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总会‧DRBA Logo

高僧传─百日禅系列(二)

化老和尚开示于1970年11月15日~1971年4月14日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求那跋陀罗法师   

 南朝‧刘宋‧京师中兴寺

◎宣化上人1970122223日讲于三藩市佛教讲堂

这位法师通达三藏——经律论,一心修禅习定,得到甚深的禅定三昧。 他礼忏拜佛,请佛开智慧,好会说中国话,果然满愿了。

今天讲一讲求那跋陀罗法师,这一位法师是印度人,你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不是中国人。但是他和中国人最有缘,跑到中国来弘法,一定要度中国人。他发愿从印度跑到中国,来教化中国的众生。这一位法师生来不太聪明,但是以后他学佛法,就开了大智慧,所以又比任何人都聪明。他通达三藏——经律论,一心修禅习定,得到甚深的禅定三昧。

他的家庭本来是个外道,为什么他那么愚痴呢?就因为他家里原来是外道,爸爸是个外道,妈妈也是个外道。外道外到什么程度呢?不准家里所有的人看和尚,不准家里所有的人接近比丘,信仰沙门。要看见比丘来了,就形容比丘比老虎还厉害,比毒蛇还恶,说这个近不得,你一近就没命了,你无论如何不能接近沙门。因为他家里有这种规矩,所以小孩子很愚痴,生出的小孩子,所谓“四六不懂”,不懂得四,也不懂得什么叫六。四、六他不懂,四个也不知道,六个也不知道,就是不识数。

那么求那法师,他怎么又聪明了呢?这个因缘很特别的。他有一次就见著一部《阿毘昙杂心论》,他一看《阿毘昙杂心论》就开了悟,说:“喔,这个佛教太妙了,佛法是太高了。”于是乎就从家里逃跑了,从外道这个门里边鑽到门外边,鑽出去,就去访善知识。

他的因缘也不错,一到外边,他们平常所谓的老虎、毒蛇啊,他就遇著了!

遇著比丘了,这比丘就给他说法,“说是出家不容易的,不要说你自己出家,就是你看见出家人,这都是有善根,才能见著出家人”。你看,你们美国现在这些青年人都是有善根的,才能见著出家人。比你们老一辈的人见著出家人很少很少的;除非跑到国外去,尽作很多的holiday, vacation(度假)或者见到过比丘,在美国本国里很少见到的。或者有些见著是在picture(图片)、在book(书上)看见比丘的样子。真正亲近比丘是很少的,这我可以下断言。现在你们这些个青年人善根都成熟了,所以这个国家就有了比丘、比丘尼了。这位比丘就对求那法师说:“你见到三宝是很不容易的,你若是能出家作比丘,那更是不可思议了!”求那跋陀罗法师于是乎就把头剃了,当然是先作沙弥,以后才能受戒作比丘。

“求那跋陀罗”翻译过来意思是“功德贤”。本来在《六祖坛经》上有达摩蜜多,又有求那跋陀罗。果逸曾经问过我,说是:“达摩蜜多是不是六祖的尊证和尚?”这个没有法子考证,我可以这么样说,有两个达摩蜜多法师,因为同名字的印度人和西方人差不多,好像Steve我们这就有好几个,Steve Lovett,Steve…,又Steve…很多。当时印度人也是这样子,名字很多是重複的,大约和英文的名字差不多,所以就很多同名字的。尤其他或者有一个字、两个字不同,但是梵文翻到中文,中国人有的时候犯这种毛病,就说差不多可以了,差一点点不要紧,说叫Steve…就Steve了,不要叫那个…,就这么样子。因为这是刘宋(南北朝),宋代到唐朝已经一百多年了,那么一百多年以前的古人,不能再活到一百多年以后,还作六祖大师的尊证。所以求那跋陀罗和达摩蜜多,你可以说他是两个,不单单两个,你可以说他几百几千都可以的。不要一定追究是怎么回事,这些不关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名字嘛!所以不需要在这个地方来用太多的功夫,费很多时间。

那考古的人简直地都是没有事情找事情来干的。考古就是查一查历史怎么样怎么样,这个人是什么时候,那个人是什么时候,这就吃饱饭了没有工作,他就那儿来弄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愈考愈麻烦,说:“哦,这是假的,那个是真的!”世界有什么真的?有什么假的?没有的!你认为是假的就是假的,你认为是真的就是真的。好像现在,某一个国家说有个总统,你若没见到,可以说:“哦,那是假的。”就有,你也可以说是假的。若没有,你也可以说是真的。没有什么一定的定义。所以这位法师呀,本来他愚痴来著,他又聪明了,你说有什么一定的,是不是?都是那个人,以前信外道就愚痴,以后信佛就聪明了。所以这没有什么一定的。

