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課餘隨筆 (十一)

鄭頌英

崇高的品德和淵博的學識,是人們所欽仰的。這樣的人物,若能進而發菩提心,出家學佛。更會引發知識份子對於三 寶的尊敬和正信。李叔同先生出家為弘一大師,就曾震動藝壇,糾正了世俗對佛法膚淺的曲解和藐視。這樣出類拔萃的人天師表,也就是菩薩度生的很好範例。在弘 一大師之後,四川能觀大師——程芝軒先生的出家因緣,也是一個很動人的故事。

程芝軒先生與能海上師同鄉,年齡比能海上師稍長幾歲,約在前清光緒廿八年間,他與海公同在佛源老法師座下聽 「楞嚴經」而歸信佛教。海公上師籌備了幾年就依佛源老法師舍俗出家了;而程先生則從容安排到三十年之久,留學、辦學、出國遊歷、門牆桃李、蜚聲學府之後, 才悄然離塵入道,從能海上師剃度於五台山。

程先生在皈依三寶之後,不大對外宣說,大家只敬仰他是個博雅高尚的篤實君子。他早年留學日本,習師範科,回國 後,創辦華西大學,任文學系主任。他的辦事任教的精神與毅力是令人敬服的,做事負責、精細、周詳、純潔、十餘年如一日。華西大學是我國西南有名的學府,這 裏,有不少中外教授師生們,特別是外籍的教授,對於程先生的人格學問,公正忠誠的業績,都十分尊重和敬佩。

程先生在他的嚴肅的生活中,早就作了這一生從做人到學佛的具體準備和安排。他每月節省了一部分工資收入,子女 教育費、父母喪葬費、出國考察費,以及出家後搭個茅蓬的清苦生活費,分戶的按月存入銀行。他是按照「善生經」裏適當處理財物的原則,結合了自己的志願和環 境所作的計劃而進行安排。後來,他——實行了存儲的計劃,子女都受到高等教育後,送他們出國留學,——學獸醫等各種有用的學術,接著自己就到歐洲作遊歷考 察,歐游回國後父母相繼終養去世;喪葬事畢,所辦的華西大學已具備相當的規模了。在這時,他服務社會興辦教育和仰事俯育的責任與志願得以粗償之後,他就實 現自已預期中的最後一個計劃。——毅然披剃,出家學佛了。

公元一九三六年,他向學校提出辭職,並且把一年度的興革事項工作計劃全部預訂好,連同目前的事務,系統地周詳 地移交給接任者,並且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盡心地幫助繼任者瞭解全部情況之後才離職。全校師生們懇切的挽留不住,都很依戀惆悵,在校內設立了紀念室,永遠 紀念著這位盡心教育事業的程芝軒先生。

先生就以卸脫塵緣的困身,遠道跋踄到五台山求請能海上師替他剃度出家,海上師很慈悲也很方便地說,我們是數十 年前一同皈依佛源本師的師兄弟,今代本師給你披剃,就以當年佛源老人所起的法名「能觀」作為法名,而不以師弟子相看待。能觀大師既圓僧相,便到寶華山受具 足戒。圓具之後,回到四川,在成都與能海上師等共興建近慈寺。他自己在寺內修一茅蓬,專精修學止觀法門,對於淨土的十六觀功力甚深,於止觀中很得到些相應 與好處。後來、為了替海公上師寺務分勞,又出而擔任都監,他又以過去辦學的精神和能力,如法如理地有條不紊地處理了寺務。所以近慈寺的「三門清淨,海眾安 和」能觀大師的功德勞績是不可埋沒的。

程先生為什麼要出家為僧呢?他受過什麼刺激嗎?古老的佛教也值得信奉嗎?當程先生出家的消息傳到華西大學大學 之後,全校的師生和很多教育界人士,都非常懷疑和注意近件事。

事實答了他們的問題:平素向來是明智鎮靜的程先生。他一點兒也沒有什麼刺激和不如意,他也不消極,這正是他計 劃行事中的末後一步志願。很多的知好學生們都跑到已圓僧相的能觀大師處來請問他的出家因緣。大師就誠懇而安閑地告訴他們,佛法的大意,和實踐平生志願的所 以,很多人因之信佛了,也有好多人對佛法轉移了他向來不正確的看法。

