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總會•DRBA Logo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文士篇

化老和尚著述

上一頁目錄下一頁→│

開拓個己的生命景觀(序)

◎一瓣香

 

在中國文化中,雖說是行行出狀元,但一般民情仍是對讀書人特別推崇,士、農、工、商的次第,正說明了文人雅士在社會地位上的尊貴。因此向來古諺有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萬鍾粟。」似乎只要學業有成,就可以擁有最圓滿的一切。

時空推移至今,現代的華人世界,依舊強調高等教育,注重高等學歷,而仍以「士」指稱讀書人,紛紛冠以學士、碩士、博士的頭銜。中國人對文士的期許,一向高大深遠,為人父母者,莫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讀大書、做大官、創大業、得大名,最要緊的是賺大錢。可說是讀書為名利者,比比皆是;讀書為明理者,少之又少。

推溯古中國科舉時代的歷史事實,讀書人的最高成就即是登入政壇,將學術教育延展施行於政治事業,此即是學以致用的最高理想。但皇家政治特權的有限開放,畢竟只是一道狹窄的門徑,全國多數擠不進窄門者,或一考再考,鬱鬱終老;或授業私塾,勉強維生;或懷才不遇,滿腹牢騷;或落落寡歡,放蕩江湖;乃至多有堅執禮教,食古不化,墨守成規,故步自封者。諸如一類腐儒、窮舉子、酸秀才、冬烘先生等等,這多數是錯讀聖賢書了。

面對因緣錯綜複雜的世間實相,在時空流轉的座標上可以見出,古往今來同為文士者,而或資質各異、器識不同、境遇有別。身之在朝在野,心之得志不得志,才幹有高有低,品格有優有劣,其間可說是天壤之別。有才德兼備者,有德多才少或有德無才者,有才多德少或有才無德者,亦有才德俱無者。

大略來分,上等文士,心懷國際,希望藉著政治的影響力,發揮救人淑世、利濟萬民的菩薩心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身在朝廷,心在百姓,兩袖清風,愛國愛民,懷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 的將相胸襟。傳道、授業、解惑,本於宗教節操,真能為世界人類之萬代師表。

中等文士,心懷一家,願意揚名聲、顯父母、門楣增輝、光宗耀祖,縱然十年寒窗無人問,但求一舉成名天下知。吃得苦中苦,欲為人上人,金榜題名日,衣錦還鄉時,功名利祿,富貴榮華,文章斐然,子孫滿堂,受用不盡。

下等文士,只顧自己一身,輕則投機取巧,偷工減料,攀結權貴,鑽營名利,損人益己,不擇手段。重則甘為家賊漢奸,賣國求榮,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更有邪知邪見,著作邪書,毒素洗腦,壞人心眼者,尤屬斯文敗類,文士中之罪大惡極者。

現階段的時空,邁向二十一新世紀,在我們賴以存活的地球上,很多身心的病變快速出現,生理的、心理的諸多問題,無有良藥可以救治。物質界的進展雖一日千里,精神界的層次卻每況愈下,兩方面都產生了過與不及的危機。世界壞是由於人心先壞,人心壞是因為教育先壞,教育壞是源於文士的腐敗墮落。世上缺乏上等文士,教育不出真正的人才,人類社會是沒有希望、沒有未來的。

欲造就出德學兼備的人才,必須真有為教育而教育的人,上等文士即應作為人才的養成者。推展完善的教育制度,趨於多元化的學習,培植開放的心靈、寬廣的視野、深遠的見地,及恢弘的氣度,這一切都亟須具遠見者來倡導。一生致力義務教育的宣公上人,針對中國的讀書人,以世界性的讀書觀,深入省察古今文士的德行及學問,專力寫出許多篇章,並仔細講解文句。

希望廣大讀者憑藉本書的指引,正所以養成明確的判斷,並抉擇足資效法的典範,開拓個己的生命景觀。一代文士,可以波瀾洶湧,壯偉雄闊;可以細水長流,涓涓不斷;可以本固枝榮,欣欣向陽。進而自教教他,以先覺覺後覺,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人人皆為英朗之才,上等文士齊心努力,庶幾早日實現大同世界的究竟樂土。

水中之月,鏡中之花,回天之手,眾生仰賴。雖是夢中佛事,猶須努力盡心,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Top

法界佛教總會 • DRBA / BTTS / DRBU

上一頁目錄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