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总会‧DRBA Logo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化老和尚讲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老和尚讲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     

这一品,是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妙胜殿宣说十住法门,列为第十四品,所以称为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

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佛刹微尘数菩萨俱。从百佛刹微尘数国土外诸世界中,而来集会。    

在说完升须弥山顶品之后,这时候,因为佛显现大神通力的缘故,所以十方世界,各有一位大菩萨。这是表法,以来表十住法。大菩萨是菩萨中的上首,是为领袖。每位大菩萨,都率领有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菩萨,一起来到忉利天妙胜殿。他们是从百佛刹微尘数国土以外,诸世界中,而来集会,亲近释迦牟尼佛。

其名曰。法慧菩萨、一切慧菩萨、胜慧菩萨、功德慧菩萨、精进慧菩萨、善慧菩萨、智慧菩萨、真实慧菩萨、无上慧菩萨、坚固慧菩萨。    

佛在妙胜殿说法时,有十方十位大菩萨来到道场,随喜随喜功德,赞叹佛功德,帮助佛弘扬佛法。这十方十位大菩萨的名号:①东方是法慧菩萨。他明白佛法,开大智慧。②南方是一切慧菩萨。他了解一切佛法,证得一切智慧。③西方是胜慧菩萨。他有殊胜的智慧。④北方是功德慧菩萨。他有种种功德,而得真实智慧。⑤东北方是精进慧菩萨。他专修精进法门,得到大智慧。⑥东南方是善慧菩萨。他儘做善事,而开智慧。⑦西南方是智慧菩萨。他专修般若法门,而得到大智慧。⑧西北方是真实慧菩萨。他的智慧是从戒律中得到的,不打妄语,就得到真实的智慧。⑨下方是无上慧菩萨。他的智慧是无上,无人能比他再高上。⑩上方是坚固慧菩萨。他的智慧,犹如金刚一般的坚固、光明、锐利。

所从来土,所谓因陀罗华世界、波头摩华世界、宝华世界、优钵罗华世界、金刚华世界、妙香华世界、悦意华世界、阿卢那华世界、那罗陀华世界、虚空华世界。     

这十位大菩萨,是从什么国土而来?①有的从因陀罗(帝释)华世界来的。②有的从波头摩(赤莲)华世界来的。③有的从宝华世界来的。④有的从优钵罗(青莲)华世界来的。⑤有的从金刚华世界来的。⑥有的从妙香华世界来的。⑦有的从悦意华世界来的。⑧有的从阿卢那(日出)华世界来的。⑨有的从那罗陀(人持)华世界来的。⑩有的从虚空华世界来的。这也就是十方世界。

各于佛所,净修梵行。所谓殊特月佛、无尽月佛、不动月佛、风月佛、水月佛、解脱月佛、无上月佛、星宿月佛、清净月佛、明了月佛。

这十位大菩萨,各在佛的道场,修清净的梵行。他们亲近于十位佛。这十位佛的名号,以月字为代表。为什么?这表示智德圆融,福慧无碍。智慧和福德都圆满了,所以犹如满月。 所说的十们位佛:①殊特月佛,以十难得法,可谓殊特。②无尽月佛,发十大心,不可穷尽。③不动月佛,观于空等,不可倾动。④风月佛,了知业行,生死湼槃,如风不住。⑤水月佛,饶益安乐一切众生,如水普润。⑥解脱月佛,闻十种法,心定不动。⑦无上月佛,闻十不退,可谓无上。⑧星宿月佛,三业无失,如星明净。⑨清净月佛,善知烦恼、习气,故得清净。⑩明了月佛,观察众生根欲,完全明了。

是诸菩萨,至佛所已。顶礼佛足。随所来方,各化作毗卢遮那藏师子之座。于其座上结跏趺坐。    

这十位大菩萨,所率领的眷属诸菩萨,来到妙胜殿佛所住的处所之后,顶礼佛足,右绕三帀。随著他们所来的方向,各变化作毗卢遮那藏师子之座,在其上边,结跏趺坐,聆听佛说华严大法。

如此世界中,须弥顶上,菩萨来集。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彼诸菩萨,所有名字,世界佛号,悉等无别。    

在这个娑婆世界中,须弥山顶上,菩萨都来集会。在十方世界中,所有的须弥山顶上,都是这样,所有菩萨也来集会了。那十位大菩萨的名号、十个世界的名字、十位佛的名号,都完全相同,没有分别。

尔时,世尊从两足指,放百千亿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须弥顶上,帝释宫中,佛及大众,靡不皆现。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从两足指放出百千亿种的妙色光明,普徧照耀十方一切世界中的须弥山顶上,帝释天的妙胜殿中。

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无量诸佛国土,在每一个世界中,都有佛和大众,没有不现出来这种境界。换言之,娑婆世界佛说法的情形,在十方一切世界中,都是这样的情形。

尔时,法慧菩萨,承佛威神。普观十方,而说颂曰。     

在这个时候,这位东方法慧大菩萨,他仰承释迦牟尼佛大威神力的加持,而能普徧观察十方众生的根性因缘,用偈颂来说出佛的功德。

佛放净光明 普见世导师
须弥山王顶    妙胜殿中住     

释迦牟尼佛从两足指放出清净的光明,所有十方的菩萨和一切的众生,都见到世间大导师(佛),在须弥山顶上的妙胜殿中住。

一切释天王 请佛入宫殿
悉以十妙颂 称赞诸如来    

十方世界中,所有一切的帝释天王,都请释迦牟尼佛进入妙胜殿中。都齐用十种妙颂来赞叹诸佛的功德。一切的一切,都如娑婆世界须弥山顶妙胜殿一样无异。

彼诸大会中    所有菩萨众
皆从十方至    化座而安坐

在那诸佛大法会中,所有一切菩萨众,他们都是从十方世界而来,各位菩萨自己化现毗卢遮那藏师子座,而安稳坐在其上,结跏趺坐,聆听华严大法。

彼会诸菩萨 皆同我等名
所从诸世界    名字亦如是     

在百佛刹微尘数诸世界中,所有法会中诸菩萨的名字,都和我的名字相同,都叫法慧菩萨。他们所从诸世界的名字,也和娑婆世界南阎浮提是同一个名字。

本国诸世尊 名号悉亦同
各于其佛所 净修无上行     

这些菩萨他们本国土诸世尊的名号,也是一样。各在他们本国土的菩提树下,修清净慈悲无上的行门。

佛子汝应观 如来自在力
一切阎浮提 皆言佛在中    

法慧菩萨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们!你们大家应该观看,要知道这都是如来自在神通力所成就的,所有一切南阎浮提世界内,皆说佛在其中转大法轮,教化一切众生。

我等今见佛 住于须弥顶
十方悉亦然 如来自在力     

我们大家现在见到佛,住在须弥山顶上。在十方所有世界的众生,也都看到佛住在须弥山顶上。这种境界,就是如来自在神通力所成就的。

一一世界中 发心求佛道
依于如是愿    修习菩提行     

在十方所有一切世界中,每位菩萨,在过去发心求佛道,依所发而成就无上佛道的愿。他们在生生世世里修习菩提行,修行觉道。

佛以种种身 游行徧世间
法界无所碍 无能测量者     

佛用种种化身,普徧游行一切的世间。佛的法身是周徧法界,能到一切处,而无障碍。也没有人能知道佛的神通妙用的境界。

慧光恒普照 世暗悉除灭
一切无等伦    云何可测知     

佛的智慧光,常常普照法界,把世间一切的贪瞋痴和黑暗,渐渐都消除灭尽。佛的一切都是无等伦,没有人可比拟的。怎样能测量知道佛的境界呢?佛的境界是不容易知道的。

尔时,一切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这个时候,这位南方一切慧大菩萨,仰承佛的大威神力所加持,普徧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缘和根性,用偈颂来赞叹佛功德。

假使百千劫 常见于如来
不依真实义    而观救世者    

假设在百劫中,常常见到佛,可是不依照真实义(离相)来观察佛,那么,就常著住在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以为这就是佛的真实面目。

是人取诸相 增长痴惑网
繫缚生死狱 盲冥不见佛

这个人虽然见到佛真可是著住在诸相上,没有把相空了。这样,只能增长痴惑网,而被生死绳子所繫缚著,永难脱离六道轮廻。囚于生死牢狱中,好像盲冥的人,永远见不到佛的真面目。

我们应该把执著心破了,不要执著有,也不要执著空。执有执空,就落在二边。执有就取诸相,执空就落在顽空(空无所有)。空有不执著,就是中道。

真正学佛法的人,要离相,离相即菩提。如果不能离相,而执著相,那么,只会一天比一天愚痴,而不会开智慧。开智慧便见佛,不开智慧便愚痴,愚痴便见鬼。学佛法的人,应该越学越聪明,不可越学越糊涂。

现在是打禅七的时期,大家要有忍耐心,要鍊金刚不坏身,譬如铁,要经过千锤百鍊之后,方能成钢。钢铸成的刀剑,才能锋利。我们也要经过一番锻鍊,才能成圣贤。圣贤人是没有没有习气毛病,一切都是清净的,打禅七就是去习气、除毛病。跑跑坐坐,就是锻鍊身心,令其清净。当到了内不知有心,外不知有身,远不知有物的境界时,就能把一切的一切都放下。若能放下,便自然成佛。我们为什么不开悟?就因为放不下身心。以为臭皮囊是好朋友,一定要保护它、爱惜它,不让它受到委屈。渴一点也不可以,饿一点也不可以,冷一点、热一点都不可以。总之,无微不至地来照顾它,把它当作宝贝。可是,虽然你爱护它、关照它,但到临终的时候,它一点也不帮助你,就那么挥手而去。届时只有你自己去受应受的果报。

观察于诸法 自性无所有
如其生灭相    但是假名说

天台之三观,就是空观、假观、中观。用一首偈颂来说明:「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空观)。亦名为假名(假观),亦名中道义(中观)。」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因缘所生的法,都是空的,也是假的;明白了,就是中道了义。这三观本来是一个,就是中观。可是先要明白它是空观,然后再明白它是假观,再了解它是中道了义,就是中观。

观察一切法,都是无自性。生了灭,灭了生。这种相是空,但是假名,没有实体。所以马胜比丘对舍利弗(在他未出家前)说:「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就是这个道理。

一切法无生 一切法无灭
若能如是解 诸佛常现前

观察一切诸法没有生相,也没有灭相,这是得到无生法忍。也就是不见少法生,不见少法灭,而堪可忍受于心,这时候,口想说也说不出来,心想思也思不出来。有了这种了解的智慧,那么,诸佛就时常现在你的面前。如果没有证得这种智慧,就是诸佛在你的面前,你也看不见;就是看见也不认识。所谓「对面不识观世音。」何况是佛,更不会认识了!

