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 頁主目錄本 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受具足戒回憶

清涼

又 放光明名除熱,此光能覺 毀禁者,
普使受持清淨戒,發心願證無師道。
一華嚴經賢首品第十二—

深秋的大清早, 三點半。木梆「噠!噠!」的聲響,劃破長夜的沉寂,她便醒來、下單。今天,是他們期待已久的日子。凡是在萬佛城出家者,必須行三年的沙彌、沙彌尼的苦行, 方堪受具足戒。三年來,他們每天早晚禮佛,瀝心懺悔,就是為了今天的大日子——受具足比丘、比丘尼戒。

早課和靜坐後, 已六點多。從紫灰色的天宇,透出魚肚白的曙光,燭照穹空。一片柔淡的晨曦,從大悲院屋簷上的赤瓦溜過。七時許,約十五位沙彌、沙彌尼,乃齊集在大悲殿前。 人人穿海青,披五衣。大師兄們教新戒跪在石砌的通道上,迎請三位七證。

不久,十師從法 堂步出。他們有些自洛杉磯乘機而來,有些從台灣趕來,其中包括有美國人、中國人、錫蘭的南傳法師等,是一個國際性的聚會。萬佛城是名符其實的「盡虛空,偏 法界」,不分國籍和宗派,而是東西同化,南北兼容的正法道場。

傳 戒有三壇大戒。第一壇是:受沙彌十戒。第二壇是受具足戒,即是比丘二五O戒,比丘尼三四八戒。第三壇是受十重四十八輕菩薩戒。傳戒要有三師七證,方為合 法。三師是德戒和尚、羯磨和尚、阿闍梨(教授和尚、軌範師)。七證乃七位律師齊作證明,才完成具足戒之法度。所謂「三壇懺磨」:傳戒時德戒和尚問三次;羯 磨教授,尊證答三次。也即是鄭重宣讀三次,謹慎三番通過,始為如法。

先由引禮師迎 請三師,隨後讀出七位尊證的法號。新戒們一一展具,稽首頂禮。然後起香讚眾人嚴持香華,各各胡跪,奉獻三寶。唱云:

「香華請,香 華迎,弟子一心奉請……」大殿裡一股栴壇的清香,泌入肺腑,令人身心起敬。大眾斂念正觀,懇請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彌勒尊佛,以及盡虛空,徧法界諸佛, 一切大菩薩和賢聖僧咸來普降法筵,證明受戒。又請護法天龍,監壇護戒,制諸天魔外道,毋令擾亂道場。

因為傳授具足 戒是佛教裡最尊嚴的儀式,故戒壇禁止白衣出入,而氣氛異常莊敬肅穆。

初 壇授沙彌十 戒竟,繼而傳三衣缽具。所謂:

「衣 缽常知足,不聚積財寶。
  少欲而梵行,如是名比丘。」
—正法念處經—

三衣(五衣, 七衣,大衣)缽,具,是出家人資身之物,除此之外,不應更蓄其他財物。三衣缽具,是沙門之標幟,象徵出家人少欲知足,能出三界火宅,趣涅槃城,得究竟安 樂。大眾齊誦傳衣偈:

「善哉解脫 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載受,世世常得披。」

既然是世世不 捨離,常得披,足表示夙世已植此善根勝緣。由此觀之,出家豈屬偶然呢?

初壇竟,時已 近十一點,故先上供。藥師殿裡,青罄紅魚,莊重和諧的演奏下,大眾唱云:「南無靈山會上佛菩薩……」時香煙芬馥,嬝嬝四散。在她站立的地方,眺望出去,正 好看到大悲殿寬敞的庭院。太陽光灑了一層薄薄的金子,佈滿翠綠的 草地。時甘風乍起,把院子內的老梧桐,吹得沙沙作響。無數計的枯葉,旋風飛舞,在空中翻捲翱翔;然後又悠然落在地上……

所謂「落葉歸 根」,這印象是那麼靜謐、自然,她的心緒立即感而遂通:正如落葉歸根;那麼,出家受具,染衣剃度,不就像離冢出走的浪子們,飽歷坎坷,終於抵回佛家嗎?於 是,她卽時發願:「願我世世生逢中國,常遇明師,正信出 家,童真入道,菩提不退,與諸含識,齊成佛道,同圓種智!」

   ★☆    ★☆   ★☆   ★☆   ★☆   ★☆   ★☆

上供後,新戒先 從大殿出來,跪到萬佛城的「菩提大道」兩邊,畢恭畢敬地迎請十師魚貫過堂。此地家風 是日中一食,為邪魔外道所恐怖。每天上供過堂,肅恭齋法,嚴整威 儀。可是,今天的氣氛特別殊勝!溫煦的陽光,夾著輕柔的西風,從妙覺山徐徐拂來。時正楓葉滿城,飄紅滿徑。素以風景宜人而馳名遐邇的深谷(ukiah valley), 已披上秋色綺麗的衣裳,現出燦爛的光彩。這幅殊佳之福地,沐浴在馨和的風光下,顯得格外明媚動人.高聳入雲的松柏冬青,間錯著火紅、金黃的楓葉,相映成 趣。甘風颼颼輕吟,乍聽似潺潺溪水;潛心細會,發覺竟是醒世梵音。新戒們分佈於路的兩旁,胡跪合掌,嘴裡誦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她閉上雙目,念 慮全消。卽時,另一境界,清晰地影現眼前。

只見十方三世 諸佛和菩薩眾,乘著種種妙莊嚴雲,徐徐降臨道場。諸佛光明相好。隨行的,還有不可說之珍奇校飾,諸如香花蔓、香傘蓋、旛幢寶帳,接影建輝。諸莊嚴具,流光 如雲,交織成網。從天空間又飄來種種宮殿樓閣,莘影成幢。寶林花果,周迴間列。一切眾物,紛陳供養。

