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总会‧DRBA Logo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化老和尚讲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明法品第十八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老和尚讲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明法品第十八

什么是明法?明就是明白,法就是佛法。要明白佛法的真理。明有种种的明,法有种种的法。明白一种法,不明白多种法,这不能谓之明。要把一切法都能明白,这才谓之明。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皆要通达无碍,要明白法的究竟本体是什么,也就是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所以叫明法品。这一品是华严经第十八品。

华严经的义理,一品比一品精,一品比一品深奥,一品比一品殊胜,真是妙不可言。我们研究华严经,要明白诸法实相的道理。要了解一真法界的义理。

尔时,精进慧菩萨白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初发求一切智心。成就如是无量功德。

在这个时候,有位精进慧大菩萨,他勤修精进;息灭贪瞋痴,这是心精进。这位大菩萨,他对法慧大菩萨说:「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在初发求一切智慧心的时候,行菩萨道,这种心能成就在前边所说无量的功德。」

具大庄严。升一切智乘。入菩萨正位。捨诸世间法。得佛出世法。去来现在诸佛摄受。决定至于无上菩提究竟之处。    

他具足广大的庄严。升到一切智慧的乘门。入到真正菩萨的果位。捨离世间的有为法。不贪世间的名,也不著世间的利。就是「财色名食睡」这五欲之乐,都不贪求;「色声香味触」这五尘之境,都能捨离。又得到佛的出世法,也就是三十七道品的法门。

什么是三十七道品?
①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②四正勤: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长,未生恶禁生,已生恶令断。③四如意足:欲、念、进、慧。
④五根:信、进、念、定、慧。
⑤五力:五根发生五种力。
⑥七觉分:择法、精进、喜、除、捨、定、念。
⑦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命、正业、正精进、正念、正定。这七项合为三十七道品。

尚有声闻乘所修的四谛法,就是苦、集、灭、道。缘觉乘所观的十二因缘法,就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菩萨乘所行的六度法,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就是无为法。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诸佛,都用智慧光明来摄受初发菩提心的大菩萨,决定能达到目的无上正等正觉究竟的果位上。

彼诸菩萨,于佛教中,云何修习。令诸如来,皆生欢喜。入诸菩萨所住之处。一切大行,皆得清净。所有大愿,悉使满足。获诸菩萨广大之藏。随所应化常为说法。而恒不捨波罗蜜行。所念众生,咸令得度。绍三宝种,使不断绝。善根方便,皆悉不虚。

精进慧菩萨又问法慧菩萨十个问题:初发菩提心大菩萨,在佛所教化中,是怎样的修习?①怎能使令十方诸佛皆生大欢喜?②怎能入到诸菩萨所应住的地位?③怎能修一切大行门皆得清净?④怎能令所发的大愿完全满足?⑤怎能获得一切菩萨所成就的广大功德藏?⑥怎能随顺应教化众生而为说法?所谓「因人施教,应病予药。」⑦怎能常本著波罗蜜行去修行?⑧怎能令所念一切众生都得到度脱?⑨怎能绍隆三宝种子继续不断绝?⑩怎能令众生所有的善根和方便法门都恰到好处,皆悉不虚?

佛子。彼诸菩萨,以何方便,能令此法,当得圆满。愿垂哀愍,为我宣说。此诸大会,靡不乐闻。    

精进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初发菩提心的菩萨,用什么方便法门来修行,能使令种种法即刻得到圆满而成就。希望大德你(法慧菩萨)慈悲哀愍,为我(精进慧菩萨)宣说怎样修行的法门,不但我要听这个法,就是在华严法会中所有大众,都欢喜聆听你说的妙法,没有一位不是乐闻洗耳恭听。

复次,如诸菩萨摩诃萨,常勤修习。灭除一切无明黑暗。降伏魔怨,制诸外道。永涤一切烦恼心垢。悉能成就一切善根。永出一切恶趣诸难。净治一切大智境界。成就一切菩萨诸地,诸波罗蜜。总持。三昧。六通。三明。四无所畏,清净功德。    

又再说一遍。好像发菩提心菩萨中的大菩萨,他们常常勤加修习。能灭除一切无明黑暗,得到智慧光明。能降伏一切障道的天魔和仇恨的怨家,能制止一切外道的谬论,能永远洗清心中的烦恼垢,能完全成就一切善根,能永远出离三恶道和诸灾难,能清净修治一切大智慧,令其现前。能成就菩萨的十地位,就是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能成就十种波罗蜜的法门,也就是到彼岸。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能成就总持(陀罗尼),就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能成就三昧,就是正定正受。能成就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能成就三明,就是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能成就四无所畏,就是总持无所畏、知根无所畏、决疑无所畏、答难无所畏。这是菩萨的四无所畏,而不是佛的四无所畏。菩萨能成就这七种清净的功德。

庄严一切诸佛国土。及诸相好,身语心行,成就满足。善知一切诸佛如来力无所畏,不共佛法。一切智智所行境界。为欲成熟一切众生,随其心乐而取佛土。随根随时,如应说法。种种无量广大佛事。    

菩萨能庄严一切诸佛国土,又能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又能令身语意三业清净,成就满足一切菩提道,又能善于知道一切诸佛的十力,就是知觉处非处智力、知三世业报智力、知诸禅定解脱三昧智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一切至处道智力、知天眼无碍智力、知宿命无碍智力、知永断习气智力。又能善于知道一切诸佛的四无所畏。就是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畏。又能善于知道一切诸佛的十八不共法,就是身无失、口无失、念无失、无异想、无不定心、无不知己捨、欲无灭、精进无灭、念无灭、慧无灭、解脱无灭、解脱知见无灭、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一切意业随智慧行、智慧知过去世无碍、智慧知未来世无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一切智和一切种智,所修行种种智慧的境界。菩萨因为想要成熟一切众生的愿,所以随顺众生心中所欢喜而成就自己的佛土。随一切众生的根性,随一切众生的时机,来说应说的法。也就是应以何法得度,就说何法而度之。用种种无量无边广大佛事,来教化众生,来成就众生。

及馀无量诸功德法,诸行诸道及诸境界,皆悉圆满。疾与如来功德平等。    

菩萨所修无量的一切功德法,所修一切行门,所修一切道,所修得一切境界。这些问题,都具足圆满,很快就和佛的功德平等,没有分别。

于诸如来应正等觉,百千阿僧祇劫,修菩萨行时,所集法藏,悉能守护,开示演说。诸魔外道,无能沮坏。摄持正法,无有穷尽。于一切世界演说法时,天王。龙王。夜叉王。乾闼婆王。阿脩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人王。梵王。如来法王,皆悉守护。

在十方诸佛应成正等正觉,经过百千阿僧祇劫那样长的时间,来修菩萨行,利益一切众生的时候,所集聚一切法的功德藏,完全能守护而不破坏。能开示演说一切佛法,一切天魔外道是无法阻碍,无法破坏。

魔有多种,最厉害的魔,就是心魔。他能令你不修行。你想修行,他就来捣乱,令你生妄想。他会这样对你说:「不要修行啦!修行是一种很苦的事。你要吃多一点,要穿多一点,要睡多一点,把身体保养好一点。那才是对的,不要太愚痴!」这个自心魔常来破坏自己的修道心。

什么是外道?就是心外求法的修行人,不明白一切法不离自心的道理,跑出心外边去找法。外道有三千旁门,九十六种外道(当时印度有六大论师,所主张的理论,都是拨无因果。每人有十五个弟子,成为九十。另加六师,共为九十六,所以有九十六种外道)。

菩萨修行正法、摄持正法、保护正法,天魔外道无能阻止障碍。菩萨做这些事情没有穷尽的时候。在一切世界演说妙法的时候,会有天龙八部及十王来保护。十王就是天王,有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龙王有八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婆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婆王、摩那斯龙王、优鉢罗龙王。夜叉王:就是捷疾鬼王。乾闼婆王:就是香神王。阿脩罗王:就是无端正王。迦楼罗王:就是金翅鸟王。紧那罗王:就是乐神王。人王:就是皇帝,人间的王。梵王:就是大梵天,天上的王。如来法王就是佛。这十位王都来守护发菩提心的菩萨。

一切世间,恭敬供养。同灌其顶,常为诸佛之所护念。一切菩萨,亦皆爱敬。得善根力,增长白法。开演如来甚深法藏。摄持正法以自庄严。一切菩萨,所行次第,愿皆演说。    

发菩提心的菩萨,应受一切世间的众生,来恭敬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来灌顶来护念。一切菩萨也皆爱护敬仰。发菩提心的菩萨,得到种种善根的力量,增长清净法,也就是没有无明。有了大智慧,便能开阐演说佛的甚深诸法之藏,摄持正法来庄严自己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一切菩萨所修行的次第行门,都愿一一演说。

尔时,精进慧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精进慧菩萨,他愿意将前边长行的道理,用偈颂再说一次。令在华严法会中的大众,对这种义理有更深刻的认识。菩萨都有这种慈悲的心怀,所以说菩萨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的圣人。

大名称者善能演 菩萨所成功德法
深入无边广大行 具足清净无师智    

有大名称的人,善于演说诸法的妙义。菩萨所修成种种功德的法,能深入无量无边广大的行门,能具足清净的智慧。所谓「无师自通」的智慧,也就是生而知之,不需要善知识来教导,自然就明白。

若有菩萨初发心 成就福德智慧乘
入离生位超世间 普获正等菩提法

假设有菩萨,在初发心的时候,所成就的福德和智慧是不可思议,已经证入出离生死的地位。他已超出世间人所有的功德,普徧获得正等正念的菩提心。

彼复云何佛教中 坚固勤修转增胜
令诸如来悉欢喜 佛所住地速当入    

这位初发心的菩萨,他在佛教中是怎样的情形,他的菩提心,一天比一天坚固。勤修一切的行门,而获得殊胜的神通。能令十方诸佛皆大欢喜,来赞叹守护。佛所住的地方,初发心的菩萨,很快就能入佛的果位。

所行清净愿皆满 及得广大智慧藏
常能说法度种生 而心无依无所著    

初发菩提心的菩萨,所修行的清净愿,很快就圆满。又得到广大的智慧,常能说法来教化众生。虽然能度脱一切众生,但无度脱众生的执著。因为心离一切执著,所以无所依。

菩萨一切波罗蜜 悉善修行无缺减
所念众生咸救度 常持佛种使不绝

菩萨修行一切波罗蜜(到彼岸)的法门,先由一种波罗蜜法门开始修行。如果一种波罗蜜法门修行成就,一切波罗蜜法门都会成就。为什么?因为一修一切修,一成一切成。不然的话,波罗蜜的法门有那样多,人的生命有限,怎能修完?菩萨修行波罗蜜法,只有增加,没有缺减。凡是所忆念的众生,都能救出苦海,度到彼岸。所谓「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涅槃)。」菩萨的责任,是绍隆佛种、法种、僧种,令三宝常住于世,不令三宝断绝。这是出家人的任务,也是在家人的义务。总而言之,凡是佛教徒,都有这种责任,绍隆三宝,续佛慧命。

所作坚固不唐捐 一切功成得出离
如诸胜者所修行 彼清净道愿宣说

现在金山寺又打禅七(一九七六年一月),凡是参加禅七的人,就是初发菩提心的菩萨。你们大家在禅堂打坐,就是修波罗蜜。如果不杀盗婬,就是身清净。不讲话,就是口清净。不打妄想,就是意清净。身口意三业清净,就是修波罗蜜法。这是初发心菩萨的根本行门。现在把最重要的法门,告诉大家,就是要修禅定波罗蜜。我们出家修道为什么?就是求智慧,了生死。智慧是从禅定中得来的。有了智慧,就能了生死。怎样修呢?大家注意听!坐禅的姿势,要合乎标准,否则不会有所成就。打坐时身体要端端正正,笔直一般,不可前俯、不可后仰、不可左歪、不可右斜,更不可入睡觉三昧。如果端然正坐,身不犯杀、盗、婬三恶。口不犯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四恶。意不犯贪、瞋、痴三恶。这三业清净之后,就能捨弃攀缘心,这是布施;能守禅堂的规矩,这是持戒;能忍受腰痠腿疼的苦,这是忍辱;有始有终,不生退转心,精进不懈怠,这是精进;静坐心不动,一念不生,就是禅定;功夫到炉火纯青的时候,智慧自然现前。这六种波罗蜜有连带的关係。