法性本空寂 无取亦无见
性空即是佛 不可得思量

法的本性,是不生不灭,本来是空寂,不能拿来,也不能看见,所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嗅之无味。」若能证得法性寂灭的境界,那么,一切都空了。这就是真佛现前,是不可思量的境界。如果思量,就变为第二义。第一义谛就是没有可想、没有可思、没有可量。

若知一切法 体性皆如是
斯人则不为 烦恼所染著     

假设能知道一切法的本性和自性,都是不生不灭,这个人便不会被一切烦恼所染汚和执著。如果知道一切法本来不生,本来不灭,那就把烦恼变成菩提。这时,没有染汚,只有清净,也就是清净本源,妙真如性。一切的本体,也没有染著了。

凡夫见诸法 但随于相转
不了法无相 以是不见佛    

博地凡夫见有,二乘人见空,菩萨见中道本体。凡夫见一切诸法,就是一切有为法,而著住于一切法相上。二乘人见一切诸法都是空的,但是未见中道。菩萨修中道了义法门,不偏于空,不落于有。凡夫见诸法,就随其相转,不明白法是离一切相的道理,所以不能见到本圆自性天真佛。

牟尼离三世 诸相悉具足
住于无所住 普徧而不动    

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离开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诸相完全圆满。佛住在无所住处,也就是无在而无不在。所谓「尽虚空,徧法界」这都是佛的法身。佛能不动一处,而徧一切处。虽在一切处,而不离一处。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所以说「普徧而不动。」

我观一切法 皆悉得明了
今见于如来 决定无有疑    

一切慧菩萨说:「我现在观察一切诸法的因缘,无论是空观、假观、中观,都完全明白了解。现在见到释迦牟尼佛,一切一切的法,都决定明白,没有疑惑了。」

法慧先已说 如来真实性
我从彼了知 菩提难思议    

赞叹如来的功德,法慧菩萨已经先说过了。一切诸佛实相妙理,和无相功能。我从法慧菩萨所说的偈颂,已经明了知道菩提的妙理,是不可心思、不可言议的微妙法。

尔时,胜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西方胜慧大菩萨,仰承佛的大威神力所加持,普徧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缘和根性,而用偈颂来赞叹佛功德。

如来大智慧 希有无等伦
一切诸世间 思惟莫能及     

佛的智慧也圆满,福德也圆满,所谓「福慧两足。」佛的大智慧是稀有的、无可比的。所有一切世间的众生、一切诸天的众生,纵使用心来思惟,也是不能知道。为什么?因为众生的心量小,故达不到这种境界。

凡夫妄观察 取相不如理
佛离一切相 非彼所能见    

凡夫用妄想来观察佛的境界,取著于相,就不会契合佛的妙理。佛是无相,离开一切有为的相,不是凡夫所能见到的境界。

迷惑无知者 妄取五蕴相
不了彼真性 是人不见佛     

顚倒的众生,因为没有智慧,就被无明所遮盖。便以妄为真,而取五蕴(色、受、想、行、识)相。无知识的人,认为五蕴是真的,所以迷惑在五蕴相上,不明了佛的真性,这种人是见不到佛的。

了知一切法 自性无所有
如是解法性 则见卢舍那

若能了解知道一切法(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法、无为法)的自性,本来是无所有,能这样不执著于法,而明了法性,当下就见到卢舍那,就能明白佛的境界。

前边所讲的五蕴,是向内求,取相就见不到佛。现在把相空了,扫一切法,离一切相,就是本地风光。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离文字相。真佛的境界,是离一切相及一切法。

因前五蕴故 后蕴相续起
于此性了知    见佛难思议

在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五蕴都是空的。所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其馀四蕴,也都和色蕴是一样,虚幻而无实际的。

前五蕴生中五蕴,中五蕴生后五蕴,相续不断。虽然相续不断,但是前五蕴不至中五蕴,中五蕴不至后五蕴。犹如波浪一样,互相生起。可是前边的波浪不会到后边去,后边的波浪也不到它的后边去。这前五蕴,中五蕴,后五蕴,相续生而互不相著。好像种子,它会生芽,但是种子不会到芽的地方去。又好像蜡印印泥,可是印坏文成,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前边五藴的缘故,后边五蕴相续生出来,可是后边五蕴不会到前边五蕴去,也就是前边的波浪不到后边的波浪去。若能明白五蕴法是空的,就能常见到佛,明白佛不可思议的境界。

譬如暗中宝 无灯不可见
佛法无人说 虽慧莫能了

佛法是不可思议的。譬如暗室里边的七宝,若是没有灯,是看不见的。暗中宝就是佛性,在无明里含藏著,因为无明,所以把佛性真宝遮住了。灯是智慧,有了智慧,才能明白自性的真宝。没有智慧,好像衣里藏珠一样,因为没有人告诉你,所以你就不会知道。无明遮盖了光明的佛性,所以就没有智慧。

佛法必须要有善知识来讲说,才能明白。如果没有善知识来讲说,就是你的智慧再高,也不会明白了解的。换句话说,你虽有智慧,可是还要有人来点起你的智慧灯,你才能明白佛法。

有四句:「一、有眼无灯不见。二、无眼有灯不见。三、无眼无灯不见。四、有眼有灯则见。」有眼无灯不能见此宝,单单有灯无眼也看不见此宝。如果业障太重的人,智慧灯是点不起来的。好像二乘人,在华严法会中,若聋若瞽,所谓「有眼不见卢舍那,有耳不闻圆顿教。」钝性的二乘人,好像盲人一样,见不到本有的智慧。没有眼睛没有灯,更是看不见自性法宝了,必须要有眼睛又有灯,才能见到自性法宝。

自己有智慧灯,又有善知识来指导,这是有眼有灯见法宝。我们各人都有自性法宝——佛性。但是自己不知道。好像是丢了,其实还在,不过不会用它而已。

亦如目有翳 不见净妙色
如是不净心 不见诸佛法     

譬如眼睛生翳,看物成两个。因为眼中有毛病,所以不能见佛的清净妙色身。心中若起贪瞋痴三毒心、染汚心、障碍心、嫉妒心、自私心、自利心贪瞋痴这都是不净心,就不能明白诸佛的妙法。

又如明净日 瞽者莫能见
无有智慧心 终不见诸佛    

譬如光明清净的太阳,可是盲人是看不见的。本有的智慧,若不现出来,始终是看不到诸佛的清净法身。

若能除眼翳 捨离于色想
不见于诸法    则得见如来

假设能把眼中的翳除去,把心中的翳也除去,也就是把贪瞋痴慢疑一切烦恼都除尽。若能把五蕴中的色法和想阴捨离。把五蕴一切法都空了,而不为五蕴所遮盖,就能见到如来的法身。

一切慧先说 诸佛菩提法
我从于彼闻 得见卢舍那

一切慧菩萨听到法慧菩萨所说的法,他便明白很多佛法的道理。胜慧菩萨又说:他从一切慧菩萨那里学得很多佛法。这是菩萨互相谦让的美德。

一切慧菩萨已经先说空、假、中三观的道理。他说三世诸佛演说菩提法,我听到这种妙法之后,才得见卢舍那佛的清净圆满身。

菩萨没有贡高我慢心,绝对不说我比其他菩萨有智慧,我所说出的偈颂,比其他菩萨高明。他们都是彬彬有礼,互相尊敬。我们学佛法,要真真实实领受菩萨的心、诸佛的心,他们所行所作,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依法修行,学菩萨的谦让、慈悲,这才是学佛人的本色。

尔时,功德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北方功德慧大菩萨,仰承佛的大威神力的加持。普徧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缘和根性。而用偈颂来赞叹诸佛功德。

诸法无真实 妄取真实相
是故诸凡夫 轮迴生死狱    

诸法就是百法。百法是色法十一个,心法八个,心所法五十一个,不相应法二十四个,无为法六个,合为百法。一切诸法,都是空寂,没有真实的体。不要在没有真实法上来找真实。这就好像在龟身上来找毛,在兔头上来找角,不是永远也找不到的。用妄心来取真实相,想在头上安头,脚上安脚,这是多馀的。凡夫就是做这种顚倒事,在不真实法上找真实。因为这样的执著,所以在六道轮廻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永不休息。好像一粒微尘,忽然而天,忽然而地,没有一个真实处所。

言词所说法 小智妄分别
是故生障碍 不了于自心

凡是言词所说的法,小智慧的二乘人,虽然破了我执,但是还没有破法执。只证得人空,而未证得法空。所以还执著在言辞上的一切法,用小智小慧来分别一切诸法。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生出种种障碍。不明白说出的法,是不离自心。所谓「佛说一切法,应生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所以一切法不离自心。若是在心外求法,这就是外道。所谓「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明白自心,就没有分别的法执。

不能了自心 云何知正道
彼由顚倒慧 增长一切恶

二乘人不明白万法唯心的道理,所谓「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若是不明了自心,又怎能知道正道?小智小慧的二乘人,生出分别心。有了分别心,就有障碍,就有顚倒,顚倒就是「是非」认识不清楚,因为是非不清楚,所以用顚倒慧。这也可以说是世智辩聪,没有道理而讲出道理来,即所谓的「强词夺理」。这就是不讲道理,我见甚深,我相打不破。有了分别心,就增长一切恶业。

不见诸法空 恒受生死苦
斯人未能有    清净法眼故

人空是没有我执,法空是没有法执。我法二执是不容易破的。一般凡夫,都有我执,我怎么样,我是第一,我比谁都好。天天为这个我,辛辛苦苦,也不觉得辛苦。其实人的身体,各有其名,可是找不到一个我的存在。因为看不空,所以才说有个我。我相有了,人相也有了,众生相也有了,寿者相也有了。因为四相不能空,所以就有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心不了,常常打妄想、起分别。一切物质没有得到前,时常设法想得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当没有这个妄想,便生出那个妄想。这好像用绳子把自己綑住,得不到解脱,所以说我执不容易破。若破了我执,就没有我见我相。但是又有个法执,对一切法生出种种执著,种种分别,所以说「不见诸法空」。不能悟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道理。若是执著有为法,那就不能超出三界,常在六道轮廻中受生死之苦。

