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妙法蓮華經淺釋  74
(第四品)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奉詔譯
美國妙覺山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弟子      釋恆頤  記錄

(接上期)

條羽毛。其父見之,卽許可拜法智大師為師及出家修道。

曇翼法師專心持誦法華經,並建了一座法華精舍,於內勤修辦道,十年如一日。一天,忽有一花枝招展之女人,提了一個籃子,內有一頭小白豬及兩顆蒜,她要求留宿一晚,曇翼法師堅決拒之於門外,但此女人却死賴不走,法師唯有留她在屋內草堆上住一晚。孰料在半夜,此女忽然又哭又叫,呻吟聲中,謂其肚痛,要求法師為她按摩。法師見狀嚴重,故以布包其錫杖,立於遠處,以錫杖按摩此女人之腹部,令她復原。

雞曉天明之際,却見此女人所穿之花綠衣裳,騰空而起,化成五色祥雲,那頭小白豬已變成了白象,兩顆蒜則成了兩朵蓮華。一朵蓮花在大象腳下,却見普賢菩薩立於另一蓮花上,並說是言:「過幾天你就可以到我的法會來,所以我要先來試驗你修道的程度。果然不錯,你可以作為我的眷屬。」爾時整個虛空大放祥瑞之光,皇帝見到此祥光,不禁心中大悅,遂建造了一座法華大寺院。山雞聽法尚有此感應,我們身為人,更勿錯過修學此甚深微妙法的機會。

梁武帝在位時,有一位比丘尼,名道記,別號總持,她是菩薩達摩祖師之高徒,獨自在一小茅蓬內精勤持誦法華經。在她圓寂後,信徒們將她埋在小茅蓬外。七、八年後,墓竟長出一朵青色蓮花。當皇帝獲悉此事,卽令人開墓查究蓮花之來處。發現此蓮花乃由該尼師口中長出,蔚為奇蹟!故此證明誦持法華經之不可思議力量。

又有一位比丘尼,名華手,每當他誦持法華經一遍,手上就現出一朵蓮華。由是之故,兩手皆長滿蓮花,皇帝得悉此聞,特為召見,並封予華手之法號。

能有機會聽聞法華經,乃至一句一偈,或法華經名字的人,皆有大善根,否則不得入此門。

有一位法雲法師,善巧演說法華經,辯才無礙,乘著大願力而來度化一切衆生。當時就有一位和尚,甚為渴仰法師之德行,並發如是願:要生生世世有同等於大師之相好、辯才無礙及大願力。在彼發願後的晚上,夢見有人告訴他,法雲大師遠在燃燈時已開始演說法華經,非一朝一日有此成就,你若要像他一般的辯才無礙,非要下一番功夫不可。由此可知法華經是百千萬劫難遭遇,難見難可說的微妙法門。

又以他日於窗牖中。遙見子身羸瘦憔悴。糞土塵坌。汙穢不淨。卽脫瓔珞細輭上服嚴飾之具。更著麤弊垢膩之衣。塵土坌身。右手執持除糞之器。狀有所畏。

「又」,鄭重義。「他」,二乘人以權敎作為己教,而將實敎認作他人之敎理。「日」,解為時間或智慧。「於窗牖中」,義謂佛不立於中門而於旁立,換言之,佛為敎化二乘人而暫不立於中道,特地處於偏空,遙觀其捨大法之子。

「羸」,無大智慧。「瘦」,福力不足。他們不了解佛陀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之理,故身體羸瘦。「憔悴」,內怖無常而外遭五陰八苦。四住塵為糞土;無明煩惱為塵坌。有此無知塵及四住塵所纏繞,見思二惑未斷,攀緣心不制止,故言之污穢不淨。出家之修道者,愼勿向人借錢或想要得到他人之供養,此乃不淨之念頭,最為污穢不淨。應本著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之宗旨作為出家人之本份。韋陀菩薩曾發願言:若有人修得三分德行,卽有七分之感應。在我年輕時,曾遭人誣謗及被絕糧數日,但未因遭此類難題而鬆懈修行,故感得韋陀菩薩為我解除種種障難。

「卽脫」等者,譬喻佛之報身與應身之無量功德,佛陀為了不願窮子驚畏,故隱其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現丈六高之老比丘相,故謂之脫瓔珞及細輭上服嚴飾之具,而穿麤弊垢膩之衣。「麤」,隱蔽盧舍那百丈之軀,而現丈六高之身體。「弊」,卽生忍與法忍。有漏、有煩惱、有為者謂之「塵土坌身。」右手者譬喻以權巧方便法教化二乘人。「除糞之器」,譬喻對治見惑及思惑之法門。自以此法斷盡諸惑,而得成就佛道,復又用此法教化人,故名執持。

「狀有所畏」,佛陀為了教化衆生,時或示現怖畏生死之相。今述琉璃王誅釋種之因緣。琉璃大王一日瞋心大起,欲殺釋種,嘆無兵權。有一使臣,名曰好苦,勸王弒父奪兵權,興兵至迦毗羅衞國,大興殺戮七晝夜。是時諸大弟子,請佛救之,佛默然不語,而且佛的頭也痛了三天。目連尊者不忍,乃將佛之親屬五百人用鉢盛之,置虛空中。至七天後兵退,均已化為膿血。諸大弟子問佛是何原因?佛曰:「過去有一國,名曰捕魚。彼國因天旱遭大饑荒。其國有一大湖,湖中魚鼈甚多。國民迫於饑餓,遂於湖中取魚為食。湖水漸乾,中有魚王名弼魚,取之於岸,魚跳躍之。一小孩見,覺得好玩,以木棒將魚頭敲了三下。現在舍衞國之兵馬,來誅殺迦毗羅衞國民者,卽昔日湖中之魚也。其好苦使臣等,卽魚王之魚眷。今迦毗羅衞國被殺之人民,卽昔日捕魚國之人民。當日敲了三下魚頭的小孩,卽我身是也。我當初雖未食魚,今日雖已成佛,尚遭頭痛之果報,故說因果不昧也。」佛卽復說偈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中國唐朝有一位悟達國師(詳情可參考法華經第一品淺釋)。國王賜他一個沉水香木寶座時,國師生一念貢高自滿心,卽時招來往昔之寃孽要討還他的命債。原來過去在漢朝時,國師身為袁盎,因妒忌晁錯,設計殺之,事後深悔不已而出家。由於精勤辦道,守戒精嚴,一連十世為高僧,却寃孽於千里。可是今生貴為國師,一念驕傲,善神隱退,寃鬼乘虛而入,在國師膝蓋上長了個人面瘡,幾乎要了他的命。可見因果絲毫不爽,而我慢心,確是害人不淺!

(下期待續)

蘇州寒山寺                           博湛

寒山拾得不簡單,因緣作伴皆成賢
十年齋堂無消息,一朝詩苑有名篇
苦行無著萌群才,功夫修深感人間
今朝聖地如詩境,遂來至此拜詩仙

▲Top

法界佛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