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总会.DRBA Logo

水镜回天录白话解.贤圣篇

化老和尚著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夫子不离仁

仁,就是我们自性里边的一个善种子。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出自《论语.述而第七》之二十九

仁远乎哉:乎哉,是问话、探问的口气。远,是困难的意思,也就是离你很远。这个是疑问的口气,白话文就是:“仁”离你很远、很难吗?

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说,我若想行仁慈的道,仁慈就来了。斯仁就是这个“仁”就来了,你想行它,它就来了,它就是在你的自身里面,不用到外面去找。也可以说,仁在外面吗?不是的。因为我想要行这个仁慈,这个仁就来了,所以不是在外面的。

这个“仁”是在我们自性里边的一个善种子,讲到这个“仁”,一般人总把它讲的很玄妙,其实“仁”就是那个生生不息、化化无穷的能力和功用。好像你有颗种子,无论任何种子,都有个萁,例如黄豆就有个豆萁,小苗就从豆萁那儿出来,生枝长叶,开花结果。所以这个“仁”,就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能力,及化化无穷的功用,一个能力和一个功用。

人也是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肚脐,这个肚脐也就是那个生生不息、化化无穷的功能。这生生不息的能力,都是在那个地方发的,它是天地都通的,通天地、通万物。所以你们若懂得肚脐那个能,那你就要修行,来培植这个能;在种子那个地方,给它多浇一点水,上一点肥料。水是什么?就是智慧;你要有智慧,要用智慧去修行。肥料是什么?就是你要立功;要栽培内功外果,然后才能把你这个能充满了。推而广之,扩而充之,这个仁是,“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藏于密”。“仁”和“佛性”是不能分开的,仁从什么地方来的?就从佛性来的,所以孔子才说:“我欲仁,斯仁至矣!”

这个“仁”就是个宝所,你们懂吗?你们要到那个地方去取宝,不要把“仁”伤害了,你这样去修行,一定有所成就的。


── 一九八七年夏.讲于万佛圣城妙语堂


▲Top

法界佛教总会 . DRBA / BTTS / DRBU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