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解15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三寶弟子黃可泰講述·胡鄭果玉記錄

妙行無住分第四

前期經文提要: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複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前後相隨」:人人都喜歡當第一,連做功德,也要做功德頭。但你想一想,沒有後怎麼有前呢?前面是因為後面的陪櫬而形成的。離開了後面,前面也就不存在。所以你叫菩薩排在最後面,他也無所謂,排在最前面也可以,他都不生分別心。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聖人做事,是行無為之法。「無為」不是不做,而是「為無為而無所不為」。你看他做的都是瑣瑣碎碎,別人看不起的事情。但小小的事情,人家不做他去做,這就是功德。而且「行所無事」。做了以後,心裹不生執著心,認為自己做了什麼。

「行不言之教」:聖人教化眾生,不是只在嘴上講講,也不是只叫別人去做,自己不做。他一定是以身作則,以行身教之實。金剛經開始的時候,就有佛以身作則,行日中一食,乞食布施的法。這些零零碎碎的日常瑣事,他並沒有叫他的弟子去替他做,而且在整個過程中,佛雖然未發一語,但卻教化了眾生,這就是「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他做了很多功德,卻沒有說一句「我做了什麼」或「我又教化了多少人」。佛、菩薩做了善事,都是不給人家知道的,都是默默的做,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生而不有」:聖人做了很多的事業、功德,但他不擁有它,不認為這是他個人的事業。就像開創萬佛城的宣化上人常說:「萬佛城是大家的。」一樣。他並沒有說:「萬佛城是我的。我是城主,我要怎麼樣、怎麼樣。」

「為而不恃」:恃,仗恃也。若有人做了好事,就自以為功德很大,在大眾中耀武揚威,自以為了不起,要別人來恭敬,這就著了「法相」,是有為法。佛、菩薩做善事、幫助人,並不認為自己有什麼功德,這是自性流露出來的,是應該做的,所以他不覺得做了什麼特別的事。

「功成而不居」:完成了一件事,他也不認為這功勞是他的。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就因為他不居功,這功勞反而永遠是他的,誰也搶不去。假如你做了一點事,就想當什麼會的會長,或什麼城的城主。會長、城主都有任期的,任期一過,就不是什麼長,也不是什麼主了。如美國總統,四年一任,四年一過下台後,就不再是總統。但如果你做了很多為國為民的事情,即使你不當總統,你的功德也永遠存在老百姓的心裏。如孔夫子,我們稱他為「至聖先師」,但他自己從未自稱聖人。今天,我們一提到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一定想到孔夫子。就是因為他不居功,才能萬世流芳。

以上引老子的一段話來說明,前後、長短是一體的。就如眾生和佛,菩薩也是一體的。沒有眾生,就沒有佛、菩薩。佛、菩薩也不認為他要做菩薩就要離開眾生,而是將心、佛、眾生看成一體。眾生能夠開悟、得度,就是自己得度。他不會先想自己的事情,總是處處先為眾生著想,完全做到「全體大用」。就像老子把長短、先後看成一體一樣。他不生分別心,說那是長,這是短。因為在長裏面,就包含著短,在短的相裏,就有長的相。「是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的「相」字,把它唸成「工尢」,當做互相成就講也可以。或依金剛經的意思,把它唸成「工尤」,講成實相的相也可以。唸法不同,意思就不一樣。長短合起來是一個實相,兩者是不可分的。道教的道德經上還有一個長短的相,在金剛經裏連長短的相都沒有了,法相空了。道教的道理是「中道自劃」,沒有到達究竟的智慧。就好像唸了小學、中學以後就停學,沒有再繼續追求更深一層的學問,所以還著長短的相。老子知道善裏有惡,長裏面有短,但他不知道根本沒有長短,因為他還沒能把法相空了。

菩薩度眾生的第一步就是行布施,而且行布施的時候不可住於布施的相。因為住相布施有一個限度。不住相布施就好像老子說的:「夫唯不居,是以不去。」不居功,功勞才會常在。老子的學說還有一個在的相,佛經裏的不住相布施,就好像虛空一樣,其功德是不可以尺量的。

【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為什麼呢?假如發菩提心,自度度他的那個菩薩,行不住相的布施,他的福德是不可想像的那麼大。

留意佛說的是「福德」不可思量,不是「福報」不可思量。因為福報的「報」有一個可以衡量的「體」。福報的受用,或一生,或二生,或百千生,但終有一個限度,是可以衡量出來的。但福德的「德」是不可思量的。中國古諺:「有德斯有財」我們不要求財,而要從品德上用功夫,有了德行以後,財自然就跟著來了。反過來說,沒有德而有財,這財不是好事,到頭來反會把人害了。有些有錢的人家,父親遺留一大筆錢給小孩,但這小孩沒被好好教育,學壞了。一個沒有德的人,你把財產給他,他不但很快就揮霍完了,而且還造很多業。倒不如教導他好好做人,把書讀好,培養高尚的品德。這福德比給他錢好上千百倍不止。

(待續)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