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vml" xmlns:o="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法界佛教总会‧DRBA Logo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化老和尚讲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老和尚讲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在夜摩天宫宝庄严殿中,有十位大菩萨,用偈颂来称扬赞叹释迦牟尼佛的功德。这一品,在本经是第二十。所以为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佛刹微尘数菩萨俱。从十万佛刹微尘数国土外,诸世界中,而来集会。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大威神力的缘故。在十方世界,每一世界,有一位大菩萨,率领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菩萨,一起来到娑婆世界夜摩天宫宝庄严殿来听佛说华严大法。他们是从十万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国土之外,诸世界中而来集会。

其名曰。功德林菩萨。慧林菩萨。胜林菩萨。无畏林菩萨。惭愧林菩萨。精进林菩萨。力林菩萨。行林菩萨。觉林菩萨。智林菩萨。

这十位大菩萨的名号,都有个林字为代表,因为他们的智慧和功德,好像丛林一般之多,所以用林字,来形容特别之多的意思。

第一位是功德林菩萨,他是第四会说法主,他入菩萨善思惟三昧,来演说十行法门。第二位是慧林菩萨,他的智慧,犹如丛林。第三位是胜林菩萨,他的悟解,最为殊胜。第四位是无畏林菩萨,他闻法无畏,善解难理。第五位是惭愧林菩萨,他常迴光返照,反求诸己。第六位是精进林菩萨,他是勇猛精进,绝不懈怠。第七位是力林菩萨,他修六度的力量,直达彼岸。第八位是慧林菩萨,他照理来观佛,而生起正修。第九位是觉林菩萨,他能觉悟自新,明心见性。第十位是智林菩萨,他有大圆镜智,照了诸法实相。

菩萨就是觉有情,他能觉悟一切有情众生,令一切有情众生,都能反迷归觉,捨邪归正,返本还原,就路回家,明白自己的本来面目。又叫有情觉,是有情中一位觉悟者。这就是菩萨的意义。谁能行菩萨道,一切利益众生,不利益自己,谁就是菩萨。

此诸菩萨,所从来国。所谓亲慧世界。幢慧世界。宝慧世界。胜慧世界。灯慧世界。金刚慧世界。安乐慧世界。日慧世界。净慧世界。梵慧世界。    

这十位大菩萨,他们是从什么世界而来?功德林菩萨是从亲慧世界而来。慧林菩萨是从幢慧世界而来。胜林菩萨是从宝慧世界而来。无畏林菩萨是从胜慧世界而来。惭愧林菩萨是从灯慧世界而来。精进林菩萨是从金刚慧世界而来。力林菩萨是从安乐慧世界而来。行林菩萨是从日慧世界而来。觉林菩萨是从净慧世界而来。智林菩萨是从梵慧世界而来。

此诸菩萨,各于佛所,净修梵行。所谓常住眼佛、无胜眼佛、无住眼佛、不动眼佛、天眼佛、解脱眼佛、审谛眼佛、明相眼佛、最上眼佛、绀青眼佛。    

这十位大菩萨,都从智慧世界而来。每位大菩萨,都在佛道场修行清净梵行。有位佛,名号为常住眼佛,因为积行在躬,功德圆满之故。又有位佛,名号为无胜眼佛,因为慧为最胜之故。又有位佛,名号为无住眼佛,因为悟胜义谛之故。又有位佛,名号为不动眼佛,因为闻深无畏之故。又有位佛,名号为天眼佛,因为崇真拒迷,成大光净之故。又有位佛,名号为解脱眼佛,因为事理无差,离身心相之故。又有位佛,名号为审谛眼佛,因为了相不动之故。又有位佛,名号为明相眼佛,因为照理正修之故。又有位佛,名号为最上眼佛,因为照心本源,果成无上之故。又有位佛,名号为绀青眼佛,因为鑑达诸佛,迴超色声,心言路绝,得果妙明之故。

是诸菩萨,至佛所已,顶礼佛足。随所来方,各化作摩尼藏师子之座,于其座上,结跏趺坐。    

这些大菩萨,来到娑婆世界夜摩天宫宝庄严殿之后,向释迦牟尼佛顶礼佛足。随其来的方向,各各都化作摩尼藏师子之座,在其座上,皆结双跏趺坐,修种种三昧,调息身心,准备聆听佛说妙法。

如此世界中。夜摩天上。菩萨来集。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其诸菩萨。世界。如来。所有名号。悉等无别。

娑婆世界夜摩天上,诸菩萨咸来集会。十方世界夜摩天上,也是这样。所有的菩萨、所有的世界、所有的如来、所有的名号,统统都是一样。没有两样。

尔时,世尊从两足上,放百千亿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夜摩宫中,佛及大众,靡不皆现。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从两足上,放出百千亿妙色的光明,所谓「五光十色,灿烂夺目。」又可说:万道霞光,尽虚空徧法界。此光普照十方世界,在十方界的夜摩天宫中,都有释迦牟尼佛和大众,都现出同样的境界。

尔时功德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功德林大菩萨,他仰承著佛的大威神力,普徧观察十方一切众生的因缘,而用十二首偈颂来说明佛的境界。

佛放大光明 普照于十方
悉见天人尊 通达无障碍    

释迦牟尼佛,常在光中说法,常放大光明,普照十方,所谓「佛光普照」。但是自性清净的人,才能得到佛光加被,而有大智慧。佛光虽然普照,但不照有嫉妒心、有障碍心、有自私心、有贡高心的众生。如果把这些黑暗心扫除乾净,才能见到天人尊(佛),和佛光合而为一,光明相照,通达无障碍。

佛坐夜摩宫 普徧十方界
此事甚奇特 世间所希有    

佛不动本处(菩提道场)而升夜摩天宫宝庄严殿,坐在宝莲华藏师子之座上,为大众说十行法。不但在娑婆世界是这样的情形,就是在十方世界夜摩天宫也都是这样的情形。佛在说法,大众在听法,这种境界,颇甚奇特。所谓「一处即一切处,一切处即一处」的境界。也就是一多无碍,互相圆融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世间所稀奇少有的现象,一般凡夫俗子是看不见这种境界的。