各位要注意!参禅打坐要认真,不可马虎,不可随便。要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去修,不可投机取巧,不要想找捷径,既省力又方便,即刻开悟,不费时间。觉得这个法门好,就修这个法门吧!其实,没有那个法门是捷径,那个法门不是捷径,都是平等的。只要认真去修,就是捷径;不认真修,就不是捷径。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修行不可贪图方便,不可企图侥倖。修行讲真实的功夫,用一分功,便有一分果实;用十分功,便有十分果实。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无论什么法门,越苦越好,越辛劳越好,越费力越好。从古至今,开悟的境界,都是从苦中得来的。修行不是赌钱。赌钱是希望捨一图得万报的思想,所以孤注一掷,倾家荡产。修行只是捨一,而图得万报。所谓「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所行所作无有企图,没有虚妄。我的本份就应该这样修行(坐禅),至于成不成道?不要管它。应该有这种思想。有人说:「我一天念一百零八遍大悲咒,又念一部法华经,那是不是真修行?」那不算修行。且看过去诸佛菩萨,他们为修行,曾捨身命;为求佛道,粉身碎骨,在所不惜。要有这种牺牲的精神,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才能得到真正坚固定。

要种坚固的因,才能结坚固的果。有了坚固的果,就能出离三界,了生脱死。想出欲界吗?那么,首先要断欲,就是断财、色、名、食、睡五欲。或断色、声、香、味、触五境。能断就清净,不断就染汚。清净能出欲界,染汚能堕六道。欲断出欲界,色断出色界,如能不著相,所谓「扫一切法,离一切相」,或者「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或者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或者「内空其心,外空其形,远空其物。」如果能到这种境界,那就超出色界。到了无色界,不但没有形色,连心识也没有了。这时,便能出离三界。

菩萨所行所作的功德,非常坚固,无能破坏。所以说所作坚固不唐捐。也就是所行所作,一定会成就,不会白费工夫。好像一切菩萨所修成的殊胜行(六度万行),所证得的功德,无法可形容。菩萨所修行的清净道(没有欲念),愿为众生来宣说,令众生也修清净道。换言之,就是断欲去爱。把身体看破,把执著放下。否则,执著这个,执著那个,就不是清净道,而是染汚道。清净道就是本来面目,也就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境界。

永破一切无明暗 降伏众魔及外道
所有垢秽悉涤除 得近如来大智慧

每个人,都有种种的无明。因为有种种无明,所以就有种种烦恼。有了种种烦恼,便生出种种苦,这是自然的道理。无明就是遇到境界来临时,便认识不清楚。无论是是顺境、或是逆境,都被境界所转变,或者所摇动。一摇动便产生烦恼。有了烦恼,便有痛苦。清净道是永远破除无明的黑暗。把一切无明烦恼破了,便能生出智慧。有了智慧,便放光明。这种光明能降伏众魔。魔有四种,就是五阴魔、烦恼魔、天魔、死魔。又可以说有天魔、地魔、神魔、鬼魔、人魔、心魔、病魔等等,总之,都叫妖魔。一切魔被降伏了,就变成护法善神。例如天龙八部,就是先为魔,后为护法神。

讲到这里,我想起从前在家乡降伏如意魔女的往事。她是魔中最厉害的魔。她害死不知有多少人?谁要见她,都会毛骨悚然,不寒而慄。凡是遇到她的人,轻者大病一场,重者鸣呼哀哉,可是她遇到我,就失去威力,法术不灵了。当我见到她时,就晓得她很厉害。可是我要教她改恶向善,弃邪归正,皈依三宝,重新做人。如果她不皈依三宝,将来不知又有多少人受灾殃?所以我发了三个愿:第一愿:愿救这位魔女,令她守戒律,安分修行,将来不堕三恶道。第二愿:愿救所有众生,不受其害。也可以说直接救魔女,间接救众生。第三愿:愿救皈依我的弟子,早离病苦恢复健康,因为她使我的弟子有病,如果我不想办法降伏她见死不救,所以非管不可。不能让魔女把我的弟子摄去。于是为这个魔女说法,用四十二手眼的咒降伏了她,令她皈依三宝。令她暂往吉林省蛟河县,磊法山万圣玲珑洞,潜修道果,并命名为「金刚如意女」。魔退之后,病者即刻恢复健康。

清净的智慧光,又能降伏一切外道。外道并不一定愿意修习外道法,而是因为找不到正道,所以才认为外道法是对的。好像舍利弗和目犍连二位尊者,当初是散惹耶毗罗梨子(印度六大论师之一)的弟子,后来,因缘成熟,才皈依释迦牟尼佛,成为智慧第一和神通第一。所以用正法来教化外道,令外道改邪归正,弃暗投明。

要把尘垢肮髒的思想,统统洗干净。清净无染,智慧现前,就近于佛的智慧,也就是大光明藏,也就是大圆镜智。

永离恶趣诸险难 净治大智殊胜境
获妙道力邻上尊 一切功德皆成就    

永远离开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四恶趣。在这四恶趣中,有很多的险难。若堕落在地狱中,万劫不复生。若堕落在饿鬼中,常被饥火所焚。若堕落在畜生中,为无明所覆,常为愚痴。若堕落在阿修罗中,好勇斗狠,斗争坚固。修行就是要离开一切险难,可是要用对治的方法。什么方法?就是用戒定慧三无漏学来根治贪瞋痴慢疑五毒。消灭五毒之后,便得大智慧。有了大智慧,就得到一切神通的殊胜境界。获得不可思议神通妙用的力量,就和诸佛为邻居,所修行的功德,都会有所成就。

证得如来最胜智 住于无量诸国土
随众生心而说法 及作广大诸佛事

菩萨证得佛最殊胜的智慧,住在无量无边诸佛国土中,八相成道,百劫作佛,来教化众生。随顺众生的心念,而为说法,令众生反迷归觉,离苦得乐,而做广大一切佛事。

云何而得诸妙道 开演如来正法藏
常能受持诸佛法 无能超胜无与等    

怎样才能得到一切不可思议的道果呢?就要常常讲经说法,开演佛的正法藏,而得到一切诸妙道。若常依照诸佛所说的法去修行,就能得到一切诸妙道。这是没有能超胜过佛法的。

云何无畏如师子 所行清净如满月
云何修习佛功德 犹如莲华不著水    

怎样能修到四无所畏的境界?好像师子一吼,百兽闻之,而胆破脑裂。所行要清净,持戒要清净,好像十五夜的月亮,既圆且明。怎样修习诸佛的功德?好像莲华虽然出生于污泥,但是清净不染,不著于泥,也不著于水,一尘不染,万念皆空。达到这种境界,就证得诸佛的功德。

尔时,法慧菩萨告精进慧菩萨言。善哉佛子,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乐,多所惠利。哀愍世间诸天及人。问于如是菩萨所修清净之行。

在精进慧菩萨说完诸法偈颂的时候,法慧菩萨又告诉精进慧菩萨说:善哉!善哉!佛的弟子!你现在所问初发菩提心的功德,不是为自己而问,乃是为众生而问。你想令法界所有的众生,都得到益处,又得到永远的安乐,又得到惠利。你有这种的慈悲心,哀愍可怜世间诸天众和人类。代表他们来问关于菩萨所修的清净法门。令众生能返本还原,恢复到本然清净。

佛子。汝住实法。发大精进。增长不退。已得解脱。能作是问。同于如来。    

法慧菩萨称一声佛的弟子!你已经住在实相法中,发心精进,身也精进,心也精进;昼也精进,夜也精进。你已经得到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你已经证得真正的解脱,已经到了无拘无束,无挂无碍的境界。你所问这种法,不久将来就和佛的境界相同了。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承佛威神之力,为汝于中说其少分。    

法慧菩萨又说:请你审谛来听!注意来听。请你记之、思之、 念之。我现在仰承十方诸佛的大威神力,为你说这种法。不过,只能说无量无边中之少分而已。

佛子。菩萨摩诃萨,已发一切智心。应离痴暗。精勤守护,无令放逸。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已经发一切智慧的菩提心。应该远离一切愚痴和黑暗(无明)。怎样能离开痴暗?要修禅定波罗蜜的法门。有了智慧光明,就把无明破灭。又要修精进波罗蜜法门,在最微细的地方,也要谨慎小心,勤加守护一切戒律。不准自己的身心放逸。放逸就是不守规矩,就是破坏道场。

出家人不守出家的戒律,在家人不守在家的戒律,那成什么体统?把本有的地位都失去了。既然皈依三宝,就要恭敬三宝、供养三宝,不可诽谤三宝,不可破坏三宝。在道场中要守规矩,不可令他人生烦恼。就是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合乎戒律,不可放逸。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十种法,名不放逸。何者为十。一者护持众戒。二者远离愚痴,净菩提心。三者心乐质直,离诸谄诳。四者勤修善根,无有退转。五者恒善思惟,自所发心。六者不乐亲近在家出家,一切凡夫。七者修诸善业,而不愿求世间果报。八者永离二乘,行菩萨道。九者乐修众善,令不断绝。十者恒善观察,自相续力。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应该常修习这十种法。就是念兹在兹,来注意这十种法,时时刻刻不忘了它。这就是住十种法,名为不放逸。 是那十种法?就是①护持众戒:佛所说的戒品,要严持净戒,谨慎护持,不可丝毫违犯,不可任意放肆。就好像保护自己的眼睛那样的重要。②远离愚痴,净菩提心:若有无明烦恼,就是愚痴。所以要永远离开愚痴,便有智慧。又要有清净菩提心,上求诸佛无上道,下度众生出苦海。③心乐质直,离诸谄诳:菩萨的心是正直,所谓「直心是道场。」众生的心是弯曲,见到有钱有势的人,便献出恭维的样子,说些违心谄媚的话。好像狗见到主人一样,摇尾乞怜。还有一种人,专说欺骗人的诳语,无论对谁也不说真实话。这种行为,是最愚痴的行为。但菩萨是远离一切谄诳的。④勤修善根,无有退转:善根要勤修,才能增长,否则就枯萎了。发菩提心,就是增长善根,好像用水灌溉一样。令它欣欣向荣,发菩提心,只有精进,没有退转。宁可死不退转,要有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⑤恒善思惟,自所发心:要常思惟自己所发的菩提心,是否在精进或是退转?要审查一番,如果有精进,则勉之;如果有退转,则改之。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要造业?为什么要放逸?为什么要破坏道场?这些问题,是违背自己所发菩提心的初衷。

⑥不乐亲近在家出家一切凡夫:菩萨已经是圣人,所以不乐亲近在家的凡夫或出家的凡夫。什么是凡夫?就是平凡的人,没有智慧的人,不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人。凡是有烦恼的人,思想不清净的人,都是凡夫。⑦修诸善业,而不愿求世间果报:菩萨愿作种种善业,但不求人天的果报。就是不希望做大富大贵的人,也不能希望生在诸天享天福。⑧永离二乘,行菩萨道:菩萨有慈悲的心肠,所行所作,都是利益众生为前题,所以永远离开二乘法,专修六度万行法,以行菩萨道为宗旨。这就是菩萨的精神。⑨乐修众善,令不断绝:菩萨常做善事,为利益众生,没有为自己打算。这种思想,永不断绝。⑩恒善观察,自相续力:菩萨常常迴光返照,检讨自己是不是发无明火?是不是不认真修行?是不是没有行菩萨道?是不是没有种善根?这些问题,每天都要反省一次。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要观察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是否有罪过。不然的话,纵修到未来际也不会修成功。

修行人要行菩萨道,对人好,不是教人对自己好。我常对你们说:要能利益他人,就是被骂也好。不能利益他人,就是有人向你叩头,也没有意思。所以修行人,一定要利人,才合乎本师释迦牟尼佛当初说法的目的。因之,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行菩萨道的力量,是否相续不断?

