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彌陀大願白話註解  十三

戴德

第二十三願 供養諸佛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徧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語譯〕:假如我成了佛,在我國中的菩薩,承受佛神通威力的加被,供養十方諸佛,只要用吃頓飯的時間,就能徧至無量無數億那由他諸佛的國土,如果不能這樣的話,我寧願不取正覺。

〔解釋〕:願文中「國中菩薩」並非指破除塵沙煩惱,微細煩惱,初破一分無明進入初住菩薩位以上的菩薩,而是以前所說發大乘菩提心,真信切願,勤修念佛,得生淨土的眾生。後面各願中所說「菩薩」也全作這種解釋。

古德說:「菩薩登入初地,則自能分身百千於十方世界應化眾生,不須承受佛的神力。」由此更顯這裏所指的是往生淨土的眾生。

「供養諸佛」:廣修供養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三。供養隨對象不同,其福德亦有大小差異,而十法界中佛為最高最尊,所以供養諸佛功德最大。菩薩道之六度,第一為布施,供養即是布施,而供養諸佛又為布施中勝於其他布施者。供養為培埴自己心田中之敬田,八功德田中以佛田為最上。供養乃去除心田中無始以來的貪婪慳恪,並非諸佛有所希冀,也不是我們以供養取媚於佛。佛已萬德圓滿,一切具足,無所貪冀。

「一食之頃」,即吃一頓飯的時間,形容時間之短促,大約半小時左右。以短暫之一食頃徧歷千千萬萬無數無量諸佛國土,一一供養,說明生西行人神通之廣大,神足之迅捷非大阿羅漢所及,況他人乎。無量壽經云:「彼國菩薩承佛神力,往詣十方無量世界,恭敬諸佛世尊,乃至供養佛已,未食之前,忽然輕舉,還其本國。」阿彌陀經云:「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 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經中云與本願共相呼應,足證往生西方行者神通之廣大,一念一時,普及塵剎。二乘聖人,遠不能及。阿彌陀佛巍巍威德,總持一切,宜為十方諸佛所共讚歎!

第二十四願 供具如意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語譯〕:假如我成了佛,在我國中的菩薩於十方諸佛前,現其福德根本,隨他所希求供養之具,皆能滿足地顯現以供諸佛,若不如意的話,我寧願不取正覺。

〔解釋〕:以種種珍貴潔淨之供具,供義諸佛,表祈請諸佛加被獲佑之誠意,發揚自身心地固有之本覺光明。

「德本」印持名念佛修六度萬行功德之根本。俗語說:一人享用厚薄,全視其福德之大小,福德大享用上等,福德小享用貧乏。供養具麤細豐薄表上供者福德之多寡。

供具之種類依經論有四種、五種乃至二十種之別,而以八供、六供最為普遍(詳見下表)。

供養又分事供養與理供養兩種。以香華、飲食、珍寶、衣服、燈明等寶物陳列佛前,虔誠供獻者名事供養:不用實物,唯端身正坐,觀菩提心,朝夕承事者為理供養。

六供表六波羅蜜功德表
供具 所表六度 功德
淨水 檀波羅蜜 能脱餓鬼飢渴之苦
塗香 戒波羅蜜 能脱地獄燒煑之苦
華鬘 忍辱波羅蜜 能脱修羅鬥爭之苦
燒香 精進波羅蜜 能脱人界墮落之苦
飲食 禪定波羅蜜 能脱天界衰退之苦
燈明 般若波羅蜜 能脱畜生愚癡之苦

裟婆世界眾生成日為衣食奔忙勞碌,享用貧乏,多半無力辦具大供養,近代尤然。往昔常啼比丘歷東方五百由旬至香誠世界,欲聞其地菩薩演說般若大法,而自身貧乏,無法辦具上好供品,以致退至街市中高聲大啼。這例子說明供品之難具,但在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只須一動念,所有珍奇名貴上好供品自然顯現於前,無不如意。這是往生者的福德感應,而始源於阿彌陀佛的大誓願力。就在這條願上,滿足往生者一切希求,隨念而至,不勞而獲,亦可隨念而隱,遠勝他化自在天之樂趣。

第二十五願 說一切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語譯〕:假如我成了佛,在我國中的菩薩如不能演說一切智的話,我寧願不取正覺。

〔解釋〕:西方淨土的人,不但一日三時聞佛說法,而且皆能演說佛的最高妙智,一切種智。這是阿彌陀佛大願所賜深廣智慧及無礙辯才。

三智表 (出大品般若經)
  一切智 道種智 一切種智
又名 根本智 後得智 後得智
証得法性真如,一切平等無不真空。 既得一切智後,洞見萬象森羅一切差別無不妙有。 確証中道實相,于真空妙有,不即不離。
雖未開花,其中已具花性。 草木得天日雨露灌溉施肥開各色花。 未開之花,體性非無不謂斷空。既開花後雖正見花,而其形色香氣不久衰落,不謂常有。

依別教而言分為次第三智,若依圓教,三智在一心中得。舉一智則概括其他二智,如舉一切智即包含道種智與一切種智,所以此處說「一切智」即包含說「一切種智」。

他國說法者由于障深業重,環境使然,縱能說法偏于二邊,未得一乘佛法真實妙義,未得無上菩提一切種智。末世尤然,大都依文解義,毫釐千里,不唯不能暢佛本懷,且訛謬流傳,有害無益。

因此發願說法度生,代佛宣化,最好持名求生西方,證得本願所說無礙智慧辯才,則善該諸法秘要之義,以暢自利利他之本懷,演說一切智,一功種智,不違佛教,暢佛心要,則可謂善說佛法者也。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