须夜摩天王 偈赞十如来
如此会所见 一切处咸尔    

夜摩天王用偈颂来称扬赞叹十位佛。在宝庄严殿华严法会中,所见释迦牟尼佛所放足轮之光。在十方世界所有夜摩天宫,都是这样的境界。佛光普徧一切天众。佛都在说十行法,大众都在听十行法。

彼诸菩萨众 皆同我等名
十方一切处 演说无上法    

在十方世界的夜摩天宫华严法会中,有很多大菩萨,助佛扬化,作为影响众。他们的名号,都和我等(功德林菩萨乃至智林菩萨)同一名号。在十方世界一切所有的道场,都在演说无上甚深微妙法。

所从诸世界 名号亦无别
各于其佛所 净修于梵行     

这些大菩萨,所从来世界的名字,和我们所从来世界的名字是一样的,没有分别。每位菩萨在其佛所,修习清净行。清净梵行,就是没有贪心、瞋心、嫉妒心、障碍心、痴心、贡高心、我慢心、自私心、自利心。

彼诸如来等 名号悉亦同
国土皆丰乐 神力悉自在    

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佛的名号,完全相同,所有的国土,都是丰饶而快乐。诸佛的神通力,都是自在无碍。

十方一切处 皆谓佛在此
或见在人间 或见住天宫    

十方所有一切道场中,所有的菩萨和众生,都这样的说:「佛在我们的道场中,演说妙法。」或者见到佛,示现在人间,为众生说法。或者见到佛,住在天宫,为天众说法。

如来普安住 一切诸国土
我等今见佛 处此天宫殿    

释迦牟尼佛普到十方世界安住,十方世界诸佛国土,都有佛在说法。我等(功德林及其馀九位菩萨)今见到佛在宝庄严殿中升座说法。

昔发菩提愿 普及十方界
是故佛威力 充徧难思议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曾经发菩提大愿,愿为利益众。这种大愿,普及十方世界。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佛的大威神力,可以充徧十方世界去,真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远离世所贪 具足无边德
故获神通力 众生靡不见

佛为什么有大威德的神通力?因为他把世间一切的名利都捨弃,又不贪五欲之乐,所以才具足无边的德行。有了德行之后,就获得神通妙用力。有缘的众生,都能见到佛在说法。

五欲有两种说法:①财色名食睡、②色声香味触,这是五尘。佛法最主要教人不要贪五欲。所谓「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远离五欲,就可了生脱死。

可是世间的人,都在追逐五欲。色:人人都贪美色。男女相悦,因为贪恋美色。色好比金碗,人人都爱。可是金碗是热的,如果起贪心,去取金碗,一定被烫得手破血流。声:人人欢喜听悦耳的音乐。声好比涂毒鼓,谁打鼓,便会被毒死。香:人人爱嗅。香好比死龙气,龙是有毒的动物,牠死了之后,其尸毒散布于虚空中。人嗅之,轻者患病,重者死亡。味:人人爱吃美味,味好比沸蜜糖,贪甜味人去吃,舌尖一定会烫烂。触:人人贪触觉,柔软滑腻,感觉舒服。触好比卧狮子,谁接近牠,必定会被咬伤。所以修道人要远离五欲,不可贪求。没有五欲之想,便得解脱。

从前有个人,到他处去旅行,认为游山玩水是人生一大乐趣。有一天,走在路上,远见一双醉象(代表生死)向他奔来。他为生命安全便匆忙找藏身之处,以度难关。在路旁发现有一井(代表无常),井旁有一大树,树上有绳垂入井中(代表生命根),作为汲水之用。他急中生智,附绳而下井,躲避醉象的威胁。望井底一看,有三条毒龙(代表三毒),张牙舞爪要吃他,他吓得魂不附体,魄飞天外。又见井的四壁,有四条毒蛇(代表四大),口吐红舌,要来咬他。令他心颤胆寒手发抖。望上一看,不得了!有黑白二鼠(代表日月),正在啃绳子,即将咬断,摇摇欲坠。这时的他,战战兢兢,不知如何是好?上来嘛,又怕被醉象用鼻捲死;不上来嘛,又怕被毒龙吞食。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从树上蜜蜂窝中掉下五滴蜜糖(代表五欲),恰巧落在他口中,他觉得又甜又香,津津有味,希望蜜糖继续掉下来,于是忘了身处于险境中。这是说人只贪五欲之乐,而忘了轮迴之苦。

游行十方界 如空无所碍
一身无量身 其相不可得

佛虽然常游行十方世界,可是本体不动,仍然坐在菩提树下(这是演说华严经大法的境界),到十方世界去教化众生,好像在虚空一样,来去无所障碍。佛一报身,能化百千亿应身。换言之,有多少世界,佛便化多少身,在每个世界里的众生,都见佛在说法。可是其相不可得,不能指定那位是释迦牟尼佛,所谓「著相头头错,无为又落空」。以相来求佛,这是行邪道。在金刚经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是不明白佛法的道理。因为,佛是无相,无相无不相的。

佛功德无边 云何可测知
无住亦无去 普入于法界

佛在往昔的时候,广作功德。他是诸恶莫作,所以没有罪孽过;他是众善奉行,所以有无边的功德,没有可以测量知道佛的功德有多少,在本经入法界品中:「刹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虚空可量风可繫,无能尽说佛功德。」