佛子。若诸菩萨行此十法。是则名为住不放逸。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所有一切菩萨,若能认真修行这十种法,就住在不放逸的境界,所以名为住不放逸。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不放逸,得十种清净。何者为十。一者如说而行。二者念智成就。三者住于深定,不沉不举。四者乐求佛法,无有懈息。五者随所闻法,如理观察。具足出生巧妙智慧。六者入深禅定,得佛神通。七者其心平等,无有高下。八者于诸众生,上中下类,心无障碍。犹如大地,等作利益。九者若见众生,乃至一发菩提之心,尊重承事,犹如和尚。十者于授戒和尚,及阿闍梨,一切菩萨,诸善知识,法师之所,常生尊重,承事供养。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修行居住在不放逸之后,便得十种清净。是那十种清净?就是①如说而行:菩萨无论修什么法门,都是依法修行,不会背道而驰。也就是绝不放逸,无违教法。②念智成就:在最初发菩提心这一念,就成就一切种智。③住于深定,不沉不举:清净无染,常在定中。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如果能常住定中,也不昏沉,也不掉举。也不贪执著,也不打妄想。明明了了,清清楚楚,心清如水,平静似镜。这就是深定的境界。法界就是我,我就是法界,我和法界合而为一,这是入深定。到了这种程度的时候,在法界以内的事情,自然都知道了。④乐求佛法,无有懈息:菩萨欢喜求一切佛法,精进再精进,学习再学习,永不懈怠,永不休息。⑤随所闻法,如理观察,具足生出巧妙智慧:菩萨无论在什么地方闻法,都用理智来观察来分析。理智好像明镜,无论是什么东西,都清清楚楚照现出来。所谓「物来影现,物去影息。」能完全具足生出不可思议的妙智慧。

⑥入深禅定,得佛神通:静坐到极点,智光则通达。也就是入深禅定。这时候,行者的脉搏停止(证到第一禅的境界),或者呼吸停止(证到第二禅的境界),或者念力停止(证到第三禅的境界),或者心识停止(证到第四禅的境界)。这是入深禅定的现象。在这境界里,好像死人一样,但是不会死。证到四禅境界,还是凡夫,并不是证果的圣人。这一点大家要注意,不可误解。要勇猛精进,继续入禅定。外道则入无想天。正道则入五不还天。这时,才是初果罗汉,或十住菩萨。到了这种境界,便得到佛的神通。⑦其心平等,无有高下:菩萨的清净心,非常平等,一切的一切,也不分高下。⑧于诸众生,上中下类,心无障碍。犹如大地,等作利益:菩萨对于众生或者是上根利智,或者是中根普智,或者是下根钝智,三根平等,没有障碍之心。犹如大地一样,能生万物,平等利益。大地能负载四种重担:一为大海、二为诸山、三为草木、四为众生。⑨若见众生,乃至一发菩提之心,尊重承事,犹如和尚:若能见到初发菩提心的众生,就应该尊敬他、承事他。犹如尊重承事和尚一样。和尚是最高尚最尊敬的出家人。⑩于授戒和尚,及阿闍梨,一切菩萨,诸善知识,法师之所,常生尊重,承事供养:对于授戒和尚、规范师、一切菩萨、一切善知识、一切法师,要常到他们的处所去、亲近、尊重、承事、供养。不可懈怠、不可我慢。要报师恩,师恩如同父母恩。

佛子。是名菩萨住不放逸十种清净。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居住在不放逸的境界上,得到这种清净,故为此名。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不放逸。发大精进,起于正念。生胜欲乐,所行不息。于一切法,心无依处。于甚深法,能勤修习。入无诤门,增广大心。佛法无边,能顺了知。令诸如来,皆悉欢喜。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循规蹈矩,常不放逸。发大精进心,只向前进,不向后退。常起正念,不生邪念。常生殊胜的欲乐,就是求菩萨道,圆满觉果。常修行不休息。对于一切佛法,心无半点执著。对于一切般若法门,能勤加修习,而不懈怠。能入无诤之门,不和人诤辩论,有忍耐的修养。能增加广大的菩提心。佛法无边,菩萨能顺著佛法的道理去研究,了知一切的理论。能令一切诸佛,都生欢喜,而来赞叹。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十法,能令一切诸佛欢喜。何等为十。一者精进不退。二者不惜身命。三者于诸利养,无有希求。四者知一切法,皆如虚空。五者善能观察,普入法界。六者知诸法印,心无倚著。七者常发大愿。八者成就清净、忍智光明。九者观自善法,心无增减。十者依无作门,修诸净行。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又有十种法,能感动十方诸佛的欢喜而赞叹。是什么十种法?就是①精进不退:菩萨修行是昼夜六时恒精进,永不退转。②不惜身命:为法忘躯这才是菩萨的精神。③于诸利养,无有希求:菩萨对于所供养的四事(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一切资养身体的东西,不希望多求,随缘应供,不起分别心。④知一切法,皆如虚空:菩萨明白一切法,是由因缘而生,由因缘而灭,一切皆空,犹如虚空,没有实在的体,所以不执著我,也不执著法。所谓「我法二空。」⑤善能观察,普入法界:菩萨善能观察一切法,普徧入法界一切门。⑥知诸法印,心无倚著:菩萨知道以心印心这种法。虽然知道诸法之印,印证这个法是真的。但是心不倚赖法印,不执著法印。⑦常发大愿:菩萨常发大智大行,大愿大悲,所谓「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这四位大菩萨,代表菩萨的四大行愿。所以修道人,都要发大愿,愿就是法船。想从生死的此岸,经过烦恼之中流,达到涅槃的彼岸。必须坐大法船,渡过生死海,才能平安抵达佛境。修行不发愿,好像开花不结果的树一样,是无用处。⑧成就清净、忍智光明:要成就清净的心,非得修忍耐的法门。就是忍饥忍渴、忍寒忍暑、忍风忍雨。总之,一切的一切,都要忍受。所谓「能忍自安」,能忍就有智慧,有智慧就有光明。⑨观自善法,心无增减:要观察自己所修的善法,于心不增不灭。对于善法或恶法,心不执著,也不增减。⑩依无作门,修诸净行:依著无作门,来修一切清净行。

什么是无作门?就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的境界。换言之,无论修那种行门,不要执著那种行门。不执著就自在,这就是修而无修,无修而修的道理。不是造作,一点勉强的成份都不存在,完全是自然而然的。

修行就是修行。不要有这种的思想:「我为什么要修行?」什么也不为!就是修行。不想求什么而修行,无有所求。也不求开悟,也不求证果,就是修行。这就是无求修行。要为无求而修行,要为无作而修行,要为无贪而修行。不是说:「我修行为成佛。」如有这种思想,便是有作。 无作就是说我应该修行,我什么也不求。所谓「到无求处便无忧。」到无所求的时候,便没有一切的忧虑了。为什么有忧虑?因为还有所求。为什么有所求?因为没有满足。如果满足,还求个什么?譬如,想行菩萨道,在没有行菩萨道的时候,觉得要行菩萨道。已经行菩萨道的时候,这便叫无作门。

我们佛教徒的责任,就是教化众生、利益众生、保护众生。我们的责任,就是讲经说法。我们的责任,就是听经闻法。因为我们不明白佛法的道理,所以要来听经,不管明白不明白,都来听经,这是无作听法。听经要自然,而无贪求。明白我也来听经,不明白我也来听经,这样就是无作,不勉强,很自然,要修行一切清净的行门。

佛子。是为菩萨住十种法。能令一切如来欢喜。    

佛的弟子!这是菩萨所住的十种法。使令十方诸佛生大欢喜心,而来赞叹:善哉!善哉!善男子!你真是佛子呀!

佛子。复有十法,能令一切诸佛欢喜。何者为十。所谓安住不放逸。安住无生忍。安住大慈。安住大悲。安住满足诸波罗蜜。安住诸行。安住大愿。安住巧方便。安住勇猛力。安住智慧,观一切法。皆无所住,犹如虚空。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又有十种清净法,可以使令十方诸佛生大欢喜心。是那十种法?就是所说的①安住不放逸:就是安住在无生法忍上。什么叫无生法忍?就是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忍可于心。②安住无生忍:③安住大慈:慈能给众生一切的快乐,所谓「无缘大慈」。④安住大悲:悲能拔众生一切的痛苦,所谓「同体大悲」。⑤安住满足诸波罗蜜:所修的六度或十度,都能满足无缺。⑥安住诸行:菩萨所修六度万行,都有成就。⑦安住大愿:菩萨守护自己所发的大愿。⑧安住巧方便:就是善巧方便的法门。⑨安住勇猛力:就是勇猛精进的力量。⑩安住智慧:安住在一切智慧上,观察一切法,不著一切法,犹如虚空,一无所有。

佛子。若诸菩萨住此十法,能令一切诸佛欢喜。     

佛的弟子!若有一切诸菩萨,能安住在这十种法上,就能使令十方诸佛,皆生大欢喜心。来赞叹、来灌顶,成就法王子。     

佛子。有十种法,令诸菩萨速入诸地。何等为十。一者善巧圆满福智二行。二者能大庄严波罗蜜道。三者智慧明达,不随他语。四者承事善友,恒不捨离。五者常行精进,无有懈怠。六者善能安住如来神力。七者修诸善根,不生疲倦。八者深心利智,以大乘法而自庄严。九者于地地法门,心无所住。十者与三世佛善根方便,同一体性。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又有十种法,可以令一切菩萨速入十地位。是什么十种法?就是所说的①善巧圆满,福智二行:就是福慧双修,福也圆满,智也圆满。福慧双足,就是佛,所谓「两足尊」。②能大庄严,波罗蜜道:就是躬行实践,身体力行,去修到彼岸的法门。③智慧明达,不随他语:能修般若的法门,就能获得智慧光明,通达无碍。有了智慧,不会随顺他人不正确的语言而转动。所谓「八风吹不动」。④承事善友,恒不捨离:要承事善知识、亲近善知识、供养善知识。要听善知识的教化,听善知识的指导。不可贡高我慢,不可嫉妬障碍。种种不良的习气,种种最坏的毛病,统统要剷除清洁。把它连根拔出,永不复生。要恒常不捨离善知识,善知识是导师,能教导如何离开贪瞋痴,如何能依法修行。

⑤常行精进,无有懈怠:研究佛法,常行精进,不可懈怠,只有向前,没有退后。⑥善能安住,如来神力:能听善知识的教化,才能精进不懈怠,才能安住在诸佛神通力量上。⑦修诸善根,不生疲倦:修行一切善根,贯彻始终,不生疲倦心,不生懒惰心。⑧深心利智,以大乘法,而自庄严:用深般若的大乘法,来庄严自己。也就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⑨于地地法门,心无所住:在十地中每一地的法门,心不住于法。⑩与三世佛善根方便,同一体性: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善根方便,都是共同一个体性。

