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佛說八大人覺經略解

後漢沙門安世高譯
三寶弟子黃可泰講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士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減變異,虛偽無主;心是罪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這段經文是佛說一切修學佛法,有志於了生脫死,自覺覺他者都應明白的第一條道理。

遷流不停的時間叫「世」,如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等;標示出東、西、南、北、上、下等方位的空間叫做「間」。故「世間」,就是時間和空間的總稱,我們雖生存於這無限的時間和無邊空間的宇宙中,但對這宇宙究竟有沒有真正的認識呢?一般人都以為這世間是永恆不變的,所以中國人有一句話說:「天長地久」,其實這是一種很不正確的觀念。

佛教說的「世間」不僅指山河大地等而言,佛教把宇宙和人生,統名之為「世間」,但又大別它為:「有情世間」和「器世間」兩種。眾生所依賴以生存的宇宙國土,稱為「器世間」,由眾生的惑業所感而成的色身叫做「有情世間」。

不論有情世間也好,或是器世間也好,其實都是變幻無常的。我們的身體,每天不停地隨著時間的遷流而變化;由嬰兒而變孩童,由孩童而變青少年,而壯年,而老年,漸漸地歸死滅。這身體的細胞是每一剎那間都在變化不停的,所以說是「無常」。

我們雖明白了我們的身體(有情世間)是無常的,但無情的「器世間」又是否有所不同呢?以佛的眼光來看,宇宙國土的「器世間」也沒有甚麼兩樣。滄海可以變桑田,桑田亦可以變成滄海,以現代的科學智識來說,宇宙萬物,大至星球,小至原子電子,無時無刻都是在變化排列不同的,所以「器世間」也是無常。

有情的生命,無情的器界,莫不都是在生老病死,或成住壞空中不停地隨著時間的遷流而不息地變化,所以佛說「世間無常」——時間與物質方位都不是永恆不變的!孔子於此也曾感嘆地說:「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古人又說:「交臂非故」,意思就是說,與你摩肩擦腫而過的一剎那之間,你與我的身體細胞,都有了無數的生滅變化,一剎那之前的你和我,已不是一剎那之後的你和我了,還說甚麼天長地久呢!

不安曰「危」,不實曰「脆」,我們中國人對「國土危脆」這句話應當有特別深切的體會,因為我國所經歷的戰亂和朝代的變遷實在太多了,不論「家」也好,「國」也好,都不是什麼長久不變的東西,或遭朝代的變換,或受戰火的摧殘,家就會不成家,國亦會不成國了,你說這是不是很危脆的東西呢?有人也許會說,國縱可以危脆變化,但「土」如何會危脆呢?我們都怕地震,假若地震一次,生命財產的損失即難以計算,這不是危脆又是甚麼?

「四大」,並不是一般人所說的酒、色、財、氣,而是說:「地、水、火、風」。佛教裏所謂的四大,就是指這四種構成世界,人體,乃至宇宙萬物的基本原素。

「地」是指萬物的堅性,「水」是指萬物的濕性,「火」為物質的暖性,「風」為物質的動性。如人身中的骨、肉、毛髮、齒、爪等即屬於地大,涕唾、膿、血、津液等屬於水大,呼吸及轉動屬於風大,體溫、煖氣即屬於火大。我們的身體,假若因冷熱濕燥風雨寒暑的變化,使這四大產生衝突而不協調時便會生出種種疾病。有了病便會感受到病的痛苦。就算我們自身的四大沒有不調,但自然界的四大不調,亦會發生暴風,海嘯、山崩、地陷、水、旱等災的禍患,總之,我們經常地受這四大的迫逼,樂少苦多,所以說這四大是「苦」。

但這四大雖常在逼迫我們,不過它們是實無自體的,所以說是「空」。以有堅性的地大為例,剛才說,骨、肉、毛髮、齒、爪等屬於地大,但這些骨、肉等物並無自體,它們是由其它的原素組合而成的,而每樣其它的原素,又是由其它的原素合成的,合成時則暫現骨、肉、毛髮等相,分散後則空無所有。又如水由氫與氧氣合成,但氫與氧又由其他的什麼原子或原素等合成,科學愈發達,則知道原以為不可再分解的原素其實是再可以分解的,既然一切都是假借他物所暫合而成的現象,故實無其自我之本體的。佛在二千多年前,早知道這道理,所以說這組合生命體的四大,原是痛「苦」之物,而且是「空」無自體的,我們實不應太執著愛戀這身體而放不下了。

「五陰」,亦有譯作「五蘊」的,就是色、受、想、行、識。前文所講的四大,是專就肉體生命而言,但完整的生命,需具足了肉體和心靈兩方面的。這五陰就包括了精神與肉體這兩大要素,「色陰」,是指有形色的物質:受想行識,是屬於精神方面的心。「受」是憂悲苦樂的感受功能,「想」是思憶或想像力,「行」是或善或惡等的心理行為,「識」就是能辨別一切的意識或判斷力。

於這受、想、行、識的四種心理狀態中,又可以將「識」分別為精神的主體。而「受、想、行」三者則為精神的附屬。

人的生命,不過就是由這四大所造成的色陰,與其餘的「受想行識」四種心理上的現象在同一時間湊合而成,我們不明其理,便執著它以為是「我」,有了這個「私我」的觀念,便會產生出種種的私欲,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人間的一切是非煩惱,於焉而生。其實「我」只不過是個假名而已。如離開五陰元素,這個「我」相便不存在,故說「五陰無我」。

五陰偶聚即成生命,五陰不調即生病變,五陰分散,生命即趨毀滅,在這生命的「生滅變異」——成、住、壞、空的過程當中,什麼是真實的呢?誰可以作得了主呢?既然四大五陰都是暫時湊合而成的現象,緣聚即「生」,緣散則「滅」,我們的身、心,無時無刻都在「變」化着,此一剎那間的身心,已有「異」於前一剎那的身心。既然此身心是時常變幻不停的,所以也是「虛」而不實,「偽」而不真的。

我們誰都不願意生病,但生、老、病、死不幸地是我們生命過程中的一部份,誰也不能避免的,人人都願意心裏常感快樂,但不如意事,卻十常八九。所以不論是這四大所成的色身,或者是「受想行識」所組成的識心,我們都不能作主,因此說「虛偽無主」。

世人不明這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的道理。在佛教裏,這種「不明」就是「無明」,也稱做「惑」,因為迷惑,所以便會順著自己的私心來造種種的罪業,因為造了種種的罪,便會逃不出因果律而受種種的報應,這:「惑」,「業」,「報」就是三種使我們不得解脫的障礙,統稱「三障」,互為因果地把眾生層層纏縛著。推究其因,就是因為我們的心不明道理,所以才會去作種種的胡塗事,所(轉下期)

▲Top

法界佛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