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律學(六)

妙因 講
恒在   記

體毘履,此云老宿,惟老宿資歷深之比丘共出,在窟内結集,爲上座部。分成十一部,加上前面七部,爲十八 部。再加上根本二部,共二十部,都是從大乘分出的。佛說:「無是亦無非,我說未來起。」在根本時無是亦無非 ,但在未來興起時就要分部,又說:「二十部者,並得四果。」雖分二十部,但二十部的學人依教義去修持,都能 證得四果,得同一法味。其分裂之情形如下:

以上是根據文殊經所分的

若依據玄奘法師翻譯世友尊者所造的宗輪論,是記載佛教分部的情形。此論說:佛滅後百年後至二百年滿的期間,大衆部本末分別說合成有九部。下表列出:


佛滅三百年初至第四百年初,上座部中,本末別說,成十一部,即:

大眾、上座兩部本末總計則有二十部。

綜合以上所列,文殊問經亦是二十部,玄奘法師根據世友尊者造的宗輪論也是二 十部。佛滅後三、四百年頃,印度國內各地區所弘揚的都是這二十部。也可見出橫(時間上)、豎(空間上),印度的律法都是極其繁昌、興盛的;至於其血脈的相 承,則難可辨定。因限於文獻資料少,我們僅可明白其二十部大概情形。

道宣律師說:「理本一也,悟有淺深;由機涉明昧,計有利鈍。故入觀也,人法俱亡;及其出也,不無緣習。教約相動,隨義以張;道據正理,分通契會。」道宣律師是隋朝時的僧人,於唐代初年圓寂。玄奘法師的譯經會場,道宣律師為其證文。一般法師認為道宣律師的文很古樸,字用少,攝受意廣,故學起來比較難一點。

他說:「佛教的道理本來是一個,但隨學佛人理解之深淺不同。由學佛眾生之根機,其所讀、所看、或聽善知識所講之涉獵面之不同,故有明有昧。廣學的人,心裏很明亮明白,知識開擴,念亦廣。昧即愚癡。因知識不同,故其所計較之佛法就有特別見解——敏慧的利根,和遲緩的鈍根。所以在入觀,習定修法時,可以達到人法俱空的道理。但一出觀時,以前固有的習氣毛病又都出現了。佛教隨著四相而動,隨著你的根機及所見之義理,而彰顯各有不同。道據正理,就是修道或依律宗修,或依各種經典修,都是根據正理,雖有高低之不同,但各人皆可契會真理的境界。」

律藏雖然分部,但都是可以達到修持一個理體的境界。正是無量義經中說的:「法水是一,而以江河井池分其異耳。」江水、河水、井水雖不同,但水性是一樣。在中國保存的律藏有五部之多,再由各代祖師的著述一直到近來,又不斷增加著述,故學律必須要有擇法眼及智慧。因為我們所學繁多,經律論三藏皆要學,分科愈細,所費的腦力亦愈多,故今後當本著這種精神去努力體會律的精神道理,行持亦應隨著環境的因緣而 實行去。現已將印度的結集和分部說完了。

現在律學主要是以小乘律為主,但南山律宗是分通大乘。律學最主要的目的是 「防護身口,為求見地。」在南傳佛教完全是小乘,而中國、日本、朝鮮、西藏的大乘小乘皆很完備。學聲聞律的主要目的,是為防護自己身口意三業清淨,為求佛 教之眞理,而修持證果。大乘律在中國有梵網經,瑜咖戒本等三四種。大乘四根本是根據「大日經」上的眞言宗,眞言宗主張對戒律要求嚴格。大乘見地主張四根本 戒,第一就是不要謗法,毀謗佛法就等於犯殺盜淫妄四重罪。眞言宗主張謗法是最重的罪。無論大小乘、菩薩道地論、經藏,佛所說的律藏,或各朝代各代祖師的著 述,和大德們所結集,這都是法,不能毀謗。謗法罪是最嚴重的。

第二不捨菩提心,學佛最主要是發菩提心,以六度萬行為方便,以大悲為根本。

第三莫惱害眾生。因為要修自己的悲心,故莫惱害眾生。普賢行願品中說:「恆順眾生」,故未成佛道,先結眾生緣,莫惱害眾生。惱害眾生就等於犯根本戒。

第四不慳吝,學佛法主要多布施。出家佛徒無財,則要以法布施。若不能說法,佛在世時亦有比丘不會說法,而能勸人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亦是布施,最怕慳貪吝嗇。所以學律最主要是發菩提心,要慈悲喜捨,隨順眾生,不惱害眾生。

(下期待續)

▲Top

法界佛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