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鳩摩羅什及其佛學思想

博 湛

釋迦牟尼佛在世八十年,而爲無量人天聲聞菩薩說五戒十善、四諦十二緣起、六波羅密、四無量、三心明、六通、三十七品、世諦第一議諦,無量諸解脫三味總持門。真是超一切理,(原稿是句号,似应为逗号)離一切相之妙道;可謂廣大周密,廓法界於無疆,徹性海於無際。以離漏爲宗旨,覺悟爲究定。最後獨以法眼咐弟子大迦葉,令祖祖相傳,垂範人間。其大事因緣,真是萬言難盡。

佛教在中國的宏傳和發展,已有兩千年之悠久歷史,自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由摩騰、法蘭二大士翻譯「四十二章經」開始,就和中國故有文明、融洽無間地結合起來,一直流傳至今,在這漫長的歷史過程之中,佛教在中國的殊勝因緣及被歷朝帝王的推崇扶持;佛教對中國文化、包括哲學、文學、雕塑、繪畫、建築等各個領域的影響;佛教在中國和國際友好交流之中所起的橋梁作用;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光輝業績。

印度大乘佛教的理論,在世尊滅度五百年後,已分爲這兩大系:一是爲龍樹、提婆以「大般若經」爲依據而創立的般若中觀學說;二是爲無著、世親以「解深密經」爲依據而創立的法相唯識學說。雖然印度大乘佛教已經衰化,但這兩大系之經論典籍,大量地被譯成漢文,藏文保存下來而發展成爲中國兩大系的完整學說,從而亦推動了大乘佛教在世界上的宏傳和發展。其前一系的理論學說,爲鳩摩羅什三藏法師翻譯和弘揚。第二系的理論學說,爲玄奘三藏法師介紹和發展。

中國佛教的翻譯事業,大體可分爲三個時:一是東漢至西晉;二是東晉至南北朝;三是隋至中唐。鳩摩羅什法師的譯經事業,進行在第二個時期。當然,在晉末以前,佛經的翻譯是比較零散、不夠完整和系統的。在這種情況下,羅什法師於東晉末年的十幾載中,在北方佛教中心的長安逍遙園裏,與三千門徒弟子大規模的系統的介紹和翻譯了印度龍樹菩薩的大乘中觀、緣起性空之學說,從佛學源流上廓清了當時對般若學各家的異解,這也適應了佛教進一步的發展和要求。

這裏對羅什家世稍作介紹,羅什之父,爲鳩摩羅炎,古天竺人,因避榮位,捨俗出家,東來龜玆,今爲中國新疆庫車一帶。龜玆王見後,待以國師之禮,並逼其妹與他結婚,後生羅什。羅什七歲隨母入寺,天性神俊聰明,日誦千偈,過目不忘,並善解其義。九歲游學,十二歲曾辯敗過外學沙門,二十歲受具戒於龜玆王官。其後二十年廣習佛教大、小乘經論,因明文辭,五蘊處界,可謂道振西域,聲傳東國。後來他被前秦呂光大將携至涼州,今爲甘肅武威,竟達十七、八載。後秦弘始三年(公元四O一)被姚與皇帝迎請逍遙園,便開始了他在長安的譯經生活。弘始十五年八月二十日,圓寂於譯場之中。秦王姚興之世,篤好佛教,卑萬乘之心,尊三寶之教,並親自參加譯業,弘道終日。可想,他對羅什法師的譯經是多麼之關懷了。

