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骨髓的菩薩道修行(下)

恆長.恆學

認清執著,回到根本

恆長法師:

另外一個故事是有關於明朝蓮池大師的,大師在未出家前和幾個秀才到山上尋訪某位苦修的老禪師,他和這些秀才是同學,以他們的學識和才能,如果在朝為官,將是富貴榮華,前途無量,但是他們想探討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他們應該做些什麼?想像中老禪師一定會為他們解釋生命的真義,彼此間將會有一場長談。然而,事實正好相反,老禪師只是輕描淡寫說些很普通的道理,他說:「年輕人,生命是無常的,生死的問題是急迫的,你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家庭、事業、名譽與權力都如夢幻泡影般的不真實。」飽讀詩書的秀才們當然無法接受這麼簡單的開示,老生常談的道理沒有什麼特別的,於是就失望的離開了。只有蓮池大師心領神會的接受了。因為這些勸告,下山之後,他放棄了妻子、兒女、地位,出家修行,後來成為明朝的四大師之一。我說這故事不是要各位都成為出家人,不要誤會我的意思。

剛才我問的那個問題各位還沒有答覆?到底天天用功修行,是在那裏用功?那裏才是最骨髓的法門?這個法門好像劍術一樣是死的法門,活的是我們的心。我們修行不單是很機械性的天天到廟裏拜佛、坐禪,或者你以為念多少遍的經、咒或多少佛號,就會成就什麼東西了,這是一大錯誤的觀念。為什麼?因為你不會用你的心!法不是心外,法是心裏邊。佛法,本身是死的不是活的,是你的心把它活了,是你本身把你的所行所作活起來。所有外在的現象都是不真實的,而是你的心把它變成真實,才導致成錯誤的觀念與看法,所以現在我們修行就是要從這種錯誤的見解中解脫,打破我們的迷惑,才是修行的目的。出家的最高意義,不是說外表改穿出家人的衣服就得到解脫了,重要的是轉變你的心,把自己的執著認識清楚,把內心的污穢清除,然後超越無始來的迷惑,從夢中走出,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比這項工作更有意義的呢?能這樣的話,則不管在那裏,行住坐臥中將是充滿活力和喜樂,因為你回到根本的地方,這才是解脫。

現在有沒有人要答覆我這個問題?

末法時代修行,保持菩提心不退

恆學法師:

在這個末法時代出家修行與佛陀時代的出家修行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大家必須面對現實,都要知道自己的處境。佛陀時代,善知識與善緣很多,修行成功的希望很大,而在末法時代,不要說你想修行證果,就是想保持道心不退都不容易。那麼怎樣來保持道心不退?必須有種種的方便,戰戰兢兢地來培育幼苗一樣。一個修行人,道心如果退了,就好比古人說:「哀莫大於心死」,那是最可憐的事,所以在末法行道,不是很簡單的事,一定要學習種種善巧的方法,來保護道心。古人所謂「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現在則有人說:「開悟在楞嚴,成佛也是在楞嚴。」為什麼?現今的境界太多了,你必須認清各種的境界,從中才能體會出修行的道理來,不論怎樣的境界都動不了你的心,不論什麼境界來對於你都是滋養,我們不像佛陀時代,水像牛奶那麼營養,我們現在是福不足,慧也不足,先天不足,後天若是再失調的話,那糟糕了。所以必須懂得照顧自己,才能夠慢慢在這個艱苦的環境中長大,這也就是為什麼師父上人才常常說:「一切是考驗,看你怎麼辦?」你要是不懂得怎麼辦的話,你就回家去了,對不對?後面那句是我加的,對不起!