这位法师在印度,到各处弘扬禅宗的道理,他在印度弘扬佛法很多年,就打了一个妄想,说:“中国大乘的根性已经成熟了,我应该到中国去教化众生。”可是他知道到中国教化众生是一件最难的事情,第一点言语不通,第二点路程非常遥远。于是乎他就想一个不费力的方法,怎么样呢?他说:“到中国去,要跑路,万里跋涉这太辛苦了,我就坐船好了。在船上可以天天不跑路,慢慢就到中国了,没有那么辛苦。”他想这么个方法,你说是不是聪明啊?若不聪明,你看他应该跑路,他就不跑路了,就因为他聪明——坐船。

你说坐船,但是也不一定就会到中国。他坐这艘船,走到一个海的中间,船就停在一个岛。本来是海,但是船走到这个地方,水都降下去了,就把这船放到海里边一个岛。这个岛是在海里边的,不是在海外边的;船在乾地上,船很大,人也抬不动,没有法子把它再搬到海里头去。这一些个人都认为在这个地方一定会死了,那时候不是像现在船那么多,很少的,不四通八达。求那法师想这个方法,却遇到这么一个魔障,这艘船不走了,他怎么样也想不到有这一种的困难。

但是这位法师聪明就是聪明,他也不著急,也不慌,他说:“我教你们在这船上的人,我们皈命十方三宝,皈命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大家都念观音菩萨,念十方佛。”于是乎大家都合起掌来,“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念著念著,观音菩萨在那儿大约就坐不住了,说是我得要去救这一班人去。所以观音菩萨就到这里,又有雨下了,这一下雨把海里的水又都涨起来,把这艘船漂著走了。漂走了还不算,顺风不知不觉地就把它颳到中国来了。所以说这位法师是很聪明的,他在那种困难的环境下,也不慌张,也不著急,还是一样相信十方佛,果然十方佛就把他送到中国来。

在刘宋有一个丞相,这位丞相信佛,就对他特别好。有一次就想要请他讲《华严经》。因为这位法师出家的时候,在印度有这么一个规矩,这么一种仪式——谁要出家了,就要抽一条籤,在籤上写的是经的名字,你抽到哪一部经的名字,就学哪一部经。这一位法师出家的时候,一抽就抽到《华严经》,所以他师父说:“你跟大乘佛法太有缘了,应该学《华严经》。”那么他就学习讲《华严经》、念《华严经》,时时刻刻都想著《华严经》的道理;所以到中国这位丞相就要请他讲《华严经》。

他讲几句中国话,好像早安、晚安啦,这些个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这几句常用的话他是会讲;但是要讲经呢,就不会讲了。要人翻译,大约当时的环境,中国人也没有人会梵语。他就礼忏拜佛,意思就请佛开智慧,好会说中国话,发这种心。拜了大约有一年多,有一天他好像在定中,又好像在梦中,就看见一位穿白衣服的人,手里拿著一把刀,另一个手拎著一个人头,这个人头是中国人的相貌,对他说:“你忧愁什么?”他说:“唉,我因为从印度来,有人请我讲《华严经》,我也不会中国的方言,所以请佛帮助我,就是这一点!”这位白衣服的人说:“那不要紧,我现在给你换一个头,你就会说中国话了。你愿不愿意啊?我把这个脑袋换给你,把你的脑袋割下来?”他说:“如果你认为可以就可以囉!”这个人拿刀就把他头给砍下来,把手里拎著的头给他换上了,说:“你痛不痛啊?”他说:“我不觉得痛。”之后醒了,也不知道什么道理,所有的中国话他都会讲了,于是乎就开讲《华严经》。

求那跋陀罗翻译过来叫功德贤,又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呢?叫“摩诃衍”,就是大乘法。在荆州这个地方,谯王是宋朝的丞相,请他讲《华严经》,一讲就讲了三年。三年之后,这位丞相就常常有一种的恶梦,就问摩诃衍法师是什么道理?摩诃衍法师告诉他,恐怕在一年之内,在宋朝里边就会有谋逆的事情发生。谋逆就是有人想要造反,果然在一年里边就发生了。因为以后这一位丞相也想要作皇帝,于是乎想造反。这个时候,摩诃衍法师忧形于色,面上现出来一种很忧虑的样子,可是他也没有讲。

丞相谯王就问他:“你是个修道的人,近来为什么这么忧愁的样子呢?”于是乎功德贤禅师就痛哭流涕,劝这位丞相不要造反,说你造反是不会成功的。但是丞相不听他的话,就一定要造反,还一定要带著他一起去。为什么要带著他呢?因为一般人对于摩诃衍禅师非常地信仰,如果他在军中,一般的军人、老百姓,都会相信这件事情会成功的,于是乎就一起去。从荆州到南京,中间经过一个叫梁山的地方,在这儿两军就打起仗来了,一作战谯王这个兵就战败了!

