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佛教美術的起源

花菴

佛門弟子的生活是樸素的,大抵注重實用,不論居處或衣着也是以實用為本來準備,因此跟美術便關係極疏遠。雖然有過十二頭陀來規定佛門弟子的生活方式,不過根據當時對各項條文的討論情形看來,也可以看出佛道修行究竟是如何的樸素。例如修行人所穿的掃糞衣,應拾取遺棄墓地一類地方的織物,剪下可用部份集合做成。有人以為只有佛門弟子才滿足這種生活,作為一位領袖的佛本人,無疑是過着華美生活;事實上佛本人的生活跟佛門弟子的生活,並沒有什麼不同。

據「大唐西域記」所載的一個傳說,說佛門弟子雖不許穿金欄衣,但佛本人却穿上這種衣服。但這條記載只是到了佛身原是尊嚴的思想成立以後,才出現的一種想法,並不是原始思想。與佛教有關的工藝品中最古的一件是收藏佛遺骨的蠟石壺,這種舍利壺是在尼泊爾南部的古塔裏所發現的釋迦族遺物,而這座古塔本身也是一件最古的與佛教有關係的建築物。由於長年累月為人遺棄,上部崩壞了,漸漸使人可以看出它的原形來。那是構造極簡單的,不過是用泥堆成一個半圓球形,再在外部用磚包好吧了,遺骨雖然與寶珠一起藏入壺內,但寶石的加工也做得很簡單,和寶珠一起收藏的用意只是表示佛的遺骨如寶珠一樣來尊重而已。

在佛滅度後過了三百年,始有阿育王出來建造石柱和佛塔。此時的佛塔既四圍築牆,又在造成四方形的塔門上用無數彫刻來裝飾。這類佛塔的代表之作便是桑支大塔;桑支大塔到處都有裝飾,彫刻的部份却很少。佛塔只用一種象徵來表示,絕不會彫刻出佛身來,至於彫刻作為本尊的佛像更不用說是不會有了。因為佛身是尊嚴的,當日的技術水平實不可能把像彫刻得出的。在部派佛教時代,即在僧教的最初五年間所用的表現佛的形象的方法,只是用菩提樹、金剛寶座、佛腳印等物來替代;直到大乘佛法成立後,才彫刻佛像和繪畫佛圖,希臘彫刻的受到印度歡迎,以及以犍陀羅彫刻做基礎來彫刻佛像,大概是跟這個問題有關的。

佛像最初創造出來時,無疑被人視為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的。相傳憍賞彌國的優填王最初用旃檀木刻成佛像時,曾出現過許多奇蹟。又「大唐西域記」卷八摩揭陀國條,也是把最初造成一尊高及一丈一尺五寸的佛像這件事,當成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實記了下來。根據這些傳說已可以明白當時彫刻佛像並不是一個簡單問題了。在當時的彫刻上有浮彫部份及立體的圓彫兩種,浮雕既具有繪畫風趣,又是一種裝飾物,圓彫則與浮彫不同,是作為禮拜對象的本尊而彫出來的。兩者之間當然有輕重的分別,而從年代方面來説,又有先後之分,浮彫式的作品大概是創造最早的。在佛堂内奉的本尊,有不少實例都足以證明是用塔婆來代替,可見並非一定不用佛像便不行了。與大乘教有關的雕刻,除了佛教以外尚有菩薩像及護法神像,並且除雕刻外又有繪畫,此時在佛堂内的牆壁和天花板上都畫上裝飾的繪畫,跟部派時代的佛堂比,簡直已變成另外一副樣相。從這些事情看來,佛教美術可以說是全靠大乘教培育出來的。

▲Top

法界佛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心法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