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观世界-法界佛教总会1978年亚洲弘法记实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宣化上人开示

曼谷之行

九月十三日 新加坡─曼谷

如幻师咒术,能现种种业;
众生业力故,国土不思议。
譬如梦中见,种种诸异相;
世间亦如是,与梦无差别。

──《华严经十忍品》

今晨拟定飞往泰国(Thailand),飞机本来在早上九点起飞,但整天骤雨狂风,一直延迟到下午三时。恒朝法师微笑着说:“此地的天龙八部,大概舍不得我们离 去!”

在机场道别了二百多位莲友,踏上飞机,经过两小时的航程,抵达曼谷(Bangkok)。

我们计划居留于泰国华人佛教会(泰国中华佛学研究社)。下机已见理事长高向如居士,副理事高根昌居士,副秘书杨乘光居士及其他理事在迎接。谢其华居士也在百忙中抽闲,从吉隆坡赶到此地与我们聚首。现在这访问团,少了于果空和果勒两人。却增加了黄逢保伉俪、吴雪兰及吉隆坡几位佛友,随我们同行,增加声势。

斜阳洒照,缓缓地开车驶回市区中心。薄雾笼罩,华灯初上,一条条灰黯的街道,亮着萤光似的灯光。淡淡的残阳之下,豆大的微尘在空中飞舞、荡漾,一粒一粒数不尽,如梦如幻。驶过曼谷风尘仆仆的街衢,感觉一丝微微的凄恻。天空已化成一片惨白,此时,画面已涂上“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的几分萧条。

一个小时之后到达佛教会,是一幢三层楼的旧式房子。今晚没有在报章上发表消息,待明晚才正式开示。

九月十四日 曼谷

早上我们全体团员,除了三步一拜的两位法师,在佛教会理事及谢其华居士率领之下,都前往参观玉佛寺。玉佛寺位于市内大宫殿的一隅。此是泰国历代王室建设的宫廷,在几亩土地上建筑起庄严华丽的大佛寺。楼宇及围墙四壁,都由彩色琉璃瓦砌成,红的、绿的、蓝的、黄的,在温煦的太阳下熠熠发光。玉佛寺早已驰名于世,相传这尊玉佛源于缅甸,本预算运送到海外,但船一驶过曼谷海湾便搁浅不动。当地居民视之为菩萨圣旨,就在此建寺,虔诚供奉玉佛,视之为国家奇宝,从此吸引不少海外游客前来瞻仰。

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心外的色声香味触法,是走马灯的幻影,欲要揣摩本地风光,非要细探心头方寸;恍恍忽忽之中,会喜觉“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

*  *  *

晚上约七十多位信众来听法,这比起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几千信众的热闹场面,稍有不同。但法轮是常转的,真理也不会在数目字上生分别心,上人仍是孜孜不倦,赤心一片地观机逗教。

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对海外法师来弘法,反应却这般冷淡,无形中反映国内民心不宁,及政治局势的蹉跎。此地南北两传的法师,似乎不大往来,佛门弟子若不联袂宣扬法教,佛法又怎能兴盛起来?

今晚,上人的开示很轻松:“有人问我,美国的佛教是怎样的?告诉你,美国的佛教,又叫愚痴教。为什么呢?如果不是愚痴,怎会有类似三步一拜的出家人,不管他日晒雨淋,仍旧毫不间断地拜呢?

这不是愚痴教吗?不过,‘养成大拙方成巧,学到如愚始为奇’,‘舍不了死,换不了生,舍不了假,成不了真’;‘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我们身为佛教徒,如果连一点苦头也吃不消,这成什么佛教徒呢?叫人布施,自己不布施;叫人修行,自己不修行,这是说食数宝,口头三昧,无有是处。

我们在美国的出家人,本着‘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的宗旨,要讲究骨气节操,不为五斗米折腰。无论遇到任何境界──利害得失毁誉苦乐──都不动心。虽然这不算很高的境界,最低限度能够常常快乐,这不是很好吗?所有的名词都是假的,是客尘,非主人翁,为什么要被名利转得颠颠倒倒?”

继后上人传授〈楞严咒〉里的开智慧法门:“这个开智慧法门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我是个千两黄金不卖道旳人,但见到诸位诚恳,便毫无代价地传授给你们。”

九月十五日 曼谷

早上我们都去报恩寺,拜候普净老法师。普老是泰皇颁赠封号为“华宗大尊长”荣衔,享誉国际,追随拜见者皆是王亲国戚,达官贵人。报恩寺是一座璀璨庄严的庙宇,踏进门槛,如临珠宫宝阙。地上是五彩石砖砌成的大朵莲花图案,地板磨得闪闪发亮;园外紫艳黄花,争姘斗丽。

上人一路上对所有的大德高僧,都是谦逊融和,一视同仁。然话里寓深于浅,耐人寻味。现在他很坦诚地对普老说:“我是预备把万佛城献给全世界的佛教徒,地方这么大,自己用不着,还是让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您也义不容辞,来美国助我们一臂之力,弘法利生。”

普净法师看了我们随带的介绍册子,不禁赞叹道:“好大的地方,在那边可以买块地,盖个小茅棚吗?”

上人回答:“地方全是公家的,何须要买?您老喜欢住在那儿,我们一致欢迎。”

半个小时的闲谈很快溜过,我们顶礼老法师告辞后,驶回市区。

*  *  *

晚上的法会,除了两三位法师,都是在家居士。上人的开示摘要:“在佛教里,我们不要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不要把一个本来圆满的宗教,蹂躝成不真实的制度。宣化自出家之后,目睹这个情形,内心非常悲痛,故立志要尽我所能,改良佛教里自私自利的作风。但不是先要他人改,而是从自己身上做起。佛教徒应该天天检讨:我对佛教有所贡献否?如果没有,就应该生大忏悔,改过自新!”


法界佛教总会/DRBA.BTTS.DRBU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