幫助團體、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以我們現在的環境來說,你必須要保持警覺、冷靜去認識所有考驗你的境界,而保持道心不退,這的確是很困難的工作。那我們生在這個時代,佛陀入了涅槃,諸大菩薩也不住世了,即使住世我們就算看到也不認識,大阿羅漢都不在了,在這種處境之下,有一點像是可憐的孤兒,必須要自立更生,自己照顧自己,要自己找藥吃,認清自己的病來自我教育。更重要的是,在團體中要互相幫助,如果大家還看不清楚這一點,還在為一些芝麻小事,斤斤計較的話,那麼受損的不是別人。外人看我們佛教徒做不出什麼事業來,會譏笑我們對不對?所以在這個時代,一定要團結一致,就如藕益大師說:「末法時期有幾種病使得法不能興,其中一個病就是『只守不攻』」,什麼意思呢?就是太過保守不向外發展,不能以開擴的心胸來看待佛法,那麼在今天的環境裏,坦白的說,要在這種環境裏邊求自我解脫那並不是辦不到的,但是你也要了解這是一條崎嶇坎坷的道路,很不容易走的,所以你就要把眼光放大,放大到全體上,只有整個團體進展,個人才有希望。反過來說,團體要是衰落的話,就好像一艘船沉了,船沉沒有一個人能免難的,這個觀念非常重要,如果你有這樣的認識,你對於在萬佛城的生活、處事、待人就會有明確的宗旨。「幫助團體,幫助別人,就是幫助你自己」。你自愛也是為了團體,個人和團體不是二件事而是密切相關的。因為有這個認識,你的道心就不容易退。為什麼?能警惕自己,對自己說:「我不能退,我不能退,我要是退心的話,不是讓那些對我有期望的人大失所望了?他們不都會倒下去了嗎?」你要這樣來鼓勵自己。這也就是為什麼說菩薩戒它的力量那麼大,我們看佛陀的本生故事,佛陀在每一生行菩薩道時,儘管受盡折磨考驗,他仍然不退心,為什麼?因為他不是為自己著想,他要是為自己著想的話,就可以自己找一個地方自修自證就好了,早就退了。他不是為自己,既然不是為自己而是為羣體著想的話,那麼羣體的力量會支持著他(你)。從很多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火災過後,常能在火場中找到被燒死的母親,而這母親懷中卻抱著還活著的孩子,這是什麼力量令母親犧牲自己而保護孩子性命?就是這個心!當然這只是一個比喻罷了。那我們修行的道心也要從這個觀點來看,所以說: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精神要是我們能掌握的話,那我們可以用它來勉勵自己,對誰好呢?結果還是對自己好。

骨髓的修行—六大宗旨

恆長法師:

很多人到了萬佛城來各有不同的目標,有的想學大悲法,有的想學四十二手眼,有的要學華嚴法,目的各自不同。有的要打坐參禪,有的則想一心念佛,雖然這種種方向都不同,但精神是一樣的。我們如何用這股精神來發展自己的菩提心呢?菩提心的意思是說在你一生中有一個方向,這個方向就是要成佛,幫助眾生,也是說你不為自己修行,修行是為了一切眾生。所以你要怎樣開發菩提心?開發菩提心需要完整的觀照,不只是在打坐的時候才觀照,而是在每一秒、每一分鐘你所做的每一個決定你心裏都很清楚的知道。發展菩提心是一個重要但不可外求的法,怎麼說是一個重要的法又不是一個外求的法呢?因為它不是你做這個或做那個,菩提心就能增長的,菩提心要經過種種的情況才能成熟,它不是說你念了幾遍咒,看了幾本經就有菩提心了,菩提心是要自己開發,不是別人可以教的,例如剛才說那個學劍的年輕人發展六個眼睛,這六個眼睛沒有人給他,是他應環境的需要而自然產生的。我們如何開發菩提心?有沒有人知道?(無人回答出)。我問了半天沒有人知道嗎?所謂骨髓的修行是指修什麼?「沒有脾氣。」(有人回答)。沒有脾氣是其中之一,這個修行方法在萬佛城很有名的,叫六大宗旨,各位現在知道答案了嗎?「六大宗旨」。六大宗旨它不是六大戒律,而是六個要在你心裏發展的寶貝,不發脾氣是頭一個──不爭。你有六大宗旨作基礎,修行其他法門才有希望,如果你修種種法門,但是沒有用這六大宗旨來作後盾,所修的法門是不可能成功的。我們說要有菩提心,從那裏看出來一個人有沒有菩提心呢?第一要不發脾氣,所行所做的一切,不管是對人或對事,在處理的過程中,都不需要發脾氣。第二就是不貪,對於任何的一切都沒有貪心,不貪名,不願富貴,或享受快樂,追求權力,成就與名譽。因為沒有這種貪,所以也就不會去求,這是第三。他知道這些東西跟成佛沒有關係,這不是成佛的本錢,成佛是超越上面這些,如果再攀上這些東西會令他迷失方向,所以應遠離,同時也冷靜的面對世間各種誘惑,不為所動。不求的人,早把自己忘了,有了自己就沒有菩提心,你求吃好的東西,這還有自己,不知道有多少人到了中午用齋的時候是食而不知其味的?不爭不貪不求當然也不願自私了,這是第四。不自私就是以利益他人為一生的目標,例如在道場中,他儘作利益人的事,對於有利於個人的如金錢、物質、或地位權利,他都會讓給別人,完全的無我,他知道不須要為自己積集什麼,因此,很自然的他對眾生起了大悲心。第五是不自利,不自利的人沒有什麼多餘的東西,很清的,兩袖清風,做公家的事 不會假公濟私,謀求己利,他以佛教為己任,把眾生的痛苦看成是自己的痛苦,所以他也不願意喝酒或吃肉。第六是不妄語,如果他已能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自利,與人沒有利害關係,自然而然地他變得很老實,不管做什麼,都不須要打妄語,或者去欺詐旁人,不須要去想「人家對我的看法如何」,「他們必須怎麼樣來看待我」等等,他不打這些妄想,他只是關心「我現在是什麼身份,我有沒有盡到本份?」因此你看有菩提心的人像這樣子的去修,都能有很大的成就。而這些都必須在我們的心裏開發它,修行,無論你修什麼法,在任何境界之下,心裏都要非常非常的清,沒有一點染污,才是正確的,如果有一點東西障礙你,你還不能成道,障礙你的不是外在的事業、家庭、孩子或朋友,而是「錯用心」,什麼是錯用心 ,就是貪、瞋、爭、自私、欺詐、我執等等。

