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彌陀大願白話說解 十二

戴 德

(接上期)

了「佛」的果位。名義為「死」,實則那有什麼生死呢!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人人皆得卽生成佛,就是指「報身一生補處佛」。

此願文中「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之他方佛土,指除西方極樂世界以外之其他國土,包括我們娑婆國土。「諸菩薩眾」指從初發菩提心的凡夫,直至初住以上,等覺以下之菩薩眾。(四十、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願)都包括在內,其數量甚多故稱「眾」。俗語稱初發心為「菩薩」也是此意。往生西方淨土者非必菩薩,彌陀之願極大,淨土之殊勝也就在于此凡聖同登,善惡兼收,普攝群機,三根普被。極樂淨土之比其他佛土殊勝,就在於「帶業往生」。我們凡夫在五濁惡世中,為善難,作惡易。在舉心動念之間,就有造罪業的可能。卽使今生兢兢業業,從未作惡事,亦不動惡念,但難保宿世無量生以來,從未犯過。若是眞能無量生以來,從未作惡。這人也不會來娑婆世界受生,除非本願示化的菩薩。因此,我們要急切地念佛,懺悔求生西方。其他佛國,因為各尊佛的誓願不同,各有難易。大都是往生的條件很高,要證到菩薩位,才可以。彌勒菩薩的「兜率內院」也要破盡塵沙煩惱,微細煩惱,進入三賢位方可往生。蓮華生大士的烏金佛國必須受大灌頂,修持蓮師密法方可往生。中央毗盧遮那如來密嚴淨土等,更非一般凡夫所可企及,要證到法身大士方可到達。

極樂淨土因阿彌陀佛願力宏深,普及上中下根各類的眾生,不論過去犯過戒作過惡,甚至五逆十惡五無間罪,只要痛改懺侮,眞信切願,勇猛念佛,乃至一念之間,立卽蒙佛光照燭,業報消滅,蓮池隨至,如千年暗室,一燈頓破,不因室暗年久,而光明遲至。只在於眾生心疑,不肯相信,或信得不眞不切,信中有疑,半信半疑。釋迦如來稱「淨土法門」為難信之法,此乃往生淨土的條件太低,彌陀願力太深,因為太容易了,倒產生懷疑。猶豫彷徨未肯信受奉行,而至當面錯過,交臂失之,良可歎也!重要在「信」得過,只要「信」就得其眞實利益。華嚴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一切功德由信出生。如不深信那能切願用功念佛行持?

那先經說:以前有位國王,問沙門那先說:「眾生業重,怎麼念佛就能往生淨土?」那先說:「比如有人帶著數百塊石頭要渡過大海,如何才能令石頭不沉沒呢?只要把石頭放在一艘大船上,就能渡到彼岸。眾生之罪猶如巨石,彌陀願力似同大船。石本易沉,因船可渡。橫截生死苦海,全憑彌陀願王,一切時中以為良導,直登彼岸,不越自心。」

俱舍頌上說:愚笨的人,作了小罪,墮於惡道。聰明的人,犯了大罪,也能脫苦。如一枚細針,鐵少而沉水,一個鐵缽,鐵雖多而能浮於水面。

要知道每個人的身體是無常變壞,染污罪惡。可是每個人的本性是清淨光明,如同佛的本性一樣,並未沾污,並未欠缺,只是被世間種種利欲所薰染,其表面變了顏色,失去了光澤,實則本體毫未動彈,依然清淨圓滿。生西是本性,並非肉體,這身體是有生有滅,而佛性(卽妙明本覺,亦卽眞如)卻不生不滅。我們凡夫的眞如佛性到了西方,依照功德大小、罪業輕重還分九品蓮台,在蓮華中陶冶本性鍛鍊眞如,如同磨鏡子一樣,古銅鏡子年久暗澹,經過細磨,復其光華,待到罪業消盡,煩惱破滅,華開見佛,徹悟無生,卽登菩薩位一生補處圓成佛果。我們看過佛的四十八願,知道凡往生者皆是蓮華化生,沒有父精母血穢濁之軀,這是本質清淨。在淨土裏沒有生老病死苦,不愁吃飯、工作、穿衣、居住、車騎、走道、醫藥、家俱等一切種種,無需自己辛苦辦置,都可隨念而有,要什麼有什麼,要多少有多少,喜歡什麼式樣形狀都有,遠勝欲界最高天「他化自在天」的自在化樂之妙。還有什麼你我之分,彼此之別?那會為了「私我」造出種種利己損人的勾當,連這種念頭都沒有。西方淨土人人不貪計己身,不貪戀財物器用,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衣食自在,每日三時聽佛說法,飛往各國供養他方諸佛,善友勝會永不分離,互勉精進。甚至極樂世界的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都會唱讚念佛,樹上寶鈴隨風作樂都是梵唄淨樂,那還有壞人呢?連一絲惡念也沒有。

