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佛化家庭說

惟悟

一‧引言

人在初生之日,由其母撫之,其父教之;及至長大成人之時,對於下一代之教養,子子孫孫,亦復如是。此家庭之以人為單位,亦猶國之以社會為其組合之體,理實一致。故一國之興亡盛衰,一社會之良窳善惡,悉看其人之教養美惡為斷也。此大學謂:「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故在昔之聖人,欲達其修齊治平之目的,必先教以格致誠正。此即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是也」。

晚近世風日下,在其一家之中,亦常引起衝突,又安能不使國家大亂耶?此有人謂:儒家之法非不可用,其弊只在缺少宗教氣氛,不能齊一人心,安慰精神耳。若能以佛教之善法為之,以禮教為輔,使動亂之社會轉趨寧靜;如是,置身其中.毫無憂慮,何來隱患?社會為一安定社會,家庭之幸福,當然如影之隨形,不求自至。用特不揣謙陋,分述如次:

二‧婚姻

夫男女以相愛為動機,組織家庭為歸宿,其間生兒育女,養老送終,其事甚繁,頗不輕易。故若非尋一善良之對象,品格相近,才德較優,便不易執掌家務,使其有條不紊,井然有序矣,此古人對於婚姻一事,非常慎重。如大學引詩經謂:「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此古代人之夫婦,雖亦有勃谿之事,不安於室之現象,但却能使此一對冤家,凌晨相罵,夜晚和好。所謂生同床,死同穴,卒至於相依為命,從無中途仳離之事發生;使其初為愛偶,終成怨偶也。

顧自歐風東漸,戀愛之說大興,離婚之事亦多出,誠既不慎始,鮮克有終?如團扇吟謂:「常恐秋節至,涼風除炎熱,捐棄箱笥中,恩情中道絕」!所謂「只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對於夫婦一倫,始感亦殊良苦!故有人擬提倡人格婚姻,冀挽狂瀾於既倒,作其中流之砥柱。惟又嫌人格二字,空洞無物,反不如直截了當恢宏佛教,阻止淫蕩;以其一有宗教之儀式,作其攻心之具,二有所謂不邪淫之戒,杜其不羈之行。然後乃能既慎其始,自必有終。所謂自由戀愛,與乎文明結婚;如在佛法準繩之下行之,實可杜絕婚姻之悲劇也。

三‧治家

復次,其家既成,必有治法,亦即儒教所謂齊家者是,如朱子治家格言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會切勿流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勿營華屋,勿謀良由,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妻嬌,非閨房之福,童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儉樸,教子要有義方………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觀此便知朱子雖不信佛,常有訾議。但於教人無話可說之時,亦不能不借重於佛教之因果報應,所謂「平日不燒香,急時抱佛腳」,大都如此,莫可奈何!

故有人常勸一般所謂不迷信者,與其愛講風流,談摩登,使其妻女耳濡目染,動其慾念,紅杏出牆,招來殺身與破財之禍。尚何如任其禮拜佛陀,聽僧講經,一可免除禍患,二能深種佛田,否則便必心常躁動,坐不安寧,夫妻愛情,變成水火;此誠是有多數不迷信人之結果也,故若欲免除禍殃,實應虔誠禮佛。

四‧教子

其次,在今日之世,家庭之中,匪惟夫不安份,妻好放蕩,朋友閑聚,亦多有不羈之談,對於兒女讀書,雖在稚齡,其師亦教以民主之說,「革命」之法,使其心如鹿撞,躍躍欲試;想學英雄與豪傑,事實俱在,絕非冤枉!且其兒女既受此教育以後,純潔兒童之心理,大受沾污,久之,實如入鮑魚之市,不覺其臭矣。於是為非作歹,逞強圖霸,皆居然不學自會矣。卒至家破人亡,其父母老無所依,人皆駡為報應不止!此朱子又謂「倫常乖舛,立見消亡」,亦即佛家所謂:「因地不正,果必紓曲」,未有作惡而得其善終也!