佛子。此十种法,令诸菩萨速入诸地。    

佛的弟子!在前边所说的十种法,能使令一切诸菩萨很快进入十地的地位,乃至等觉和妙觉的果位。

复次。佛子。诸菩萨初住地时。应善观察,随其所有一切法门。随其所有甚深智慧。随所修因。随所得果。随其境界。随其力用。随其示现。随其分别。随其所得。悉善观察。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无所著。如是知已,入菩萨地,能善安住。    

再说一遍。佛的弟子!一切菩萨初住十地的时候,应该善于观察一切的境界。要随顺所有八万四千法门,又要随顺十方诸佛所有的甚深智慧,又要随顺十方诸佛所修的因,又要随顺十方诸佛所证的果,又要随顺十方诸佛所得的境界,又要随顺十方诸佛所得的力用,又要随顺十方诸佛的示现,又要随顺十方诸佛的分别,又要随顺十方诸佛的所得,完全善于观察,知道所有一切法,不离自心。因为不离自心,所以就不执著。菩萨能这样知道诸法实相之后,就能证得十地,能安住在十地的地位。

佛子。彼诸菩萨作是思惟,我等宜应速入诸地。何以故。我等若于地地中住。成就如是广大功德。具功德已。渐入佛地。住佛地已。能作无边广大佛事。是故宜应常勤修习。无有休息。无有疲厌。以大功德而自庄严。入菩萨地。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这些大菩萨,他们都作这样的思惟:「我们应该很快地证入十地的地位。为什么缘故?因为我们若能在各地中住,能成就诸佛广大功德。具足功德之后,渐渐便能进入佛地的果位。住在佛地之后,就能做无边广大的佛事。因为这种原因,所以我们应该常勤学习,不可休息、不可疲倦。用诸佛大功德而作自己的庄严,就入到菩萨的地位。」

佛子。有十种法。令诸菩萨所行清净。何等为十。一者悉捨资财,满众生意。二者持戒清净,无所毁犯。三者柔和忍辱,无有穷尽。四者勤修诸行,永不退转。五者以正念力,心无迷乱。六者分别了知,无量诸法。七者修一切行,而无所著。八者其心不动,犹如山王。九者广度众生,犹如桥梁。十者知一切众生,与诸如来,同一体性。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又有十种法,能使令一切菩萨所修的行门,都得到清净。是那十种法?①悉捨资财,满众生意:菩萨把所有一切资生的财产,都能布施于众生,甚至内财的头目脑髓,或外财的国城妻子等,统统布施。要行菩萨道,就是牺牲一切,满足众生的意愿,能这样就得到清净。②持戒清净,无所毁犯:菩萨所受的戒,一定要严持,永不毁犯。依戒修行,才能三业清净。③柔和忍辱,无有穷尽:菩萨修忍辱的法门,能忍辱就柔和,对众生不会发脾气。修柔和忍辱,没有穷尽的时候。柔是柔软,和是和气,所谓「柔能克刚,弱能胜强。」以柔和的慈悲来感化刚强的众生,令众生反迷归觉。忍是忍耐,辱是侮辱。要忍耐人为的侮辱。好像有人骂你,或者有人打你,都要忍受,所谓「逆来顺受」。甚至有人诽谤你,破坏你的名誉,都要修忍辱波罗蜜,认为是善知识。作这种想,则可处之泰然。④勤修诸行,永不退转:菩萨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勤加修习种种行门,精进又精进,永远也不退转。⑤以正念力,心无迷乱:菩萨修禅定(正念力)的法门。有了定力,心不颠倒,也不迷乱。遇到境界,分析清楚,不被境界所转,而能转境界。这就是正念力的功能。⑥分别了知,无量诸法:菩萨修般若法门。以般若智慧来分别来了知一切诸法实相的道理。以上是六度的法门,修行清净,就得到波罗蜜(到彼岸)的境界。

⑦修一切行,而无所著:菩萨修行一切行门,也不著住在所有的行门上。如果在心中想,我修的是什么行门?那就有所执著。有所执著,就不能解脱。⑧其心不动,犹如山王:菩萨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犹如须弥山王一样,其心不会被境界所摇动。⑨广度众生,犹如桥梁:菩萨所修行的清净法,就是要广度众生,离苦得乐。好像桥梁一样,利益人行,从生死河的此岸,走到涅槃的彼岸。⑩知一切众生,与诸如来,同一体性:菩萨知道众生和诸佛是一体。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因为众生一念无明,就迷惑了,在轮迴中旋转,而不停息。佛是不迷惑的圣人,所以出离三界,不生不灭,法身永在。所谓「悟者是佛,迷是众生。」这十种法,是修行人必修的行门,人人修成功,人人就是佛。

佛子。是为十法,令诸菩萨所行清净。    

佛的弟子!这十种法,能使令一切菩萨所修行,都得到清净。

菩萨既得行清净已。复获十种增胜法。何等为十。一者他方诸佛,皆悉护念。二者善根增胜,超诸等列。三者善能领受,佛加持力。四者常得善人,为所依怙。五者安住精进,恒不放逸。六者知一切法,平等无异。七者心恒安住,无上大悲。八者如实观法,出生妙慧。九者能善修行,巧妙方便。十者能知如来,方便之力。

发菩提心的菩萨,既然得到清净行之后,又获得十种增加殊胜的法。什么是十种增胜法?①他方诸佛,皆悉护念:十方诸佛,都护念加持这位发菩提心的菩萨。②善根增胜,超诸等列: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得到清净之后,善根就会增长。不但增长,而且又殊胜,乃至超过其他菩萨所有的地位。所谓「初发菩提心,便成正觉」。③善能领受,佛加持力:菩萨得到增胜法,善于能领受诸佛的加持力。也就是心中不动不摇、不欢不喜、不悲不哀,以三昧定力来接受诸佛所加持的神力。

我们学佛人,或者在打坐、或者在念佛、或者在诵经、或者在持咒,在这时候,觉得自己的头髮好像被风所吹动。或者觉得头上似有虫子在爬动,若有这种的感觉,那就是诸佛用手来摩你的头顶,令你出离三界。总而言之,修行的功夫到极点,就能蒙十方诸佛菩萨来加持,赐与一种力量,而得到超人的智慧。

④常得善人,为所依怙:菩萨能常常得到善知识作为依靠,作为怙恃。好像小孩依靠父母的保护,得到安全感。⑤安住精进,恒不放逸:菩萨是严守戒律,绝对不犯规矩。他安住在精进中,身精进、心精进,不会懒惰、不会放逸。⑥知一切法,平等无异:菩萨知道一切法,虽然不同。但是本体平等,没有两样。一切法都是教化众生了生脱死,证入涅槃的法。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⑦心恒安住无上大悲:菩萨的心,常安住在无上大悲,来拔出一切众生的苦,所谓「同体大悲」。菩萨有这种思想,众生在受苦,等于自己在受苦一样感受。⑧如实观法,出生妙慧:菩萨常思惟常观察诸法实相的道理,所以能生出微妙的智慧。⑨能善修行,巧妙方便:菩萨有种种增胜的力量,又能善于修行,修行善巧方便的妙法。⑩能知如来方便之力:菩萨能知道诸佛所有方便的力量。

佛子。是为菩萨十种增胜法。    

佛的弟子!这就是菩萨十种的增胜法。有行净的因,就得胜法的果。就是他力胜,自善胜,深定胜,同行胜,助道胜,真智胜,意乐胜,观慧胜,修行胜,增进胜这十种增胜法。

佛子。菩萨有十种清净愿。何等为十。一愿成熟众生,无有疲倦。二愿具行众善,净诸世界。三愿承事如来,常生尊重。四愿护持正法,不惜躯命。五愿以智观察,入诸佛土。六愿与诸菩萨,同一体性。七愿入如来门,了一切法。八愿见者生信,无不获益。九愿神力住世,尽未来劫。十愿具普贤行,净治一切种智之门。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行菩萨道的菩萨,应该发这十种清净大愿。这十种清净愿,不但菩萨要发,就是我们也要发。如果圆满这十种清净愿,就是成就菩萨的果位。

所有的众生,要发这十种清净愿,觉得对心意,就可以发愿。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要讲经,要听经,要诵经,要习经。如果只发愿,不去修行,是没有用处的。不要这样想:这是菩萨所发的愿,和我们没有关係。那么,我们大可不必讲经,不必听经,不须诵经,不须习经了。为什么?反正经典和我们没有关係。这思想是大错而特错!因为菩萨的愿,人人应该发的,人人应该行的,所以我们要讲经,要听经,要诵持经典,要研究经典,才能明白经典的道理,然后依法修行,才能得到自在解脱。所以,我们也要发这十种清净愿,才能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圣人。

是那十种清净愿:①愿成熟众生,无有疲倦:发愿度脱众生,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令善根成熟的众生,成就无上菩提。这种工作,虽然困难,但是菩萨也不疲倦。所谓「任劳任怨」,不觉得是件辛苦事。②愿具行众善,净诸世界:发愿做种种善事,用清净的善功德,来庄严其他世界,令一切世界也清净。③愿承事如来,常生尊重:发愿承事诸佛,亲近诸佛,供养诸佛。时时刻刻对诸佛生尊重之心。④愿护持正法,不惜躯命:发愿要护持一切正法,凡是有人弘扬佛法,我们都去护持。为护持正法,就是牺牲身命,也在所不惜。所谓「为法忘躯」,这种精神多么伟大!我们应该效法。⑤愿以智观察,入诸佛土:发愿用智慧来观察十方诸佛国土。观察应该去那个国土助佛教化众生,就到那个国土去。⑥愿与诸菩萨,同一体性:发愿和十方诸菩萨,同一愿,同一心,同一体,同一性。也就是同一法身。⑦愿入如来门,了一切法:发愿入如来家,穿如来衣,坐如来座,明了如来法,修行如来道。⑧愿见者生信,无不获益:发愿凡是见到菩萨的众生,都生信仰,发菩提心。没有一个众生不获得利益。什么利益?就是断烦恼证菩提的利益。⑨愿神力住世,尽未来劫:发愿要有神通力,常住世间,教化众生。尽未来际,保护众生。用神通力令众生背尘合觉,出离苦海,得到安乐。⑩愿具普贤行,净治一切种智之门:发愿具足普贤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迴向。修行清净行,来对治一切烦恼,成就一切种智之门。

佛子。是为菩萨十种清净愿。

佛的弟子!前边所说的十愿:就是一为成熟众生的愿。二为清净诸佛国土的愿。三为供养诸佛的愿。四为护持正法的愿。五为承事诸佛的愿。六为与菩萨同善根的愿。七为摄法为上首的愿。八为三业不空的愿。九为具修万行的愿。十为现成正觉的愿。这是菩萨所发的十种清净愿。我们现在听了这十种愿,也要发这十种愿。所谓「如是愿,如是果」。菩萨修清净的行,发清净的愿,成就清净的果。我们要向菩萨看齐,所谓「见贤思齐」,专心去学习菩萨的精神。

佛子。菩萨住十种法,令诸大愿,皆得圆满。何等为十。一者心无疲厌。二者具大庄严。三者念诸菩萨,殊胜愿力。四者闻诸佛土,悉愿往生。五者深心长久,尽未来劫。六者愿悉成就,一切众生。七者住一切劫,不以为劳。八者受一切苦,不生厌离。九者于一切乐,心无贪著。十者常勤守护,无上法门。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发菩提心的菩萨,要常住在这十种法,才能使令所发的清净愿,皆得到圆满。什么是十种法?就是①心无疲厌:菩萨的心,是勇猛精进。对一切法不生疲倦、不生厌烦。佛法虽广大如海,但次第修行,循序渐进,功到自然成。不可一曝十寒,不可见异思迁。这两种思想是修行人的绊脚石,若有这种思想,永久也不会有所成就。

现在有人在打妄想: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什么时候才能修完?这念头一生,便对佛法生疲厌。学佛人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有了智慧,一通一切通。不可以为佛法如海,而生退转,那不是修行人的行为。不要有这种的思想:「我学佛多年,天天研究佛法,天天听经闻法,可是没有得到好处!」你已经得到五种好处了,而你自己还不知道哩。第一种好处:你在金山寺学习佛法,不会到外边去杀人放火。在犯罪名单中没有你的名字,这不是好处吗?第二种好处:你在金山寺研究佛法,不会到外边去打劫偷盗,在犯罪名单中没有你的名字,这不是好处吗?第三种好处:你在金山寺参禅打坐,不会到外边去行婬欲,或者强姦,在犯罪名单中没有你的名字,这不是好处吗?第四种好处:你在金山寺念佛拜佛,不会到外边去打妄语、欺骗人,在犯罪名单中没有你的名字,这不是好处吗?第五种好处:你在金山寺翻译经典或整理经典,不会到外边去喝酒或吸毒,在犯罪名单中没有你的名字,这不是好处吗?你的身业也清净,你的口业也清净。如果不贪、不瞋、不痴,意业也清净。三业清净,这不是学佛的好处吗?但如果不学习佛法,那么,身就容易犯杀盗婬三恶;口就容易犯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四恶;意就容易犯贪瞋痴三恶。三业若不清净,轻者则家庭不和睦,重者则社会不安宁,犯了十恶罪,被法院判为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关在监狱中,受无尽的苦。那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学习佛法,严守五戒,起码这些灾难都没有了,这不是好处吗?