佛是没有来,也没有去,所谓「无来无去,故名如来」。佛的法身,普徧入于法界。佛是以法界为体。

法界分为四圣法界和六凡法界。所谓「十法界不离一念心,一念心具足十法界。」佛和众生,都在十法界中,彼此之心,互相通达,故又谓「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我们的心,可以通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四圣法界)。又可以通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六凡法界)。所有的法界,互相通达。佛身是法界,可以普入法界。我们众生若能修行,也能普入法界。由此可知,人人有佛性,人人可成佛。但是人人不知修行,所以人人不成佛。

尔时慧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慧林大菩萨,他仰承释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普徧观察十方一切众生的因缘,用偈颂来说明佛的境界。

世间大导师 离垢无上尊
不可思议劫 难可得值遇

世间分为三种:①有情世间:就是众生世间。一切众生有人我、法我的执著。此世间不平等,有智慧、贫富、贵贱、夭寿种种的分别。②器世间:就是国土世间。一切事物都在这世间,如山河大地、房廊屋舍等。此世间也不平等,有华屋良田,也有漏室劣地。有丰衣足食,也有衣食无著。③智正觉世间:就是佛世间。真正觉悟宇宙万有之真理,也觉悟自心之清净,也就是觉悟了世间出世间一切的法。此世间最平等,没有一切的分别。法门有依正二报,依报就是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我们所依靠所住的地方。正报就是我们的身体,在前生造善业,今生所依处是优境;在前生造恶业,今生所依处是劣境。这是因果律,丝毫不爽。

佛是世间出世间一切众生接引的大导师。佛是离开一切尘垢(染汚),而得到清净的本体。

什么是垢?简而言之,就是无明、愚痴。贪名贪利都是垢。贪名的人,想作世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名流千古,就是流传万古,又怎么样?这是染汚法。贪利的人,想得万贯财产,留与子孙,可是纵使成了百万富翁,等到两眼一闭,两腿一伸,这时候便两手空空去见阎王,什么也带不走,只有业障随身而去。

佛把虚妄不实的假名假利都看破了,都放下了。所以得到自在,成为无上的至尊。在不可思议那样长的时间,很难能遇到佛。所谓「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爱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是说法很难闻到。又可以这样说:「无上至尊微妙佛,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顶戴受,愿得如来常加被。」我们遭逢佛后难(八难之一),所幸我们今天还能闻到佛法,这可以说是蒙受佛大光明来照耀。

佛放大光明 世间靡不见
为众广开演 饶益诸群生    

佛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众生。所有的众生,没有不见佛。佛为一切众生广大开演无上甚深微妙法。佛为饶益一切众生,而为众生说法,令众生离苦得乐。

如来出世间 为世除痴冥
如是世间灯 希有难可见    

佛为什么要出现于世间?在常寂光净土打坐入定,那不是很好嘛!何必来到世间,岂不是无事找事吗?不是的,佛有慈悲心,怜愍  众生,所以倒驾慈航,来到世间,为除去众生的痴冥。什么是痴冥?痴是愚痴,冥是黑暗。佛是世间的明灯,能照破一切的黑暗。佛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很不容易见到佛。各位想见到佛吗?那么,就要努力参禅打坐,到了炉火纯青的时候,证得五眼,才能见到诸佛和一切菩萨的法身。

已修施戒忍 精进及禅定
般若波罗蜜 以此照世间

佛已经把布施修行圆满,所谓「头目脑髓(内财)、国城妻子(外财)」,统统能布施给需要的人。布施的时候,连布施的心都没有。所谓「三轮体空」。没有一个能施者,也没有一个所受者,中间没有所施之物。有这种思想,才是真布施。

佛已经把持戒修行圆满。不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婬、不妄语、不饮酒。而且又持八关斋戒、菩萨戒,以上是在家居士所受的戒律。又持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条戒。

佛已经把忍辱修行圆满。忍就是忍受不了也要忍。忍字是刀刃从心,在心上插一把刀,虽然痛到万分,但是还要忍耐。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要忍,有人骂你,要忍;有人打你,要忍。所谓「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事事都能好。」忍有生忍、法忍、无生法忍的分别。

佛已经把精进修行圆满。只有前进,不会后退。勇猛精进,绝不懈怠。不但昼精进,夜精进;而且身也精进,心也精进。换言之,时时刻刻在精进。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佛已经把禅定修行圆满。常在定中,什么境界来也不摇动其心。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佛在定中到七处说了九会。

佛已经把般若修行圆满。般若译为智慧,修圆满前边五种波罗蜜法,才能得到大智慧,有了智慧现前,便能到彼岸。

六度的行门修行圆满,智慧的大光明,能普照一切世间。六度是菩萨所修的行门,也就是大乘法,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行门。不是自了汉的独善其身的思想,而是兼善天下的思想。也就是牺牲小我,完全大我的精神。菩萨为众生快乐,自己心甘情愿来受苦。

如来无与等 求比不可得
不了法真实 无有能得见

谁也不能来和佛相比,想找也找不到。为什么?因为佛的智慧是最无上,佛的相好庄严,佛的神通广大无边,佛的法身尽虚空徧法界,世上能有这样至尊的人吗? 若是不明白法的真实性,诸法实相的道理,那就不能见到佛。如果能明了法的真实性,那才能见到佛。

佛身及神通 自在难思议
无去亦无来 说法度众生    

佛的法身和神通是自在无碍,变化无穷,有不可思议的境界。佛的法身是无来无去,可是他常常说法来度化一切众生。

若有得见闻 清净天人师
永出诸恶趣 捨离一切苦    

假设有人得见闻清净天人师(佛),便能永远出离四恶趣,捨离三苦、八苦、无量诸苦。四恶趣就是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诸恶趣。三苦就是苦苦、坏苦、行苦。八苦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诸苦。无量苦就是一切的苦恼,有八万四千种之多。