故若在一家之中,其父不欲人之呼為老糊塗,其子亦不願人之駡作討債鬼。則最好之辦法,實應先將其家庭變成淨士,廳中供一佛像,四圍繞以香花,每日對佛禮拜,誠意正心;在此肅穆氣氛籠罩之良好環境中,兒童自易植下善良基礎,如能偶爾授以佛經,令其改變性質,化惡為善,反迷成覺;如此雖不成佛,亦可得一個安樂家庭,一個良善之家庭,多得善終;不知教養之父母,常遭惡報。此中之原因,亦有因果存在,殆即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也。

五‧飭終

顧人生在世,萬般不齊,雖有人不知佛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之理,但却亦有人能知其所謂:「積善必有餘慶,積不善必有餘殃」;將其家庭治理如法,不生禍患,父子夫妻,皆能和好,頗如人中佼佼,鐵中錚錚,實堪自負,惟可惜歲月不居,人生幾何?如俗語謂:「曾記當年騎竹馬,轉眼已是白頭翁」。又曰:「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到來尋死路」,可謂四顧茫茫,一片悽涼景象,大有吾其安歸之嘆!此一般稍有思想者,「夫妻好似同林鳥,」無不覺悟到「人生幾何」矣!

是以,急應發心,皈依三寶,從此遂以禪那治亂,念佛安心;且不說禪那尚可了生脫死,念佛猶能求生淨土,即此便可受用不盡,勝過俗人萬倍矣,而返觀塵世中之人,不汲汲求名,便孜孜以逐利,生既不知從來,死亦未明焉往?雖其年將半百,衰相已現,無常既將到來,死神絕不容情。而無奈其生前既不知學佛,臨死只好慌張。

譬如有人於五十年中,常見過半萬之死人,其中如係所謂迷信者,皆必目閉唇合,而現笑容,多得好死。若於所謂不迷信者,亦必口張眼開,令人畏懼,多不得好死。此何以故?蓋世間之事,一切皆可真可假,隨意胡說騙人,人亦莫名其妙,惟此最後一幕,却難裝模作樣,原形畢露,掩飾不得,故應勸人信佛禮佛,如法修持,常存好心,多做善事,教其妻室兒女如此,對人亦應加以感化,庶幾方可以作飭終之用也。

六‧結論

總之,人類之於家庭,有人認為是樂園,其樂無窮。以其有琴棋書畫,笙簫鼓樂,吹彈歌舞,嫖賭烟酒;既可以娛身心,忘憂愁。如李三郎謂:「吾將老死此溫柔鄉,不願再作他想矣」。顧亦有人目其為苦海,其苦無邊。以其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妒嫉怨恨,貪戀愚癡諸苦。如佛謂:「妻子如枷鎖,家庭似牢獄;牢獄有散失之期,妻子無脫離之想」。此為一愚一智,以及一迷一悟見解之不同也。故人方當得意之時,何嘗慮及生前之苦,死後之慘。迨一至席終人散,興盡悲來之際,遂不禁搥胸痛哭,後悔已遲!

如楊玉環謂:「想那日遭末劫,才提起淚先咽!只為當初一點情根,種出那歡苗愛葉;你憐我慕,世世無休歇。不提防慘清清瓶墜花折,冷悽悽雲消雨歇;恨茫茫只落得生斷死絶」!此為長生殿之半闋歌詞,應請所謂「今朝有酒今朝醉」者聽之,能不慘然變色,大呼看破紅塵耶?即時邀約妻兒眷屬同堂念佛,靜坐參禪;以備同往淨土,便成蓮友,生諸欲天,猶是伴侶。從此方能永遠厮守,毫無愛別離苦,使人心膽俱裂,泣不成聲!

故若欲佛化家庭,即必須以五戒十善治其家,禪淨雙修送其死;生前既無禍患,死後自得安穩。尤其是全家薰修,同生極樂;永無生離死別之苦,常有聚會同歡之樂。其較之世上人之妻能學佛,使生極樂,夫不信僧,即墮地獄。從此覯面若不相識,豈能把手猶自談心?此佛化家庭一法,亦即欲出水火,而登於衽席之一法也。何取何捨!其自擇之。

▲Top

法界佛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心法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