。⑧或名为已烧尽:已经把一切烦恼烧尽。⑨或名为捨重担:把烦恼障、业障、报障的重担,已捨弃了。⑩或名为已除坏:已经把坏的除去,留下来完全是好的。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丰溢世界中,或名寂灭行。或名出离行。或名勤修证。或名安隐去。或名无量寿。或名善了知。或名究竟道。或名难修习。或名至彼岸。或名无能胜。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苦灭道圣谛,有很多名字。在那个丰溢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略来说有十种。①或名为寂灭行:修行成就道业,就得到寂灭。②或名为出离行:修行出离三界的道路。③或名无勤修证:要勤修行,才能证得这个道。④或名为安隐去:很安隐的去到圣人的果位。⑤或名为无量寿:这是去无量寿佛(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一条光明大道。⑥或名为善了知:善于了知一切诸法实相的道理。⑦或名为究竟道:修这个道,可以直达究竟处,也就是涅槃道。⑧或名为难修习:这条道,虽然难修,但是不要怕,若能勤加修习,一定会成功。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专」。⑨或名无至彼岸:彼岸就是不生不灭的境界。这是到彼岸的道。⑩或名为无能胜:没有其他法能胜过这个道。

诸佛子。丰溢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丰溢世界中,所说四圣谛的名字,有如前边所说四十个名字,而变为四百亿万之多。随顺一切众生的心念,悉已调伏,令生菩提心,早证佛位。

有人说:「佛经不能讲,如果讲错了,是有罪过的」。所谓「错经如挫骨」,若是把经讲错了,好像挫开骨头一样的危险。又有人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这个说法,更为严重。依照经文来解释意思,便和三世诸佛都有冤仇。你们大家说、怎办呢?凡是说这种话或有这种思想的人,都不是有智慧的人,而是无知无识的人。他们不懂佛的心,不明佛的智是怎样一囘事。难道说佛说出来的经典,是教人造罪吗?经不能讲,讲就有罪——这是多么厉害的问题。要是这么说,那么佛讲经干什么?难道佛讲经是为增加众生的罪业?假若众生讲经有罪,这就和佛意相差十万八千里,这真是谬论!

禅宗是不立文字的,所谓不能依文解义,这是破执著。例如,从前有位法师,他很骄傲,趾高气扬来到禅堂,觉得参禅没意思,便说:「你们这些睡觉鬼,天天坐在这里,好像活死人,什么也不干,有什么益处?」这时,老禅师一听,便大吼一声:「依经解义,三世佛冤!」这一喊,把这个贡高的法师吓得魂不附体,战战兢兢,不敢言语;他呆若木鸡,站在那里进退两难。最后自讨没趣,垂头丧气而去。

所以这句话有它的前因后果,并不是说,佛说的话,就是法律。如果能真正明白,不错,什么也没有了。所谓「扫一切法,离一切相」。但在这没有明白之前,还要依照经典来修学。依照经典来修学,若不解义,那么,解什么呢?好像上边的名字「无所修」——不要修了!不要修了!无所修嘛!或者说,一定要修!一定要修!——这又错了。