这样的人,不能见一切法空。为什么?因为没有得到清净法眼的缘故。如果得到法眼清净,就见到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所谓「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得到清净法眼,就能明了诸法空相的道理。

我昔受众苦 由我不见佛
故当净法眼 观其所应见

功德慧菩萨说:「我在往昔的时候,不知修行,所以受种种的苦。为什么要受苦?因为我没有见到佛,为什么没有见到佛?因为有个我。我见我相执著太深,所以对面不见佛、不见菩萨。因为不见佛菩萨,所以就要修行,才能得到清净法眼,而能看见所应该看见的佛。」我们为什么不见佛?就因为妄想太多的缘故。

若得见于佛 其心无所取
此人则能见 如佛所知法

假设有人见到佛,而不著住,就是如如不动,也就是不取于相。在金刚经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就是取著于相。如果能见而未见,闻而未闻,所谓「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见到佛而心不动,就是不取于相。若本有的智慧现前。要想和佛在一起,就要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要想和鬼在一起,就是如如常动,了了不明。这两条路,要自己去选择。

有定力的人,见到好的境界,如如不动。就是见到不好的境界,也是如如不动,如果如如不动,就能了了常明。若能了了常明,就能升如来座、入如来室、穿如来衣,和佛同体,住在一起。

若见佛真法 则名大智者
斯人有净眼 能观察世间

假设见到佛的真法,便是个大智慧的人。要深入经藏,才能智慧如海。这个人得到清净法眼,能观察全世界一切的因缘。

一切人,都具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但因为不修行,所以不现前,若修行圆满了就是佛。

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清净徧满一切处。凡夫的法身,因为被无明所遮盖,所以现不出来。化身有千百亿之多,可是凡夫不会用它,只有个报身。报身就是众生现在的身体,是受果报的身。佛的报身是圆满的。我们有了大智慧,才能见到佛的三身。

四智就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是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也就是说所应该做的事情,都会成就。妙观察智是得到五眼,才能有微妙观察的智慧。平等性智是一切众生皆平等,诸佛也是平等。这种智慧,在诸佛上也不增加一点,在众生上也不减少一点,都是平等。可是凡夫被无明所遮住,没有证得平等性的智慧。大圆镜智是清净光明的智慧,如同大圆镜,一尘不染。物来则映,物去则净,不留痕迹。

五眼就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佛眼如千日一般的光明,徧照无量世界。法眼观察一切法。例如在读华严经,能照了一切经卷,一部八十卷华严经,在一分钟便读完。慧眼具足一切智慧,明了一切事理。天眼能见天人的行动。肉眼(不是凡夫的肉眼,是另一个肉眼)能见人鬼神,能见有形有色的相。佛眼在额的中央,法眼和慧眼在额的两边。天眼和肉眼在太阳穴处。鬼也具足这五眼,但是不光明。

六通这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修行人修到相当程度的时候,就有天眼通,能清楚的看见天人的一举一动。又有天耳通,不但见到天人的行动,而且天人说话,也听得清清楚楚。有了他心通,就知道对方心里要说的话和要做的事。宿命通,能观察众生在往昔所行所作的因果。有神足通,可以在空中行走,来去自如,不受一切的限制。有漏尽通,就能扫除一切烦恼,没有一切妄想,即成佛果。

无见即是见 能见一切法
于法若有见 此则无所见    

无见就是没有凡夫那种分别识的见。这就是圣人本有智慧的见。有分别的识,是一切有为法;无分别的智,是一切无为法。圣人的智慧,能明白世出世间一切法,也就是了达诸法实相,而没有法的执著,才能见到一切法。在法上若有凡夫分别那种知见,就永远不会明白一切法的本体。无论什么时候,也不会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如果把法执破了,才能明白一切法;即是本地风光,本有家乡,本有面目,就是返本还原,也就是不生不灭的法体。

一切诸法性 无生亦无灭
奇哉大导师 自觉能觉他     

一切诸法的性,既没有生,也没有灭,是寂然不动。很奇特的大导师(佛)!他自己所觉悟一切法的道理,又令其他人也觉悟一切法的道理。这是三觉圆满,万德俱备的佛。

胜慧先已说 如来所悟法
我等从彼闻    能知佛真性     

功德慧菩萨说:「我听胜慧菩萨所说的偈颂之后,得到法益,明白佛所觉悟的一切法,扫一切法,离一切相,没有一切执著。我们从胜慧菩萨听到妙法,所以明了佛的真如自性。世间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常。」

尔时,精进慧菩萨,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东北方精进慧大菩萨,仰承佛的大威神力所加持。普徧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缘和根性,用偈颂来赞叹佛功德。

若住于分别 则坏清净眼
愚痴邪见增 永不见诸佛

假设住在分别上,纵使面对佛菩萨和善知识也不会认识。为什么?因为把清净眼破坏了,所以一天比一天愚痴,邪见增加。要知道愚痴就是畜生,邪见就是饿鬼。这样,当面不认识佛法僧三宝,永远见不到十方诸佛。六祖大师说:「相信我,就是在十万八千里之外,也好像在我身边。不相信我,虽在我身边,如同在十万八千里之外。」这是用来解释本偈最好的注脚。

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转识成智,才能得到清净法眼。这种清净眼,并不是从外边得来的,而是从内心证得的。若是没有人我、是非、善恶的分别心。这时候,对一切法都没有执著,智慧便现前,照见了世出世间法。

我们学佛法,如果有分别心,那么,佛菩萨和善知识就算在你的面前,你也不认识。若能没有分别心,佛菩萨和善知识现前,就能了了分明历历得见。

若能了邪法 如实不顚倒
知妄本自真 见佛则清净

假设能了解邪法,就是明白正法。也就是明白真如实相的理体,不会做出顚倒的事。顚倒就是不应该做而做,应做而不做。不顚倒就是应做而做,不应做而不做。要知道妄是从真如实相那里生出来。要知道妄的根本是真的,把妄除尽,真就现出来,只要把分别的识心除去,本有智慧就现前。这样,就具足清净眼,才能见到佛。

我们为什么不了解正法?因为无明在作祟,起贪心,有欲心,故邪正不分。如果把无明破了,没有贪心、没有欲心,就明白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我们本来和佛是一样的,自性光明能照耀三千大千世界,因为动一念无明,就来到娑婆世界。或到其他世界去托生做人。所以修行可以成佛,不修行便要做鬼。

我们只要返本还原,回复到本有的智慧上,就没有分别心,就能明白一切。所谓「善恶两条路,修的修,造的造。」修福修慧就是佛;造罪造孽就是鬼。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鬼看一切众生都是鬼,这是一切唯心造。在本经上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界一切性,都是从心里造出来。

有见则为垢 此则未为见
远离于诸见 如是乃见佛

若是有见,就是妄想。有分别就有尘垢。若是没有凡夫的妄想分别见,就能远离一切分别心、一切见解心。这样就能见到佛。可是想要见佛,也是妄想。要没有这个妄想,无见无不见,也没有想见,也没有不想见。到了这种境界上,就能常见佛。

凡夫的见,是有想有念有分别;圣人的见,是无想无念无分别。所谓「禅到无心便是道。」「无心无念福无边,私欲杂念是罪愆。」这是说没有分别心就是福,有分别心就是罪。

世间言语法 众生妄分别
知世皆无生    乃是见世间    

世间的众生,有种种的言语。以人类的言语来说,就有很多种。一国有一国的语言,一族有一族的语言,一方有一方的语言,五花八门,种类不同。众生用妄想来分别言语法。其实世间一切的言语法,一切分别相,都没有一个实体。因为没有实体,所以一切没有生,也没有灭。要能这样领悟这种道理,才是真正明白世间法。

若见见世间    见则世间相
如实等无异    此名真见者    

假设能真明白一切世间法,这种明白,就是世间相常住。可是它无生无灭,和实相理体是一样的。若能见到这种理上,就是了达本源。六祖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也就是说这个道理。这才能真正了解世间法和出世法的道理。

若见等无异 于物不分别
是见离诸惑    无漏得自在     

假设明白实相的道理,在一切一切物不生分别心,就了达一切物的本体,也就是实相无相而无不相这种根本道理,若无分别,则了达诸法实相。世间法即是出世法,烦恼即菩提。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这种见就是没有分别。离开一切诸惑,就得到根本的智慧。如果没有分别心,就是无漏。漏就是有一切习气毛病。无漏境界,就是不用识来分别,而得到自在,所以说无漏得自在。自在就是解脱,无拘无束,无忧无虑,逍遥自在。我们学佛法,就是学身自在心自在的法门。如果身心自在,便有成就。

诸佛所开示 一切分别法
是悉不可得    彼性清净故     

诸佛所开示一切法,是对众生的机而说一切法,所谓「佛说一切法,应生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因为要针对众生的机,一切要有分别,所以才说一切分别法,说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湼槃种种的分别法。有大乘法、小乘法、四谛法、十二因缘法、六度万行种种的法,这是应病予药。给众生一种药吃,等到病好了,就不需要再吃药了。好像过河,需要船才能渡到彼岸;但到达彼岸后,就应将船捨弃。如果揹船走路,便成为累赘。在金刚经上说:「法尚应捨,何况非法?」到了开悟,得到真正根本智慧,一切法都要放下,不要有法执,所以才说是悉不可得。为什么说不可得呢?因为法的理体是不生不灭,本来是清净的。既然清净,又有个什么可得呢?在心经上说:「无智亦无得」。就是把一切法看空,明白一切法空相。佛说的法,本性都是清净无相。但纯粹是为度一切众生而说法。众生度尽,法也尽其所用了。

法性本清净 如空无有相
一切无能说 智者如是观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真正的法是说不出来的。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口欲言而词丧,心欲缘而虑亡」,是不可说,不可说的,一经说出来的都是方便法。

法的本性是清净的,好像虚空一样,没有一个形相。既然没有形相,又有什么可说的?用比量来说,用现量来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为方便教化众生,不能说也要说,不可说也要说。好像虚空,虽然没有虚空相,但是在虚空中,小而微尘,大而山河,都在虚空里包括著,也不出虚空之外。这就是真空现妙有,妙有现真空的道理。所谓「真空不空,不碍妙有。妙有非有,不碍真空。」妙有就是真空,真空就是妙有,所以才说如空无有相。

