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義(四)

眞禪

(接上期)

解,必定是空。直到把它分解到不再具有六方分的時候,它也不再是微塵,而是虛空了。旣是虛空,就不須要再對它進行分解,本身已經是無所有,畢竟空了。用這種方法,分析一切事物,無有不是「空」者。

前面把一座山分析爲微塵,證明它是空。至於微塵呢?還可以分解,因此也是空。這叫「微塵性空」。這是從空間上進行分析。現在再從時間上進行分析。

這 座山宛然顯現在我們的面前,它存在一定的時間裹。其實時間只是假名,事物的生滅相續,遷流不住,假名爲時。離開了事物,就沒有時間。現在從時間上進行分析 ,並不是要證明時間是空,還是要證明這座山是空的。時間有三世,卽過去、現在、未來。過去者,名爲已滅,已減就是不存在。卽如我們現在看見的這座山,它是 現在的山,不是昨日的山,昨日的山早已隨着時間的飛逝,而變得無影無踪了。有人認爲現在的山,就是昨日的山,這是誤解。昨日的山,只不過在人們的記憶裏, 或者照相簿、歷史書中留下一些影子罷了,它本身早已成爲無所有,畢竟空了。昨日的山如此,前一小時,前一分鐘,前一秒鐘,乃至前一剎那的山,也同樣不存 在,這叫做「過去空」。

未來世還沒有來,未來未生,也不可能存在。如我們現在看見的這座山,卽使我們能推斷它在未來時將是什麼樣 子,這只是意識中的一種想像而已,誰能用現量去證實未來的東西。旣不能用現量證實它的存在,就說明它無所有,畢竟空。如此,後一小時,後一分鐘,後一秒 鐘,乃至後一剎那的山,都在未來,也同樣不存在,這叫做「未來空」。

照此分析,前一剎那的山,不可得,後一剎那的山,也不可得。那麼,現在這一剎那的山, 是否可得呢?也不可得。什麼道理呢?因爲時間是遷流不住的,當你認爲這一剎那是現在的時候,它早已成了過去,這叫做「剎那性空」。這就是說,眞正的現在, 事實上是沒有的。這樣,不但過去空,未來空,現在也是空,三世皆空。三世空故,一切事物,皆不可得。

舉個譬喻,譬如看電影。當我 們看到銀幕上的人們在活動,故事情節一幕一幕地展開的時候,好像眞有其事。但仔細分析一下,原來一部影片, 是千萬張照片連續放映而形成的。在放映的時候,第一張照片出現時,馬上就過去,第二張照片接着出現,這樣,千萬張照片連續出現,迅速過去。過去的已過去, 不可得 ,未來的未出現,不可得,現在的剛一出現,就迅速成爲過去,因此也不可得。三世不可得故,一切皆空,但電影是粗法,而現實的事物要微細得多,它們是卽生卽 滅,剎那無常。卽生卽滅,就是剛剛出生,就已經消滅了,出生就是消滅,其中沒有停留的時間。生卽滅故,這是無生。旣無有生,亦無有滅,無生滅故,亦無一切 法。用這種方法觀察事物,可以悟入空理,叫做「析空觀」。

再講「體空觀」。「體空觀」就是觀察五蘊諸法時,不須要進行分析,當體是空。如何觀察?謂五蘊諸法,如夢,如響,如影,如焰,如幻,如化。

怎樣「如夢」?如「大智度論」說:「如夢者,如夢中無實事,謂之有實,覺已知無,而還自笑。人亦如是, 諸結使眠中,實無而著,得道覺時,乃知無實,亦復自笑 。以是故言如夢。」當我們在作夢時,看到有山河大地,都邑人物,也有喜怒哀樂等等。這些事物,是完全虛構的 ,其實什麽也沒有。現實中事物,亦復如此,無而見有。