又有一句,是这样说的:「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若是离开经文一字,便是魔王所说的。那么,到什么时候,才能不冤?才能不魔?到了你断尽欲念的时候,怎样说怎样都是对的。你的欲念没有断之前,怎样说怎样都是不对的。总而言之,有婬欲心,便是凡夫:没有婬欲心,便是圣人。我们修道的目标,就是修断欲去爱的法门。若是没有欲,没有爱,就能出离三界。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摄取世界中,或名能劫夺。或名非善友。或名多恐怖。或名种种戏论。或名地狱性。或名非实义。或名贪欲担。或名深重根。或名随心转。或名根本空。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苦圣谛,有很多的名字。在那个摄取世界(东北方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略来说有十种。①或名为能劫夺:这个苦好像强盗,能劫夺人的财宝。就是劫夺般若智慧。②或名为非善友:这个苦,不是良善的朋友,而是恶知识。③或名为多恐怖:这种苦,会令一切众生起恐怖心。④或名为种种戱论:这种苦,会令众生造出种种戱论。⑤或名为地狱性:苦是属于地狱所有的性。⑥或名为非实义:苦没有真实快乐的意思。⑦或名为贪欲担:贪欲太重,苦的重担也不停增加。⑧或名为深重根:苦是烦恼深重的根。⑨或名为随心转:随顺众生的心,而转变为苦。⑩或名为根本空:把智慧空了,剩下就是苦。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摄取世界中,或名贪著。或名恶成办。或名过恶。或名速疾。或名能执取。或名想。或名有果。或名无可说。或名无可取。或名流转。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集圣谛,有很多名字。在那个摄取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略来说有十种。①或名为贪著:贪著五欲之乐,男女之情。②或名为恶成办:恶即已成办,便受后有。③或名为过恶:有过错,有罪恶。④或名为速疾:这个集很快要受果报,所谓「现世现报」。⑤或名为能执取:能以执持而取,就是贪。⑥或名为想:这个集,是由妄想烦恼而造成的。⑦或名为果:造了集,将来要取苦果。⑧或名为无可说:因为太烦恼的缘故,所以无话可说。⑨或名为无可取:没有什么可取,因为它是由烦恼而成。⑩或名为流转:有了集,就在六道轮迴中流转不息。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摄取世界中,或名不退转。或名离言说。或名无相状。或名可欣乐。或名坚固。或名上妙。或名离痴。或名灭尽。或名远恶。或名出离。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集圣谛,有很多名字。在那个摄取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略来说有十种。①或名为不退转:已经证得寂灭之乐,所以不退转。②或名为离言说:已经离开言说相,所以没有一切言语和文字。③或名为无相状:因为灭了,所以没有形象和状貌。④或名无可欣乐:因为得到寂灭之乐,所以是可值得欣悦的事。⑤或名为坚固:灭谛犹如金刚之坚固,无能破坏。⑥或名为上妙:灭谛是最无上最微妙,是无可比。⑦或名为离痴:已经离开一切愚痴,而智慧现前。⑧或名为灭尽:把一切烦恼消灭殆尽。⑨或名为远恶:远离一切诸恶。⑩或名为出离:能出离三界烦恼的火宅。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摄取世界中,或名离言。或名无争。或名教导。或名善廻向。或名大善巧。或名差别方便。或名如虚空。或名寂静行。或名胜智。或名能了义。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集圣谛,有很多名字。在那个摄取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略来说有十种。①或名为离言:离开一切言辞。②或名为无争:证得无争三昧,所以没有争论。③或名为教导:教化引导一切众生,走向菩提路。④或名为善迴向:善于迴向,迴自相他,迴小向大,迴因向果,迴事向理。⑤或名为大善巧:广大的善巧方便法门。⑥或名为差别方便:道就是差别方便法。⑦或名为如虚空:道犹如虚空,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但依著去修行,就成佛道。⑧或名为寂静行:向寂静的道路上行走。⑨或名为胜智:是殊胜的智慧。⑩或名为能了义:能明了一切的义理。