②具大庄严:学佛法的人,以诸佛庄严而自庄严,以菩萨庄严而自庄严,以罗汉庄严而自庄严。我们庄严和圣人庄严,久而久之,成为同等无异,所以说具足广大的庄严。③念诸菩萨殊胜愿力:不要忘记诸菩萨所发的殊胜愿力。那么,你的愿力也会圆满。菩萨所发的愿:愿度一切众生,愿成佛道。愿为众生受苦,愿受众生的骂,愿接受众生的诽谤,这是菩萨的殊胜愿力。菩萨是过去发菩提心的众生。我们是现在发菩提心的菩萨。未来的众生,能发菩提心者,都是菩萨。总而言之,过去众生发菩提心者是菩萨,现在众生发菩提心者是菩萨,未来发菩提心者是菩萨,所以人人都可作菩萨。菩萨所愿意的事,凡夫都不愿意。为什么?因为菩萨的思想是利他,凡夫的思想是利己,所以恰好相反。凡夫是贪,菩萨不贪;凡夫是瞋,菩萨不瞋;凡夫是痴,菩萨不痴。菩萨把贪瞋痴三毒消灭了,把戒定慧三无漏学修行圆满而成就,所以这是菩萨殊胜的愿力。

菩萨的愿力,愿意代替众生受苦。我们众生那个能这样,肯为众生受苦?谁有这种牺牲的精神,可以说「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菩萨是最笨的众生。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有为人不为己的精神,处处吃亏,不想佔便宜。这是不自私不自利的表现。菩萨愿意捨己为人,从来不为自己打算。由此观之,众生和菩萨的分水岭,就是在发菩提心的关键上。浅言之,发菩提心是菩萨,发起业心是众生。

④闻诸佛土,悉愿往生:若想圆满一切愿,必须听闻十方诸佛的国土,完全愿去往生,为什么?因为菩萨想亲近诸佛,学习诸佛所说的法,增长智慧,将来为教化众生,作为精神食粮。⑤深心长久,尽未来劫:要发深信佛法的心,并且经过长久的时间,尽未来劫也不退心。用深信和大愿来学习佛法。⑥愿悉成就一切众生:众生有所求菩萨都满其愿。众生求富贵得富贵,求寿考得寿考,求男女得男女,凡是一切众生有所求,菩萨一定能满众生的心愿。这就是菩萨的慈悲心肠。⑦住一切劫,不以为劳:菩萨为满足众生所求的愿,而住在一切劫中,经过无数量劫那样长的时间,他也不以为辛苦,所谓「任劳任怨」。为使众生得到快乐,就是赴汤蹈火,菩萨也是心甘情愿,在所不辞。⑧受一切苦,不生厌离:菩萨愿意代替众生受苦。为什么?因为「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苦要受才能了,如果不受,则永远存在。如有福报,儘量享受,这是消福。等福报享尽了,就要去受苦。所以菩萨的思想和众生的思想,正好相反。菩萨代众生受苦等于替自己受苦,所以不生厌离的心。⑨于一切乐,心无贪著:发菩提心的菩萨,对于所有一切快乐的境界,心中不贪著舒服,把一切快乐迴向给法界一切众生。

各位想一想!菩萨发心,一切是帮助众生,忘了自己。虽然帮助他人,而无有企图。各位!谁肯去帮助他人,而忘了自己,这就是慈悲的菩萨。若是忘不了自己,不肯去帮助他人,这就是自私的众生。自己问问自己,是菩萨?还是众生?自己反省一下,就知道了。浅言之,对一切苦不厌离,就堪称为菩萨。⑩常勤守护,无上法门:菩萨的责任,就是护持佛法僧三宝,常常勤加守护无上的法门。

佛子。菩萨满足如是愿时,即得十种无尽藏。何等为十。所谓普见诸佛无尽藏。总持不忘无尽藏。决了诸法无尽藏。大悲救护无尽藏。种种三昧无尽藏。满众生心广大福德无尽藏。演一切法甚深智慧无尽藏。报得神通无尽藏。住无量劫无尽藏。入无边世界无尽藏。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住十种法,能满足所发十种清净大愿的时候,即得到十种无尽藏,就是没有穷尽的宝藏;也就是智慧没有穷尽,光明没有穷尽。所谓「德广无穷为无尽,包含无尽之德为藏」,「智慧广大,包含诸法为藏」。总之,经典能包含蕴积文义为藏。什么是十种无尽藏?就是①普见诸佛无尽藏:普徧能见到一切诸佛,见完这位佛,又见那位佛,常常见佛,常常闻法,而无穷尽。②总持不忘无尽藏:陀罗尼译为总持,也就是真言(咒语)。总持一切法,持无量义,这是法总持。所谓「总身口意三业清净,持戒定慧三学圆明」。不忘就是学习一切佛法,能受持,能读诵,永远不会忘记诸佛所说的无量法藏。③决了诸法无尽藏:决定了解一切诸法,无论有多少法门,都能明白。④大悲救护无尽藏:明白一切诸法,要有大悲心,来救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令一切众生了生脱死。⑤种种三昧无尽藏:三昧就是定。定有九次第定,即是四禅、四空、灭受想定(将受想二蕴灭尽)。三昧有无量无边之多,所以说无尽藏。⑥满众生心,广大福德无尽藏:众生的心很难满足,因为贪而无厌。所谓「诸佛和菩萨,难满众生愿」。菩萨用广大的福德来满足众生心,令众生遂心满愿,满足一切所希望的事。

⑦演一切法,甚深智慧无尽藏:演说十方诸佛所说的法,能将一个义理演为无量义理;又将无量义理归还一个义理。有甚深的智慧,有无碍的辩才。⑧报得神通无尽藏:神通有的是今生修行得来的,有的是前世修行得来的。修得神通就是在今生精进修行,久而久之,得到神通。报得神通就是在前生所修行还没有忘失,今生因缘成熟而得到神通。这两种神通,是无穷无尽的。我们所有的人,要真心来修行(参禅),都会得到神通,开大智慧。我们为什么没有神通?因为妄想太多,心不专一,所以修不成神通。⑨住无量劫无尽藏:菩萨在无量劫中,住在世界上,来教化众生,度脱众生,不觉得时间太长,所以得到这种无尽藏。⑩入无边世界无尽藏:菩萨发大愿,愿到所有的世界去,供养诸佛,教化众生。只要有众生的地方,菩萨都去度脱他们出离三界。因为众生在苦海中浮沉,需要诸佛菩萨慈悲来救护,所以观世音菩萨,倒驾慈航来到娑婆世界,救受苦受难的众生。

佛子。是为菩萨十无尽藏。    

佛的弟子!这是菩萨的十种无尽藏。在本经第二十二品,功德林菩萨所说的十无尽藏,是信藏、戒藏、惭藏、愧藏、闻藏、施藏、慧藏、念藏、持藏、辩藏。和这十种无尽藏是不相同的。

菩萨得是十种藏已。福德具足。智慧清净。于诸众生,随其所应,而为说法。    

行菩萨道的菩萨,得到这十种无尽藏之后,福和德皆具足而庄严,得到最上清净的智慧。对于一切众生,随顺众生所应化而为说法。就是说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应以罗汉身得度者,即现罗汉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或比丘尼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或比丘尼身而为说法;应以优婆塞(男居士)或优婆夷(女居士)身得度者,即现优婆塞或优婆夷身而为说法。换言之,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佛子。菩萨云何,于诸众生,随其所应,而为说法。所谓知其所作。知其因缘。知其心行。知其欲乐。

法慧菩萨又对精进慧菩萨,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怎样对于一切众生随其所应化而为说法,他应知众生所造的业,要受什么果报。然后对众生的机,为众生说法。他应知道众生的前因后果,一切因缘成熟或是没有成熟,应知众生心中所想的所行的是什么,应知众生心中所欢喜的所愿意的是什么,明白这四种情形,对众生说法,才有事半功倍之效果。也就是明了众生的心理,才容易引起信心。所谓「观机逗教」,也就是因人说法,因地说法,因时说法。随时随地都是说法的机会。不过,要有选择的智慧,对利根人,说般若法;对钝根人,说因缘法。

贪欲多者,为说不净。瞋恚多者,为说大慈。愚痴多者,教勤观察。三毒等者,为说成就胜智法门。乐生死者,为说三苦。若著处所,说虚空寂。心懈怠者,说大精进。怀我慢者,说法平等。多谄诳者,为说菩萨其心质直。乐寂静者,广为说法,令其成就。菩萨如是随其所应,而为说法。    

菩萨随顺众生的应感时机,而说出这十种法:
①对贪欲多的众生,为他说不净观的法。观自身不净:一为死想,二为胀想,三为青瘀想,四为脓烂想,五为坏想,六为血涂想,七为虫噉想,八为骨锁想,九为多散想,这是九想不净。或者常观九孔常流不净。再观他身不净:一为种子不净,二为住处不净,三为自相不净,四为自体不净,五为究竟不净。能修此观,便没有贪欲之心,这是五停心观之一。(五停心观就是一为不净观,二为慈悲观,三为因缘观,四为界分别观,五为数息观。不净观对治贪欲多的病,慈悲观对治瞋恚多的病,因缘观对治愚痴多的病,界分别观对治我见多的病,数息观对治散乱多的病)。

②对瞋恚多的众生,为其说慈悲观的法。观众生可怜相,而停止瞋恚,发起大悲心,便无瞋恨心了。
③对愚痴多的众生,为其说因缘的法。观十二因缘,修行因果报应的法门。除无明,则了生死。
④对贪瞋痴同等多的众生,为其说成就胜智的法,即是怎样修殊胜智慧的法门。
⑤对贪恋生死的众生,为其说三苦的法。三苦就是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穷人的苦,坏苦是富人的苦,行苦是人人的苦。
⑥对执著处所的众生,为他说处空寂的法。处所本来是空的,不要执著。
⑦对心懈怠的众生,为他说大精进的法。令其发奋用功,勤加修行。
⑧对贡高我慢的众生,为他说法平等。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应有我慢的思想和行为。
⑨对谄媚和诳语的众生,为他说菩萨的心,是耿直的,没有弯曲的法。
⑩对欢喜寂静的众生,为他广说一切法,令他成就三昧。菩萨应该像这样为众生说法。

