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佛法概要   6

明暘

(接上期)

譬如一棵大樹,眾生就像大樹的根,水火風土是各種助道的殊勝因緣,開花結果就是佛得成道果,也就是說樹如果沒有樹根,就不可能開花結果。佛離開了眾生,根本談不上什麼得道成佛。佛有一天對許多弟子說:一滴水怎樣使他不會乾掉?如果把它放在空中,就會被風吹乾;如果放在地上就會被土吸乾。只有放在大海之中,和海水融合在一起,那才是永遠地不會乾涸,這樣看來,大乘教義的眞理,就是要普度眾生,和眾生永遠在一起,施以種種方便,賜以種種安樂。普令眾生遠離一切苦惱,得大自在 安樂,實現人間佛教。

「華嚴經」裏面有說:四生九有,同登華藏玄門,八難三途,共入毗盧性海。釋迦牟尼佛,得道成佛,最最主要的,是普度眾生,同登華藏玄門,共入毗盧性海。華藏玄門,是一眞法界的大總持門,毗盧性海,是如來藏心的妙莊嚴海。就是要祝人人成佛,個個得道。

第四章 一生教化

第一節 鹿野苑初轉法輪

釋迦牟尼佛,自從菩提樹下得道以後,觀察到五比丘,他們善根已經成熟了,可以得度,首先就到波羅奈國的鹿野苑去化度他們。可是僑陳如等五人,他們聽到悉達多太子已經得道成佛,不久要到鹿野苑來說法,他們互相約定,如果佛來,我們大家都一起避起來,不去理睬他,也不去見他,也不聽他說法。由於佛的福德莊巖,來到鹿野苑時,這五人不約而同的統統都跑了出來,恭恭敬敬地來迎接,或為教坐,或執衣缽,對佛禮拜,誠誠心心的向彿開導。佛在鹿野苑住了三個月,為他們三轉法輪,講授苦集滅道四諦法門,僑陳如尊者,聞法之後,他最初得到解悟,知苦斷集,慕滅修道,證得阿羅漢果,其他四位弟子額髀、跋提、十方迦葉、摩訶男,也先後聽佛說法得阿羅漢果。佛對五人說:善來比丘!他們五人的頭髮和鬍鬚,都自然而然地落了下來,成為佛最初得度的五比丘。是世間有比丘的開始,到此世間三寶皆已具足,佛寶卽是釋迦牟尼佛,法寶是四聖諦法,僧寶就是最初得度的五比丘。