诸佛子,摄取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摄取世界中,所说四圣谛法的名字,像前边所说等等。要详细来说,有四百亿万那样多的名字。虽然名字不同,但是义理相同。随顺众生的心念,完全令他们得到调伏的利益。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饶益世界中,或名重担。或名不坚。或名如贼。或名老死。或名爱所成。或名流转。或名疲劳。或名恶相状。或名生长。或名利刃。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集圣谛,有很多名字。在那个饶益世界(东南方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略来说有十种。①或名为重担:苦的担子很重,不胜负担。②或名为不坚:不坚固就容易坏,这是苦。③或名为如贼:这个苦,像贼人把财宝盗去。④或名为老死:这个苦,如同老和死一样。⑤或名为爱所成:为什么要受苦?因为是由爱所成就,有爱就有苦,所谓「爱别离苦」。⑥或名为流转:流转三界,就有轮迴之苦。⑦或名为疲劳:疲倦、劳苦、而不安乐。⑧或名为恶相状:苦是恶,相状可憎的样子。⑨或名为生长:就是生长苦根。⑩或名为利刃:人生就是苦,所受之苦,如利刃割身。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饶益世界中,或名败坏。或名浑浊。或名退失。或名无力。或名丧失。或名乖违。或名不和合。或名所作。或名取。或名意欲。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集圣谛,有很多名字。在那个饶益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略来说有十种。①或名为败坏:集能败坏一切善根。②或名为浑浊:集是烦恼,如同汚水的浑浊。③或名为退失:集能使人退失善力,退失菩提心。④或名为无力:没有力量来增长善根。⑤或名为丧失:丧失了菩提心,丧失了证果位。⑥或名为乖违:不顺情理,违背常理。⑦或名为不和合:就是不和合在一起。⑧或名为所作:所作所为都是各种的业障。⑨或名为取:愿取无明烦恼。⑩或名为意欲:意所欲望的烦恼,是无明、是妄想、是执著。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饶益世界中,或名出狱。或名真实。或名离难。或名覆护。或名离恶。或名随顺。或名根本。或名捨因。或名无为。或名无相续。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灭圣谛,有很多的名字。在那个饶益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略来说有十种。①或名为出狱:出离三界的牢狱。②或名为真实:得到真实不虚的妙法。③或名为离难:远离一切苦难。④或名为覆护:保护身心清净,没有杂染。⑤或名为离恶:离一切恶,生一切善。⑥或名为随顺:随顺一切方便法。⑦或名为根本:这是最根本的法门。⑧或名为捨因:把苦因捨去,得到乐果。⑨或名为无为:无所作为,也就是出世法。⑩或名为无相续:没有相续,超出轮迴。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饶益世界中,或名达无所有。或名一切印。或名三昧藏。或名得光明。或名不退法。或名能尽有。或名广大路。或名能调伏。或名有安隐。或名不流转根。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各位佛的弟子!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灭圣谛,有很多的名字。在那个饶益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简略来说有十种。①或名为达无所有:通达于无所有,一切都没有执着。②或名为一切印:就是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③或名为三昧藏:三昧是正定正受,得到正定正受藏。④或名为得光明:修道就能得光明,也就是智慧的光明。⑤或名为不退法:修道人对法绝对不生退转心。⑥或名为能尽有:把三界二十五有,都能断尽了,才能出离三界。⑦或名为广大路:这是广大光明的路,不是黑暗崎岖的路。⑧或名为能调伏:能调伏身心,能调伏一切业障。⑨或名为有安隐:这道非常安隐,直达佛国。⑩或名为不流转根:这道是不流转生死之根本。

诸佛子。饶益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饶益世界中,所说四圣谛的名字,像前边所说等等,要详细来说,有四百亿万那样多的名字,虽然名字不同,但是义理相同。随顺众生的心念,完全令其得调伏的好处。身也调伏,心也调伏,而发菩提心,早成正觉。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鲜少世界中。或名险乐欲。或名系缚处。或名邪行。或名随受。或名无惭耻。或名贪欲根。或名恒河流。或名常破坏。或名炬火性。或名多忧恼。

文殊菩萨称一声诸佛子!在此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圣谛,有很多名字。在彼鲜少世界(西南方世界)中,也有很多的名字。略言之,有十个名字。①或名为险乐欲:由危险的所乐五欲,而造成苦。②或名为系缚处:被烦恼所系缚的地方。③或名为邪行:邪知邪见所作的行为。④或名为随受:随著欲念去作,就会受苦果。⑤或名为无惭耻:不知惭愧,不知羞耻。⑥或名为贪欲根:贪著欲念的根本。⑦或名为恒河流:好像恒河的水,常流不断。⑧或名为常破坏:常常破坏善根,使其不得生长。⑨或名为炬火性:火炬能烧伤人,能毁灭一切物。⑩或名为多忧恼:有忧虑、有烦恼,就是苦。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鲜少世界中。或名广地。或名能趣。或名远慧。或名留难。或名恐怖。或名放逸。或名摄取。或名著处。或名宅主。或名连缚。

文殊菩萨称一声诸佛子!在娑婆世界所说苦集圣谛,有很多名字。在鲜少世界中,也有很多的名字。略言之,有十个名字。①或名为广地:有广大烦恼所聚集的地。②或名为能趣:能趣向三恶道。③或名为远慧:远离般若智慧。④或名为留难:留下很多的灾难。⑤或名为恐怖:有恐怖的威胁。⑥或名为放逸:就是不守规矩,恣意放纵。⑦或名为摄取:把一切烦恼摄取在一起。⑧或名为著处:就是执著之处。⑨或名为宅主:苦宅中的主人。⑩或名为连缚:被连缚在一起,不得自由,我们凡夫就是被五欲之绳索绑住,而不得解脱。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鲜少世界中,或名充满。或名不死。或名无我。或名无自性。或名分别尽。或名安乐住。或名无限量。或名断流转。或名绝行处。或名不二。

