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課餘隨筆 (十七)

鄭頌英

淨土法門是攝機最廣、度人至多的殊勝法門。也是一代時敎中的異方便。印光法師稱之爲「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是非常確當的。歷代瑞相昭彰的往生事迹,都可作爲成績和徵驗。其在一般的修淨業者,臨終的如法助念尤爲成敗的關鍵,極重要的一著。所以「助念團」是極其需要的。然而,它的組織與實行都是最感困難的一件事,這在沒有經歷過的人是不會深切了知的。主要是因爲:旣要保持清高如法的風格,不能有受酬報或變相的酬報,而在助念時需要澈夜不斷的輪班相續,歷多少天難以預計,嚴寒酷暑或較穢苦的病症都在所不辭,又要有善於開示法要指導飾終事務的人,和安排通知分班接替的人,所以是一個繁重艱難的工作;也由於這一項功德利益的殊勝而切要,所望各地佛敎團體和敎友們以堅強的菩薩心願與大悲願力來成就這一功德行門。上海佛青修持部的助念團五、六年來的服務精神是値得讚仰的。各地有組織助念團的可以吸取經驗,借鏡聯繫。

清定上師這次在佛青春季講經法會中開經「律海十門」,把七衆弟子的戒律作綱要的闡發,而對策勵學修的精要的開示尤多,這裏就記憶所及,筆錄一二,轉以供養限於時間而未能躬預法會者。有人問「受了戒而犯戒,與不受戒亦不犯戒兩種人那一種對?」依據經律,還是受而犯的好,爲什麼呢?在正受戒時的一片菩提道心,就是證果成佛的正因,受後總有一段的時間護持學修,也是道業的資根,有此正因和資根,將來決定解脫有期,而一般不受亦不犯的世間散善,至多是人天業因,出離無期。並且,受戒後自有一種無形的警覺約束的力量,來防止毀犯,不受是沒有這一作用的;所以,受了戒決定有防非止惡的作用。發心受歸戒,決定是菩提種子,是有大功德大利益的,受而犯的,不受亦犯,受了或可不犯少犯;「不受亦不犯」的朋友,受了不犯不是更好嗎?

人格的高下可以這樣來分:對人民服務貢獻多,而本身生活享受少的,人格就高;相反地,服務貢獻少而享用多的,人格就低落,其在佛弟子亦是如此,學修精進。能利益衆生而自行刻苦的,人格就高;相反地,人格便低落;更可慮的是「孽債休敎身後還」呀!

眞誠的佛弟子應每天以十善業來檢查自己的身心,隨時覺照,日遷於善。「十善業道經」和「五戒相經」應提倡常常講誦受持。

念誦、止觀、慧行這三種功行是修行用功的三部曲,也是次第生起的全套的功行。念誦就是把自己選定學修的經論儀軌定爲日課,每天念誦,不斷熏習,誦熟了卽用以在止觀中起「思慧」觀照的功能;止觀是第二部在定中修的行門。止是止息妄想,制心一處,就是定,息心靜止了從寂靜心中運起「如理作意」的觀照功能,就可拿念誦中習熟了的法理來微密觀照,觀照功深心更凝寂,是爲「妙止」。因妙止的功力,使觀力更加精湛明利,是爲「妙觀」,這樣止觀雙運,相互引發,相資進深,就是修習止觀;第三種慧行,是在出定以後,在一切時一切處的行動作爲中。身口意三業隨智慧行,時時與菩提相應,而遠離煩惱習氣及諸惡業。分開來說,有認識境界慧行、對治煩惱慧行,和大悲慧行。在歷境應緣中,隨時隨地都能覺了這 是貪欲的境界現前了,這是瞋惱的境界現前了……常能保持着明鑒覺了的清醒的「覺慧」。而不墮入或迷着於境緣中,這是認識境界慧行;隨着境緣,貪瞋癡等煩惱習氣要現起的時候,能如法對治當下清涼,這是對治煩惱慧行;在在處處大慈悲心流露充滿,起心動念常與慈悲饒益之心相應,這是大悲慧行,以上切實圓滿的行門,希望佛弟子們能細心眞切地體會用功!清上師的說法都從大悲心和眞實功行中流出,以上的追憶,如有錯失和不夠圓到之處,應由筆者負责。

▲Top

法界佛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