法的本体是清净的,没有什么可说的。所说的法,都是方便法。但是在众生没有开悟之前,不能不给众生说个方便法。等到开悟之后,就一切法都不要了,扫一切法,离一切相。所谓「迷时千卷少,悟后一字多。」众生在迷惑的时候,看了一千卷经,念了一千卷经,拜了一千卷经,这还算少的。等到开悟以后,连一字也没有了,看无字真经,念无字真经,拜无字真经。这是有智慧的人,能这样来观察。

远离于法想 不乐一切法
此亦无所修 能见大牟尼

若能远离一切法想,就没有思想,没有分别。不想就是真如,就是法体。不好乐一切法,就是破了法执。好像我们现在研究一切法,讲说一切法。因为没有明白,所以还要讲说。等到明白时,根本不需要讲说。讲什么经,说什么法,这都是多馀的。

可是现在我们尚且不明白一切法,就想不要一切法,这是不对的。譬如想过海,这不过是说说而已。如果说我已经过海了,其实还没有过去。必须过海之后,才可说我已经过海了。在没有证果以前,没有证得自性真如理体之前,就说我不要一切法,这是自欺欺人。好像掩耳盗铃一样,是欺骗自己而已。

在没有证果之前,必须学习一切法。如果真的离开一切诸想,到了「一念不生全体现」的境界,那么,一切法都在自性里边。也不要修,也不要学,所以才说此亦无所修,所谓「过河不需舟。」证得四果阿罗汉时,修而无修,无修而修,那是无学位。没有证得四果阿罗汉时,还要学习,还要修行。到无所修的时候,才能见到本师释迦牟尼佛。

如德慧所说 此名见佛者
所有一切行 体性皆寂灭    

精进慧菩萨说:「好像功德慧菩萨所说的道理,要能明白一切佛法,就是见佛的人。所有一切行,本有物的体性,都是寂灭的。要能了悟到这种境界上,就明白法的自性。」

尔时,善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东南方善慧大菩萨,仰承佛大威神力所加持。普徧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缘和根性。用偈颂来赞叹佛功德。

希有大勇健 无量诸如来
离垢心解脱    自度能度彼

我们修行,要勇猛精进,勤修佛道,勇猛精进就是用假的躯壳来修真正的佛法。我们这个分段生死的身体,每个人有一分,每个人有一段。因为有一分有一段的缘故,所以就有执著。执著这是我的,执著那是我所有的。为了这个臭皮囊,整天顚顚倒倒,自私自利,贪名贪利。因为这样,假的身体把真的慧命遮住,就不能勇猛精进。贪图睡眠、饮食、男女、名利等等,种种执著都生出来。执著生出来之后,就懈怠而不精进,好逸恶劳,终致一无所成。

在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有这样的记载:药王菩萨为求佛道,把自己的身体,用香油和棉花纒绕,常作灯点,来供养于佛。为求法把身体布施于佛,这才是真精进、真供养。这样的虔诚,才能速成佛道。

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为救众生,曾捨无量性命,所以说在三千大千世界上,没有一粒微尘那样小的地方,不是十方诸佛捨生命处。所以才说希有大勇健。在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健就是刚强健康的意思。能常常自强不息,就是勇健。无量诸如来,都是希有大勇健。在过去诸佛,都是自强不息,勤修精进,不惜性命,来求佛道。

离开一切尘垢,也就是离开二障。什么是二障?就是有两种执著、障碍而不能成佛道。一为烦恼障,二为所知障。烦恼障就是我执,所知障就是法执。没有我执,就把烦恼障破了;没有法执,就把所知障破了。说是容易,行却困难。能离开烦恼障和所知障,心得到解脱。能把二障破了,就是自度,也要度他。凡是行菩萨道的人,应该自度度他、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凡是受菩萨戒的人,要赶紧修行,向这三大目标进行,成为地上菩萨。

我见世间灯 如实不顚倒
如于无量劫    积智者所见     

佛是世间灯,为三界作明灯,照破三界的黑暗,令三界众生都得到光明。我(善慧菩萨)见到佛真如实相的理体,不会顚倒。佛如如不动的境界,时时自在,在无量劫中,常是寂然不动。这是广修智慧方便的人,所能明白这种道理。

一切凡夫行 莫不速归尽
其性如虚空 故说无有尽

所谓「自性如虚空,真妄在其中,悟彻本来体,一通一切通。」凡夫也好,圣人也好,都是具足佛性。佛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自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自性。因为这样,我们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佛性是什么样子?就和虚空一样。在真空中有妙有,在妙有中有真空。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所以在佛性中,有真有妄。要明白本来自性和虚空一样,一样明白了,样样就都可明白,所谓「得一万事毕」。如果得到一,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大事已毕。所以说一通一切通。把一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因为佛性如虚空,虚空是无穷尽。所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因为这样,人人都有作佛的资格,但是要修行、要用功修行,才能成佛。

修行人,不容易遇到佛菩萨、证果阿罗汉、一切善知识。有时候,也许会遇到,可是不认识。等过去了,认识也晚了。这就是当面错过,交臂失之。

我在中国东北吉林省蛟河县北发山的时候,听到山上一个老修行讲这样一个故事:在从前有个游山的人,他走到山里,遇到两位白鬍老人,慈眉善目,童颜鹤髮,令人肃然起敬。二人在洞中聚精会神地在下棋。这个人在洞外观看多时,心想进洞看个究竟,是谁胜谁败?刚要举步时,只听洞中老人说:「你是凡夫,不可以进洞里来!」说完用手一指,石洞的门,自动合起来。这个人,才知道这两位老人,一定是神仙。这个人很诚心的跪在洞外,终致死在洞门之外。后来被人发现其尸首,乃埋在洞旁。这个故事,说明求道是不容易。这个人跪死在那里,洞门始终也没有开。 

智者说无尽 此亦无所说
自性无尽故 得有难思尽    

虚空没有个尽,也没有一个不尽。没有一个了,也没有一个不了。才说智者说无尽,有智慧的人,才说虚空是无尽。无尽就是说妙有。虚空里边有妙有,真空里边有妙有。在有尽没有尽这种境界上,说不出什么,说它是有又不是有,说它是空又不是空。说它有是看不见的,因为它是妙有。说它是空又不空,因为有个妙有。妙有又看不见,又是个真空。在无尽无不尽的境界上,亦无所说。在这个时候,是不立文字,说不出来的。因为自性在虚空,就是妙有。为什么在真空里边有妙有?就是有佛性。佛性是无尽的。因为这个原因,可以说是不可思议的无尽。说它是常,也不是常。说它是断,也不是断。不是常不是断,不落二边的偏见,也说是中道了义。

所说无尽中 无众生可得
知众生性尔 则见大名称

无尽就是所说的虚空,无尽无不尽。不能说一个有尽,一个无尽。若说有尽,虚空怎会有尽?若说无尽,虚空怎会有个无尽?所以中道理体,是不断不常。按照这个道理来讲,没有尽?若说无尽,虚空怎会有个无尽?所以中道理体,是不断不常。按照这个道理来讲,没有一个众生可得。怎说无众生可得?因为是虚空嘛!要知道众生的性,本来也是空的,没有一个众生可得。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到本来佛性的理体上。这就能常见到佛,而时刻不离佛。

无见说为见 无生说众生
若见若众生 了知无体性     

在真如实相不可说不可说的境界上,无见也没有不见。按一般凡夫的知见,说是有这个见,其实也没有众生可得,都是像虚空。这种理论,或者说见,或者说众生。若是真正明了一切的一切,都是犹如虚空,那么,就没有可说的了。

能见及所见 见者悉除遣
不坏于真法 此人了知佛

能见的性,所见的物,这种的见解都没有了。如果没有能见和所见,就是如如不动法的本体。所以把能见和所见这种见,都去除捨离,便现出如如理体。把能见所见都空了,有为法和无为法也都空了,有漏和无漏也都空了。把一切执著没有了——这才是真正法界的理体。

我们为什么不能达到法的本体?证到实相无相的道理?就因为有能见和所见这种执著,于是不能契合真实理体,也不能见到佛。若能契合本来真法性,这个人就明了佛的境界,就知道佛法的道理。

若人了知佛 及佛所说法
则能照世间 如佛卢舍那     

假设有人明白佛这种境界,和佛所说的方便法门,也就是八万四千种法门。这个人,他的智慧光明,才能把世间一切黑暗照破除。好像释迦牟尼佛的圆满报身千丈卢舍那佛一样,光耀徧照。

正觉善开示 一法清净道
精进慧大士 演说无量法     

佛是无上正等正觉,佛善于用权巧方便法来演说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种习气毛病。佛到最后才演说一乘佛道。本来一法也不立,就是清净本源,妙真如性。精进慧菩萨他已经演说出无量的方便法门。

若有若无有 彼想皆除灭
如是能见佛 安住于实际    

或者是有尽,或者是无尽;或者是有漏,或者是无漏;或者是有为法,或者是无为法,一切的想念都灭除了。返本还原,现出清净本原,妙真如性,若能一念妄想也不生,这时一念不生全体现,就能见到佛,能常常安住在常寂光净土中,真实的境界。这时证得实相理体,明白没有少法生,没有少法灭,即是一不生灭法。

尔时,智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西南方智慧大菩萨,仰承佛大威神力所加被,普徧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缘和根性,用偈颂来表达所要说的法。

智慧就是般若,般若有三种:①文字般若②观照般若③实相般若。由文字来起观照般若,由观照般若契悟实相般若,这位大菩萨所说的偈颂,就是这种道理。

我闻最胜教 即生智慧光
普照十方界 悉见一切佛     

智慧菩萨说:「我闻到最殊胜的佛教(教以文字为教体),即生出智慧的光明(起了观照般若,就契合实相般若)。这种实相般若,它是照天照地,普照十方法界一切万物,和十方三世一切佛合而为一,所以能见到一切佛的法身。」

此中无少物 但有假名字
若计有我人    则为入险道

在这个世界上,本来是空的。因为众生的执著,才有这种有为法。六祖大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就是说这个道理。

什么也没有,只有个假名而已。假设一定要说有人、我、众生、寿者四相,那么,一天就比一天迷惑了。就在六道轮廻中转来转去,这是很危险的歧路!