文殊菩萨称一声诸佛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说苦灭圣谛,有很多名字。在鲜少世界中,也有很多的名字。略言之,有十个名字。①或名为充满:充满一切处,所谓「尽虚空,徧法界」。②或名为不死:不生不灭的境界,就是不死。③或名为无我:因为灭了,所以没有我的存在。④或名为无自性:灭是没有自性的。⑤或名为分别尽:分别心已经没有了。⑥或名为安乐住:住在灭谛中,是最安乐。⑦或名为无限量:没有数量,没有边际。⑧或名为断流转:已经断了轮迴的流转。⑨或名为绝行处:到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境界。⑩或名为不二:没有两个,这才是灭。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鲜少世界中,或名大光明。或名演说海。或名简择义。或名和合法。或名离取著。或名断相续。或名广大路。或名平等因。或名净方便。或名最胜见。

文殊菩萨称一声诸佛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灭圣谛,有很多名字。在鲜少世界中,也有很多名字,略言之,有十个名字。①或名为大光明:依道来修行,得到大光明的菩提道。②或名为演说海:演说的道理,犹如大海之广之深。③或名为简择义:应该简拔选择真实义去修行。④或名为和合法:修道谛,一切法都合和了。⑤或名为离取著:离开取捨,离开执著。⑥或名为断相续:相续已经断了,生死已经断了。⑦或名为广大路:这条路,是广大、平坦的。从凡夫的地位,可以走到圣人的果位。⑧或名为平等因:这道是平等因,谁依法修行,谁就得果位。⑨或名为净方便:这是清净方便的法门。⑩或名为最胜见:这是最殊胜的见地。

诸佛子。鲜少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文殊菩萨称一声诸佛子!在鲜少世界中,所说四圣谛的名字,像前边所说等等。要详细来说,有四百亿万那样之多。虽然名字不同,但其义理相同。随顺众生的心念,完全便令调伏,变得不刚强而柔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欢喜世界中,或名流转。或名出生。或名失利。或名染著。或名重担。或名差别。或名内险。或名集会。或名恶舍宅。或名苦恼性。

文殊菩萨称一声诸佛子!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苦圣谛,有很多名字。在那个欢喜世界(西北方世界)中,也有很多名字。简单来说,有十个名字。①或名为流转:流转于六道轮迴中。②或名为出生:出生一切烦恼苦。③或名为失利:失去离苦得乐的利益。④或名为染著:为什么要苦?因为执著染汚法,放不下爱欲。⑤或名为重担:这个苦,是最沉重的担子,负担太重,使人不得安乐。⑥或名为差别:凡是有所分别,就是苦。⑦或名为内险:内心有危险,就是烦恼。⑧或名为集会:集会种种业报,种种苦果。⑨或名为恶舍宅:是凶恶的房子,一切不吉祥。⑩或名为苦恼性:苦是烦恼的性。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欢喜世界中,或名地。或名方便。或名非时。或名非实法。或名无底。或名摄取。或名离戒。或名烦恼法。或名狭劣见。或名垢聚。

文殊菩萨称一声诸佛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说苦集圣谛,有很多名字。在欢喜世界中,也有很多名字。简单来说,有十个名字。①或名为地:地能生长烦恼。②或名为方便:集聚烦恼很方便。③或名为非时:没有一定的时间性。④或名为非实法:不是真实的法,所谓「虚妄而生,虚妄而灭」。⑤或名为无底:这是个无底洞,无论多少烦恼也填不满。⑥或名为摄取:把一切烦恼都摄取过来。⑦或名为离戒:离开戒律,而不能止恶防非。⑧或名为烦恼法:是生烦恼的方法。⑨或名为狭劣见:狭窄卑劣的见解,所见很小。所谓「见近不见远,见己不见人」。⑩或名为垢聚:把尘垢积聚在一起。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欢喜世界中,或名破依止。或名不放逸。或名真实。或名平等。或名善净。或名无病。或名无由。或名无相。或名自在。或名无生。

