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精義闡要㈢

林春山  註解
張培之  抄錄

須 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法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 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佛問須菩提。於汝之意云何瞭解。以為如來得正等正覺耶。轉大法輪有所說法耶。恐末世眾生。聞佛所說不應取法不 應取非法。若不明佛意。一切法皆應捨棄。不從因地起修。則果位亦應無得無說。故發徵詰之詞。須菩提以自己了知會解之意。酬答世尊。故曰。如我解佛所說義。 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可說。如來說法。隨順眾生。善以方便之般若理智。普覺一切眾生。有如時雨。滋育群萌。逗會眾機。眾生非一類。 機非一種。故法亦無定法。以幻說幻。當體即空。豈有我人眾生壽者。既無四相。豈有定法。故金剛經佛說之義。句句透心。都歸到性體上。猶千谿萬壑。眾流歸海 也。更以己意說明其故。再提上文。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再又推原其故曰。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無為法者。即第一義境也。第 一義。即不可思議。既無對待。何有心思言說。以不可說而說。以幻說幻耳。般若實相。乃是無為無不為。無相無不相。亦即於相而離相。於念而無念也。總而名之 為無為。相離相。無念而念之無為法也。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成果。而有差別者。以其根器之不同。而有諸佛菩薩聲聞緣覺羅漢辟支佛等之差別也。

須 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 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 法。

此章佛問須菩提。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以智慧比較福德。更宜福慧雙修。亦即是悲智雙運也。諸佛如來。 皆以大悲心為體。大乘法皆責重度眾上。一切福德。皆從大悲心而發。非求人天福報而論也。悲智行願。若無智慧。雖有福德。大乘之道。則不行矣。福慧二輪。缺 一不可。故說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否。七寶即金銀琉璃玻璃硨磲瑪瑙赤珠。以此多寶布施一切眾生也。是時長老已明瞭世尊之 意。意味深長。經中是名即非之處多見。此乃第一次見。故語意加詳。特舉出性字。使人了知以後。凡說即非之處。皆指性言。凡說是名之處。皆指相言。凡可稱可 名。皆是物相。幻相無常。雖有莫可數量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總有盡時。即非福德性也。故如來說福德多。幻相是權。眞性是實。借權顯實。以行大化。性如明 鏡。鏡中諸相。如幻如化。全經之旨。以不住相。亦不住非法相。兩邊不著。才是中道。般若大法。故應受持。受者心領神會。而受用。持者拳拳服膺而不忘。不僅 全經有如是功德。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不但能自受持。又能為他人說。既能自度。又能度人。正是悲智雙運。物施有限。法施無窮。故曰其福勝彼。更詰長老。其福 何故勝彼。佛再告之曰。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故世尊再呼須菩提而曉之曰。所謂可言說之佛法者。即非佛法之實也。於此則可瞭 然心領神會矣。大哉般若妙智。非耳目言思之所暨也。暨猶及也。

須 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 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 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 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 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 蘭那行。

此章世尊防末世眾生。聞上所說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既非佛法。何有四果。由是起疑。故有此段文以詰問之。曰。 須菩提。於汝之意云何。須陀洹是梵語。華言預流。謂預入聖流也。謂斯陀洹能作是念。我得斯陀洹果否乎。而須菩提答以不也世尊。言須菩提決不作是念也。謂於 見惑已盡。思惑已伏。則於凡夫所執之我人眾生壽者之相。亦已全空也。四相已空。心源清淨。定不妄起分別。心若不起。能所亦忘。法即不起。六塵不動。六根已 伏。是名須陀洹。於法實無所得。凡可言說。皆非實義也。

梵語斯陀含。華言一往來。謂於欲界九品思惑中。已斷其六品。餘三品未斷。尚須一往天上一來人間。受此生死。然 後始盡欲界之結。而得解脫。此聲聞法中二乘果位也。佛告之日。於汝意云何。謂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否。佛恐人疑有得果。故有此詰問也。然須菩提答 曰不也世尊。言須陀含決不作是念也。言須陀含雖名一往來。而其心清淨。實無往來之念也。謂其見惑早已滅盡。思惑九品已滅其六。其餘三品。亦既降伏之矣。心 體清淨。雖有一往來之名。而心實無一往來之念也。豈有得果之想乎。

梵語阿那含。華語不來。謂其於欲界九品思惑。減盡永不再來。欲界受生。已出三界。故云不來也。此為聲聞中三 果。佛告須菩提曰。於汝之意云何。謂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否乎。須菩提答曰。不也世尊。謂阿那含既斷惑證眞。決不作是念也。須菩提。更推原其故 言。阿那含雖名為不來。而於人間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不著。而實無不來之念也。豈有得果之想乎。

梵語阿羅漢稱無生。不受生死。不入胞胎。不再來人世。恐迷而不返。只能自度。未能度人。故名小乘法。得少為 足。佛故呵之為焦芽敗種。不受後有。斷滅佛種也。此為四果阿羅漢。佛仍告之曰。於汝之意云何。謂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否耶。須菩提答言。不也世 尊。更推原其故曰。阿羅漢已斷見思兩惑。亦滅分段生死。既開慧眼。已證第一義諦。無相無作。於一切諸法相。當體即空。實無有法名阿羅漢。若阿羅漢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四相既無。豈有得道之念乎。此結上文四果問答。顯示無得之義。

無諍三昧。梵語三昧。華言正定。亦名正受。無諍者。所謂以道自適。不與物諍。於人不起我見。不以我見而惱人 也。人中第一者。即第一義也。既除我及我所之欲。能於第一義而不動也。須菩提。是十大弟子之列。解空第一。世尊雖稱我為離欲阿羅漢。然我不作是念。我是離 欲阿羅漢。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則見思未忘。四相未空。則與凡夫無異。如是世尊則不說我是樂阿蘭那行者。梵文阿蘭那。華言寂靜無諍。樂此行者。皆屬 第一義也。名言雖有阿蘭那行。以我實無所行之念也。豈有大小果乘之想者乎。

(下期待續)

☆ ☆ ☆ ☆ ☆ ☆ ☆ ☆ ☆ ☆ ☆ ☆ ☆ ☆ ☆ ☆ ☆ ☆ ☆

警世洪鍾   梁果鴻

天將以 洪鍾震 四海 豪光耀天下
師父為洪鍾 春 風甦萬物 福澤惠眾生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