在没有真实的地方,执为真实、计为真实,这就是众生的顚倒相。因为顚倒,所以入险道,不容易出离三界,不能了生脱死。

诸取著凡夫 计身为实有
如来非所取 彼终不得见

凡是没有证果的人,都叫凡夫。为什么不证果?因为有所执著、有所贪求。为什么有执著?因为有个身体。这个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和合而成。等到四大分张的时候,这身体就化为无有。可是凡夫不明白这个道理,为这个身体,生出种种的执著,以为这个身体是我的。其实这个身体不是我的。若是我的,为什么它又会死?人人都不愿意死,但是身体终有一天要死,自己做不得主。到老的时候,四大要退休,各归其位。眼睛也花了,想叫它不花也办不到;耳朵也聋了,牙齿也掉了,皮肤好像鸡皮,头髮好像白鹤毛。找徧整个身体,究竟那个是「我」?是找不出来的。身体是由四大假和合而成,只可以说这是我的身体,不可以说身体是我。为什么?因为身体中有真如自性,那才是主人翁。

譬如住在房子里,不能说房子是我,只能说这房子是我所住的。这个身体是我所住的。那真如自性,才是我的。这个真如自性住在身体里边,等死的时候,它就搬家,搬到新的身体中住。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不要执著身体是实有的,其实都是虚妄的。

佛是没有执著,但凡夫有所执著,所以不能见到佛。若无所执著,才能见到佛。取著的凡夫,始终见不到如来的真面目。

此人无慧眼 不能得见佛
于无量劫中 流转生死海

取著的凡夫,没有智慧眼,不能见到佛的真身。这种人,在无量大劫中,于生死海里,流转不息。在六道轮廻中,忽然而天,忽然而地,忽然而畜生,忽然而饿鬼,永不脱离生死轮廻之苦。为什么?因为有执著取相,所以迷于生死。

我们修道人,要注意!注意什么?注意这个「○」字,能返本还原,到「○」字,就能得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是什么?什么也没有。无始无终,无内无外,无大无小。把这个「○」字破开,就变成一字,此乃数目的开始。有了一字,再加上零字,愿意加多或加少都可以的,这个数目能演变无穷无尽。

这个「○」字,无是无非、无你无我、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什么也没有了,虽然没有,可是一切都在「○」中包括著。如果把它放开,成为一字,这个一字很重要,天为什么清?因为有这个一字。地为什么宁?因为有这个一字。人为什么能做圣人?因为得到这个一字。一字是什么?就是返本还原。○字是什么?就是法界本体,佛性的本原。

在道德经上说:「天得一则清,地得一则宁,人得一则圣。」这个一字是万物之母,所谓「得一万事毕」。没有得到一的时候,东找这个,西找那个,顚顚倒倒。等到找到一了,什么事情都完了。换言之,得到一之后,什么执著都没有了,把一切都放下了。这就是返本还原,了生脱死,不再流转流转生死海。

有诤说生死 无诤即湼槃
生死及湼槃    二俱不可得

有烦恼就有诤,无烦恼就无诤。所谓「诤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云何得三昧?」诤是胜负心,争强论胜,总想我比人强。有了这种好胜心,就是贪。有贪就有烦恼;有了烦恼,就有胜负。所以我们修道人,不和人争强论胜,好事给人,坏事与己,不能存有胜负的心。有人说:「那么,修道不要修了,修就有个贪心。」修道是向佛道上走,到本来应住的地方去。我们想成佛,那不是贪,就是想回老家。因为我们跑离家太久了,所以要回家。

因为有所诤,就生出四相心。有了四相心,就有鬪争。有了鬪争,就有生死。如果得到无诤三昧,就没有烦恼,没有鬪争,就是清净湼槃,也就是如如的理。

怎会有生死,就因为有湼槃。怎会有湼槃?也就因为有生死。没有生死,不能说有湼槃。没有湼槃,不能说有生死。到真如自性的理体上,这个生死和湼槃都没有了。因为有生死,才有湼槃;有湼槃,才有生死。悟彻这个道理,就到达本有自性的大光明藏里。

若逐假名字 取著此二法
此人不如实 不知圣妙道

假设追逐这个假名字,儘在假上用功夫,而不在真上用功夫,是始终也得不到圣妙道的。捨不得放下生死和湼槃,执著假名字,若不在真上用功夫,怎会得到真呢?儘在假上用功夫,始终都是假的。这个人,不明白真如实相的道理,也不知道真空妙有的道理,更不晓得○字的道理。

这个○字,就是圣妙道。 这个○字是妙不可言的。你们各位要仔细研究一番。这个○字,就是真空妙有,就是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统统在○字中包括著。如果儘在假上用功夫,真的道理始终不会明白。

佛菩萨圣人所得到的妙道,凡夫是不会了解的。研究经典,在这个地方,要特别注意。这个妙圣道,就是返本还原,回到本有的境界上,并无所得。在心经上说:「无智亦无得」,就是这个道理。

凡夫是不是把圣妙道丢了?没有丢!一般凡夫,都具足圣妙道。不过,不知怎样去使用?怎样去修行?好像电脑,读过电脑课程的人,才知道怎样使用。没有学过电脑的人,当然不会使用。就是有电脑,也成死物。

妙圣道就是电脑,会用才有功能。修道人,要明白本有的智慧——大圆镜智——这就是全能的电脑。如果修得有成就,大圆镜智现前,那就有不可思议的境界。

不但生死和湼槃是假名字,世界上一切都是假名字,譬如小孩子一生出来,没有名字,就叫小孩子。等他父母给他起个名字,他就著住在这个名字上,有人称赞他,就高兴不得了;有人批评他,就放不下,甚至发起脾气来。有了名字,抱住不放手,我在没有出家之前,名字叫白中一,后来在母亲墓前守孝三年,一般人称为白孝子。出家的名字,叫安慈,以后又叫度轮,现在又叫宣化,这都是假的,各位!不要执著假名字,有人骂你,有人打你,无所谓,甚至有人杀你,也不动心,要有定力,不被境界所转,这才是修道的真功夫。

若生如是想 此佛此最胜
顚倒非实义 不能见正觉

假设要是这样的想,某某佛是最殊胜的,这就是顚倒执著。还未能了解十方三世诸佛,是共同一个法身,是平等的,没有那一位佛是最胜,也没有那一位佛是最劣,都是一样,没有分别。如果分胜分劣,那是顚倒,不是实相的道理。佛佛道同,不过所发的愿不同,和众生的缘也就不一样,譬如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来接引众生。其他的佛,没有发此四十八愿来接引众生,但不能说阿弥陀佛是最胜,其他的佛是最劣。佛是平等,法是平等,十方贤圣僧,也是平等,不能在虚妄上用功夫,否则,始终不会得到正知正见的智慧。

我们不要在假的上用功夫,要在真如实相上用功夫;不要在死物上用功夫,要在活物上用功夫,如果能在活物上用功夫,就证得正等正觉的果位,就见到无上正等正觉如来。

能知此实体    寂灭真如相
则见正觉尊    超出语言道     

能知道真实的理体,也就是实相无相,无所不相的理体,又是真空妙有。这种真实理体,虽然寂然不动,可是感而遂通,若能悟得真如实相的道理,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就没有烦恼,又到什么地方去求菩提呢?若能明白这种境界,就能见到十方佛。可是这种妙处,不是语言可说出来的,是要离文字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总之,离一切相及一切法,明了这种道,便常得覩十方诸佛。

言语说诸法 不能显实相
平等乃能见 如法佛亦然

世界上一切万事万物,都在演说妙法。各类众生演说各类的法:天演天法,人演人法,畜生演畜生法,饿鬼演饿鬼法,阿修罗演阿修罗法,地狱演地狱法。十法界都在说法,每个法界,用他们所明白的言语来演说诸法。

声闻演声闻法,缘觉演缘觉法,菩萨演菩萨法,佛演佛法。法有八万四千种,是对治众生的习气毛病。众生有了这种毛病,佛就用这种方便法来对治。等众生习气毛病没有了,这一切法也应该放下。合乎法尚且要放下,不合乎法的,更应该放下。在金刚经上说:「法尚应捨,何况非法?」言语只是说权巧方便法,来教化众生。实相的理体,真如自性,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用言语文字是显不出来实相的道理。那么要怎样呢?要学诸佛平等,证得本来平等性的智慧,才能明白实相的道理。若能平等,才能返本还原。若不平等,就不能明白真如实相的道理。

正觉过去世 未来及现在
永断分别根 是故说名佛     

佛是无上正等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二乘是正觉。这里所说的正觉,是指佛而言。佛在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永远断绝分别根,也就是识。佛已经转八识成四智,把分别的识心已完全断除,只存有智慧。智慧能照见一切诸法实相。佛是大觉者,福慧双足而圆满,所以称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等十个名号。

尔时,真实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西北方真实慧大菩萨,仰承佛大威神力所加被,普徧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缘和根性,用偈颂来表达所要说的法。

宁受地狱苦 得闻诸佛名
不受无量乐 而不闻佛名

我宁愿受地狱种种的痛苦,而能常闻到诸佛的名号。但不愿享受无量的快乐,而闻不到诸佛的名号。换言之,宁可受苦,愿闻佛名。不愿受乐,不闻佛名。

我们生在八难中的佛前佛后难,虽然生在佛后难,但是还能闻法,听到佛名。有的人一生不闻佛名。好像北俱卢洲的人,寿命很长,能活一千岁,生活很快乐,但是不见佛、不闻法、不覩僧,永远闻不到佛名,也是八难之一。

所以于往昔 无数劫受苦
流转生死中 不闻佛名故     

因为不闻佛名,所以往昔在无量劫中流转,受尽诸苦,在生死海中顚沛流离,如果能闻到佛名,依法修行,就能出离三界,再不受诸苦了。

于法不顚倒 如实而现证
离诸和合相 是名无上觉

若能不用欲心去做事,就于法不顚倒,若能一念不生,就能证得真如实相,若能离开一切假和合的相,这就叫无上觉道。

在地藏经上说:「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那么,有人做善事,也有业,也有罪吗?不错,有业有罪,可是做善事要是无心,才是真善,要是有心,便是罪恶。古人说:「有心为善,虽善不偿,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故意去做善事,而希望得到好果报,这就是罪业,为什么?因为得到好果报,又会造恶业,譬如穷人,一文不名,不会赌钱,更不会吸鸦片烟。有钱的人,可以赌钱,可以吸毒,为什么?因为有钱哪!

