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精義闡要㈧

林春山  註解
張培之  抄錄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 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滅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滅度者。何以 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須菩提。实无有法。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於然灯佛所。有法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於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於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 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於来世当得作佛。号釋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 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 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 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尔时长老白佛言。若发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看似如前重问。实则紧接上文而来。尔时正指佛说果报不可思议甫竟之时也。再问既发菩提心。言如何使菩提心一觉永觉。常住不迁。应住、是住於无住之住。亦无 能住所住也。前者未发心者。应云何住。应云何降伏其心。此言已发心者。言云何常住不迁。云何降伏其心。而法不从缘生而起生灭也。此正向一毫端裹。转大法 轮。示行人應向起心動念時。用功體會。一毫端者。言其心住於一毫毛之尖端。似有似無之間。剎那已過去。現在不住。未來尚未至。三際之心。既不可得。於無所 住心而轉大法輪也。長老契機為未來一切眾生。重請如來開示。根本方便。一聞言下立悟立證也。故佛答以發菩提者。當生如是心也。是心即大悲心。滅度眾生已。 實無眾生滅度。何以故。菩薩人法已空。平等不二。緣起無生。度盡群迷。恢復本來覺體圓明而已。性本一如。相殊萬異。既有身相。則有我相。既有我相。則有人 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矣。初問只答降住。重問只答發心。前後深淺。昭然若揭矣。又告須菩提。承上文因何有四相則非菩薩。乃實無法發菩提者。法從能 所而起。既有能所之心。隨起菩薩之名相。而法生焉。緣起生滅之法。皆無自性。虛妄不實。何能證得菩提等覺者乎。故曰實無有法發菩提心也。故又再引往事為 證。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菩提否。此乃設詞問長老。長老亦答以如我解佛所說義。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菩提。佛乃許之如是如是。實無有法得菩提。再告須菩 提。若有法如來得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以實無有法得菩提。四相已空。故予我授記。自問其故。我於是時。不作法想。方授記作 佛。無菩提法。方證等覺。更自解曰。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如即不變。來謂隨緣。以隨緣即不變故。故名如來。如來性海。一切法界之自性也。所謂一真法界。遍 一切法界無不如也。又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也。著手乃在離相。更在離念。既離念。有何相之可言。都要再迴光返照。而照顧念起不續。念空不斷上用功。是為離 念之方便法門。圓覺經云。知幻即離。離幻即覺是也。以要言之。有生滅者是幻。不生滅者是實。以及內而五蘊六根。外而山河大地。一切法界。皆吾唯心所顯。若 四相分別已除。然內之五蘊。外之山河。皆是妙明性體。一切法相。皆無自性。然由一切法之起用。皆不離自性也。故曰即諸法如義。真如之性。亦不離諸法。唯證 方知。蓋如不著有。諸法不礙一如。亦不著空。一如不礙諸法矣。又著於諸法即不如也。著於一如。即異諸法也。諸法之性。唯一真如。無分別故。是平等中之差別 也。真如之性。不離諸法。唯證方知。於差別見平等故。總之昧平等取差別。便是心隨法轉。於差別見平等。便是法由心轉。皆是真如。故下文再四詳言。恐有人懷 疑。如來得菩提法。故又再說如來所得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無虛者實也。無實者虛也。乃虛中之實妙有也。實中之虛真空也。如是非實非虛。中道也。是為諸法 如義也。上言無實無虛。(是指十四章而言。)是言般若實相。對幻相而言也。實相者。無相無不相也。故言無實無虛。此言如來所得菩提。實於法無所得。故言於 是中無實無虛。佛之言此。正言聞法有得。疑為有法。聞法無得。便疑無證。殊不知真如為一切法之體。一切法為真如之用。雖言體用。其實從體起用。離體無別 用。攝取歸體。離用不見體。體用一如。何有體用可分。如佛之大悲心。如實言之。即是大用。盡度一切眾生也。如大用不行時。即如如不動也。以實言之。即是本 體。極則體即用。用即體。以身踐道。色身即法身也。佛以身相言如來。以性體言。性相合德之稱也。如空有寂照。性相體用不分。同時並用。即見第一義也。此中 切須細參。幸勿忽略看過。中邊論云。「無能取所取有。有能取所取無。」佛性論云。「由客塵空故。與法界相離。無上法不空。與法界相隨。」下又再說「是故如 來一切法。皆是佛法。一真法界。若不住法起妄。乃至五蘊、六入、十八界。皆如來藏妙真如性。諸法一如。皆是佛法也。」佛又恐人滯執有法。又說所言一切法 者。皆從自性流出一切法。若非自性。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也。因法有相。故有名也。法之名相。乃自性之大用耳。若寂不照用。即非一切法也。用之卽有。不 用則無。故曰無實無虛。有偈云。「佛法本無法。無佛法亦法。我今傳無法。佛法何曾法。」於此可見無實無虛之義也。

世尊又設大身之喻。以明上文諸法一如之義。以破其疑惑 也。人身長大。如前言身如須彌山王等。皆從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從聞思修而顯三身。三身者。法身報身化身也。欲知究竟。先明法身。清淨法身。佛與眾生。 同具之自性也。而一切法。不離自性。但眾生在障。未能圓顯。然欲法身出障。必須修持般若淨行。乃至六度萬行。報得慧身。故名報身也。從報身思量。名化身 也。色身亦名應身。由色身起修。而獲報身之慧。由慧觀照一切法。不落意識之分別。而名化身也。法身非相。不落長短大小之數。故長老契機答言。卽為非大身。 是名大身。畢竟報身與法身。非一非異矣。進而色身與法身。亦非一非異矣。儒說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又言從心所欲不踰矩。以其無欲。身不離道也。擧此不外 釋疑證道。可見色身卽是法身。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以性言之。相異則性一。故云一切法。是名一切法也。下又提出菩薩。亦應如是。若言我當滅度無量 眾生。則有我見。則不能一切皆如。有悲無智。眞如未能出障。未能自度。豈能度人。而有我人眾生壽者之見者。則不名菩薩。而度眾嚴土。皆應離相行六度。而一 法不廢。卽應一法不執。而福慧莊嚴。是為菩薩境界。古本無實字。直言無有法名菩薩。肇公云:「菩薩自無。何有眾生」。意謂菩薩皆是假名。既無能度之菩薩。 何有所度之眾生乎。是故佛說一切法。皆應離四相也。

佛再設問長老。若菩薩作言。我當莊嚴佛土。與上度眾同一 語氣。然取相度眾嚴土。則不名菩薩矣。然經中卽非是名之處多見。都如前說。不取相而會歸自性是也。若著相昧性。則不名菩薩。前言無住生心之義。使知不執而 又不廢。今舉此而言。是明應生心而無住之義。又使知不廢時卽不執。以要言之。不執一切法。亦不廢一切法也。菩薩度眾生大悲心。是性之慧也。莊嚴佛土大圓鏡 智。性之德也。是謂福慧圓滿。慧是理。福是事。又謂事理圓融也。故又承上文說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眞是菩薩。總結度生嚴土。不應取法也。實際工夫。在 通達無我法。觸境遇緣。不起能所之分別。既能無我。餘卽迎刃而解矣。此乃引起後文。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所謂卽得無生法忍。一切從緣而生之法。緣起卽 生。緣息卽滅。皆無常性。故曰無我。不從緣生。卽無住而生之心。乃為常性。得成於忍。言永不退轉也。詳說見後。

(下期待 續)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