文殊菩萨称一声诸佛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说苦灭圣谛,有很多名字。在欢喜世界中,也有很多名字,简单来说,有十个名字。①或名为破依止:烦恼所依处,已经破了,再没有烦恼,没有无明。②或名为不放逸:就是守规矩。没有一切欲念,没有一切烦恼。普贤菩萨的警众偈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愼勿放逸。」大意是这样:这一天已经过去,生命也随著光阴减少了,比方鱼在水中,逍遥自在,可是水一天比一天少,这时,鱼便有生命的危险。人生也就是这样,还有什么快乐呢?所以说:各位大众!应当勤精进,不可懈怠。好像拯救自己的头一样的急切,(或被火烧,或被物击)要时刻记住无常鬼随时随地都会光临,所以要谨愼守规矩,切勿放逸。放逸就会堕地狱。到地狱之后,再想守规矩,已经晚矣!阎罗王不会相信你的话,他要你在地狱受永远受不完的苦。」③或名为真实:真实不虚的道理。④或名为平等: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⑤或名为善净:这是最善的清净法。⑥或名为无病:没有一切烦恼的毛病。⑦或名为无曲:没有弯曲欺骗人之心。所谓「直心是道场」。⑧或名为无相:因为灭了,所以没有形相。⑨或名为自在:自在就是解脱,解脱就是自在。⑩或名为无生:到寂灭之处,不生不灭。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欢喜世界中。或名入胜界。或名断集。或名超等类。或名广大性。或名分别尽。或名神力道。或名众方便。或名正念行。或名常寂路。或名摄解脱。

文殊菩萨称一声诸佛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说苦灭圣谛,有很多名字。在欢喜世界中,也有很多名字,简单来说,有十个名字。①或名为入胜界:进入殊胜的境界。②或名为断集:已断了集聚的烦恼。③或名为超等类:超出一切,所谓「出乎其类,拔乎其萃」。④或名为广大性:就是包罗万象,一切尽在其中。我记得我在十六岁的时候,曾经作一首偈颂:「万物因道生,得者自通灵。悟彻个中理,菩提不减增」。大意是说,万物因为道而生存,若得到道,就会神可通灵。明白道的真理,菩提不减只有增,到恰好的地位。⑤或名为分别尽:因为人有很多分别心。所以分别很清楚:这个长、那个短,这个是,那个非。到了道谛时,就把分别心统统销尽。这时,言语的路也没有了,心所想的也没有了。⑥或名为神力道:有很大的神通力。⑦或名为众方便:有一切的方便法门。⑧或名为正念行:修行就是正念。⑨或名为常寂路:是常寂静的道路。⑩或名为摄解脱:修道能摄取解脱。

诸佛子。欢喜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文殊菩萨称一声诸佛子!在欢喜世界中,所说四圣谛的名字,像前边所说等等。要详细来说,有四百亿万之多。虽然名字不同,但其义相同。随顺众生的心念,悉令得到调伏。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关錀世界中,或名败坏相。或名如杯器。或名我所成。或名诸趣身。或名数流转。或名众恶门。或名性苦。或名可弃捨。或名无味。或名来去。

文殊菩萨称一声诸佛子!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圣谛,有很多名字。在那个关世界(下方世界)中,也有很多名字。简单来说,有十个名字。①或名为败坏相:因为受苦,好相也变为坏相。②或名为如杯器:就是装东西的工具,是有底的器。③或名为我所成:这种苦,是由我慢所成就的。④或名为诸趣身:苦是四恶趣的根本。⑤或名为数流转:在轮迴中流转无数次,不知何时能停止。⑥或名为众恶门:苦是众恶之门。⑦或名为性苦:其性能就是苦。⑧或名为可弃捨:因为太苦了,所以应该弃捨它,不应留恋它。⑨或名为无味:没有甜味,只有苦味。⑩或名为来去:来而又去,去而又来。也就是生而入死,死而又生,永无了期,头出头没,流转不已。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关錀世界中,或名行。或名愤毒。或名和合。或名受支。或名我心。或名杂毒。或名虚称。或名乖违。或名热恼。或名惊骇。

文殊菩萨称一声诸佛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圣谛,有很多名字。在关錀世界中,也有很多名字。简单来说,有十个名字。①或名为行:有一种行苦。②或名为愤毒:就是愤怒之毒。③或名为和合:烦恼和合而成集谛。④或名为受支:就是在十二因缘法中的受支。⑤或名为我心:由我心所生的烦恼。⑥或名为杂毒:种种杂染的毒,集聚在一起。⑦或名为虚称:虚妄的名称。⑧或名为乖违:乖违自性的真理。⑨或名为热恼:炎热的烦恼。⑩或名为惊骇:使人惊恐害怕的烦恼。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关錀世界中,或名无积集。或名不可得。或名妙药。或名不可坏。或名无著。或名无量。或名广大。或名觉分。或名杂染。或名无障碍。

