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佛說八大人覺經略解 ⑧

後漢沙門安世高譯
三寶弟子黃可泰講

第四覺知:懈怠墮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懈 怠」就是懶散鬆弛,放縱心識。佛說:「懈怠爲一切惡法之本。」在家的人,如果一天到晚游手好閒,不事生產,妄想不勞而獲,最後必會弄致生活發生問題,爲了 衣食,很容易便會受不了引誘而走上「墮落」之途。出家修道者,如果懶散鬆弛,放縱自己,亦會喪失正念,墮落三途,不能了生脫死。

有一次,佛 陀在說法時,阿那律尊者竟然睡着了,佛陀便把他叫醒,並說了一首偈來責備他:「咄咄汝好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佛告訴阿那律尊者,睡 眠最多的是水中螺螄和蚌蛤類的衆生,每天都自我封閉在殼內大睡其覺,經常沉在水底沒有出頭的時候,連佛的名字都沒有機會聽到,這樣又怎能修道成佛呢!阿那 律被佛陀如此重重地責備了以後,覺得非常慚愧,於是發心從此不睡,七日七夜不眠不休地讀誦和硏究經典,但因用功太勤,竟致雙目失明了。佛陀見他如此精進, 而今雙目失明,所以非常憐憫他,敎他修「金剛照明三昧」,結果阿那律修成就了天眼通,在佛的所有弟子當中,他是天眼第一。他雙眼雖然瞎了,但他能見的事 物,却遠遠超乎一般凡夫所能見到的。這完全是因爲他徹底地改變了自己懈怠之惡習的原故。

「精進」是「懈怠」的相反,我們不但不能懈怠,而且要進一步地常行精進。所謂精進,就是專一其心,積極地朝善的目標前進,使已有的善根不斷的增長,令還未生長的善根趕快生出來,亦要立刻終止一切的惡行和惡習,和常常警覺抑制自己,不要添增那些還未生出來的惡念和惡行。

在 佛經裏有一段寓言說:「從前有一隻鸚鵡,牠看見有一處森林被火燒起來了,火勢猛烈,眼看很多的動物都將要被燒死了,這隻鸚鵡心裏非常不忍,牠馬上飛到河邊 用口啣水來救火,匆匆忙忙地飛行往返於河水與森林之間,弄得筋疲力歇,但仍不肯休息,牠這種行爲給天神知道了,就對牠說:「小鸚鵡,你口裏啣的那一點點 水,怎能救那熊熊的森林烈火呢?你爲什麼要做這種勞而無功的事呢?」鸚鵡囘答:「救火是大家都應盡的責任,我雖然明知我的力量很小,但却不能不精進盡力而 爲!」牠這種不畏難的精進態度和慈悲的精神感動了天神,爲牠息滅了森林的大火。

菩薩修行,度衆生也是抱着這種精進的態度,是善的,就要去做,鍥而不捨地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也不怕任何的艱辛和挫撓。

世間的學問,尚且要按部就班地循序漸進才能有成,要修道成佛更是一點一滴積聚而成的功夫,切不可好高騖遠,去求些什麼神通和捷徑。無論做什麼事,若無恒心毅力和百折不囘的精神是絕對不能成功的。這種精誠持久,實踐篤行的功夫,就是「精進」

精進是指趨向善的方面而說,現在的人,打麻將往往可以一天一夜不睡,但這却不是正精進而是邪精進,把寶貴的時間與精神浪費在無聊的事情上是很要不得的。

正精進的目的,是要「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煩 惱」在佛敎裏亦稱「無明」,因爲有情的衆生,由於對宇宙人生的道理沒有徹底明了,迷昧了自己的眞性,復惑於種種錯縱複雜之因果業感的現象,便會產生出無量 無邊的苦惱和妄念,這些由不明道理而產生出來的妄念就是煩惱。唯識宗把煩惱分析成「根本」與「附從」的兩大類。根本的煩惱有貪、瞋、癡、慢、疑、惡見等六 種。這六種煩惱爲一切煩惱的根源,故稱爲根本煩惱。

隨着根本煩惱而愆生出來的又有十種小隨煩惱:(一)憤怒、(二)仇恨、(三)結怨、(四)虛誑、(五)奸詐、(六)欺騙、(七)倨傲、(八)迫害、(九)嫉妬、和(十)自私。這十種煩惱時常個別或集體發作,害己害人,苦惱無量。

比較上述十種小隨煩惱影響人心更大者是無慚及無愧這兩種中隨煩惱;因爲人若沒有了羞慚之心,則雖明知犯了一切的過患亦不會去改過自新的了。

更有甚者,是八種大隨煩惱:(一)不信、(二)懈怠、(三)放逸、(四)昏沉、(五)掉擧、(六)失念、(七)不正知、(八)散亂。這些煩惱,是一切惡法之根源,會使人養成是非不分,壯志消沉,不思振作,所以被稱爲大隨煩惱。

總 之,我們之所以不能覺省,就是因爲有了上述那些心理上的不健全之煩惱病。煩惱是有招感性的,從一個煩惱中又愆生出無數其他的煩惱。信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 消除煩惱,所以皈依三寶時所發的四宏誓願之一就是:「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雖然無盡,但都是由於衆生太自私,著了「我相」,有了「我執」。同時又因衆生 不明「緣起性空」的道理,妄認外在的塵境(種種不同的現象)爲實有的緣故。假如能夠放下那執著「有我」之心,看破一切的現象都是因緣湊合而成的暫時假象, 緣聚時則幻生,緣散時就幻滅,它們是根本沒有自體的,因此不去迷戀和計較它們,這便是「覺」,覺悟之後,因迷惑而生的煩惱便破了,所以說:「煩惱卽菩 提」。當我們不明白時,一切的境界都構成煩惱,覺悟後便知道這些所謂令人煩惱的境界根本並不存在,這就是「菩提」

然而多生多劫以來,我們已習慣了執我爲實,執境爲眞,欲要一下破除我執與不著塵境是不容易的,必須一點一滴地精進、修學,久而久之自然便會水到渠成,消除煩惱,見到我們的本來面目。

煩惱破了還要降魔,魔也是一種塵境,不能降魔也就不能破除煩惱。

「四魔」就是:

第一種煩惱魔:指以上所說的種種煩惱,有了煩惱,心靈上便不能寧靜,不能專心誠意地修行。

第二種是陰魔:亦稱爲五陰魔,五陰又叫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使我們生理和心理都不安,防礙修道。

第 三種是死魔:發心修行,總是希望能卽生成就,但當你剛剛在修行的道上邁步向前時,死神却突然出現,使你壯志未酬身先死,這是一種極大的魔障。我們凡夫,礙 於業力所感,是不能擺脫死魔的。但眞正的修行人,如果有堅定的願力,今生雖未成功,來生仍可換一個身體來再接再勵,不過最穩健的辦法,則莫如修念佛法門, 堅願求生淨土,因爲憑着阿彌陀佛的願力,我們可以帶業往生,在極樂國土安穩地修行,到了有把握時才再來娑婆世界度衆生,完成自覺覺他的大業。

第四種是天魔:天魔,卽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主,每當修行者有了相當的成就時,他就來擾亂行者,所以稱爲天魔。

(下期待績)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