为说法时,文相连属,义无舛谬。观法先后,以智分别。是非审定,不违法印。次第建立,无边行门。令诸众生,断一切疑。善知诸根,入如来教。证真实际,知法平等。断诸法爱,除一切执。常念诸佛,心无暂捨。了知音声,体性平等。于诸言说,心无所著。巧说譬喻,无相违反。悉令得悟,一切诸佛,随应普现,平等智身。

菩萨为众生说法时,经文前后的义理,互相贯通,而不违背。所讲的道理,没有舛谬。观察法的先后,以智慧来分别。或对或不对,要审定,不可违诸法印实相。一步一步建立无边修行的法门,令一切众生一点一点把疑惑断除。善于知道众生的诸根。用某种善巧方便法门来教化,令入如来教海中,证得真正实际的理体。知道一切法是平等,不应分别高下。断除一切法爱,消除一切执著。要常常忆念一切诸佛,心中时刻不忘诸佛。明了知道一切音声,它的理性也是平等。对于一切言说,心无所执著。善巧说种种譬喻,而和经文的义理不违反。完全使令一切众生,都能悟得一切诸佛是随顺众生的因缘,而普徧示现平等智慧身。

菩萨如是为诸众生,而演说法。则自修习,增长义利。不捨诸度。具足庄严波罗蜜道。

发菩提心的菩萨,为众生说应说的法,就是对贪欲多的众生,教修不净观。对瞋恚多的众生,教修慈悲观。对愚痴多的众生,教修因缘观。用种种善巧方便法门来为众生说法,用种种譬喻来为众生说法。令众生明白法的道理,依法修行。因之,菩萨为众生演说妙法。菩萨是自度度他,不但为众生说法,而且自己也修习,才能增长义理,得到智慧和利益。菩萨不是讲口头禅,教人修行,自己不修行。菩萨不捨弃六度万行的法门。不是教人修六度,自己不修六度。教人布施给自己,可是自己不布施给人。菩萨自己修布施,也教他人修布施,乃至自己修般若,也教他人修般若。这样,福慧具足,福慧庄严,而成为两足尊的佛。菩萨躬行实践,身体力行,来修波罗蜜,也就是到彼岸的法门。

是时,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捨而无所著。是则能净檀波罗蜜。

在这个时候,这位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菩萨,为使令众生心满意足的缘故。众生的愿是满足自己,菩萨的愿是利益众生。众生有自私自利的思想,菩萨有大公无私的思想。菩萨和众生不同的关键,就在这儿。菩萨明白众生的心理,所谓「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钩牵」。譬如众生众生没有饭吃,就送给他一碗饭。众生没有衣穿,就送给他一件衣。这个众生感激你的恩德,便对你生好感,与你作为良友,成为恩人。你来金山寺听华严经,他会受你的影响,也来金山寺听华严经。听来听去,感觉佛法是救世的宝筏,是黑暗的明灯,是迷途的标志,而发菩提心,皈依三宝,成为佛子。这也是满众生愿的一部份。

菩萨能内捨头目脑髓、外捨国城妻子。内外都能捨,一点执著也没有。所谓「能捨才能得,不捨不能得」。所以不能捨也要捨,这样修成就清净圆满布施到彼岸的法门。

具持众戒而无所著。永离我慢。是则能净尸波罗蜜。    

菩萨能具持一切戒,而无所执著。所谓「持而无持,戒而无戒」。行所无事,无为而无不为。要永离开贡高我慢的思想和行为,不可懈怠,不可放逸。要严守戒律,合乎威仪。才能修行成就清净圆满持戒到彼岸的法门。

悉能忍受一切诸恶。于诸众生,其心平等,无有动摇。譬如大地,能持一切。是则能净忍波罗蜜。    

忍辱波罗蜜,就是教你忍不了也要忍。好像打禅七,就是要耐一切的苦痛,腰酸要忍受,腿痛要忍受,绝对不向酸疼投降。要奋鬪到底,最后胜利是属于你的,这样就是忍受一切诸恶。对于一切众生,其心要平等。无论是顺或是逆,都不被境界所动摇。好像大地,能载持一切万物。这样就能修成清净圆满忍辱到彼岸的法门。

普发众业,常修靡懈。诸有所作,恒不退转。勇猛势力,无能制伏。于诸功德,不取不捨。而能满足一切智门。是则能净精进波罗蜜。    

普徧发起一切众善业。常修行福慧,而不懈怠。所作的一切善业,只有精进,没有后退。勇猛精进的势力,无法能制止降伏。对一切所得的功德,不取为己有,也不捨弃而能满足一切智慧之门。这样就能修成清净圆满精进到彼岸的法门。

于五欲境,无所贪著。诸次第定,悉能成就。常生思惟,不住不出。而能销灭一切烦恼。出生无量诸三昧门。成就无边大神通力。逆顺次第,入诸三昧。于一三昧门。入无边三昧门,悉知一切三昧境界,与一切三昧三摩鉢底。智印不相违背。能速入于一切智地。是则能净禅波罗蜜。

菩萨对于五欲(财色名食睡或者色声香味触)的境界,不生贪著心。如果生贪著心,就有麻烦了。贪色:就追逐美色,著住在色尘的境界上。贪声:就追逐美声,著住在声尘的境界上。贪香:就追逐美香,著住在香尘的境界上。贪味:就追逐美味,著住在味尘的境界上。贪触:就追逐美触,著住在触尘的境界上。菩萨修九次第定,就是四禅定、四空定、灭受想定。如果不贪五欲之乐,都能修习成就。菩萨常思惟修(修禅),要有正思惟,不可有邪思惟。在定中没有入定,也没有出定。也就是常在思惟修定中,而能消灭一切烦恼。我们打坐不能入定,因为有烦恼的缘故,所以有无明烦恼障碍智慧之门。没有无明、没有烦恼,智慧就会开朗,智慧就会现前。我们的自性,好像一盆清水,烦恼好像尘土的渣滓。如果水中掺有尘土,清水就浑浊了,就生出染汚。没有烦恼,自性清净,智慧现前。若能断尽烦恼,就生出无量三昧门,在定中能成就无边大神通。这种神通力,是天魔外道所无能破坏的。或者依次第而入,或者不依次第而入三昧。在一个三昧门中,能入无量三昧门。所谓「入一三昧,即入一切三昧;入一切三昧,未离一三昧。」这种境界是妙不可言。菩萨完全知道一切三昧的境界,和所有的定,以及三摩鉢底(禅定之一种,译为等至),与观照的智慧却不相违背,能很快进入一切智慧之地。这种修行,能成就清净圆满禅那到彼岸的法门。

于诸佛所,闻法受持。近善知识,承事不倦。常乐闻法,心无厌足。随所听受,如理思惟。入真三昧,离诸僻见。善观诸法,得实相印。了知如来,无功用道。乘普门慧,入于一切智智之门。永得休息。是则能净般若波罗蜜。

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道场中,听见一切诸佛所说的法,就会依法修行,躬行实践,受持不忘。能常亲近、供养、承事善知识,永不疲倦。常欢喜闻诸佛所说的法,而没有厌烦和知足的时候。随时随地将所闻的佛法,领受的道理,依理思惟,得到真正的定慧。以定生慧,以慧助定,定慧圆明,这是入真三昧。又能离开一切不正当的见解。能善于观察一切诸法,得到实相之印。一切诸法以实相为印。能了解实相无相,无所不相的道理,就能明了诸佛的无功用道。无功用道就是不加造作,很自然作用的道,也就是很自然契合真性之智。乘普门(一门之中摄一切法)的智慧,入一切智的智慧之门,这个时候,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可以说是无为而无不为而永得休息。这样就能修成清净圆满般若到彼岸的法门。

示现一切世间作业。教化众生,而不厌倦。随其心乐,而为现身。一切所行,皆无染著。或现凡夫、或现圣人,所行之行。或现生死,或现涅槃,善能观察一切所作。示现一切诸庄严事,而不贪著。徧入诸趣,度脱众生。是则能净方便波罗蜜。    

菩萨示现一切世间所有的作业,教化九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中的一切众生,没有厌恶和疲倦的思想。随顺众生的心乐,而为现身说法。菩萨所修一切的行门,都离开染汚法,而没有执著。或者示现凡夫身来教化众生,或者示现圣人身来教化众生。用凡夫所做的事情和圣人所做的事情,来影响众生发菩提心。有时示现生死来教化众生,有时示现涅槃来教化众生。菩萨善于观察一切众生所行所作,能示现一切诸佛国土庄严道场的事。虽然能庄严,而不贪著。又能普徧到诸趣中去,度脱一切众生,令其离苦得乐。这样能修成清净圆满方便到彼岸的法门。

尽成就一切众生。尽庄严一切世界。尽供养一切诸佛。尽通达无障碍法。尽修行遍法界行。身恒住尽未来劫。智尽知一切心念。尽觉悟流转还灭。尽示现一切国土。尽证得如来智慧。是则能净愿波罗蜜。

菩萨能尽成就一切众生得到解脱,又能尽庄严一切世界得清净圆满,又能尽供养十方诸佛,又能尽通达无障碍一切法藏,又能尽修行徧法界的行门,身又能常住无量劫乃至未来劫中教化众生。菩萨的智慧是广大的,能尽知一切众生的心念所想些什么。又能尽觉悟生死的流转门和涅槃的还灭门。流转门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是十二因缘生死的法则。还灭门就是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老灭。所以修道人,要灭除无明。若无明则无生死,乃出离三界。菩萨能尽示现一切诸佛国土。又能尽证得佛的智慧。这样能修成清净圆满愿到彼岸的法门。

具深心力,无有杂染故。具深信力,无能摧伏故。具大悲力,不生疲厌故。具大慈力,所行平等故。具总持力,能以方便持一切义故。具辩才力,令一切众生欢喜满足故。具波罗蜜力,庄严大乘故。具大愿力,永不断绝故。具神通力,出生无量故。具加持力,令信解领受故。是则能净力波罗蜜。

菩萨修行,能具足清净心,没有染汚心。清净心就有智慧,染汚心就有愚痴。愚痴是从无明那里来的。凡是具足深信力,就没有一切杂染的思想。又能具足深信心的力量,无论遇到谁来诽谤佛法或破坏佛教,也不会被其摧伏。又能具足大悲心的力量,教化众生,不生疲厌。又能能具足大慈心的力量,对众生所行所作,一律平等。又具足总持的力量,总一切法,持无量义,能以方便说一切法的道理。又能具足辩才的力量,能令一切众生皆大欢喜而满足求智欲。又能具足大十种波罗蜜的力量,能庄严大乘一切的佛法。又能具足大愿的力量,永远不断绝自己所发的大愿。又能具足神通的力量,出生无量的神通。又能具足加持的力量,令一切众生都能信解而领受佛法的义理。这样能修成清净圆满力到彼岸的法门。

知贪欲行者、知瞋恚行者、知愚痴行者、知等分行者、知修学地行者。一念中,知无边众生行、知无边众生心、知一切法眞实、知一切如来力。普觉悟法界门。是则能净智波罗蜜。

菩萨知道对于贪求婬欲的众生,应用不净观法门来教化他,令他清净其心。对于有瞋恚心的众生,令他生慈悲心,对人不发脾气,修忍辱法门,成就有涵养的功夫。对于愚痴的众生,应该用因缘法门来教化他。因为众生做错事而不知,所以要由善知识来教导,才能改过自新,依法修行。对于等分(贪瞋痴三毒具足)的众生,要用善巧方便法门来教化他。令他知道贪能堕地狱,瞋能做饿鬼,痴能转畜生。知道众生所修所学地是那种法门,是那种根性,要有这种智慧,才能对机说法,来教化众生,行菩萨道的菩萨,能在一念之中,便知无边众生所行所作是那一行业,又知道众生心中所打什么妄想,又知道一切法的本体是真实的,又知道佛的十力。普徧觉悟法界所有的法门。这样而修成清净圆满智慧到彼岸的法门。