有人在想,我去赌钱,将所赢来的钱,造一所大庙,这种思想,就是恶,你所造的庙是不清净的,恐怕没有人去修行。或者有人在想,我造庙是求福报,将来得到好果报,这也是罪业,那么怎样才有功德?要行所无事,没有企图,造庙建塔,是尽我的责任,不应该希求有什么果报,不要动念头,动念就是顚倒,不动念去做,没有分别心去做,没有妄想去做,这就是不顚倒法。若是有心有念去做事,希望得到好的果报,那是贪心。譬如有人拜佛,想求取儿女。有人拜佛,想求发财,或求万事如意,一切吉祥。如果佛是那样,岂不是成为贪汚受贿的佛?

我们拜佛叩头,是恭敬佛。因为佛是万德圆融,应该恭恭敬敬的顶礼,不计果报,不求果报,这才是不顚倒。如生一念,就是顚倒,未能远离顚倒梦想。

我们修行,不要想开悟,越想反而越不开悟。为什么?因为想开悟,就是妄想。所谓「只问耕耘,不问收穫。」到耕种的时候,就去耕种,不管收穫怎样?尽心耕耘、灌溉、施肥。有一分的耕耘,便有一分的收穫。不要动念,动念就有妄想。所谓「有心是妄想,无心是感应。」自己问问自己,一天有多长的时间一念不生?我们心猿意马,无有暂歇,不是东看,就是西望,这就是打妄想,也就是顚倒。什么是顚倒?就是应做而不做,不应做而做。若能不打妄想,就是于法不顚倒。

现在非和合    去来亦复然
一切法无相    是则佛真体    

众缘假和合而成的相,叫和合相。譬如一粒微尘,集多而成山丘。佛的实际理体,不是和合而成的。不但现在不是,就是过去和未来也不是。为什么?因为一切诸法没有一个体相。没有体相,才是佛的本来面目,实际理体。

若能如是观 诸法甚深义
则见一切佛 法身真实相

一切虚妄和合相,不要执著它。假设能这样的观察,就能扫一切法,离一切相。一念不生,万物皆备于我,这就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的真实义,也就是真如实相,就是一念不生。也没有善念,也没有恶念。六祖大师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在不思善不思恶,这个时候,还有个什么?就是每个人的本来面目。这种境界,说是容易,做时很难,若能在五分钟内,不生一念,其功德已胜过恒沙七宝塔,所谓「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因为把法身慧命栽培、灌溉、施肥、耕耘,所以功德最大,就是诸法甚深义的境界。

假设能这样,那么,就能看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什么?因为明白了佛的法身真如实相的道理;这样,佛会常和你在一起。

我们为什么不能返本还原?就因为有所执著,有所顚倒。在地藏经说:「一切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一般人看三恶道的众生,所行所做,都是顚倒,都不合法。可是天上的人,看人间的人,无论是善事或恶事,也都是顚倒,而不合法。我们自己觉得所行所做,都是善事。我们修行、吃斋、念佛、诵经、拜忏,以为是用功修行,可是在天人看来,都是顚倒梦想。为什么?因为有所企图。吃斋想得好果报,念佛想得好果报,诵经想得好果报,拜忏想得好果报。希望将来当官、发财、健康、长寿。其实,这都是顚倒!有念就有苦,无求才是福。有所念就有所求,无所念就无所求。所谓「无心无念福无边,私欲杂念是罪愆。」凡是有所求有所念,都是顚倒。求做善事,也是顚倒。为什么?因为做善事,得好果报。等到得好果报的时候,又迷惑了。所谓「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穷人教他布施,是很困难的,因为没有钱。有钱人教他修行,是很困难的,因为要享受五欲之乐。不能修行,而造种种罪业,将来就堕落而受苦。在贫穷的时候,想布施做善事,可是到了富贵的时候,反而做些不合法的事,就堕落受苦。这岂不是顚倒相?

我们修行人,不求来生好果报,不求生天的果报,为什么?因为天福享尽时,也要受苦。要学无念、无求、无贪,这才是真富贵,所谓「无贪真富贵,知足小神仙。」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便可出离三界,了生脱死,这才是真自在。

于实见真实 非实见不实
如是究竟解 是故名为佛     

佛是究竟觉,离开一切顚倒、执著、分别、妄想,所以在真如实相体上,证得真如实相的境界。一切顚倒执著,分别妄想,都是虚妄,没有真实的体性。什么是究竟解?就是于实见真实。能在真如实相的理体,证得这种境界,便明白这个道理。这种如如的理,以如如的智来契合。因为这个,所以名为佛。

佛法不可觉 了此名觉法
诸佛如是修 一法不可得

佛说一切法,是破众生的执著。众生的执著没有了,佛法也没有用处了。我们要能没有一切执著,那么,一念不生,就是返本还原,回到本有的家乡。如果还有一分执著,便要以一分法来对治、来控制它。

佛法都是如如,没有一个知或不知,都到本有的境界上。我们达不到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境界上,所以要修要学。到究竟时,一法不立,万法皆空。能说出来的都不是,能觉察到的也不是,所以说佛法不可觉。不可用思想去觉察它、发现它。若能明白真如实相的理,没有一个觉,也没有一个不觉。明白这个道理,就明白佛法。

诸佛修道,都是修而无修,证而无证,无修无证。把贪瞋痴疑慢心都清净了,到一法不立,万法皆空的如如理体上,什么也没有了,所以说一法不可得。 

知以一故众 知以众故一
诸法无所依 但从和合起

要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是从一集聚而成多,又要知道多是由很多的一而成就的。在前边所讲的○字,那是超出数外,所谓「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所有的人,都在五行中,每人的相貌,都具足五行。脸瘦身高,属于木形。头尖下巴宽,属于火形。面方色黄,属于土形。面白属于金形。面黑而肥,属于水形。有人是木火土,有人是木火金。有的人本身金木相剋,自己和自己鬪争。水形和火形在一起,常发生鬪争。但零字就超出这些数目之外。

一般人认为命运有一定的安排,所谓「命有八尺,难求一丈。」不错!但这是指平常人而言。若是修道人,就不在此数中。修道人,不要问易经,那是一般凡夫俗子所用的。修道人的生死尚且能了,何况其他的数呢?更应该超出去,所以不要信之。讲五行不过明白其理而已,其实认真去修行,什么道理自然而然就会明白。这个零字是最要紧的法门!各位要对零字用功夫,仔细研究一番,将来一定会有办法,因为它不在数中。数目一开始,就有个一,可是零字,连一也没有了。 知道一多了,就是众多。

知道众多是由一成就。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为什么有无量?因为有一,为什么有一?因为有无量。若是一生出来,就有很多麻烦事,从一生出二三四,乃至八九十,无穷无尽的数目跟著来了,若是一没有人,多当然也空了。所以说「一为空处众为空,众为空处一为空。」一粒微尘没有了,一切微尘也没有了;众多微尘空了,一粒微尘也没有了。

诸法没有一个自性,所以无所依赖,但是从互相假和合,而成就一切方便法。

无能作所作 唯从业想生
云何知如是 异此无有故

天地间一切万事万物,有些人说在冥冥中有个主宰操纵!这是能作。一切万事万物,这是所作。有个主宰,祂能作一切万事万物,一切万事万物是祂所作出来的;一般宗教,都是这样说法。可是往真实来讲,没有那个人能主宰一切万事万物,所以才说无能作所作,没有一个能作者,也没有所作的事。那是怎样呢?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起惑、造业、受报。业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是从妄想所造出来。在最初是不觉,不觉就是无明,因为无明,就生出迷惑。要是没有无明,就没有迷惑。有了迷惑,就生出妄想。有了妄想,这造出种种的业。

所造的业,是种善因,就有善的果报。是种恶因,就有恶的果报。是种不善不恶因,就有不善不恶的果报。所以众生所遭遇,无非是自己所造的,没有人来支配所造的;乃至在轮廻中转来转去,不能出离,随业而受果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不离开生死。怎能知道是这样呢?要是离开这种道理,就没有其他道理可讲的。

有的宗教,主张世间一切是受神的支配,既然是受神的支配,那么,造善造恶与自己就没有关係。但到时候受果报,还是要自己去受,神帮不了忙,这是不合理的道理。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是从自己的业想生出来。好像有人,主使一个人去杀人。杀人者虽然犯罪,可是主使人也有罪。如果神来支配我们,一切一切都由神来做主,那么,我们所造的业,神应该分一半罪业,才合情理。如果不是这样,神教我们所做的事情,罪业是我们的,有功德是祂的,这就不平等、不合理了!

自己所造的罪业,与他人无关。所做是善事,就得善的果报;所做是恶事,就得恶的果报,这是很合理的因果。所以我们一举一动,并不受任何人来支配。如果真是受神支配的话,就不应该教我们做种种恶,只应该做种种善,这样才对。因为神不愿意人做恶事,希望人做善事。如果神没有这个能力,那么,我们做恶,还是自己受报。做功德是祂的,做恶是自己承当的,这太不合逻辑学了!