忘記自己的「無我」法門

許多人來到萬佛城,要求無上的法門,要來拜華嚴大法,或者拜萬佛懺,不錯,這是很好的,不過骨髓的法門在萬佛城還是六大宗旨。萬佛城是個大冶洪爐,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不管你是修什麼法,都必須跟大家在一起,人與人之間相處,一定會發生許多的衝突與不合,這就是考驗你,看你所貪的能不能放下,你所討厭的,所想追求的能不能看破。幸好在萬佛城是提倡戒律的地方,而來到這裏的人也都是誠心的想要修行的,願意改過自新,努力向上,所以這些人、我、是非,正是提供修行的機會。來這裏修行不是說我要看如何修四十二手眼,好快點得到神通,不是這個。有人就在問:「我都在這裏六個月了,為什麼還沒有神通?吃飯還要用筷子?」有人說:「為什麼我沒有開智慧,到講堂聽經一樣會打瞌睡?」這些都是錯誤的,你還貪心,貪求神通的心在裏邊。萬佛城是個有戒律的殊勝道場 ,可以用功修行的地方,在這裏的同修道友不互相欺騙、壓迫,人人都學習大 公無私的心,如果你到外邊的社會,你 想大公無私,恐怕是很困難的事,所以如果你還不把握這機會,只知向外馳求,以為還有比六大宗旨更秘密的法,以為修行幾天就可以看見人的前因後果,或者開大智慧,放光,白光,黑光,紫光,這都是背道而馳的。

在這個地方就是修「無我」──忘記自己。如何知道是不是忘記自己呢?是不是忘記吃飯、上課、工作?不是的。忘記自己就是說大家做事你也做,公家的事你都參與,沒有個人,完全融入大眾之中,這和剛才學法師說的是相同的意思──團體合作的精神。沒有了自己,修行才能有進步,沒有了自己,修行才有對的方向。

如果你愈修愈常想:為什麼我的房間這麼小?為什麼天天都吃這麼硬的東西?為什麼他有我沒有?為什麼我的衣服不夠?常常抱怨,時時都不忘自己,那你修行走錯路了。如果你只是普普通通的,但是非常的守規矩,一切隨眾,這可以證明你已經漸漸地把自己忘掉了。

總而言之,菩提心不是師父可以給你的,說:「這是法,我給你!」你就成佛了,當然不是這樣,而是自己要慢慢去發展,如果你不自己開發本有的佛性,即使天天去做日常活動,拜佛、誦經也都失去真正的意義,有這些儀式的目的,是為了讓你迴光返照,處理自己心裏的事,觀照心中的貪、瞋、癡!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