这十种波罗蜜法门修行成就了,就证入十地的地位。成就檀波罗蜜,证入欢喜地。成就尸波罗蜜,证入离垢地。成就忍辱波罗蜜,证入发光地。成就精进波罗蜜,证入燄慧地。成就禅那波罗蜜,证入难胜地。成就般若波罗蜜,证入现前地。成就方便波罗蜜,证入远行地。成就愿波罗蜜,证入不动地。成就力波罗蜜,证入善慧地。成就智波罗蜜,证入法云地。

佛子。菩萨如是清净诸波罗蜜时。圆满诸波罗蜜时。不捨诸波罗蜜时。住大庄严菩萨乘中。随其所念一切众生,皆为说法。令增净业,而得度脱。    

法慧菩萨对精进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行菩萨道的大菩萨,修行成就清净这十种波罗蜜法的时候,圆满这十种波罗蜜法的时候,不捨这十种波罗蜜法的时候,住在大庄严菩萨乘中,随其所念的一切众生,皆为他们说法。令众生增加清净业,圆满菩提心,而得度脱三界之苦。

堕恶道者,教使发心。在难中者,令勤精进。多贪众生,示无贪法。多瞋众生,令行平等。著见众生,为说缘起。欲界众生,教离欲恚恶不善法。色界众生,为其宣说毗鉢舍那。无色界众生,为其宣说微妙智慧。二乘之人,教寂静行。乐大乘者,为说十力广大庄严。    

无论是谁,如果不修行,就会堕落在三恶道中。凡是堕落在三恶道中的众生,令他们发菩提心,才能出离。什么是三恶道?就是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在一切灾难中的众生,令他修精进波罗蜜法,用功修习,便有智慧,而能消灾免难。对多贪的众生,示现不贪的法门。不贪财,这是清廉。不贪色,这是清净。不贪名,这是清高。也不贪食,也不贪睡。菩萨往往以身作则,为其示范。对多瞋的众生,令修慈悲观,行平等法,人我一体。对执著邪见的众生,为说种种因缘生起的法门。对欲界的众生,教他们远离婬欲心、瞋恚心、一切诸恶不善的法。对色界的众生,为说止观的法门,令离开颠倒法。对无色界的众生,为说微妙智慧的法门。对声闻缘觉二乘人,教他们寂静的行门。对大乘菩萨,为说佛的十力广大庄严的法门。

如其往昔初发心时,见无量众生,堕诸恶道。大师子吼。作如是言,我当以种种法门,随其所应,而度脱之。菩萨具足如是智慧,广能度脱一切众生。    

好像菩萨在往昔初发菩提心的时候,见到无量无边的众生,堕落在三恶道中,曾经作大师子吼这样说:「我现在已发菩提心,应当用种种法门,随顺众生的因缘,而度脱众生出离三恶道。」菩萨具足这种智慧,普徧广度受苦的众生,令得解脱。

佛子。菩萨具足如是智慧。令三宝种永不断绝。    

佛的弟子!菩萨具足这种大智慧,能使令佛法僧三宝的种子,永远相续,而不断绝。

所以者何。菩萨摩诃萨,教诸众生发菩提心,是故能令佛种不断。常为众生开阐法藏,是故能令法种不断。善持教法无所乖违。是故能令僧种不断。    

怎样才能令三宝种子不断绝?菩萨中的大菩萨,常教化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能令一切佛种不断。菩萨常为一切众生开演阐明一切法藏的道理。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能令一切法种不断。菩萨善于教化一切众生不违背佛法,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使令一切僧种不断。

复次,悉能称赞一切大愿,是故能令佛种不断。分别演说因缘之门,是故能令法种不断。常勤修习六和敬法,是故能令僧种不断。    

再说一遍,菩萨能称扬赞叹一切诸佛所发的大愿,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能令佛种不断绝。菩萨能分别演说请法因缘的道理,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能令法种不断绝。菩萨常修习六和敬法,就是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令僧种不断。

复次,于众生田中,下佛种子,是故能令佛种不断。护持正法不惜身命,是故能令法种不断。统理大众无有疲倦,是故能令僧种不断。    

再说一遍,佛是从众生田中出生。在众生的田地中种下佛的种子(发菩提心),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能令佛种不断。菩萨用智慧和神通力来护持正法,甚至牺牲身命,也不可惜,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能令法种不断。僧团之中,要有住持人,才有规矩、才有秩序,否则便杂乱无章。菩萨统理大众没有疲倦,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僧种不断。

复次,于去来今佛所说之法,所制之戒,皆悉奉持,心不捨离。是故能令佛法僧种。永不断绝。    

再说一遍,在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所说一切法、所制一切律,菩萨皆悉奉持,而心不捨弃不离开,因为这个缘故,故能令佛的种子、法的种子、僧的种子,永远相续不断绝。

菩萨如是绍隆三宝。一切所行无有过失。随其所作,皆以迴向一切智门。是故三业皆无瑕玷。无瑕玷故。所作众善,所行诸行,教化众生,随应说法。乃至一念,无有错谬。皆与方便智慧相应。悉以向于一切智智,无空过者。    

菩萨这样发菩提心,绍隆三宝,令佛法僧种子相续不断绝。菩萨所行所作,没有一切的过失。随其所作,统统迴向给一切智慧之门,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身口意三业清净;没有瑕玷的缘故,所以所作众善、所修诸行,教化一切众生,随应说法而说法。乃至在一念之中,也不会错谬。菩萨所行所作,都合乎佛法,所以和方便法智慧门相应。并且皆迴向一切智和一切种智,没有空空而过去。

菩萨如是修习善法,念念具足十种庄严。何者为十。所谓身庄严,随诸众生。所应调伏,而为示现故。语庄严,断一切疑。皆令欢喜故。心庄严,于一念中,入诸三昧故。佛刹庄严,一切清净,离诸烦恼故。光明庄严,放无边光,普照众生故。众会庄严,普摄众会,皆令欢喜故。神通庄严,随众生心,自在示现故。正教庄严,能摄一切聪慧人故。涅槃地庄严,于一处成道,周徧十方悉无馀故。巧说庄严,随处随时,随其根器为说法故。

菩萨这样修习一切善法,在念念之中,都能具足这十种庄严法门。是那十种庄严?所说的①身庄严:菩萨以身庄严,随顺一切众生的机缘,应以何身得度者,而示现何身调伏之,这种缘故。②语(口)庄严:菩萨所说的言语,也是庄严。能断除一切众生的怀疑,用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令一切众生皆生大欢喜的缘故。③心(意)庄严:菩萨能够在一念之中,入一切三昧的缘故。④佛刹庄严:菩萨能令一切诸佛国土清净,能令一切众生离开烦恼的缘故。⑤光明庄严:菩萨能放无量智慧的光明,徧照一切众生,令其得到光明的缘故。⑥众会庄严:菩萨参加一切法会,令众法会庄严,普徧摄持众法会中的众生,令其得欢喜的缘故。⑦神通庄严:菩萨又用神通妙用来教化众生,随顺众生的心意,自在示现的缘故。⑧正教庄严:菩萨具足正教的庄严,能度脱一切有智慧聪明人的缘故。⑨涅槃地庄严:菩萨具足不生不灭这种庄严。在一个地方成就道业,而能在处处地方成就道业。所谓「一处成,处处成。」所以能周徧十方,没有一处不成道业的缘故。⑩巧说庄严:菩萨具足善巧方便说法的庄严,随时随地,随众生的根器,为众生说法的缘故。    

菩萨成就如是庄严。于念念中,身语意业,皆无空过。悉以廻向一切智门。    

菩萨能成就这十种庄严,在念念之中,身语意三业,都不空过。菩萨把这十种庄严,统统迴向一切智慧之门。

若有众生。见此菩萨。当知亦复无空过者。以必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若闻名,若供养。若同住。若忆念。若随出家。若闻说法。若随喜善根。若遥生钦敬。乃至称扬赞叹名字。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假设有众生能见到这位菩萨,应当知道这个众生也不会空过,一定得到应有的功德。必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或者闻到这位菩萨的名号,或者供养,或者同住,或者忆念,或者随其出家修行,或者闻讲经说法,或者随喜其所种的善根,或者在遥远的地方,生出钦佩恭敬的心,乃至称扬赞叹这位菩萨的名字,都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

佛子。譬如有药,名为善见。众生见者,众毒悉除。菩萨如是成就此法。众生若见。诸烦恼毒,皆得除灭,善法增长。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譬如有一种药材,名叫善见。所有的众生,见到这种药材之后,就把其所有的毒病,完全消除了。菩萨修行十种庄严,而成就这种法。同理,如有众生见到这位菩萨,就把贪瞋痴慢疑五毒的病,统统清除消灭。所行的善法,皆能增长、成熟、解脱。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法中,勤加修习。以智慧明,灭诸痴暗。以慈悲力,摧伏魔军。以大智慧及福德力,制诸外道。以金刚定,灭除一切心垢烦恼。以精进力,集诸善根。以净佛土诸善根力,远离一切恶道诸难。以无所著力,净智境界。以方便智慧力,出生一切菩萨诸地。诸波罗蜜。及诸三昧。六通。三明。四无所畏。悉令清净。

法慧菩萨对精进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住在这种善法之中,勤努力而修习。用智慧的光明,来消灭愚痴的黑暗。用大慈大悲的力量,摧伏十大魔军,就是五蕴魔、烦恼魔、业魔、死魔、天魔、善根魔(执著自身所得的善根)、三昧魔(执著自身所得的禅定)、善知识魔(悭吝于法,不肯教化人)、菩提法智魔(对于菩提法,而起智慧的执著)。总而言之,一切恶事,妨碍佛法,障蔽正道,侵害慧命,都叫魔军。菩萨用大智慧的力量,用大福德的力量,能制伏一切外道。

外道有十一宗:数论师,计冥谛生。卫世师,计六句生。涂灰外道,计自在天生万物。围陀论师,计那罗延天生四姓。安茶论师,计本际生。时散外道,计物从时生。方论师,计方生人,人生天地。顺世外道,计色心法,皆极微作。口力论师,计虚空为万物因。宿作论师,计苦随业。无因论师,计自然生。(此十一外道在华严经疏钞第六门宗趣通别中有详细说明)。

但菩萨用金刚坚固定,能消灭清除一切心中一切的尘垢和烦恼。用精进的力量,集聚一切善根。用清净诸佛国土和一切善根的力量,能远离一切恶道和一切灾难。用无所执著的力量,来清净智慧的境界。用善巧方便智慧的力量,出生一切菩萨的诸地:就是十地的地位。出生诸波罗蜜:就是十度到彼岸的法门。出生诸三昧:就是一切正定正受。出生六神通:就是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六种神通,这种神通,乃是从禅定中得来的。出生三明,就是天眼明:能知自身和他身三世的生死相。宿命明:能知自身和他身往昔的因缘。漏尽明:能明白一切苦相,能断绝一切烦恼。出生四无所畏(在前边已说明),而完全令其清净。

以一切善法力,成满一切诸佛净土,无边相好,身语及心,具足庄严。以智自在观察力,知一切如来力无所畏不共佛法,悉皆平等。以广大智慧力,了知一切智智境界。以往昔誓愿力,随所应化,现佛国土,转大法轮,度脱无量无边众生。    

菩萨能用一切善法的力量,成就圆满一切诸佛净土。成就圆满无边相好,就是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成就圆满身口意三业清净,皆具足和庄严。用智慧自在观察的力量(妙观察智),知道诸佛的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一切法本来皆是平等。在金刚经上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用广大智慧的力量,能明了知道一切智和一切种智的境界。用在往昔所发誓愿的力量,随时随地为应该教化的众生而示现诸佛国土,转大法轮,广度解脱无量无边的众生,令他们离苦得乐。

