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大佛頂首 楞嚴經淺釋(78)
(第五卷)

唐中天竺沙門般 刺 密 諦 譯
美國妙覺山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弟 子  方  果  悟 記錄

(接上期)

在這裏我想起一個公案。從前有一個老修行,已經修了數十年功夫,仍未開悟。有一天他聽說某山上,有 一位開悟的老和尚,他便很專誠地前往參拜,又很慎重其事地穿袍搭衣,長跪合掌,懇求老和尚開示,怎樣才能得「解脫」?老和尚只簡單地說:「誰縛著你?」老 修行言下便得開悟。是否一句話就可以令他開悟呢?這要看因緣。可能老和尚知道老修行因緣已成熟,便點醒他。亦可能老修行平時也很用功修行,雖然未明白,但 遇老和尚一指點,便頓然貫通。所以中國古語說:「悶坐十年山,不如明師一指點。」自己盲修瞎練,總不如明師指點,才易明白,明師卽明眼善知識。什麼是明 眼?卽開佛眼,怎樣才能開佛眼?是要痛下功夫,專誠的修大悲法四十二手眼,一定會開佛眼。好像現在我有一位弟子,他已生生世世修了四十二手眼,所以現在能 開佛眼。你們想開佛眼,那要特別專心致意的修四十二手眼,一天都不能間斷,終會開智慧眼的。

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

解 結要由次第來解開,但最初怎會結縛在一起呢?是因依眞起妄。妄有六結,六結卽五陰,由不生不滅之如來藏,因一念無明,晦昧為空,便和有生滅之妄相互相結 合,而成阿賴耶識,卽第八識。第八識本來叫含藏識,卽如來藏,因受無明薰染,變成阿賴耶識。故由識陰先起而有行陰,卽第七識,末那識又叫傳達識;專傳達六 識之意思到八識處。然後有想陰,卽第六識,再有受陰,卽前五識;再有色陰,卽內之根身,外之世界。前四陰比較微細,每陰有一結,色陰比較粗,故有二結。解 結要從內向外,亦卽從粗至細,次第解開;六結解盡,五陰消滅,五濁亦就澄清。因推究根本,是由六根和五陰混合在一起而生出五濁,便有種種煩惱障礙。現在要 解結,便不要向外馳求,跟著識陰到處亂跑。因我人最初受生是由識陰。由識陰和五陰結成生死缚,便不得解脫。現在先由識陰解除,一根解脫,其他五根也就清 除。

修道入手法門,也要從六根門頭來修:眼不隨色轉,耳不隨身轉,鼻不隨香轉,舌不隨味轉,身不隨法轉,意不隨法轉、把六根門頭境界,旋轉過來, 收拾身心,反求諸己。再選擇最圓滿之根來修。眼根、鼻根和身根不圓滿,耳根、舌根和意根最圓滿。佛暗示耳根最圓滿,但沒有言明,要阿難自己選擇,若證得一 根圓通,餘五根之結亦解,便能入聖人之法性流,逆凡夫之生死流,就能成正等正覺。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阿賴 耶識即阿陀那識,譯作「執持」,能執持一切染淨種子,和根身器界,令不散失。所以此識亦卽如来藏,因受無明薰染,就成為藏。這阿陀那識是最微細難知,因受無明熏染,無明卽習氣,是故妄上加妄,引生諸趣,成為生死暴流,什麼都擋不住。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這阿陀那識是眞妄和合在一起。其體本來是全眞,因參雜無明習氣,故變成有妄。如果我說是眞,恐怕人就迷妄為眞,變成迷中更迷。如果說是妄,又恐怕人迷眞為妄,反致向外馳求。所以對於小乘權教,我都不敢輕易開演這種眞正大乘法。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自心取自心」:一切眾生,不明白見分和相分,都是唯心所現;故執著在見相二分上,以能見之見分,來妄取所見之相分,取字卽執著,結缚之意。

「非幻成幻法」:不能廻光返照,只知向外馳求,遂將本來不是幻法的,都妄成虛幻法了。

「不取無非幻」:如果明白見相二分,皆是虛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不會去取著。那就非特沒有虛幻法,就連非幻的眞法也沒有了。

「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非幻之眞法尚且不生,那麼妄之幻法更沒有立足之餘地了。

是名妙蓮華。金剛王寶覺。

如能不取見相二分,而能返本還原,轉識成智,那就是妙蓮華。蓮華是出於汚泥而不染,又是花果同時,金剛表示我們之眞正智慧堅固,有如金剛劍能破一切無明習氣,表示自在;寶覺,表示我們的眞心。

如幻三摩提。彈指超無學。

三摩提,卽等持之意,平等主持慧力定力。有慧力便能解結,有定力便不會結縛。有了定慧便能滅盡諸幻法,返本還原,證入圓通,得住首楞嚴三昧大定,那就在一彈指的時間便能超過無學,證四果阿羅漢。

此阿毗逹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阿毗達磨,譯作無比法。是一種從根解結,最高沒可能比得上的法門,是十方薄伽梵,十方三世諸佛,一同依照這條妙修行路,而得到證入無餘大涅槃。

薄伽梵是佛別稱,多用於咒語上,具有六義:(一)自在,喻佛性是自在。(二)熾盛—佛光是周徧熾盛。(三)端嚴—時常端正莊嚴。(四)吉祥—吉利慈祥。(五)名稱—人人恭敬稱讚。(六)尊貴—位尊而高貴。因具六義,故多含不翻。

你 們聽經,第一要具深信心,第二要有端嚴崇敬心,必須端正而坐,畢恭畢敬,就像對佛一樣,像佛來親口對你們說法,信佛就應該敬佛敬法。看經讀經時,絕不可躺 著的姿勢來看,這含有輕慢懈怠之意,不但不開智慧,來生還要墮落為蛇身,看經讀經都會開智慧,但必須十分恭敬,才能感應道交,才能開智慧。就好像我那個小 徒弟,他從來沒有見過我,但天天都對著那本有照片的書,念南無度輪法師。終於七十七天後,書本上居然走出一個人,來替他摩頂,從此他的病就好了。然後他才 來皈依我。這就是真誠恭敬心,才得感應道交。

(下期待續)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