在这个时候,他这艘船在长江里边,离岸很远很远的。这位法师想一定会被军人杀了,于是乎就拿著一根竹杖,跳到江里去。这个水仅仅到他膝盖,可是他用竹杖再往水里一试呢,竹杖又搆不著底,到不了水底下。这时候离两岸很远的,他想这回一定会死了。虽然水只到膝盖这个地方,但是离江岸太远,没有法子渡过江去。正在这个时候,就从后边来一个小孩子,大约有十二岁这么样子,拉著他往前走。他说:“你这个小孩子,怎么可以渡得了我呢?”这么讲就觉得走了十几步远,到了江岸上。到岸上,他想把他所穿的衣服脱下来送给这个小孩子,来谢谢他。但是脱下来一看,这个小孩子没有了,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因为他在江里头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他知道一定是观世音菩萨派善财童子来救他,把这种危险的事情就过去了。

到了江岸上,对岸还是有兵,就被兵给捉住。宋世祖一发兵去平谯王的时候,已经吩咐军队的人,说你们无论谁要得到摩诃衍禅师,一定要好好待他,把他送到京里来。现在把他逮著了,于是乎就送他去见皇帝。皇帝就召见他,同他讲话,说:“我仰慕你很久很久了,很想见一见你,但是机缘没有成熟。到今天机缘成熟了,才能见著你。”摩诃衍说:“我是一种业缘,才遇著这么个情形。现在皇帝你不杀我,我已经就非常的感激了。”于是皇帝把他送到祇洹寺去,在那儿住,又供养他很丰厚,常常在皇宫里边请他吃斋供养。一般作官的也都皈依他,拜功德贤禅师来作师父。

有一次皇帝又请他到宫里头供养,这位法师因为时间的关係,没有剃鬍子,也没有剃头,他头髮也白了,鬍子也都白了。到宫里来的时候,宋朝皇帝就对这些官讲了,说是:“摩诃衍他智慧、辩才是人不能比的,并且也善晓人意。你问他什么,他一定很巧妙地答覆你。现在我问一问他,看看他怎么样?”于是乎皇帝和这一些个官就迎接他。皇帝说:“摩诃衍、摩诃衍,你是很远来的,但是现在唯有一件事情存在。”皇帝也没有说是什么事,这位法师就讲了,说是:“老僧从很远的地方来亲近皇帝,已经三十年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个死在。”本来皇帝说“但唯有一在”,也就是说一个死在。他就这样给答覆了,所以皇帝很高兴,就叫摩诃衍坐到他旁边,喔,这些个官也高兴了,都特别注意这位法师!

在这儿住,这儿有个地方叫凤凰楼,在凤凰楼的西边给造了一个寺院。庙造成了,有很多的比丘来到庙上住,但是到半夜的时候,就常常有人来叫门。譬如这位比丘在他自己的房里睡,就有人来叫他的门,这人出去一看,又没有人。常常这样子,众人都认为是有魔鬼了,在这儿搅闹道场。摩诃衍法师听见一班人这么样讲,就点著香来祝愿,说:“你们各位在这儿住得很久了,与这儿很有缘的。现在我造这个庙,你们若是能在这儿住,就作庙上的护法善神;若不能在这儿住呢,就请你们各自随便,不要在这给修道的人添麻烦。”他祝愿完了之后,就有出家人、在家人十几个,在同一晚间都作了一样的梦,梦什么呢?梦见不知有多少鬼呀,都担著行李,拿著他的东西,都搬家了。由此之后,再没有人来叫门了。

有一年正月间,摩诃衍法师觉得身体有一点毛病,就向宋朝的皇帝和这一些个官员告辞。告假完了之后,结上跏趺坐,就入了涅槃,这个时候他七十五岁。

这位法师本来是个外道家庭的儿子,但是他出家之后,把父亲、母亲都度得皈依三宝了。因为他父亲、母亲知道他出家了,就常常叫他回到家里去见一见面。这时候他已经受了比丘戒,受了菩萨戒。他写封信给父亲、母亲说:“你们如果还是守著外道的法,我就是回到家去见你们也没有什么益处;你们若能皈依三宝,那么我们时时都可以相见。”他父亲、母亲听见他这么样一讲,于是乎也就很受感动,改邪归正,外道法不修了,皈依三宝作了佛教徒。你们想一想,这位法师以前没有什么智慧,以后修行就开智慧了。又能把父亲、母亲都度得信佛,把外道的知见都改变了,所以是很值得我们每个人向他学习的。 

