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佛法概要(20)

明暘

三、緣忍:正當辱境現前,我們以智慧來廻光返照一下,修因緣觀。仔細硏究,爲什麼無故受辱、挨打、挨罵,這裏定 有種種原因,被人侮辱都是前世因緣感招的惡果,所以今生會隨業受報。作受報想,作還債想,自然就把難以忍受的辱境,逆來順受,心情舒暢,不生瞋恨,故稱緣 忍,記得古人說:「有容德乃大,無欲氣自豪。」

四、觀忍:每當辱境發生,就用空觀智慧來照察,了知心身世界,一切諸法,本來無我可得。我旣 然是沒有的,那裏還有什麼我被侮辱呢?以及所辱的境界呢?這就是能空的我相與所空的辱境二者完全是空的,所以中間的辱相,當然也是了不可得。這樣一來,那 萬惡的瞋恨心,自然就不會發生了,故稱觀忍。

五、慈忍:菩薩每逢到辱境到來時,他不但不生瞋恨心,反而發大慈悲心,哀憐愍念,此人實在愚癡 可憐,無理取鬧,妄生枝節。現在對我打罵毀辱,我能忍受,若無其事,置而不理,不會報復,如果對待別人任意毀辱,一定要受到報復,相打相罵,這其實也就是 借別人的手打自己,借別人的口罵自己,更嚴重的甚至發展到人命傷殘,現在受到法律制裁,將來難逃因果報應,因此興起無緣大慈,發出同體大悲,方便敎化,令 他覺醒過來,知過必改,重新做人,斷惡修善,故稱慈忍,這三忍又稱理忍。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時,有一次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節節支解,佛是無我相,無人 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四相皆空不生瞋恨。反而發大誓願,成道以後,先度此王,所以佛在鹿野苑先度僑陳如尊者,僑陳如的前身就是歌利王,菩薩修行發菩提 心,一定要經過三難妙行的大關。第一,難行能行。人們做不到的難事,菩薩能做到。第二,難捨能捨,人們捨不得的生命、錢財、菩薩能捨得。第三、難忍能忍, 人忍受不了的逆境,菩薩能忍受。從前舍利弗尊者發菩薩心,修三難行,經不起考驗。三難只做到難行能行,難捨能捨的二難。在最後難忍不能忍,因此他退失菩提 心,做了聲聞小乘聖人,到釋迦牟尼成佛時,才在佛座下做一個舍利弗尊者。「佛遺敎經」中說:「忍之爲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爲、有力大 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不名入道智慧之人。」必須注意,佛敎勸人學菩薩修忍辱度,一定要明辨是非,分清善惡,對待善人善事,應該生慈悲心,修忍辱行,對於惡人惡事應該現威神力降伏魔寃,所以佛敎有兩句話:「是佛則拜,是魔卽降」,佛陀是慈威並濟,折攝兼施。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時,魔王波旬來破壞惱 亂,佛顯大威力降伏天魔。再如每一座佛敎寺廟的天王殿都塑有彌勒菩薩,笑容滿面,慈藹可親,以慈悲心攝受衆生,在彌勒菩薩後面站著一位手擎寶杵的韋陀菩薩 威嚴肅穆,洞視十方,見有邪魔破壞佛門,就毫不留情地予以打擊,依此看來,佛敎雖是大慈大悲普度衆生,但決不是善惡不分,是非不辨,無原則,濫慈悲的老好 人宗敎。

四、精進度懈怠

精進度懈怠:菩薩修行,常行勇猛精進,堅定 不移,精進度的作用能使其他五度,都要精進,卽對發心布施,持戒修身,修行忍辱,修學禪定,勤求智慧都要精進。菩薩對三聚淨戒,更要精進力行,精進攝律儀 戒,無惡不斷;精進攝善法戒,無善不修;精進饒益有情戒,無生不度。總之有了精進勇猛,勇往直前的毅力決心,沒有辦不成功的事情,就一定能度懈怠心,縱有 天大的困難,也不能阻礙菩薩的精進毅力。所謂「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有心人精進向前,千軍萬馬拉不囘頭,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精進勇猛,用一隻脚站 了七天七夜,精進修學,所以超過彌勒菩薩先成佛道,這就是精進超百劫的故事。「佛遺敎經」說:「汝等比丘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勤精進,譬如 小水常流,則能穿石。」又說「若行者之心,數數懈怠,譬如鑽木,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佛對阿那律陀尊者歡喜睡覺,每次聽佛講經說法,他總是在 睡覺,佛就呵斥他說:「咄咄,何爲睡!螺絲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阿那律陀聽佛呵斥爲螺絲蚌蛤類,所以生大慚愧,發奮圖強,精進修行,經過七 天七夜,不睡覺,因此雙目失明。佛就敎化他修行樂見,照明金剛三昧,用返照自性方法,得到眼根圓通三昧,看到大千世界一切萬物,就像手中所拿的庵摩羅果一 樣的清清楚楚,在佛座下他是天眼第一,所以說我們有了精進之心,就可以度脫懈怠,墮落罪惡之心。

五、禪定度散亂

禪定度散亂:衆生是心性散亂,妄想紛飛,心猿意馬,到處奔馳,剎那剎那,念念不停,菩薩修行禪定,能夠度脫散亂之心。禪定意譯爲靜慮,就是寂照的意思,禪定有世間禪定,出世間禪定,出世間上上禪定。

世間禪定,有四禪、四空禪。

四 禪:初禪離生喜樂地,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知道有了色欲,還是苦惱,心生厭離,發心修離欲定,這個禪定修得成功,就能夠上生色界初禪天,離生喜 樂地。卽是離了欲界之生,得到初禪天的歡喜快樂,因爲定中仍有覺視,還要加功進步,來滅除覺觀理經。才能夠得生二禪天,定生喜樂地,因爲修習定功,尚有喜 心浮動,再來加工進步,來滅除喜心,所以就能夠得生三禪天,離喜妙樂地。因爲修習此定,依舊存在著樂想浮動,所以更要加功進步來滅除樂想,才能夠得生四禪 天,捨念清淨地,也就是把苦樂二種境界,統統捨除,不但沒有苦,道樂也了不可得。這是色界四禪天所修的四種世間禪定。

何謂無色界四空定?⑴空無邊處地,由於色界第四禪天人修行,厭離色相,覺得還是有所掛礙。所以用定功力量來消色相,歸於空寂,到了定力成就,就能夠得生空無邊處定。⑵識無邊處地,因爲修行滅色歸空,感到空境過於寬大渺茫,不易緣想,所以就再前進用功,捨空緣識,到了定功成就,就能證得識無邊處地。⑶無所有處 地,因爲修行,感到識心無踪,不易緣想,所以加工進修,把識心捨掉,再來緣無所有,將第七末那的粗淺部份,伏而不行,到了禪功成就,就能證得無所有處地。⑷非想非非想處地。因爲所修禪定,先是初觀識無邊處,屬於有想方面,就像生了瘡一樣苦惱,再觀無所有處定,屬於無想方面,就像一個癡呆的人,因此最後 再來觀非想非非想處定,把識心的粗分部份潛伏不行,叫做非想。可是細分部份,依舊存在,叫做非非想,就像一盞將要殘滅的燈光一樣,正在半明半滅的狀況,這 叫做無色界非想非非想定處。

(下期待續)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