无量无数劫 修习菩提行
不能知此义 不可得成佛    

要经过无量无数那样长的大劫,专心修习菩提行,才能明了知道佛法的真实义。否则就不能明白佛法的道理,不可以得到成佛的果位。

不可思议劫 供养无量佛
若能知此义 功德超于彼    

在不可思议那样长的时间,来供养无量无数诸佛。这种功德是最大的。可是若能知道华严经十行品中所讲的义理,这种功德比供养无量佛的功德要超过若干倍。

无量刹珍宝 满中施于佛
不能知此义 终不成菩提    

用无量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珍宝,来供养布施于佛,这种功德可以说是无量。但是不明白十行品的真实义,无论布施修行多久,也不会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尔时,胜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胜林大菩萨,他仰承著释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普徧观察十方一切众生的因缘,而用偈颂来说明佛的境界。

譬如孟夏月 空净无云曀
赫日扬光晖 十方靡不充    

好像孟夏(四月)的时候,天空非常清净,万里无云。炎热的太阳,普照十方。在十方没有不充满太阳的光辉。

其光无限量 无有能测知
有目斯尚然 何况盲冥者    

太阳的热度是没有限量,没有人能测量太阳光的热度,究竟有多少度?可以说无人能知道。何况生来就盲冥的瞎子,他怎会知道太阳光的热度呢?当然不会晓得。

诸佛亦如是 功德无边际
不可思议劫 莫能分别知    

十方诸佛的功德,好像太阳光的热度,是没有边际的。就是经过不可思议大劫的时间,也不会有人能分别出来究竟有多少,知道详细的数量。

诸法无来处 亦无能作者
无有所从生 不可得分别    

一切诸法没有来处,也不是有人作出来的法。法的本体和虚空一样,不是从什么地方所生出来的,所以法的本体不可得分别。法根本就没有一个本体,所谓「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一切法无来 是故无有生
以生无有故 灭亦不可得    

诸法既然无来,它怎会生呢?因为它不能自生的缘故,又怎会有个灭呢?法就是不生不灭。所以生不可得,灭也不可得。

一切法无生 亦复无有灭
若能如是解 斯人见如来    

因为一切法没有生,所以也没有灭。也就是没有生相,也没有灭相。若能明白诸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道理,这个人就能见到如来。

诸法无生故 自性无所有
如是分别知 此人达深义    

一切法没有生,怎会有自性?若有自性,那就会生。如果能这样来分别,而知道一切法的真理,这个人就能如如不动,通达了了常明的深义。

以法无性故 无有能了知
如是解于法 究竟无所解    

因为诸法没有体性的缘故,所以没有能了解知道。像这样能了解一切法无性,究竟到极点,就是什么也没有,皆无所解。

所说有生者 以现诸国土
能知国土性 其心不迷惑    

所说有众生或有法生,现出于诸佛国土。若能明白一切国土性,其性犹如虚空。那么,其心就不会被虚妄不实的境界所迷惑。

世间国土性 观察悉如实
若能于此知 善说一切义    

世间所有诸佛国土性,观察一切都是真如实相的境界。若能明白这种真理,知道一切都是不生不灭,这时,才能善巧方便演说一切佛法的真实义。

尔时,无畏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无畏林大菩萨,仰承著释迦牟尼佛大威神力。普徧观察十方一切众生的因缘,用偈颂来说明佛的境界。

如来广大身 究竟于法界
不离于此座 而徧一切处    

如来的法身是尽虚空徧法界,所以无来无去。在金刚经上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如来的广大身,以法界为体。如来的智慧身,证到极果。所以如来的应身,不须离本座,而能徧满一切处。也就是不离娑婆世界的菩提的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不离夜摩天宫宝庄严殿的宝莲华藏师子之座,而能徧满十方一切菩提树下和一切夜摩天宫。

若闻如是法 恭敬信乐者
永离三恶道 一切诸苦难    

若能闻到华严经这种重重无尽圆融无碍的法,生出恭敬的心、生出信仰的心、生出喜乐的心,这个人一定永远出离三恶道,脱离一切不吉祥的苦难。

设往诸世界 无量不可数
专心欲听闻 如来自在力    

假设要往一切世界去,亲近于佛,供养于佛。有无量无边不可数那样多的世界,都要专一其心来聆听佛法,这是藉著如来的自在神通力,才能有这样的境界。

如是诸佛法 是无上菩提
假使欲暂闻 无有能得者    

这样的诸佛法,都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方法。假使愿意暂时闻法,那是得不到妙法。非得发长远的菩提心,必须天天听经闻法,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 

若有于过去 信如是佛法
已成两足尊 而作世间灯    

假设在过去生中,信仰华严经无上甚深微妙法,或者已经成就两足尊(福也具足、慧也具足),两足尊就是佛。而做世间的明灯,能普徧照破世间一切黑暗。也就是没有一切的痛苦。

若有当得闻 如来自在力
闻已能生信 彼亦当成佛    

若有人应当得闻华严经的妙法,这是蒙十方诸佛自在神通力的加持。这是在往昔所种的善根,所以才有今日得闻华严经的因缘。闻法之后,能生信心,才能成佛。否则的话,闻法之后,当作耳边风,过而不留。在第八识田中没有种下这种善业的种子。这是闻而未闻,无有是处。

若有于现在 能信此佛法
亦当成正觉 说法无所畏    

假设能在现在,深信华严经的妙法,而不生狐疑(狐狸在冬天过河,在冰上走一步,听一听是否有声音),亦当成佛。为众生说法时,威德具足,毫无所畏惧。换言之,不会被大众的威所摄伏,而受到障碍。

无量无数劫 此法甚难值
若有得闻者 当知本愿力    

在无量无数大劫中,要发菩提大愿,才能闻到佛法。我们今天能听到华严大法,不是在一位佛或两位佛所种的善根,而是在千位佛或万位佛所种下的善根。这种华严妙法,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假设有人闻到这种法,乃是在往昔所发菩提愿力的缘故。

若有能受持 如是诸佛法
持已广宣说 此人当成佛    

假设有人能受持华严经所讲的妙法,这个人能读诵、解脱,广为大众宣讲。此人应当成佛。我们闻到华严经的妙理之后,要去研究它,才能明白。明白之后,要依法修行,才能证得妙觉(佛)的果位。

况复勤精进 坚固心不捨
当知如是人 决定成菩提    

况且这个人又能身精进、心精进,昼夜六时�精进。有坚固心、虔诚心、�常心来勤精进,而不懈怠。用坚诚�三心来修六度万行,永不捨弃。当知这样的人,决定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好像药王菩萨,能焚身供养佛,这是真精进。这种精神,多么伟大,令人敬佩!