我们修道的人都应该自己找一个榜样。要找一个好的榜样,我们照这个好的榜样去学习。那不好的呢,我们就当作戒师;好的我们就要效法他。所以我们看哪一个大德高僧,是我最欢喜、最崇拜,就学那一位。不是听完就没有事了,所以要特别注意。孔子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就是善者可以为法,不善者可以为戒。我们见到好样子的,就要向他看齐,和他一样;那个不好的样子呢,就不要和他一样。所以修行,在没有明白佛法以前,可以随随便便的,什么都可以作。明白佛法之后,就不可以太随便了,时时刻刻都要很小心、很谨慎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好像到深的水里边去,如果你不小心哪,就会淹死;又好像在薄冰上走,你错迈一步,就会掉到水里去。我们修行就是要这个样子。

这个高僧,高僧是从矮的地方走到高的地方去,不是他一出家就是个高僧,他是一点一点修行成功的。我们修道的人也都要这样子,要一点一点地往上修,不要任自己的性,说我欢喜怎么样就怎么样,那不可以!必须要常常反求诸己,常常迴光反照,常常问问自己,我今天怎么样?早晨起来要发一个愿,说我今天要不懒惰、不任性,要没有贪心、没有瞋心、没有痴心。一早起发这个愿,到晚间呢?要算一算这个账,说:“喔,我今天一早起发的愿,是不是照这个愿去作来著呢?是不是我发愿要不贪心,这个贪心还更大?要没有瞋心,这脾气也更多?没有痴心,作一点什么事情糊涂就都来了?”要算一算,是不是这样子?所以时时克己复礼,时时管著自己。所谓“摩诃萨不管他”,这个大菩萨不是管人家的,是管自己的。“弥陀佛各顾各”,我自己把自己照顾好了没有?总而言之,你若想往真了作,那菩萨会帮助你的。你若不想往真的作,往真的修行,那菩萨也不管你。

今年这一年就快过完了,今天是二十三,明天就二十四了。这一年过完了,又有一个新年来了,我们新年是要作一个新人,把那个旧的都放下。那么作一个新人,也就是作一个新修行的人。在中国叫老修行,老修行这个修行啊,都修行老了。我们这回要叫新修行,新修行永远都不老,作一个新修道者,就是作一个修行之中的第一个。那么第一个修行,在哪儿来说呢?是在这美国来讲,第一个先开悟的,第一个先成道的,这都叫新修行。说是法师你昨天讲修道不要有第一。这个第一不是你自己有的,是旁人给你的,你若自己想得到第一,那是妄想;旁人说你是第一,那就是真正第一了。想要作一个新修道的人,就要改变自己一切恶劣的习气,过去的那个人就像死了似的,等明年这个人就新活过来,作个新的。不要学这个小孩子(当时一个小孩在哭闹),这个小孩子就会磨妈妈。要学一个大人,大人不单不磨妈妈,也不磨爸爸,是很守规矩的。

所以我们听了之后,都要照戒律去修行,戒律是教人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也就是以前的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的种种譬如今日生,改过自新,改恶向善,这样子才没有白信佛一回,一定能得到你所希望的利益。方才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什么是贤呢?什么又是不贤呢?贤人就没有私欲;不贤的,就只有私欲。贤人是想利益其他的人,不贤的人就是想利益自己。贤人就是大公无私;不贤人就是最自私,他不公只有私。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要特别地省察一下,特别地注意一点。我们若是能不自私,就是圣贤;我们若是只有自私,就不是圣贤。所以圣贤和凡夫只在一念间,你这一念的转移就是圣人,一念的不明理就是凡夫。所以你想作圣贤也是在你自己,你想作凡夫也是在你自己。

作圣贤和凡夫既然在你自己,那若想作佛呢?也是在自己,在你自己的一念心,你自己想作什么就可以作什么。作圣贤是容易,作凡夫也容易,甚至于作畜生、作饿鬼、堕地狱也都很容易的。你若想堕落三涂去,那是最容易不过的,你只要不守规矩,就和三涂接近了。你若尽作好事,这就和三善道接近了。所以佛才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若想明白三世诸佛怎么成的,你就应该观看观看十法界这种变化的性,一切一切都是从每一个人的心里所造成的。
 

 

▲Top

法界佛教总会‧DRBA / BTTS / DRBU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