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叢林制度與百丈清規

沈頌芳

所謂「叢林」,是禪宗僧眾集合的地方,一般都在青山綠水,樹木叢林之中建立禪寺,以供養僧眾安身立命,專志修行之所。叢林始於唐代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他鑒於某些僧眾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無憂無慮,戒律蕩然,因此制訂清規,稱為百丈清規。根據清規,所有僧眾一概住人禪堂。大的禪堂可容納數百人坐臥之處。迨至元代百丈山德輝禪師奉敕修改百丈清規,共成八卷。這種制度影響所及,後世全國各地所有佛教寺院,不論屬於何種宗派統稱禪寺及禪師。從古至今任何那位祖師和禪師無不精勤禪定,專心用功,得成正果,所以叢林禪堂,百丈清規恰是佛法的真實正途。

各個禪堂布置不同,一般在禪堂四周做成舖位,它既可參禪打坐,又可放身側臥,各個舖位互相連接,古人叫作聯床,各人睡眠必須斜枕床邊,身作弓形,斜臥理由是坐禪過久,不宜多睡。堂內設長架,僧徒日常用具都放在架上。禪堂的上位正對大門。安放着一個大座位,便是住持大和尚的位置。他居住一間小室,四方各佔一丈,故稱寺主為方丈。禪堂中央供奉迦葉尊者或達摩祖師像。住持大和尚領導大家修行坐禪,如因故缺席,由輔助住持督導修持,稱為堂主。他的左右兩邊設有香桌和書記,維那(幹事)監香等幾個位置。監香手執香板,負責督察僧徒修持。在禪堂裏的人都要嚴守清規戒律,僧眾犯規,行施杖刑,作為戒罰。

禪堂中央完全是個大空庭,供僧眾踱步活動之用,在開靜的時候,維那先打一下引磐,這時令大家準備,一俟準備妥當,再打第二下引磐,這時大家一齊站起來,然後再打二聲木魚,便開始行動了,行香便是快走,跑香就是慢跑,跑香的時候,分為內外二圈,年老體弱,跑慢的人在內圈跑,而壯年就跑外圈,聽石磐,木魚聲而行動。到止靜的時候,維那要看班首已到他的座位前,便敲一下木魚,大家各人的座位等都站齊,再敲一下木魚,這時要端然正坐,把脊骨挺直,不可低頭彎腰,所謂「坐如鐘」,頭要正,腰要直,好像一個大鐘,四平八穩。參「念佛是誰?」不是念這句話,而是研究這個「誰」字。如此行、坐、臥都在習禪,俗語說:「久坐有禪」,也不是絕無道理的。

懷海禪師的宗派特別發達,分出溈仰,臨濟兩宗,臨濟宗流傳尤廣,其信徒在宋真宗時或為大官或為名士,如楊億、夏疎、王安石、蘇軾、蘇轍、黃庭堅等。臨濟宗大師和他們談禪,認作弟子,其中楊億向朝廷呈進新百丈清規,從此清規取得合法地位,全國叢林無不遵行。兩宋以後,許多儒家嚮往叢林禪堂的風規和教學方法都仿效禪堂作風,成為儒家靜坐、講學、篤行、實踐等場所。元明以後,叢林禪寺不斷演變,不但儒學家照著禪宗叢林的規範而興起,同時佛教各宗派的念佛堂或觀音堂等都成為真實的禪堂和禪師。民國以來,禪門叢林都有佛學院的設立,禪宗發展為禪學了。佛教的思想主要是二個重心,即智慧與慈悲為懷,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社會自然太平,人民也就安樂。因此我們相信佛教確能為人們帶來安寧福祉。

 

▲Top

法界佛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