尔时,惭愧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惭愧林大菩萨,他仰承著释迦牟尼佛大威神力。普徧观察十方一切众生的因缘,用偈颂来说明佛的境界。

什么是惭愧?惭就是惭其前愆;愧就是愧疚于心。觉得自己所行所作,既对不起人,又对不起自己。也就是对人没有利益,对己也没有利益。要生惭愧心,改过自新。如果做了错事,应该在佛前忏悔。所谓「瀰天大罪,一忏便消。」若不生忏悔心,罪业永久存在。

我常对你们说:「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凡是有大悲心的人,绝对不谈说人之是非,不评论人之善恶。切记!切记!无论是出家人或在家人,不要打妄语、不要造是非,应以慈悲为本,以方便为门。处处为人方便,不找人的麻烦。否则,修至未来际,仍然是众生,永不成功。

若人得闻是 希有自在法
能生欢喜心 疾除疑惑网

若有人闻到这部华严经希奇少有的法,一定能生出欢喜心。因为这部经的道理,又圆融又自在。这部经的境界,重重无尽,无尽重重。闻到这法,很快的就把疑惑网解除了。

我们为什么有贪心、瞋心、痴心?因为没有闻到佛法。要想没有三毒之心,那么,赶快放下一切,认真来学习佛法。宁可不穿衣、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来学佛法。为什么?因为衣食住是暂时的享受。但学佛法,可得到永远的快乐,那才是真正的快乐。

一切知见人 自说如是言
如来无不知 是故难思议    

一切有正知正见的人,自己是这样的说:「佛是大智慧的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见。」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不可心思、不可言议。在凡夫的思想和言语上,无能明白。

无有从无智 而生于智慧
世间常冥暗 是故无能生    

本来没有智慧,不会生出智慧来,必须学习般若法门,才能生出智慧。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因为世间常常是黑暗的缘故,所以无法生出智慧来。

如色及非色 此二不为一
智无智亦然 其体各殊异    

有智慧和无智慧的道理,好像金和金色一样。虽然是一个,但是金是金,色是色。金和色在名词上是两个,所以说此二不为一。有智慧和没有智慧,也是这样的道理,其体不同,各有殊异。

如相与无相 生死及涅槃
分别各不同 智无智如是    

又好像有相和无相,有形相是个相,无形相还是个相。但是相和相不同。一个是有,一个是无。生死和涅槃,分别各有不同。生死要受轮廻,涅槃就了生死。但是,涅槃是没有生死,生死不是涅槃,各有各的名词而不相同。有智慧和没有智慧的道理,也是这样子。

世界始成立 无有败坏相
智无智亦然 二相非一时    

世界是由成、住、坏、空四中劫所成立。每中劫有二十个小劫。所以世界成住坏空要经过八十个小劫。在成立的时期,没有败坏相现出来。有智慧和没有智慧,也是这样。这两种相,不能在同时俱有的。

如菩萨初心 不与后心俱
智无智亦然 二心不同时     

好像菩萨初发菩提心的时候,不和最后的金刚心在一个时候。有智慧和没有智慧,也是这样,这两种心不能同时俱有的。

譬如诸识身 各各无和合
智无智如是 究竟无和合    

诸识身就是六根对六尘境界,所生出六种分别心,称为六识。眼识和耳识、鼻识和舌识、身识和意识,各有各的相,各有各的功用,不会和合。有智慧和没有智慧,也是这样,完全没有和合的可能,因为互相不一样,所以互相不和合。

如阿伽陀药 能灭一切毒
有智亦如是 能灭于无智

阿伽陀译为普去。它能普徧除去一切病毒。又叫不死药,能消除一切毒,所以就不会死。阿伽陀药能解除一切毒。有智慧也是这样,能除去一切毒。什么毒?就是愚痴毒、邪见毒、妒嫉毒、烦恼毒,乃至贪瞋痴三毒。有了智慧的光明,便能破除一切愚痴的黑暗——无明。

如来无有上 亦无与等者
一切无能比 是故难值遇

佛是无上正等正觉,再没有人比佛再高上的,所以佛称为无上士。也没有人能和佛平等的。一切一切无能和佛相比。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在百千万劫难遭难遇佛的法身。

尔时,精进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精进林大菩萨,他仰承著释迦牟尼佛大威神力。普徧观察十方一切众生的因缘,用偈颂来说明佛的境界。

诸法无差别 无有能知者
唯佛与佛知 智慧究竟故    

诸法是没有差别性。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法还归一法。到究竟处时,一法不立,万法皆空。佛法如虚空,无人能了解佛法。唯独佛才能了知一切法的微妙义。佛佛道同,佛佛一体。所谓「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为什么佛与佛知道法的真实义?因为佛的智慧已到了究竟的境界。

如金与金色 其性无差别
法非法亦然 体性无有异

法和非法如同金和金色一样,其性没有什么分别。因为体和性都是空的,没有两样。

法是善法,非法是恶法。在百论上说:「福尚捨,何况罪。」在金刚经上说:「法尚应捨,何况非法。」这是教人不要执著一切法。

众生非众生 二俱无真实
如是诸法性 实义俱非有    

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众缘分散而灭,都是虚妄不实的。所以说「众生非众生,二俱无真实。」好像前边所说种种法的体性,但有言说,均无实义。凡是能说出来的法,实义俱非有。