文殊菩萨称一声诸佛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圣谛,有很多名字。在关錀世界中,也有很多名字。简单来说,有十个名字。①或名为无积集:没有积集的烦恼。②或名为不可得:因为灭了,所以无所可得,所谓「无智亦无得」。③或名为妙药:灭谛是真正的妙药,能把一切烦恼病治癒。④或名为不可坏:这个灭谛,是不可以破坏的。⑤或名为无著:无所执著,一切放下。⑥或名为无量:没有数量,没有穷尽。⑦或名为广大:广大无边际。⑧或名为觉分;七觉分中的觉分。⑨或名为杂染:离开染汚的法。⑩或名为无障碍:没有一切障碍。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关錀世界中,或名安隐行。或名离欲。或名究竟实。或名入义。或名性究竟。或名净现。或名摄念。或名趣解脱。或名救济。或名胜行。

文殊菩萨称一声诸佛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圣谛,有很多名字。在关錀世界中,也有很多名字。简单来说,有十个名字。①或名为安隐行:很安隐的行为。②或名为离欲:离开一切烦恼,没有一切欲念。我们为什么会发脾气?因为有欲的关係。有欲就有自私,有自私就有烦恼,有烦恼就有苦。如果能离欲,就没有烦恼,就没有苦。无论遇到什么境界,都不会动心。所谓「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这就是得到道谛的好处。在金刚经上说:「离欲阿罗汉」,他们把一切欲念变成清净心,把欲变成智慧的光明。我们修道人,信佛人,研究佛法人,都要迴光返照,问问自己;有没有欲?尤其是婬欲心。如果有这种思想,赶快用功修行,把这种思想断绝!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便不会离欲,也不会断欲。希望大家注意这一点,为切为要。③或名为究竟实:这才是究竟真实应该修行的道。④或名为入义:修此道能了义,明白一切的义理。⑤或名为性究竟:这是自性究竟的归宿。道修圆满,就能证得自性觉悟的果位。⑥或名为净现:清净修道,智慧现前。⑦或名为摄念:怎样能离欲?就要摄念。什么是摄念?就是摄持心念。也就是摄心、令心不跑。所谓「心猿意马」,要看守牠们不要向外跑。如何摄心?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不用出声,在心理念,这就是摄心的良法。或者参禅,参「念佛是谁?」:或者念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弥、吽」:或者诵经拜佛,要用种种方法来管理自己的心念,不令它见异思迁,随著境界转,若能摄念,就能「见事省事出世界」,否则就是「见事迷事堕沉沦」。见到什么事?就觉悟什么事,这就是出世界。见到什么事?就迷惑什么事,这就是堕沉沦。总而言之,能摄念,就能超出三界;不能摄念,就是堕入三界。所以一切一切的道理,都在摄念和离欲。这是很要紧的。修道人,谁能管住自己的心?这就是摄念。谁能见境界而不动其心?这就是离欲。离欲就是真净,真治、真道、真德。离欲要从摄念作起,不要打妄想。换言之,把欲离开,收拾干干净净,这就是摄念。若能摄住心念,那么,一切欲念也没有了。这是有连带的关係。⑧或名为趣解脱:趣向解脱,而无执著。⑨或名为救济:能救济一切众生,从此岸到彼岸。⑩或名为胜行:修行殊胜的行门,才能证究竟涅槃。

诸佛子,关钥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文殊菩萨称一声诸佛子!在关钥世界中,所说四圣谛的名字,像前边所说等等。要详细来说,有四百亿万那样多的名字。随顺众生欢喜心,用种种方便法门,使令众生完全得到调伏;身心调伏,意也调伏,而去修最清净的行门。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匿疵。或名世间。或名所依。或名傲慢。或名染著性。或名驶流。或名不可乐。或名覆藏。或名速灭。或名难调。