隨 後有不可悉數的聖賢僧,從四方八面蒞臨。高偉雄健的護法善神,頂盔冠甲,或擎金剛杵,或執寶劍,個個神姿煥然,氣節凜然,威鎮八面。跟著,耳邊隱隱傳來 「彭!彭!」天上鐘鼓鴻鳴。鼓聲震撼法界。這時,從無量其他宇宙的梵釋四王、天龍八部、金剛力士、足行神、道場神、日月天子等,亦各乘本願,紛至杳來。諸 天神身相嚴好,或有白玉玲瓏體,或乘天駿、白象,個個合掌拱服,皈命三寶。

原來,每次在 道場裡如法傳戒,十方諸佛咸來作證,讚歎隨喜,大放光明。故戒經上說:

「三世諸聖 賢,遠離有為縛。皆以律為本,能至安隱處。」

在 這個一塵不染的正法道場,她念靜如水,智明如鏡。就在電光火石之剎那間,在她心目中,湧出過去世的「記錄片」,如電影般一幕一幕浮現眼簾:她看到她自己, 以及她的師兄們,生生世世在不同的世界,不同的道場,或作比丘、或作比丘尼,或作護法居士,種種國籍,種種性別,種種根性、種種眷屬、種種欲樂、種種飲 食、種種衣服、種種名稱,雖然累世流轉,入胎出胎,死此生彼,但本來面目,始終不昧。生生世世,他們覺悟到自己與諸同行同願者,皆是秉承如來家業的傳人。 他們唯一的職責,就是到微塵數那麼多的無量世界去,宣揚正法,紹隆三寶,助佛揚化,續佛慧命。這正如普賢行願品上所說:

「我 為菩薩修行者,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
 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會。
 身口意業恆清淨,一切行願同修學。
 所有益我善知識,為我顯示普賢行。
  常願一切同集會,於我常生歡喜心。」

用齋畢,大眾魚貫 回戒壇,繼續第二、第三壇。在如來寺內興建的戒壇,氣氛恂慄肅敬,一切行儀鄭重不苟。接下來是問遮難,授四依法,比丘四墮法,比丘尼八棄法等。出家作「比 丘」,有三義:乞士、怖魔、破惡。比丘是梵語(bhikshu) 華文亦作「芯芻」。芯芻是一種柔軟的香草,喻戒弟子品德馨香,心 性潤澤,高尚雅潔。戒律或毘尼(vinaya),亦有多義。主 要者包括滅惡、調伏善治、除饉等。戒亦云「波羅提木叉」(pratimoksha) 譯作解脫,或別解脫,卽是最殊勝的出離途徑。故佛苦口婆心,屢屢叮囑弟子們要嚴守毘尼:

「汝等比丘,於 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別解脫戒)。如闇遇明,如貧得 寶。當知戒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

佛又告阿難言: 「若我滅度後,毘尼卽是汝大師也。是名正法久住。下至五比丘解律在世,能令正法久住。」

由此可知,戒 律是出家修道的繩墨,人天同遵的寶鑑。金剛寶戒,是所有眾生自性內本然具足的清淨戒體,非從外得;在諸佛分上無增,在眾生分上無減。所以在梵網經菩薩戒本 上說:

「金剛寶戒, 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薩本源,佛性種子。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如是十波羅提木叉,出於世界,是法戒,是三世一切眾生,頂戴受持。」

因為三年來, 晝夜習沙彌苦行,這班新戒們都深深明瞭,若想成佛度生,必先要把地基打得穩固,也即是從戒、定、慧三無漏學著手。所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戒律寄 旣是成佛要因,佛子必要護持如明珠,勿使生垢,始臻正等正覺。

   ★☆    ★☆   ★☆   ★☆   ★☆   ★☆   ★☆

固 然受戒不容易,受了戒要守戒,更不容易。可幸萬佛城的家風嚴峻,龍盤虎臥,人人都要守規矩。上人一向的主旨是:「從前,在中國的大叢林裡,戒期是五十三 天。但在萬佛城,一旦出家剃度的那一天,就是戒期之開始。」故早在三年前,當他們一出家,便開始接受嚴格的訓練。除了每天照例早晚拜佛二小時外,其他時間 各自分配來拜懺誦經。虔求懺侮,能折我慢幢,是蠲除業障之妙藥。 若禮懺不誠,恐怕未能罪衍全消;功虧一 簣,則不堪受無上清淨之戒體。三年來,還須熟讀誦持毘尼日用五十三小咒,聽講比丘、比丘尼戒,及菩薩戒等,行解相應,日習有常。然後在受戒前正式舉行一O 八天的戒壇,更是鄭重其事,時間表益加緊湊。此數月期間,佛堂裡禮佛拜懺的行儀,可說是川流不息,無時或已。

現在被公認為 末法時代,但是人能弘法,非法弘人。他們的使命是挽回浩劫,使慧日重輝。弘揚正法必須從出家人本身上開始,就在他們個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不能摻雜絲 毫的末法現象。若不摒棄慳貪,杜絕攀緣,知足安分,以法為樂,焉能擔得起 「人天師表」的重任呢?

   ★☆    ★☆   ★☆   ★☆   ★☆   ★☆   ★☆

三壇正授,功德圓 滿,念完迴向偈後,大眾步出如來寺。她內心湧出一陣莫名的欣慶喜悅。耳邊迴響著十方諸佛的授記:

「戒如明日 月,亦如纓絡珠。微塵菩薩眾,由是成正覺……

大眾心諦信, 汝是當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眾生受佛戒,卽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

—梵網經—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