譬如未来世 无有过去相
诸法亦如是 无有一切相    

譬如未来世,还没有来。既然没有来,那就没有过去的相,也没有现在的相。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尚未来到,现在又不停止,所以没有过去的形相。诸法和三世的道理是一样,是没有一切相的。

譬如生灭相 种种皆非实
诸法亦复然 自性无所有    

譬如生和灭的相,生,也不一定是生;灭,也不一定是灭。生灭没有一个实相。若是实有,就不会灭,若不会灭,就不会生。凡是有生有灭者,都不是真实的。诸法也是这样,自性无所有,也就是没有一个体相。

涅槃不可取 说时有二种
诸法亦复然 分别有殊异    

涅槃是空的,取时不可得。说时有两种:一为有馀涅槃(二乘人所证得)、二为无馀涅槃(菩萨所证得)。这不过是个名字而已,究竟是了不可得。诸法也是这样,若是分别它,就有殊异。

如依所数物 而有于能数
彼性无所有 如是了知法    

好像依照所数的物。有所数的物,才有能数的人。所数的物和能数的人,彼性无所有,这样了知一切法,就是这样子。

譬如算数法 增一至无量
数法无体性 智慧故差别    

譬如算数的方法,一开始有个一,再加上一,就是二。再加上一,等于三,乃至加上无量一,等于无量数。所谓「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返本还原,还是一。数法根本上没有一个体性。但因为人用算数的智慧来分别,所以才有差别。

譬如诸世间 劫烧有终尽
虚空无损败 佛智亦如是    

世间的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各有各的性命。每类的众生,其寿命有长有短,各不相同。世间(地球)在成时是生长,在住时是健康,在坏时是患病,在空时是死亡。世间到三大灾的火劫时,大海的水,自动燃烧起来,把山河大地烧成灰。可是虚空没有损败相,因为虚空根本无一物。佛的智慧也是这样,犹如虚空,无法损败。

如十方众生 各取虚空相
诸佛亦如是 世间妄分别    

好像十方所有的众生,各想取虚空相。但是,不管怎样取虚空,仍然是虚空相,没有损坏。诸佛也是这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世间的众生,因为有虚妄的分别,才生出法和非法种种不同的分别。

尔时,力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力林大菩萨,他仰承著释迦牟尼佛大威神力。普徧观察十方一切众生的因缘,用偈颂来说明佛的境界。

一切众生界 皆在三世中
三世诸众生 悉住五蕴中

九法界的众生,皆在三世的里边。不论在过去世的众生,在现在世的众生,在未来世的众生,完全都住在五蕴中,也就是五蕴所纒缚著,不得解脱。

诸蕴业为本 诸业心为本
心法犹如幻 世间亦如是    

一切的蕴,以业为根本,造业就生出色受想行识五蕴。一切业,以心为根本。业是从众生心而生出。所谓「一切唯心造。」心法并不是真实,它犹如幻化。世间一切的一切,也是虚幻的,没有一个实体。既然知道是虚妄不实,何必执著呢?

世间非自作 亦复非他作
而其得有成 亦复得有坏    

这世间不是自己所作出来的,也不是另外有他人所作出来的。它有成的时候,也有坏的时候。因为世间也有生命,所以有成必有坏。成住坏空四相,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世间虽有成 世间虽有坏
了达世间者 此二不应说    

世间虽然有成、有坏的时候,但是要了解通达世间的现象,也知道这是虚妄不实。其实世界也没有成,也没有坏,所以不应该说有成坏的相。

云何为世间 云何非世间
世间非世间 但是名差别    

怎样才为世间?怎样才为非世间?说是世间或非世间,不过有个名字的分别而已。其实本体是虚妄的、不真实的。

三世五蕴法 说名为世间
彼灭非世间 如是但假名    

三世和五蕴的法,是假借方便给它起个名字,而叫做世间(三世迁流为世,彼此间隔为间),它能灭,不是世间,是个假的名字而已。

云何说诸蕴 诸蕴有何性
蕴性不可灭 是故说无生    

怎样来说五蕴法?五蕴又有什么体性?五蕴的性不可灭,既然没有灭,怎会有生?有生就有灭,无有灭就无有生。所以说世间和五蕴的法,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著它。

分别此诸蕴 其性本空寂
空故不可灭 此是无生义    

分别五蕴的法,它的体性本来是空寂,没有形相。因为空的缘故,所以不可灭。既然不会灭,怎会有个生呢?这是不生不灭的道理。

众生既如是 诸佛亦复然
佛及诸佛法 自性无所有    

众生既然是这样,都是空的,那么,诸佛的本体也是空的。所谓「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佛和诸佛法也如虚空,自性无所有。

能知此诸法 如实不颠倒
一切知见人 常见在其前

若能明白众生、世间、五蕴诸法,都是虚妄不实,那么,还执著个什么?要是执著,不过执著虚空而已。那虚空怎会有执著呢?如果能明白这种道理,就不会为一切而犯颠倒。有这种知见的人,诸佛常现在其面前。 这是教人不要著相,没有执著。所谓「著相头头错,无为又落空。」凡是执著什么相,著什么都是错的;如果说什么也没有,那又落到空妄上了。不落于空,不落于有,才是中道。所谓「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因为真空不空,所以才有妙有。妙有非有,才是真空。

尔时,行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行林大菩萨,他仰承著释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普徧观察十方一切众生的因缘,用偈颂来说明佛的境界。

譬如十方界 一切诸地种
自性无所有 无处不周徧    

佛法好像十方一切世界大地的诸地种。它自己的本体是无所有,可是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地种。所有的一切世界,都周徧而有地种。

佛身亦如是 普徧诸世界
种种诸色相 无主无来处    

佛的法身,好像地种一样,徧满一切处。在十方世界中,佛身都普徧,佛现出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诸色相。没有主宰,也没有来,也没有去。犹如虚空,无住无来处。