文殊菩萨称一声诸佛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说苦圣谛,有很多名字。在振音世界(上方世界)中,也有很多名字。简单来说,有十个名字。①或名为匿疵:就是匿藏自己所犯的毛病。一切不正当的习气毛病,都叫疵。②或名为世间:世间就是苦,苦就是世间。③或名为所依:烦恼所依处,就是苦。有多大烦恼,就有多大的苦。④或名为傲慢:有了骄傲或我慢,就有苦。⑤或名为染著性:自性本来是清净。一旦有了染汚,就便为不清净,便生出贪心,瞋心、痴心。⑥或名为驶流:驾驶生死,流转不停。⑦或名为不可乐:因为习气毛病的关係,一切顚倒,一切放逸。以苦为乐,认贼为子。出家人修行,将来得到究竟的快乐,就是常、乐、我、净的涅槃四德。但是,人人不愿意去找真正的快乐而愿意找暂时性的苦中之乐,不知还有乐中之乐。有人说:「出家之后,对父母兄弟没有什么帮助。」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出家修道,才是真正孝顺父母,真正帮助兄弟哩!所谓「一子得道,九祖昇天」。一个儿子得道,九祖不会在地狱受苦,而能昇到天上去。不但一世九祖如此,就是从前生生世世的父母,都能出离三界,离苦得乐。⑧或名为覆藏:凡是作错一件事,不忏悔而覆藏于心,总觉是罪过而痛苦。有人提倡拨无因果的邪说:「人不应该自己觉得有罪过,那是虐待自己」。如果人人不觉得自己有罪过,那么,可以弑父弑母,杀人放火,无恶不为,反认为没有罪过。这样,家庭不和,社会不安,天下大乱矣!如果人人觉得所作所行,要对得起天地鬼神,要对得起祖宗三代。凡是不合法的事,不合理的事,绝对不去做。有这种思想,修行才有希望。能改邪归正,便有改过自新的机会。⑨或名为速灭:速灭一切乐,增加一切苦。⑩或名为难调:刚强众生,难调难伏,所以受苦。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须制伏。或名心趣。或名能缚。或名随念起。或名至后边。或名共和合。或名分别。或名门。或名飘动。或名隐覆。

文殊菩萨称一声诸佛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圣谛,有很多的名字。在振音世界中,也有很多名字。简单来说,有十个名字。①或名为须制伏:必须制伏这个烦恼苦,应该知道离苦,然后才能得到快乐。我们每次讲经前,有请法人,要求离苦得乐。可是人人不愿离苦,也不愿得乐,为什么?这就是人性的怪处。越教他离苦,他越要接近苦。②或名为心趣:凡夫俗子的心,趣向烦恼。教他到快乐地方去,他不修行,总想到恶趣处去。③或名为能缚:能把众生的智慧遮住,能把众生的神通绑住。④或名为随念起;烦恼是随著心念而起的。妄念一生,便有烦恼。若无妄念,便无烦恼。我常说:「事事都好去,烦恼溶化了,无明永不生,罪业就没了」。⑤或名为至后边:集是到后边三恶道去,道是前边四圣处去。⑥或名为共和合:善恶混杂在一起,共同和合。有善恶就有烦恼,有烦恼就有业障。⑦或名为分别:有分别心,便有烦恼。⑧或名为门:众苦之门,烦恼之门。⑨或名为飘动:飘荡动摇不定性。⑩或名为隐覆:把自己的过错,隐藏覆盖起来,不叫人知道。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无依处。或名为不可取。或名转还。或名离争。或名小。或名大。或名善净。或名无尽。或名广博。或名无等价。

文殊菩萨称一声诸佛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说的苦灭圣谛,有很多名字,在振音世界中,也有很多名字。简单来说,有十个名字。①或名为无依处:烦恼没有所依靠的地方,也就是断了烦恼。②或名为不可取:因为烦恼断了,所以不可取,不可捨,不可得。③或名为转还:就是返本还原,转还回来了。④或名为离争:离开争论,到了灭的程度,一切不生,一切不灭,就没有争论。⑤或名为小:小如微尘,小而无内,不容一物。⑥或名为大:已经返本还原,得到本体。这是大而无外,法界之性。⑦或名为善净:到了真善真净的境界。⑧或名为无尽:是没有穷尽,永久存在。⑨或名为广博:这个灭谛的道理,既广且博。⑩或名为无等价:是无价之宝,价值连城,没有可比它再有价值。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观察。或名能摧敌。或名了知印。或名能入性。或名难敌对。或名无限义。或名能入智。或名和合道。或名恒不动。或名殊胜义。

文殊菩萨称一声诸佛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说苦灭道圣谛,有很多名字,在振音世界中,也有很多名字。简单来说,有十个名字。①或名为观察:能观察诸法实相。②或名为能摧敌:能摧伏一切苦的敌,而得到快乐。③或名为了知印:明了这个宝印,能印证你知道的一切道理。④或名为能入性:能入佛性,能明佛性。我们每人都有个家。什么家?是佛家。修行成功,和佛住在一起,这才是真正的家。现在的家,是凡夫家,是暂时性,不究竟的。⑤或名为难敌对:这个道的功能,能破一切惑,而不被一切惑所破,所以为难敌对。⑥或名为无限义:这道包含无限量的义理,我们为什么要修道?因为要出离三界,不受生死。如果一天到晚打妄想,尽未来际,也不能出三界,仍然在轮迴中受苦。⑦或名为能入智:按照这道的义理去修行,便能入佛智。⑧或名为和合道:一切都和合,到圆融无碍的境界。⑨或名为恒不动:恒常不动,恒常不变。⑩或名为殊胜义:这道的义理是最殊义,最真实。