大約在一九四三年,能海上師由西藏回四川途中,能觀大師在近慈寺圓寂了,距離能海上師到寺約僅相差半個月的時 間。能觀大師的舍報,是有瘡痛疾苦的,但在最後臨終時,則有光明洞徹等祥瑞,真修實學一代大德的歸宿處,當在清淨佛剎中,可惜的是僧臘不久,世壽約六十餘 歲。

以上是筆者叩詢能海上師的記錄,因為歷年已久,年月有些不全記清,如有補充的資料,或生卒出家等準確年月,尚 希與能觀大師相諗的大德們有以見惠,以便補正。

               ☆                        ☆                           ☆                          ☆

學佛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圓滿證得全體大般若的大用,恰到好處地應用到一切語默動靜思想行動中去,使一切都做得 盡善盡美,一切都符合於自己和眾生的最高最遠大的利益。所以佛弟子們都必須把崇高偉大的佛法結合生活,結合修證。隨時隨地體驗和檢點這樣幾個問題:因果正 見和般若智照有沒有經常地流注於我們的身心?日常行為處世接物中是否合於佛的精神和教誡?思想行為公正的還是自私的?對人民對國家有利還是有害的?修行的 法門能夠日日修習不間斷,獲得進步、相應和好處嗎?必須這樣切實地深刻地從體會到實行,淨化生活,淨化三業,那麼就自然而然地會進入清淨光明的功德之藏 ——圓明自性般若理體。

               ☆                       ☆                             ☆                      ☆

修行學佛,始終是謙遜地虛心接受指教,隨學他人的功德和長處,精進弗懈地策勵學修;沒有一個地位和時候是可以 驕傲自滿的。因為,直到成佛;也不過是人人本分內的事,那麼還有什麼可以驕慢的呢?

               ☆                      ☆                            ☆                        ☆

一般人的習性,都是「靜極思動,動極思靜。」在憒鬧擾動中很想寂靜地修修行;可是靜修久了,卻又不能安定不耐 寂靜地思凡欲動了;這是初學的人們應當要警惕和審慎的。所以修學能得成就,就貴乎安定有恆,動境靜境都能夠不挫不亂不變動,所謂「歷動靜而常恒」,把各種 動靜的境緣,來磨煉和考驗自已。如如不動,自得勝進!

                 ☆                       ☆                         ☆                         ☆

印經書是流通法寶重要的弘法工作,也是利益眾生財法兼施的殊勝功德;這是佛教同道們向來常常歡喜做的功德。我 們對於印經書這件事近來有這樣的幾個感想:第一、有些人認為印經有功德,而不肯印初機入門的書,這是計較貪著於功德一邊的偏失,有些人認為只有初機書可以 逗引人們信解佛法,覺得不必印經;這也是只看到部份根機的偏失,我們應該顧到全面,經論專著和初機入門的書籍,都需要適當的印行流布,兩者是不可偏廢的。 第二、印經要盡可能印得莊嚴精良,字體要大些,最好排正體字,以便於讀誦,如果是抄寫本那麼書法也要盡可能求其端秀,以增加其藝術上的價值,使人敬愛而珍 藏保存,封面、紙張、裝訂都要好些,不可貪便宜貪數目多而粗製濫印。第三、編寫或印送初機入門書,必需要契理契機,契理就是要正知正見,符合法印;契機就 是要深入淺出;文筆流暢;適應時宜,通俗易懂,符合人們的要求,使人都能接受。封面圖案設計、編排方式、紙張裝訂都要力求精良。第四、印一部經書在今後的 時代環境中都不是一件很輕便的事情了,因為剝削暴利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人們將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的生活來源,而印經書印得少成本很高,所以今 後就宜於集體來舉辦,由佛教團體中來擇要擇宜的發起,有志弘法印經的,大家來集款助成,不必各人零星自攪,以致印數少成本高,困難很多,往往辦不起來。 (下期待續)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