但以诸业故 说名为众生
亦不离众生 而有业可得    

众生是由业报所成就。业不是单一种业,而是有种种的业。有种种业,故受种种报。因为要受报的缘故,所以为众生。业就在众生中,并不是离开众生,而另外有个业。业的成就,便是五蕴。不是五蕴来造业,而是造业生出五蕴。

业性本空寂 众生所依止
普作众色相 亦复无来处

业性本来是空寂的。所谓「了即业障本来空,不了仍须还宿债。」假设明了觉悟,业障本来是空寂的。一念迷惑,就被业障所障住了,而不能空寂。那么,就要受果报,递偿宿世罪孽的债目。众生依止业性,才有一切一切的色相。众生也是无来无去的,因为业性本空寂,所以无来处。

如是诸色相 业力难思议
了达其根本 于中无所见    

这样种种的色相,是由业力所造成的,也是难思议。明白业的根本道理,乃是空寂的。那么,在业中就找不到可见的东西。

佛身亦如是 不可得思议
种种诸色相 普现十方刹    

佛的法身也是这样,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佛的种种色相,示现于十方诸佛刹土。但是,佛的本体不动,没有离开菩提树下金刚之座。

身亦非是佛 佛亦非是身
但以法为身 通达一切法    

佛虽示现种种色相,但不著于色相上。佛的色身,并不是真佛。真正的佛,是无来无去,尽虚空徧法界,无在而无不在。以报身认为是佛,这是错误的;不能执著在身体上。佛尚且不可以执著佛身。我们众生为什么还执著身体呢?放不下它。佛以法身为身,法身是徧一处。一切法都属于佛的法身。若能通达一切,也就是见到佛身。

若能见佛身 清净如法性
此人于佛法 一切无疑惑    

假设有人能见到佛的真身。佛的真身是清净的,好像法性一样。所谓「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诠。」所有的法性,是寂灭、不动的。这个人如果明白这道理,一切就不会执著。对于一切佛法,不会生出疑惑心。为什么?因为法无定法,所以法也不可执著。若是没有执著,那么,又有什么怀疑?又有什么不明白呢?一切无著,则一切明了。

若见一切法 本性如涅槃
是则见如来 究竟无所住    

若是见到法的本体,是寂灭相。一切法的本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见到佛的法身,是佛法身,而无所住,究竟无所执著。

若修习正念 明了见正觉
无相无分别 是名法王子    

若修习这种没有执著的正念,就能通达一切诸法实相,而得到正等正觉的果位。这种果位是无相无分别。这个名字叫法王子,即是能继承法王之位。佛为法王,菩萨为法王之子。要想成佛,先作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徧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觉林大菩萨,仰承著释迦牟尼佛大威神力。普徧观察十方一切众生的因缘,用偈颂来说明佛的境界。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相 大种无差别

人的心好像画师一样。想画画的时候,在心中先思量一番,在纸上画此什么?如何来配合青黄赤白黑诸彩色?「分布诸彩色」,这是依他起性。依一张白纸和种种彩色,绘出依他起性的画。「虚妄取异相」,这是徧计执性。怎样画?画些什么?其实画什么都是虚妄不实的。「大种无差别」,这是圆成实性,根本没有什么分别。

这位画师,想画山水,或画人物,或画花卉,或画飞禽、走兽、昆虫、鱼虾等的异相。可是这张白纸没有什么分别,而是所用的彩色不同,所取的相不同,所以画出的画也不一样。

这种大种,譬如真如,众生的形形色色,颠颠倒倒,没有离开常住真心。也就是没有离开如来藏性,也即是大光明藏。在这里有真空妙有。众生就是颠倒相,不应做而做,应做而不做;不应取而取,应取而不取;不应说而说,应说而不说。好像天降冰雹,粒粒是明体。愚痴人认为是珍珠,见它玲珑可爱,乃捡起很多粒,放在箱中,不久冰雹便化成水。这是不应取而取的过失。后来,这个愚痴人遇到真的珍珠,他又想:「这是冰雹,会溶化成水,不可取之。」这是应取而不取的道理。众生就是这样的颠倒,是非不分,黑白不明。起惑、造业、受报、轮转不已。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在纸的里边本来是没有彩色。或者用多一种彩色,或者用少一种彩色,所画出来的画,就有彩色了。这就是依真起妄的道理。在真如自性中,本来什么也没有,是空白的。可是依真生出妄来。本来在真里没有妄,所谓「真不起妄」,所以才说「色中无大种」。这个妄不能生真。越画这个彩色越不同,把本来的白纸遮盖住了。好像从真如生出无明。无明生出烦恼,贪瞋痴都现出来了。画这画,虽然说「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可是这个色也没有离开这个大种,也就是说离开这个大种,也就是说离开真也没有妄。若是离开大种,离开真如自性,一切的一切烦恼无明都没有了。这是我们真心现出一种妄想,可是妄想中不会现出真心。妄想也没有离开真心。这好像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一样的道理。兹举出譬如来说明真如的道理,所以才说「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不是离开真如自性而有烦恼及妄想。妄想是依真起妄。可是妄不现真,因为有了妄,真也不现。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在心中本来没有什么彩画,了不可得。虽然在心中找不出彩画,可是在彩画中也找不出心来。心画还不能离开,如果离开心,就画不出画;离开画,也没有画画的心。所以不能离开心,另外有个彩画。画彩画是用心来画的,虽然用心画的;但是,在画上并没有心。

彼心�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画画的心,常无所住,画了无量无边那样多的画,想不起来究竟画了多少画?在大种中示现一切彩色,每张画与每张画,互不相知、互不相识。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诸法性如是    

好像善于画画的画师,当他在画画的时候,只知道一个轮廓。究竟画什么?也不详知,不过随缘应画而已。由心想画而画。一切诸法性,也像画画的心一样。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人的心,好像工画师,能画出一切世间的境界——山河大地、森罗万象,都能画出来。色受想行识五蕴,也都从心所生,如同画画。先生出五蕴的色法,以后种种法都生出,所以说无法而不造。

