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斷念斷業 方證法身


乘起信論曰:「無明業相,以依不覺故心動,說名為業。覺則不動,動則有苦,果不離因故。」不覺即無明,心動就是最初剛剛起來一個小念頭,它是由無明而來;雖然微細,但作用卻大,能在我們第八阿賴耶識中留下一個種子,這個種子將來遇緣起現行,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這一個小念頭就叫作業。

由業招果酬報方休

凡是人所作的事,所說的言語,以及心裏所思維的一切,都叫作業,稱為身口意三業。業是以思心為體,思是五遍行之一,就是意志,即造作身口意三業的原動力。吾人一切由心所為的動作及行為,無不由此推動出來。它能令心取正邪等因緣造出善惡之業,有業必感受果報。人生為酬業而來,故受業的支配。

所謂覺則不動,動則有苦,意義深長。佛是覺,眾生不覺。佛心是如如不動;眾生心則生滅不停,所以眾生流轉生死,苦不可言。這個苦指三苦、八苦、以及無量諸苦而言。古人說:「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說明人生的真相,由於一念不覺而發展到生老病死,永無了期。

唯去妄心方得真如

再深入研究,我們的阿賴耶識是真妄和合之體,真就是真如本性是不動的,妄即無明,無明不守本分,忽然一動生出一個細微的念頭,所謂心動,其實不是心動,而是無明在動。這一動非同小可,即引起接連不斷的大波浪。大乘起信論心生滅門中說:「心生滅者,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為阿賴耶識」。換句話說,不生不滅是指如來藏說,即真如本性。生滅是妄心,妄心屬有漏剎那生滅的虛妄雜染法,也就是無明,此即第八阿賴耶識的詳細解說。

我們活在世上,不能像植物人一樣,身口意總要有所活動。在凡夫方面若任由意志自由活動,必然隨其心中之煩惱依舊走貪瞋癡的老路子。生死浮沉,永無解脫之日。學佛就是要控制意志,清淨三業,身禮佛、口念佛、心想佛,三業清淨為入道之階。

人之有貪瞋癡煩惱,係為人的妄念一起只認得一切法之相,而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且相相不一,因誤認相為真實的,見到善惡好醜高低不平之象,就起了分別執著之心,引起愛憎取捨,因之造出善惡不同之業。這種由自己所造之業會成為將來自己的指揮官,令自己作不了主,如同一個小猴子被人牽著走,一生行為,始終逃不出業力的範圍。縱然死了,還不算完,今生所造的業又須帶到來生受報。一般人善少惡多,所以受報也是苦多樂少。這是輪迴的真相,要想擺脫,只有學出世法,斷妄歸真,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地藏經曰:「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這段經文指出了業力的影響如此之大,且必須承受果報,而無代替之方。所以我們一言一行,均須謹慎,以免自作自受,無可逃避。

離念證性才可成佛

人生受業力挾制,解放之法,唯有在最初「依不覺故心動」上想辦法。心能不動,念頭就沒有了,但是若想心不動,實不容易。我們平常的念頭沒有一時停過,妄想紛飛而不覺得。例如夜裏睡不著時,若干年前的人我是非湧現心頭。這時候要使心不動,什麼都不想,且維持一分鐘,實在不容易。所以禪宗修行主要的就是斷念頭,所謂:「打得念頭死,許你法身活。」「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應知念頭就是業識,欲證性體,非斷念不可。斷念就是斷無明,斷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念頭是虛妄的,當處起,當處滅,剎那不停,最壞的是前念剛剛滅,後念跟著又來了。所以修行人在前念已滅後念未起的時候,保持心中清淨,這一念清淨心,時間雖短,卻是淨念相繼之根源,與如來心心相印,是了不起的工夫。

因此,學佛就是要離念證性。無論在家出家,一切拜佛、拜懺、念經、念咒、印經、造像、燒香、磕頭、打坐、閱藏等功德,只是助行,唯有斷念才是正行。也唯有如此,才能斬斷業障,趨向佛智與清淨法身。              ※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