鹿野苑是在波羅奈國一個古代帝王養鹿的地方,傳說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發菩提心修菩薩道的時候,為了度脫野鹿的痛苦,化現一個鹿中的大王,叫善鹿王,他這一群鹿,一共有五百隻。由提婆達多惡鹿王所帶領的另外一群野鹿,也有五百隻。這二群山鹿總共是一千隻,當時那波羅奈國的國王,名字叫梵摩達。有一天,這位國王帶了很多隨從的人,到山中去旅遊打獵,把這產鹿山林,全部圍了起來,採用一網打盡的辦法,釋迦善鹿王與提婆達多的惡鹿王,所有二群一千隻鹿,正在這個山裏生活飲水吃草,在這種萬分緊張的生死關頭,二頭鹿王在一起,互相建議,為了保護這麼多鹿的生命與安全,我們兩個鹿王可以去向梵達摩大王請願。大王:如果您今天一下子把全山的鹿全部打死,使鹿絕跡,今後你要品嘗鹿肉的味道就是不可能了。現在建議由我們二群山鹿,每天進貢一隻肥鹿,這樣可使大王經常能夠吃到新鮮鹿肉的美味。豈不是一舉兩得,兩全其美?由於兩個鹿王,言得有理,梵摩達國王答應了這一合理要求,從此以後,釋迦善鹿王,與提婆達多惡鹿王就輪流天天一隻山鹿,供給國王,經過了一段時間,碰巧有一次在提婆達多群山鹿中間有一隻母鹿,腹裹懷有小鹿,這一天正輪著他去進貢,母鹿心裏想到,自己今天去送死問題不大,可是肚裏一隻小鹿過了幾天就要出世,怎么辦呢?正在急迫之時,想出一個辦法,就向鹿王要求先派別的山鹿去進貢,等我小鹿生了下來,再去送死。不幸的是這個提婆達多惡鹿王,沒有同意他的請求,說:「你想過幾天再去送死,有誰願意先去送死?」母鹿認識到惡鹿王兇惡成性,就向善鹿王提出請求,這隻善鹿王想了一想,到底叫哪一隻山鹿先代替他送死呢?最後就決定親身去替代母鹿,走到大王的御廚裏,請他們開刀,貢獻大王。廚師們一看今天是鹿王親自前來進貢,大家都感到驚奇,馬上去報告梵摩達大王。大王就向鹿王說:難道你們這麼多鹿統統被吃光了嗎?善鹿王說:沒有,不但沒有減少,而且還增多了。大王說:山鹿旣是增多,為甚麼今天要你親自前來送死?善鹿王就把這隻母鹿的情況說了一番。這件事使這位殘暴的大王受到了很大的觸動,善根成熟,宿因發現了,頓時感到非常慚愧,自知罪業深重,趕快誠懇懺悔。當下就對這位大慈大悲捨身救度眾生的善鹿王說:「你是鹿頭人,我是人頭鹿;我從今日後,不食眾生肉。」從此以後,這位波羅奈國的梵摩達大王就永遠吃素不吃葷了。這眞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是會有深刻認識和啓發。素食不但能培養人們的慈悲心,對於身體健康,也是有好處,過去深山古剎裏面,許多高齡大德、長老,多是八九十歲,他們都是吃長素的。

第二節 度耶舍等五十一人

再說波羅奈城裏面,有一個大富長者的兒子,名叫耶舍,十分聰明,天資很高,大有夙根,家中非常富有,是這個國家首屈一指的大富翁。耶舍生活豪華,身挂纓絡,男僕女婢,前呼後擁。這種富貴榮華,在佛教看來,是他過去的善因所致。有一天,他從睡覺醒來,忽然間看見許多女傭東倒西斜地睡眠,那種醜態百出的難看情境,使耶舍觸目驚心,感到十分厭惡;因此就產生了一種要求超脫世俗塵勞,喜愛清淨幽居的心念,機緣到了,正在他深思時刻,忽然看到一道光明,照亮了耶舍的心身,他就尋光向前走去,走到恆河邊上。耶舍正在研究怎樣渡過恒河的方法,忽然聽到佛的聲音說:耶舍汝可以過去,我這裏有離苦的方法。耶舍一聽佛的法音,頓時覺得身心非常愉快,馬上就不顧一切,精神奮發,勇敢地度過了恆河,一直奔到佛前,看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清淨莊嚴,威德具足,心裏生大歡喜,當下就五體投地,一心禮佛,請佛度他。佛答應了耶舍的要求,對他說法開導。耶舍當下深悟諸法,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遠塵離垢,得到了法眼的清淨。釋迦牟尼佛再為他說了四諦法門,耶舍當下大徹大悟,成了阿羅漢果位,求佛度他出家,佛說:「善來比丘,鬚髮自落,袈裟著身,現沙門相。」成了一個莊嚴清淨的比丘了。

耶舍的父親,到了天已夜晚,還不見兒子回家,四處尋找,走到恆河邊上,看到耶舍的鞋子丟到河邊,就跟蹤尋到佛這裏來,佛就叫耶舍暫時迴避一下,以免你的父親,知道兒子出家,他一時思想不通,會產生痛苦。佛看到耶舍父親,就問他說:你是不是尋找你的兒子?說:是的。佛說:你既為尋兒子來,請坐下聽我開導。佛為他說四大五陰、苦空無我等種種開示。耶舍父親聞法之後,當下心眼圓明,得大自在。佛為他傳授三皈依法,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簡稱皈依三賓。耶舍父親,名叫耶輸伽父,他是佛教中間第一個皈依三寶的優婆塞弟子。後來(轉下期)

▲Top

法界佛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