極樂淨土有「九品四土」卽前所說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按生前福德與業力分為九品,在西方聽法修持漸漸升進,直到上品上生。一般往生者及四果大阿羅漢、權位菩薩之前,都住在於「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登上大菩薩位後,便居「實報莊嚴土」、而妙覺菩薩與佛則居於「常寂光淨土」。

有人問:在蓮華胎藏中陶冶磨鍊,然後花開見佛。那麼居於蓮胎之中,會感覺悶窄不適嗎?

凡夫之見,以為蓮苞窄小,西方淨土法界實際,蓮苞之中,猶如帝釋天官,遊樂自在,遠超勝天國,同樣亭台樓閣,寶樹欄楯,不愁衣食住用,隨意化樂自在,在其中修持用功,懺淨過去生中貪瞋癡慢疑種種濁惡罪障,才能花開見佛。裏面一切如同極樂世界,只是不能見佛,聞佛說法。當然能上品往生,立卽華開見佛那是最好的了。

還有因「信」力不足,修持不多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懈慢國」,這已遠超過天宮境界,努力修持不久卽可進入淨土,何況已經坐上九品蓮台,卽使下品也勝于「邊界懈慢國」。

又有人問:西方極樂世界這麼容易往生,而其他佛國條件很高,大概彌陀淨土比其他佛淨土差得多吧?

不,恰恰相反,彌陀淨土遠超過他佛淨土,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時仗佛威力,觀賞了二百一十億佛國,發願把這二百一十億佛國所有的優點好處,殊勝境界,微妙境象,全部都吸收過來,而造成西方極樂世界,聚集一切殊勝境界依正二報,全顯現於極樂蓮邦。一個極樂淨土融合了二百一十億佛土的一切優點。想想吧!這樣一個微妙莊嚴佛土,怎不令人嚮往呢?

彌陀淨士勝過一切佛土,所以稱為「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的人,等於偏歷二百一十億諸佛世界,融集了他們的好處而沒有他們的缺點。原因無他,只應感激阿彌陀佛四十八宏深大願,以及無量劫辛勤修持,以異乎尋常之方便接引眾生往生淨土,讓他們在莊嚴殊勝的環境中,無憂無慮地一心修持,早證菩提。

本大願「必至補處」是極樂淨土種種優勝中之第一優勝。因為只有「成佛」方可具足圓滿一切功德,破除懺淨一切業障,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成佛」是修行的最高目標,也是往生淨土的最高目的。如不能成佛,一切享樂受用終歸虛妄幻滅。如能成佛,歷劫苦患罪怨一體冰釋,所以本願是特別重要的。

鎧卽鎧甲,古代戰爭中防身護衣。若能發「眾生無邊誓願度」之大願,以普濟生死大海一切眾生為己任,如同將軍身被鎧甲,護身禦敵,而能殺敵致果也。願文中「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這六句是「自利」,是上求佛道。「開化恒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眞之道」,這二句是「利他」,是下化眾生。

恒沙指印度恒河,其沙細如麵粉,用恒沙比喻數量之多,簡直無法估計,佛經中常譬用之。

願文中「超出常倫諸地之行」有兩種解釋,一種讚此大心菩薩非一般菩薩可比(諸地,是十地,從初地到十地的大菩薩),連初地以上菩薩也不可與比,簡直同普賢菩薩相類了。另一種解釋為往生西方的人,不必循序漸進。一般菩薩由初地到二地,自二地進入三地,不可超越。往生淨土者,不論男女、智愚,莫不直證一生補處,永不退轉,不必由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到十地等漸進。所以超越一般常規,稱為「超出常倫諸地之行」。

往生淨土者,皆同彌勒觀音一生補處,亦同彌勒觀音不住涅槃,不畏生死,乘願再來,返入娑婆或他方穢土,化身無量,度脫眾生。

(下期待續)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