一切法无住 定处不可得
诸佛住于此 究竟不动摇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法,乃是对治众生的贪瞋痴。所以说一切法的本体是无所住。不住于有,也不住于空。因之,没有一定的处所。法无实体,都是因缘所生,所以是空。既然是空,还有什么地方可以住呢?诸佛就住在非空非有的中道理体。佛的法身是无相,无在无不在;佛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所以究竟不动摇。

尔时,无上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下方无上慧大菩萨,仰承佛的大威神力所加被。普徧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缘和根性,用偈颂来说他想要说的法。

无上摩诃萨 远离众生想
无有能过者 故号为无上

这位无上慧大菩萨,他的智慧、修行、愿力、神通等,都是无上。他所说的法,也是无上。他不但是位大菩萨,而且还是菩萨中的上首。领导一切菩萨,来到佛所,到妙胜殿聆听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

这位无上慧大菩萨,他所有一切的一切,都已达到极点,没有人能超过他的一切,所以称为无上摩诃萨。

菩萨是半梵语,具足是菩提萨埵。菩提译为觉,萨埵译为有情。也就是觉有情,又叫有情觉,意思是一样,没有分别。

什么叫「觉有情」?就是以自已所觉悟的道理,所明白的方法,来觉悟十方一切众生,令十方一切众生,同等得到这种觉悟。这是菩萨自觉觉他的思想。

什么叫「有情觉」?菩萨本来也是众生,因为修六度万行,所以成菩萨,乃是有情中的一位觉悟者。不但菩萨是众生,就是十方诸佛,也是由众生觉悟而成佛的。

凡是有知觉、有气血都是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佛菩萨在过去,和你我他都是一样,不过佛菩萨勤修六度万行,所以成佛成菩萨;我们懒惰,不肯修行,所以还是众生。

我们现在虽然修行,但是不精进,好像发愿修行,等明天再修行,明天又等明天,一日复一日,等到老了,也不修行,也没有成就。有人说,我年纪还轻,等我长大再修。可是长大之后,就被世间网所缚,不肯修行。到年纪老时,更没有时间来修行。等到死时,更不可能去修行,就因有这种思想,从无量劫以来,不发菩提心、不行菩萨道、不修六度万行,怎能了生脱死?因此在轮廻中生生死死,流转不已。如果我们不懒惰,像诸佛,菩萨,阿罗汉那样勇猛精进,早就会成佛成菩萨成罗汉,而成为有情中的觉悟者。

菩萨又译为大道心,因为道心特别大,不怕一切苦,不怕一切难,精进修佛法,尽力行菩萨道。又称为大士,大人之士,是位大丈夫。所谓「南海大士」,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别名;又叫开士,开明之士,没有自私、我见、我相。不嫉妬其他的人,也不障碍其他的人。

菩萨远离一切众生所有的妄想。众生所想的,都是为自己作打算,怎样才能利益自己。菩萨所有的妄想,都是想我要利益一切众生,我要教化一切众生,我要救度一切众生——这是菩萨捨己为人的思想。

菩萨的思想和众生的思想,恰好相反。众生想自利,菩萨想利他。有人说:「我现在行菩萨道,我也是菩萨」,不错,你是菩萨,可是,是初发心的菩萨,而不是老菩萨。老菩萨是无量劫以来,修行六度万行。你才是刚刚往菩萨路上开步走,是个初发心菩萨而已。所谓「鱼子奈摩罗,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如期结果少。」一鱼虽然产卵很多,可是成鱼很少。奈摩罗树开花很多,可是结果很少。初发心的菩萨,不知有多少?所谓「发心容易满愿难。」真正能行菩萨道,成就菩萨果者很少。这三种事,在因地很多,在果地很少。我们既然是初发心的菩萨,应该发永远的菩萨心,不要发五分钟的菩萨心,过了五分钟的热度,就退失菩萨心,这一点是很要紧的,希望大家注意,要有始有终,贯彻到底。

诸佛所得处 无作无分别
粗者无所有 微细亦复然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又可以说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得到的湼槃,而无所得。为什么?因为本觉是自然的,不需要任何造作,或加功夫来得到这个湼槃,也就是本有的觉悟,所以说无作无分别。因为不造作,不可以用识来分别。没有这个识了,就得到本有的智慧。不但六粗相完全没有了,就是三细相也没有了。这是佛内证德,自己所内证这种德性。这样的偈颂有六首,后边有二首偈颂是赞外化德,是教化一切众生的德性。内证德、外化德是佛所特有的一种德行。

什么是三细相?就是①业相②能见相③境界相。又说是业相、现相、转相。这种细相, 是很微细,不容易觉察、不容易明白、不容易知道的相。

①业相:怎样造的业?就是依不觉。无明生出三细相,所谓「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又说「无明为因生三细,境界为缘生六粗。」我们为什么来做人?因为造了做人的业,所以来做人。猫造了猫的业,狗造了狗的业,所以来做猫狗,这是自作自受。所以我们因为一念无明而来做人,因为无明而心动,这就是业。有业就有苦,所造的业,要受果报。造善业受善报,造恶业受恶报。

业相就是因为一念无明而起。简言之,无明就是爱的生死根本。在十二因缘中的无明,就是指男女相见,生出喜悦心而相爱。有了情情爱爱,就有了行为。我们生死根本,就从这里来的。

②能见相:有了业相,就生出能见之相。既有动作,就能见;如不动作,就不能见。

③境界相:有了见相,就生出境界之相。有见就有境界,无见就无境界。

无明心动,动就有苦。因为果不离因,造什么因就受什么果。有动就有见相生出,没有动就没有见相,所谓「念起百事有,念止万事无。」动就有个见相,就有个境界相,即是所见到现出来的境界。

什么是六粗相?就是①智相②相续相③执取相④计名字相⑤起业相⑥业繫苦相。境界为助缘,又生出这六种粗相来。由根本无明生出三细相,由枝末无明生出六粗相。

①智相:有了境界,就知道这个境界,便生出一个爱的心或不爱的心。这两种心,生生不息,妄生分别。

②相续相:依智慧的分别,生出两种心,爱和不爱,又生出苦和乐两种思想。或爱或不爱,或苦或乐,这种思想,相续不断。

③执取相:因为相续不断的缘故,就生出执取相,执著苦乐的境界。不知这是虚妄不实,反而深生执取之念。

④计名字相:执取境界,就计量这个是什么名字?那是个什么名字?就执著虚妄不实的名字,而生出分别的烦恼。

⑤起业相:执著虚妄不实的境界,又生出苦业、乐业、善业、恶业种种的相。依名字而取著,造出种种染净诸业。

⑥业繫苦相:这种相生出之后,被业繫纒,而不自在,无法摆脱。好像教人修行,他说环境不许可,家中无人照料,总之,有种种理由,这就是纒缚不脱的业繫苦相。 

诸佛所行境 于中无有数
正觉远离数 此是佛真法

诸佛教化众生这种境界,超出一切数目之外,因为佛已经远离一切数。众生还在数里边,有数就有言语可说,有思想可想。佛已超出言语道思想路。要能了解这种境界,这就是佛真正的方便法门。

学佛法的人,要没有我相、我见。如果有我相就有所执著,有我见还是有所执著。有所执著,就不能明白空理。若想明白空理,就要破一切执著。不为我自己做打算,而为众生的利益著想。不要忧虑,一切放下,所谓「放下身心佛自成。」我们为什么不自在,就因为身心放不下。我们对衣食住不要有贪欲心。衣服能遮寒就可以,不要穿漂亮的衣服。吃饭能饱肚就可以,不要吃太有营养的东西。房子能遮风避雨就可以,不要住豪华大厦。不要为身体发愁,愁白了头髮。到时候,它不説明帮助你,要退休,且逃之夭夭。既然是这样无情无义,何必为这个假的东西,煞费思量,千焦万虑呢?

如来光普照 灭除众暗冥
是光非有照 亦复非无照

佛光普照,佛的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众生心。把众生的心照亮了,把贪瞋痴消灭除尽,把黑暗照成光明,息灭八万四千种习气毛病。我们学佛法,就是灭除众暗冥,不要执著佛光,我怎没有看见?研究佛法,开了智慧,这岂不是佛光吗?若越研究越糊涂,不懂真正佛法的道理,这是没有灭除习气毛病,不能说佛光不普照。自己不开智慧,贪瞋痴还是老样子,一点也没有改,这就是亦复非所照。也不是有照,也不是无照,照而不照,无照而照。这是说自己的智慧光明现出来,就是佛光普照。自己的智慧光明不现出来,就是佛光不普照。

佛光譬如电力公司,我们所住的房子,将电线、电灯、开关等等,都已装妥,已经接通电力了。但如果不去按开关,这电灯始终不会明亮,这屋内永远是黑暗的。为什么?因为电不通,所以不起作用,要按开关,立刻灯光明亮,照破黑暗。我们众生的心,就是开关,把心的开关打开,佛光就亮了。若心的开关不开,就是有佛光,也照不到。这个譬喩虽浅,但有相同之理。各位!快把心的开关打开,接受佛的智慧光来引证,这样就得到佛光普照。

每个众生,都有他自己的习气毛病,有的欢喜吃酸味,有的欢喜吃甜味,有的欢喜吃苦味,有的欢喜吃辣味,有的欢喜咸味,这五味各有所好。佛说法也是这样的情形,是因人施教。有人欢喜小乘法,佛就说三藏教。有人欢喜大乘法,佛就说般若、法华、湼槃。佛教分出多种教,每种教都不同。按天台宗来讲,分为四教,就是藏、通、别、圆。按贤首宗来讲,分为五教,就是小、始、终、顿、圆。因为人所欢喜的教理不同,所以分出这种种的教。佛说完这部经,又说那部经。把那部经说完,又说那部经。每部经都是对治众生的习气毛病。那类众生需要那部经,那部经就是真经。这类众生需要这部经,这部经就是真经。换言之,对治众生的机,能除去众生的毛病,就是真的。不能除去众生的习气,都是假的。

佛将要入湼槃的时候,有人问佛:「世尊!您说了这样多的经典,怎样流通?」佛说:「我一个字也没有说,那有什么经典?」这岂不是佛在打妄语吗?佛说了三藏十二部那么多的经典,怎说一字也没有说?不是的。这就是说,有用是真的,无用是假的。众生若都不用,这经典当然一个字也没有了。

佛曾经预言:「一切佛法在殒灭的时候,是楞严经最先灭。」现在已发生这种现象。全世界上有很多人说楞严经是伪造的。究竟是真是假?也没有什么凭据,不过,他们只是望空捕影,乱加批评而已,不但一般学者是这样评论,连出家人也公开说楞严经是假的。这是随著学者境界所转。不但说楞严经是假,慢慢的所有的经典都是假的,没有一部经是真的,一点一点就消灭了。末法!末法!就是这样的末法。大家都说楞严经是假的,楞严经咒当然也是假的,如是者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这样的宣传,佛教徒本身都摇动起来,就没有人来学楞严经,来诵楞严咒。那么,就没有智慧,来认识那个法是真,那个法是假。

其实,不论那部经,对自己有利益,就是真经。没有利益,就是假经。虽然是佛说的,不对机又有什么用?总而言之,契合就是真的,不契合就是假的。

于法无所著 无念亦无染
无住无处所 不坏于法性     

一切法为度一切众生,若无一切众生,一切法也空了。法是对众生而有。佛经就是众生经,也就是心里的经。所以一切一切都要反问自心。所谓心真法就真,心真,假经也是真。为什么?因为没有那样多的分别。如果心有分别,真的经也变成假的经,真的法也变成假的法。这和诵咒一样,没有分别心来念,没有妄想心来念,虽然咒音有点错误,可是照样有感应。为什么?心诚专一则灵。如果有分别妄想来念,咒就是灵也不灵了。