根據羅什法師翻譯的時間順序,列其譯品如下:「坐禪三味經」、「佛說阿彌陀經」、「大智度論」一百卷、「大品般若」、「百論」、「中論」、「十二門論」、「十誦律」梵本、「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妙法蓮華經」七卷、「維摩詰所說經」、「成實論」、「俱舍論」等等,共計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多卷。他的譯經勞績,都是因爲他有豐富的學識和持久的努力,才造出不朽的偉大成就。這位有印度血統在今天中國西北新疆庫車出生的智慧卓越的大師,是中印兩大民族共同的光榮。他和後來的玄奘法師是佛經翻譯事業中的兩大巨匠,也是中國佛教史上傑出的代表人物。羅什法師翻譯的三百多卷典籍,文句流暢,義理正確,而且大半富有文學價值,被歷代學術界皆所重視。根據以上他翻譯的經論來看,可以得以下結論:儘管他的翻譯範圍,並不限於「般若」「三論」系統的空宗理論,但他的思想歸宿點,却是大乘空宗,這一點毫無疑問。羅什法師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社會矛盾重重、政治極度紊亂、人民生活極爲痛苦的時代;亦是一個儒學、玄學、佛教、道教、文學等互相爭長的時代。當時,人們比較熱心於探索宇宙的真實和人生價值。老子的玄學亦極盛行,佛教徒也借玄學以弘揚佛法,這些都是必然的現象。羅什法師着重宣揚龍樹菩薩的般若性空的義理,主張中道之思想,爲中國佛教之大乘空宗(三論宗)建立了思想理論基礎,其實他在佛學上一個最重要的貢獻就在於此,人們不盡要問,何謂緣起性空呢?緣起者,條件關係也。是指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在互相依賴的條件和關係之中產生的,究定無有獨立存在之實體。這就是緣起偈裏所說:「此有則彼有;此生則彼生;此無則彼無;此滅則彼滅。」性者即是因、體之義也;空者無有也。這就是說,世上萬有之事物,經過分析壞滅則爲空。故因緣所生之法,如夢如幻而無實性。「中論」裏說:「衆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爲是(原稿中漏此“是”字)假名,亦是中道義。」這裏所說的中道是指:「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可見羅什法師的佛學立場何其顯明。

現在我們簡略說一下龍樹菩薩,他是印度佛教史上被稱爲第二釋迦的唯一的人物,他與弟子提婆是在佛滅度五百年後,印度大乘佛教奠基人。龍樹是中觀派系統理論最早的闡述者。他生於印度婆羅門家,幼時受過「五明」之教育,天聰奇悟,博才多識,因悟「欲爲苦本,衆禍之根」,才皈依佛教,並出家於雪山一帶,足迹涉及全印度,深得朝廷正王的器重,並在阿爛陀寺長期任長老。他智慧無礙,當時許多哲學家都被他的雄辯所折伏。他是千部經典的論主,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之共祖。這裏當推鳩摩羅什法師全面介紹和翻譯的功德所在。

心山育明德,流薰萬由延。哀鷹孤桐上,清音徹九天。

這是唯一保存下來的羅什法師的偈子,從他這首偈子的内容看來,難道不是他一生之禪唱嗎?由此亦可以想像,他的修養功夫、弘法之心,思想抱負是何其高深遠大矣!他的最著名的弟子僧肇在他的「般若無知論」中說:「什師少踐大方,研究其趣」,這裏的大方是大方向,即是大道,此處是指菩薩大道。他年輕的時候,即已發心修行,走上了菩薩道。而且般若之道理,已經研究得很深入微細了。

羅什法師是一個最能精通中文語法的外譯師,他具有文學天才,出言成章,不待刪改,並能務求達意,他以高度責任感翻譯佛經,慘淡經營之苦心,無可倫比。他不僅注意内容的考核,而且亦很講究文字的推敲,這種認真負責之態度,實爲後賢門人慕服。他所翻譯的經典,之所以被當時和後人們喜愛,亦就在於他的這種求精達意之精神。僧肇說:「他從什公處聽到了許多難以聽到的很重要的東西,亦幸得參加這樣的翻譯經集會。」僧叡在「法華經後序」中說到:「鳩摩羅什法師爲傳寫指其大歸,其若披重霄而高蹈,登崑崙而作眄矣。於是聽受領悟之僧八百餘人,皆是諸方英秀,一時之杰也。」還說:「羅什法師『扇龍樹之風,振興於此世。』!」慧遠法師說他是「宏才博見,智周群籍,玩服斯論(大智度論),佩之彌久。」

最後就以羅什舍利塔上的偈子作結束語吧:大士入東土,姚秦喜服膺。當年羅八後,盡是詰三乘。翻譯明佛旨,圓通並祖燈。如何生派別,南北(指南北朝時期)強分明。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