诸位!听经闻法,必须依法修行,必须深入经藏,必须生大信心。要具足这三个条件,才有大用。不要把听经当作听故事。如果是那样,就大错特错!要知道自无量劫以来,我们生生世世,每死一次,便把那一生的身体不要了。要是把这些身体集聚起来,比须弥山还要高。常言道:「人吃土,土吃人」人活的时候,吃土中所生的五穀杂粮。人死的时候,将身体还归于土。我们的身体不知被土所吃了多少?还是迷迷茫茫,常发神经,常发疯狂。为什么?就因为没有修道,没有摧伏敌人。我们的敌人是谁?就是贪、瞋、痴三毒。这三毒麻醉我们身心,使令顚倒,使我们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以白为黑,以黑为白;以苦为乐,以乐为苦。我们修道人的敌人,就是婬欲。不能断欲,不能去爱,就不能修道。所以说它是最大的障碍物,最大的绊脚石。一定要消灭它,一定要克服它,不让它兴风作浪,而令修道人丧失开悟的机会。

诸佛子。振音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文殊菩萨称一声诸佛子!在振音世界中,所说四圣谛的名字,像前边所说等等。要详细来说,有四百亿万那样多的名字,虽然名字不同,但是义理是一样。随众生欢喜心,便令众生完全得到调伏,而发菩提心,修无上道。

诸佛子。如此娑婆世界中,说四圣谛。有四百亿十千名。如是东方百千亿、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尽法界、虚空界,所有世界。彼一一世界中,说四圣谛。亦各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好像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所说的四圣谛的名字,有四百亿万那样之多。像这样在东方世界中,也有百千亿,没有数目、没有称量、没有边际、没有可比。不可数其数有多少?不可称其数有多少?不可用心来思,不可用意来量,简直是不可说的!尽十方法界,尽十方虚空界,尽所有的世界。在东方所有每一个世界中,说四圣谛的名字,都有四百亿万名字。随顺众生的心念,都得到调伏的利益。东方世界是这种情形,其他南方、西方、北方,和四维上下馀九方,也是这样,有那样多的名字。

诸佛子。如娑婆世界,有如上所说十方世界。彼一切世界,亦各有如是十方世界。一一世界中,说苦圣谛。有百亿万种名。说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亦各有百亿万种名。皆随众生心之所乐,令其调伏。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好像在娑婆世界中,有前边所说的十方世界。在那一切世界中,每一个世界,都有十方世界。在每一个世界中的十方世界,所说苦圣谛,皆有百亿万种名字。所说集圣谛,有百亿万种名字。所说灭圣谛,有百亿万种名字。所说道圣谛,有百亿万种名字。这些名字,随顺众生心所欢喜所乐意,使其闻名开悟,反迷归觉。调伏其心,令无明停止,不生顚倒,返本还原。

明天(一九七六年四月十二日)举行一个西方人所不了解的法门——放生。因为西方人没有见过放生的仪式,所以不明白放生的意义。为什么要放生?因为放生,可以令被放生的众生的寿命增长,而放生者也能得长寿的果报。世界为什么有战争?因为杀业太重的缘故。今生我杀你,来生你杀我,互相残杀。人杀畜生,来世人为畜生,畜生作人,又互相杀害,永不停止。这样小杀来不及,就发生战争,来一场大屠杀。在战场上的人,发狂到极点,你杀一个,我杀十个,互相报复——这是前世的杀业,而引起今生的报应。

放生是减少杀业。放生多了,杀业便减少了,战争自然而然就没有了。我们不是反对战争,我们是不战争,所以不杀生而放生。这是真正消灭战争的法门,也是消灾延寿的法门。放生的功德是无量,不但众生寿命延长,而且能令自己也无疾病,身体健康,能安心修道。

我们放生的目的,就是希望一切众生平息杀业,互相保护生命的安全。放生是佛教慈悲的法门。希望大家认清楚放生的真义。人人都要保护动物。我到泰国和越南去弘法,见泰国徧ˋ地是蛤蟆,见越南徧地是老鼠——这都是业障所惑。 

▲Top

法界佛教总会‧DRBA / BTTS / DRBU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