怎樣「如響」?如「大智度論」說:「如響者,若深山狹谷中,若深絕澗中,若空大舍中,若語聲,若打 聲,從聲有聲,名爲響。無智人謂爲有人語,智者心念,是聲無人作,但以聲觸,故名爲響。響事空,能誑耳根。」響是囘響。囘響是虛妄的,雖似有聲,其實並非 人語。如果誤認爲眞有人在,這就上當了。現實中事物,亦復如是,實無人作。

怎樣「如影」?「大智論說」:「如影者,影但可見而不可捉。諸法亦如是。眼根等 見聞覺知,實不可得。」影是影子。影子雖可見,但不可捉。現實事物,亦復如是,雖可見聞,其實非有。

怎樣「如焰」?「大智度論」說:「如焰者,焰以日光風 動塵故,曠野中如野馬。無智人初見謂爲水。男相、女相亦如是,結使煩惱日光諸行塵 ,邪憶念風,生死曠野中轉,無智慧者謂爲一相,爲男爲女,是名如焰。」焰,又名陽焰,亦名野馬。風動塵埃,日光映照,形似於水,名爲陽焰。如果有人誤認它 爲水,奔走求之,思得解渴,那是徒勞的。現實事物,也是如此。如果有人誤認現實事物爲實有,追求不息,終無所得。

怎樣「如幻」?「大智度論」說:「譬如幻化象、馬種種諸物,雖知無實,然色可見,聲可聞,與六情相對,不相錯亂。」又說:「是幻譬喻,示衆生一切有爲法空不堅固。」幻化象馬 等物,雖可見可聞,其實虛假無實,現實事物,亦復如此,虛假無實。怎樣「如化」?「大智度論」說:「如化人無生老病死,無苦無樂,亦異於人生,以是故空無 實。一切諸法亦如是,皆無生住滅。以是故說諸法如化。」又說:「如變化,生時無所從來,滅亦無所去,諸法亦如是。復次,如變化相,清淨如虛空,無所染著, 不爲罪福所污,諸法亦如是,如法性,如如,如眞際,自然常淨。」這是說,現實中一切事物,雖亦可見可聞,而無實用,是名爲空。如果我們用這種方法來觀察現 實中一切事物,就能「照見五蘊皆空」。

用般若觀照五蘊皆空,就如用燈照物。是名「照見」。如果我們用世間智慧分析此事物是有是無,是眞 是假。這是分別,不是「照見」。用般若照見五蘊皆空時,能照的智慧,是無分別智,所照的境界,是諸法實相(卽諸法空相),能照所照,渾同一昧,無有分別。 能照是空,所照也是空,五蘊空處,全是般若。這才叫做「照見五蘊皆 空」。又照見五蘊皆空,是說五蘊本來是空的,凡夫妄見爲有。今用般若照見五蘊空,不過照見了它的本來面目。不是五蘊實有,用智慧觀照後,才變成空的。

第四講「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指衆 生生死之苦 ,包括世間一切諸苦,指三苦(行苦、壞苦、苦苦)、五苦(生老病死苦、怨僧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盛陰苦)、八苦(卽前五苦,開生、老、病、死爲四 苦,成爲八苦)等。衆生身心,常在承受一切苦厄,不知道解脫的方法。今敎導衆生,只要「照見五蘊皆空」,就可以得到解脫,度論就是解脫。因爲不論什麼苦, 總是由五蘊身心所招感和承受的。若能「照見五蘊皆空」,則身心尚空,還有什麼苦厄不得解脫呢?「老子」書中說:「吾所以 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他也知道人有「大患」,是因爲有身,無身卽無患。然而凡夫總是有身的,因此就沒有辦法滅除「大患」。但他却不 知道凡夫雖有此身,而身是空的。身旣本空,自然就一切無患了。

講自行般若竟。

次正說般若。正說般若,分爲兩科:初說顯了般若,二說秘密般若。

初說顯了般若又分三:初開示般若眞空觀門,次明依(轉下期)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