佛子。菩萨摩诃萨,勤修此法。次第成就诸菩萨行。乃至得与诸佛平等。于无边世界中,为大法师,护持正法。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勤加修习前边所说的法,一步一步的成就菩萨行,乃至达到和诸佛一样的平等。能在无量无边的世界中,作为大法师,护持一切正法,得到诸佛的加持和护念。

守护受持广大法藏。获无碍辩。深入法门。于无边世界大众之中,随类不同,普现其身。色相具足,最胜无比。以无碍辩,巧说深法。其音圆满,善巧分布故。能令闻者,入于无尽智慧之门。    

菩萨能守护和受持广大无边法藏的缘故,所以获得法无碍辩、辞无碍辩、义无碍辩、乐说无碍辩。能深入一切法门,在无量无边世界中,随顺众生的种类不同,普徧示现其身,而为说法。换言之,遇到那类众生应度者,就示现那类众生身而度之。可是所示现的色相,都是具大威德,殊胜无比的德相。用辩才无碍的智慧,善巧方便来演说无上甚深微妙法,其音声是圆满无障碍。无论那类众生,闻到这种音声,便自动发大菩提心。因为善巧分布的缘故,能令闻到这种妙音的众生,都入无尽的智慧门之中。

知诸众生心行烦恼,而为说法。所出言音,具足清净故。一音演畅,能令一切皆生欢喜。其身端正,有大威力故。处于众会,无能过者。    

菩萨因为有无尽的智慧,所以能知道众生心中所想的是什么,身体所行的是什么,所有什么烦恼,所有什么妄想,而按照这种因缘来为说法。菩萨说法的音声,非常宏亮,而且又清净,可令远近的众生皆能闻到,而生大欢喜心。为什么有的人说话清净?有的人说话不清净?因为持戒清净或不清净的缘故。若想说话清净,赶紧严守戒律,不可放逸。菩萨用一种音声来演畅说法,一切众生,随类各得其解,各得其益,各得其乐。菩萨的身相非常端正庄严,因为有大威德力的缘故,所以在大众法会中,无有人能胜过他。所以受人恭敬,称为大菩萨。

善知众心故,能普现身。善巧说法故,音声无碍。得心自在故,巧说大法,无能沮坏。得无所畏故,心无怯弱。于法自在故,无能过者。于智自在故,无能胜者。般若波罗蜜自在故,所说法相,不相违背。辩才自在故,随乐说法,相续不断。陀罗尼自在故,决定开示,诸法实相。辩才自在故,随所演说,能开种种譬喻之门。大悲自在故,勤诲众生,心无懈息。大慈自在故,放光明网,悦可众心。    

菩萨善于知道一切众生心的缘故,所以能普徧示现其身,来为说法。菩萨善巧说法的缘故,所以其音声没有障碍,非常清净。菩萨得到心自在的缘故,所以能善巧方便说一切大法,一切魔王无法破坏、无法阻止。菩萨得到四无所畏(总持无畏、知根无畏、决疑无畏、答难无畏)的缘故,所以心不怯弱,也不害怕。菩萨对于诸法得到自在的缘故,所以没有人能超过他。菩萨对于智慧得到自在的缘故,所以没有人能胜过他。菩萨对于般若波罗蜜得到自在的缘故,所以说的法相,互相不违背原理。横说竖说,怎说怎有道理。菩萨得到辩才自在的缘故,所以能随其心乐而为说法,相续不断绝。菩萨对于陀罗尼有自在的缘故,能决定开示诸法实相的法印。菩萨对辩才有自在的缘故,在任何时和任何处,能演说妙法,能开种种譬喻之门,来解说诸法实相的义理。菩萨因有大悲心自在的缘故,能勤加教诲众生,心中没有懈怠和休息的想法。菩萨因有大慈心自在的缘故,能勤放光明智慧网,来普照众生,令生欢喜心。菩萨用这十种自在力,来令众生种善根,增长清净法。

菩萨如是处于高广师子之座,演说大法。唯除如来及胜愿智诸大菩萨。其馀众生无能胜者。无见顶者。无映夺者。欲以难问,令其退屈,无有是处。    

菩萨如是坐在高广师子之座,演说实相大法,他所说的法,除诸佛及殊胜愿殊胜智诸菩萨之外,其馀的众生,无能胜过他。也没有其他的众生比他再高上、再光明的。假设有众生想来问难,令菩萨无法解答,令菩萨屈服投降,这是办不到的,所以说无有是处。

佛子。菩萨摩诃萨,得如是自在力已。假使有不可说世界量,广大道场,满中众生。一一众生,威德色相,皆如三千大千世界主。菩萨于此,纔现其身。悉能映蔽如是大众。以大慈悲安其怯弱。以深智慧察其欲乐。以无畏辩为其说法。能令一切皆生欢喜。何以故?    

法慧菩萨对精进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得到前边十种自在力之后,假使有不可说那样多的世界量,在广大的道场中所有的众生,每个众生都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的庄严身,威德的色相,和三千大千世界主一样。菩萨能在这个地方,若显示其身,其光明能映蔽三千大千世界的大众。菩萨用大慈大悲的心,来安慰胆怯的众生,令其不生恐惧心。菩萨用般若深智慧来观察众生心中所欲乐是什么,菩萨用无畏的辩才来为众生说法。使令一切众生心生欢喜,接受佛法,依法修行。为什么缘故,菩萨能有这样大的威德势力呢?在下边说明。

佛子。菩萨摩诃萨,成就无量智慧轮故。成就无量巧分别故。成就广大正念力故。成就无尽善巧慧故。成就决了诸法实相陀罗尼故。成就无边际菩提心故。成就无错谬妙辩才故。成就得一切佛加持深信解故。成就普入三世诸佛众会道场智慧力故。成就知三世诸佛同一体性清净心故。成就三世一切如来智,一切菩萨大愿智,能作大法师,开阐诸佛正法藏及护持故。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因为能发菩提心,所以能成就无量的智慧轮故,能成就无量巧分别故,能成就广大正知正见的正念力故,能成就无尽善巧智慧故,能成就决定了知诸法实相的道理,证得总持三昧故。能成就无边际菩提心故,能成就无错谬的妙辩才三昧故,能成就得到一切诸佛来加持,就是用甘露水来灌顶,或者诸佛用手来摩顶,或者诸佛放光普照来加被,令生深信解故。能成就普入三世诸佛众会道场中,有大智力故,所以能接受诸佛所说的法。能成就知道三世诸佛同一体性,也就是同一法身是平等,因为清净心故。能成就三世诸佛的智慧,成就一切菩萨大愿大智故。能作大法师,开阐一切诸佛的正法眼藏(清净法眼),并且也能护持诸佛的正法眼藏故。

尔时,法慧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神力,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法慧菩萨很慈悲,深恐在华严法会中的大众,听长行中所说的道理,还有不大了解之处,所以愿意再详细重宣说一遍。乃仰承十方诸佛大威神力的加持。用偈颂来说明这种道理,希望大家注意聆听,这是千载难遇的机会,不可错过。

心住菩提集众福 常不放逸植坚慧
正念其意恒不忘 十方诸佛皆欢喜    

菩萨发菩提心,修菩提行。修行才能福慧双足。福足才有大威德,慧足才有大光明,所以说心住菩提,集聚一切福。菩萨认真修行,时刻不放逸,严持戒律,种植栽培坚固的慧力。菩萨的正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时刻不忘记三宝的功德。因为又修福又修慧,又亲近三宝又供养三宝,所以十方诸佛皆大欢喜。

念欲坚固自勤励 于世无依无退怯
以无诤行入深法 十方诸佛皆欢喜    

菩萨修行的心念和志愿,非常坚固。勤加修习,勉励自己、鼓励自己。在这世界上,他无所依赖,也不生退怯的心。用无诤论的行门,入佛的法藏中。若能这样修行,十方诸佛一定生大欢喜。

佛欢喜已坚精进 修行福智助道法
入于诸地净众行 满足如来所说愿    

诸佛既然欢喜,菩萨更要用坚固心来勇猛精进修菩提道。修福修智,这是助道的法。修三十七道品,修四谛十二因缘法,修六度万行法。能入诸地清净的行门,能满足诸佛所说一切大愿。

如是而修获妙法 既得法已施群生
随其心乐及根性 悉顺其宜为开演    

这样来修种种法门,能获得一切妙法。既然得到妙法之后,又把所得的妙法,再施教一切众生,令众生也得到这种妙法。这才是菩萨的精神。不要学周利盘陀伽尊者,是佛的弟子,十六大罗汉之一。他在往昔是大善知识,有五百弟子。可是他对法悭吝,不肯为弟子说法,所以转生为周利盘陀伽尊者时,非常愚痴。谁要得法不说法,将来一定是最笨的人,为什么?因为不修慧嘛!所以要随顺众生的心乐和其根性,完全顺从众生的相宜,为其开阐演说妙法。

菩萨为他演说法 不捨自己诸度行
波罗蜜道既已成 常于有海济群生    

菩萨自己得到妙法,然后为众生演说妙法。菩萨仍然继续努力精进,不捨弃自己所修的六度万行的法门。虽然到彼岸的法,他已修成功了,但是常在三界诸有大海中,救济度脱一切受苦的众生,令他们也出离苦海。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我们众生是背道而驰,走错路途,越走离家越远。如果回头走,一定会回到本来的家乡——诸佛净土。

昼夜勤修无懈倦 令三宝种不断绝
所行一切白净法 悉以迴向如来地    

菩萨在昼夜六时,勤加修习诸法,没有懈怠,没有疲倦。使令佛法僧的种子,永不断绝。所行一切清净的善法,完全迴向清净庄严十方诸佛国土。

菩萨所修众善行 普为成就诸群生
令其破暗灭烦恼 降伏魔军成正觉    

菩萨所修行的一切行门,普徧为成就一切众生,令他们把无明黑暗破除,把烦恼执著消灭,要降伏魔军制诸外道,然后成无上正等正觉。

如是修行得佛智 深入如来正法藏
为大法师演妙法 譬如甘露悉霑洒    

菩萨这样的修行,才能圆满成就十方诸佛的智慧,深入诸佛的正法眼藏。能在十方世界成为大法师,能演说一切妙法。譬如甘露一样,来为众生灌顶,令众生得到滋润。

慈悲哀愍徧一切 众生心行靡不知
如其所乐为开阐 无量无边诸佛法    

菩萨有慈悲的愿力,哀愍可怜一切众生,所以不辞辛劳,而徧满十方一切世界去教化众生。众生所有的心念,众生所有的行为,菩萨皆清清楚楚地知道。菩萨随顺众生心所乐,而为开阐演说无量无边诸佛所说的妙法。

进止安徐如象王 勇猛无畏犹师子
不动如山智如海 亦如大雨除众热

菩萨的行动,或者前进、或者停止、或者安稳步行、或者缓慢的走路,好像大象王一样。到前进的时候,就向前走。到后退的时候,就向后走。为什么?因为时刻要照顾象群的安全。菩萨修行六度万行,不会发生困难。他好像狮子一般的勇猛。狮子是百兽之王,所以无畏和无惧。菩萨如如不动,好像须弥山。智慧广大,好像香水海,也好像大雨一般,能消除一切众生的热烦恼,使其得到清凉。

时法慧菩萨,说此颂已。如来欢喜,大众奉行。

在这个时候,这位法慧菩萨说完偈颂之后,释迦牟尼佛听完法慧菩萨所说的法,生大欢喜。在华严法会中的大众,也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Top

法界佛教总会‧DRBA / BTTS / DRBU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