所谓「正人行邪法,邪法也是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也是邪。」可以这样说:「正人念假经,假经也是真。假人念真经,真经也是假。」不是经有真假,而是人有分别。计较这个是真,那个是假,这是不懂佛法。若是懂得佛法,绝对不会在这个地方来用功夫。所以说于法无执著,也就是没有分别心。没有净念,也没有染念,染净俱不立,常遇白牛车。如果染净都空了,就能常常遇到真实的法。这个法是尽虚空徧法界,无住而无所不住。但是都在自性中包括著。这个就是不坏于法性。法性是尽虚空徧法界,不是这个小地方是我的,那个大地方不是我的。或者,那个大地方是我的,这个小地方不是我的。没有一个是我,没有一个不是我,都没有超出法界之外,都在法性中包括著。

此中无有二 亦复无有一
大智善见者 如理巧安住

这是不二法门,就是在性上不二。也就是一,甚至连一也不立,所谓「一法不立,万法皆空。」一也没有,二也没有。也就是没有一没有二这种的念,连念也没有了。若是还有个二的念,那还是罣碍、还是虚妄、还是有念。把没有念的念也没有了,这才是「真空无人我,大道无形相」的境界。

有大智慧的人,善见一切理,就是真空妙有的道理。这是微妙不可思议的住而不住,所以叫安住。

无中无有二 无二亦复无
三界一切空 是则诸佛见     

在无中要没有二的念。要有二的念,那就是没有空。没有二的念,就是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和法界理体相合,所以才说三界一切空。空就是第一义空。第一义空了,这时候,便和法界合而为一。法界就是我们的自性,自性就是法界;这是诸佛共同一种的见解、一种的境界。

凡夫无觉解 佛令住正法
诸法无所住 悟此见自身    

凡夫的知见,总有一种执著和罣碍,没有真正的智慧,所以对一切一切都不明白。因为凡夫不觉不解,所以佛教化一切众生,合住于正法,不要有邪知邪见。众生要住正法,法住在什么地方?因为诸法本空,所以诸法无所住,若能明白这个道理,就能把一切执著破了,能真正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

非身而说身 非起而现起
无身亦无见 是佛无上身

在金刚经上说:「佛说非身,是名大身。」要是身,就不是大身,大身就是法身,法身说是身;实际上,没有一个形体,它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所以佛说非身,是名大身。没有一个真实的身体,而只是说一个身体。佛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无在无不在,无知无不知,无照无不照,无现无不现的,所以说非起而现起。不是像凡夫分别有起有不起,有动有不动,佛是静不碍动,动不碍静,动静一如,这是非起而现起的道理。

既然没有身,又怎会有个见呢?无身无见,就是佛的无上身无上见;无上法身,是没有形相的。要知道没有形相,犹如虚空一样,所谓「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在意念中不但没有染汚法,就是清净法也不生,所以一切一切都是本来具足,本来圆满,这就是佛的无上身。

如是实慧说 诸佛妙法性
若闻此法者 当得清净眼    

像前边所说种种的道理,是从真实慧菩萨那里听来的,他是这样的说,我(无上慧菩萨)也是这样的说,这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妙法性,若有人听到这种妙法性,应当得到大智慧,得到清净法眼。

尔时,坚固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上方坚固慧大菩萨,仰承佛大威神力所加被,普徧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缘和根性,用偈颂来说出所想要说的法。

伟哉大光明 勇健无上士
为利羣迷故 而兴于世间

非常伟大的佛陀!他的智慧大光明,已达到最高顶峰,佛是勇猛强健,对六度万行,非常勇健,佛有十个名号,无上士是其中之一,佛是最尊最上的大士,没有人在他的上边,佛为什么来到娑婆世界?是为利益一切羣迷的众生,佛令众生,反迷归觉,捨邪为正,返本还原,见到本来真面目。佛为了教化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了生脱死,才出兴于世间。

世间有三种:①器世间②有情世间③正觉世间。什么是器世间?就是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什么是有情世间?就是一切众生所住的地方。什么是正觉世间?就是一切圣人所住的地方。在有情世间,有的成佛,有的成菩萨,有的成阿罗汉,他们住的世间,叫正觉世间。

现在所说的世间,包括这三种世间。佛来到这世间教化一切众生,令其明心见性,究竟成佛,这是佛的心愿,也是佛的慈悲心。

佛以大悲心 普观诸众生
见在三有中 轮廻受众苦

佛用大悲心,普徧观察十方所有的众生,见一切众生在三有中受生死,在轮廻中受一切苦,实在很可怜,所以来这世界,教化众生出离苦海,得到湼槃的安乐。

佛教化众生,用慈悲喜捨四无量心,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什么是无缘大慈?就是遇到无缘的人,要用慈心来对待他、来感化他,这样才结善缘,如果对无缘的人,不去结缘、不注意他、不接近他,始终是无缘人。什么是同体大悲?就是要看自己不对,不要看他人不对。佛看众生不对,当作自己的不对。我常说这几句话:「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你们大概都会背得出来,可是还不会用,所以还是常常议论他人不对。如果能够这样想:他人的不对,就是我的不对。他人的罪业,就是我的罪业。不要有彼此分别,看成一体,这就是大悲心。

我们为什么有生死?就因为有欲心。欲念是生死的根本。我们修道的目的,就是了生脱死,怎样修呢?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断欲去爱。如果彻底修有成就,生死就会了,没有欲念,就把地狱门关上。所以修道人,主要是修没有欲念,有欲念就有漏,有漏就有生死。无欲念就无漏,无漏就无生死。

佛看众生在欲界、色界、无色界,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今生给姓张做儿子,来生给姓李做孙子。再来生给姓赵做爸爸,或给姓王做爷爷。这样头出头没,没有休息。有时,前生是父子,今生是兄弟,或者前生是爷爷,今生做孙子。这种顚倒,是差别的因缘。有时做善事,生到诸天,有时做恶事,堕落地狱。在轮廻中,转来转去。

在欲界的众生,欲念特别重,所以不证果。在色界还有形色可见。在无色界虽无形色可见,但有一个分别的识。因为有识,还没有超出三界,因为分别的根还没有断尽。众生没有出三界,就要受诸苦。苦有三苦:①苦苦②坏苦③行苦。又有八苦:①生苦②老苦③病苦④死苦⑤爱别离苦⑥怨憎会苦⑦求不得苦⑧五阴炽盛苦。尚有无量的苦,是尽未来际也说不完的。

众生要受无量的苦。有一人而受多苦,经过很多种的苦难;又有多人受一苦,例如战争,多人无饭吃、无衣穿、无屋住,大家共受一种的灾难。种种的苦,一言难尽。

外道不是执断就是执常,都是极端的主张,不是中道的理论。执断者,强调人死如灯灭,什么也没有了,没有因果、没有轮廻,做善做恶皆无报应。这是执断的邪见。执常者,强调人死来生还是做人,不会做畜生;畜生永远做畜生,不会做人。这是执常的邪见。他们不明白因果循环的报应,所以在轮廻中流转,而受诸苦,永不得解脱。

唯除正等觉 具德尊导师
一切诸天人 无能救护者    

佛以大悲心,拔除众生之苦。佛看众生在三有中,轮廻辗转,受一切苦。唯独佛才能救众生离苦得乐。一切诸天的人,无能解救众生苦。佛是具足福慧双圆的大导师,也是三界的救护者。我们愿意改恶向善、改邪归正、悔过自新。我们愿意廻光返照,反迷归觉,都能得到佛的救护,出离苦海,达到彼岸。

若佛菩萨等 不出于世间
无有一众生 而能得安乐    

假设诸佛、菩萨、及一切圣众,不出现于三世间,那么,就没有一个众生能得安乐,为什么?因为不知道修行的方法,也没有人来指导如何修行,来成就佛道。

如来等正觉 及诸贤圣众
出现于世间    能与众生乐    

佛成无上正等正觉,出现于世。一切贤圣僧众,也出现于世,他们能给众生一切真正的快乐。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就是没有苦只有乐。

若见如来者 为得大善利
闻佛名生信 则是世间塔     

为什么想要见到佛?因为想得到大善利,也就是想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如果闻到每一位佛的名号,都生出信仰心,这个人就是世间的灯塔,能照明黑暗,引导迷途的众生,安全抵达安乐之境。

我等见世尊 为得大利益
闻如是妙法    悉当成佛道     

我们大家想要见到世尊的目的,就是想要得到大利益。聆听世尊所说这种不可思议的妙法,将来都应当成佛。在法华经上说:「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又说:「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佛像,渐见无数佛。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我们进塔庙时,或者单合掌,或者低低头,再能念南无佛、十方三世一切佛;南无法、诸佛所说一切尊法;南无僧、十方一切贤圣僧。不但具足念三宝的名字,就是单念一声南无佛,将来就会成佛。

诸菩萨过去 以佛威神力
得清净慧眼 了诸佛境界    

所有来到菩提道场的菩萨,他们在过去仰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大威神力所加持,而得到清净的智慧眼,照了诸法实相,所以明了一切诸佛的境界。诸佛境界如虚空,可是还有妙有。空不碍有,有不碍空,空有无二,这就是诸佛的境界。

今见卢舍那 重增清净信
佛智无边际 演说不可尽

我们现在见到圆满报身千丈卢舍那佛,更能增加清净的信心。有人见佛像庄严而信佛,这种信不清净。有人学佛法,不是想弘扬佛法,而想作大法师,辩才无碍,得到胜利,这也是不清净。清净信,就是恳诚亲切的信,没有染汚法掺杂在内,纯粹是清清净净的信仰。

佛的智慧是无边际,无论怎样演说,也不可以说完的,佛的智慧是超出一切,不可以言宣的。佛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圣人。

胜慧等菩萨 及我坚固慧
无数亿劫中 说亦不能尽

坚固慧菩萨说:「西方胜慧菩萨和其他八方菩萨,以及我坚固慧,就是在无数亿大劫中,虽欲把佛的智慧和境界,完全都说出来,可是无法可以说尽的。」

▲Top

法界佛教总会‧DRBA / BTTS / DRBU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