所谓「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生灭心,不是真心。真心是不生不灭。这是妄心。由妄心而起惑、造业、受报。本来什么烦恼都没有,因为一念之妄,以妄逐妄,互相追逐,离真越逐越远。若能囘来,就能反迷归觉,返本还原,回到本有的家乡。

如心佛亦尔 如佛众生然
应知佛与心 体性皆无尽     

所谓「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这首偈颂是说众生的心是重重无尽,佛才说重重无尽的法。好像心和佛是这样,好像佛和众生也是这样。应该知道佛和自己的生灭心,体性都是无穷无尽的。

若人知心行 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假设有人知道心和思想是这样,能普徧造出一切世间的境界。若能在俗谛中找到真谛,在妄上找到真,返本还原,这个人就能见到佛,而明了佛的真实体性。

心不住于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也就是真如,也就是如来藏性。这个心,不在身内,不在身外,也不在中间,所以才说「心不住于身」。身是有形相,心是无形相,徧一切处。也就是「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的道理。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也可以说「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一样的意思。人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又可以说「冰不住于水,水不住于冰」。冰不是水,水不是冰。可是由水能变成冰,由冰能变成水。所以说「真中有妄,妄不现真」。在真心中有妄心,在妄心中不会现出真心。所以才说「身亦不住心」。可是身和心互相依持,而能做出种种佛事。这是事理无碍,圆融周徧的法,自在未曾有的境界。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假设有人想要明了知道十方三世一切佛,应该观察法界性,法界就是真如实观,唯心识观。一切的一切的境界,都是唯心所造出来的。

现在讲个公案,在唐朝睿宗文明元年(西元六八四年),有位出家人,名叫王明干,是洛阳人。虽然出家修行,但无戒行,又不修善。有一天,因病而死,被无常二鬼,引导到地狱门前。他遇到一位和尚(地藏王菩萨)教他一首偈颂:「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诸如来。」令他念诵,可以解除地狱之苦。于是他专心念诵,来到阎王殿时,阎王见他头上放光,乃问他:「你在生前作些什么功德?」答:「我只念四句偈颂。」阎王又问:「是那四句?念给我听听!」他念著这四句偈颂的声音,所到之处,凡是受苦的人,皆得解脱。阎王因他有此功德,令他还阳,宣说此偈颂。王明干死后三日又复活,忆记此颂,乃向空观寺僧定法师询问,此偈出自何经?遂在华严经此品查出。诸位试想想:单念华严经的一首偈颂,就有这样大的力量;如果能念会此经里全部的偈颂,当然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尔时,智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智林大菩萨,仰承著释迦牟尼佛大威神力。普徧观察十方一切众生的因缘,用偈颂来说明佛的境界。

所取不可取 所见不可见
所闻不可闻 一心不思议

众生因为有一种执著,执著有取见闻思这四种执著,所以不能得到法的利益。如果所取不可取,所见不可见,所闻不可闻,所思不可思。那么,还执著个什么?这四句偈颂,是教你不执著于事,也不执著于理,事理无碍,因为,一切境界,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著。所以才说「一心不思议」。

有量及无量 二俱不可取
若有人欲取 毕竟无所得

有数量和无数量这两种法,都有生灭,所以才说「二俱不可取」。假设有个人,执著有量和无量作为规则,但到究竟时,有量也没有,无量也没有。都是一法不立,万念不生。如果明白诸法实相的道理,一切皆不可取。

不应说而说 是为自欺诳
己事不成就 不令众欢喜

不应说而说,这是打妄语。不应该打妄语而打妄语,这是欺骗自己。应该说而不说,也是打妄语,也是欺骗自己。

自己的生死大事不了,不会有成就。因为自己没有证果,缺乏德行,不会令众生生欢喜心。佛菩萨因为有大威德,所以令众生见之而生大欢喜心。

我们修道人,一定要说真实话。见之言见,闻之言闻,不可打妄语。如果不说真实话,就是讲经说法,也没有人来听。纵使有人来听,也不会生欢喜心。

所谓「自己生死自己了,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不可把自己的事情(生死)忘了而不去做,而去「捨本逐末」。若捨弃根本,去追逐末梢,无有是处。

修行的方法,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要灭除自私心、妒嫉心、我慢心。在道场中不要存这些不正常的邪心。要把有利益的事,让给大家;把没有利益的事,留著给自己。这就是行菩萨道。

有欲赞如来 无边妙色身
尽于无数劫 无能尽称述    

有人想赞叹佛,赞叹佛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妙色身。可是佛无动于衷。赞叹他,也是如如不动;譭谤他,也是如如不动。为什么?因为佛不执著,所谓「八风吹不动」。就是尽于无量劫那样长的时间来赞佛,也不能说尽佛的相好庄严身的境界。

譬如随意珠 能现一切色
无色而现色 诸佛亦如是    

我们的心,好像如意珠,能遂心如意,又能现出一切境界。一切境界没有离开自心。心中本来没有什么境界可现,但是在没有境界中而能现出境界来,这是妙不可言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也是这样。

又如净虚空 非色不可见
虽现一切色 无能见空者    

我们的真心,又譬如清净的虚空,没有一切色相可见。虽然虚空没有色,可是真空中有妙有,能现出一切色。一切山河大地、房廊屋舍的境界,都在虚空中现出来。没有人能见虚空的本相是什么样子,虚空是没有相貌,没有体性。如来藏性(真心)也是这样子。

诸佛亦如是 普现无量色
非心所行处 一切莫能覩    

十方诸佛也是无相现相,无色现色。好像虚空无色而现出色来,这是真空现妙有的道理。佛能在十方世界示现成佛,每位佛都具足相好庄严身。这种境界不是众生心量所能知道的。一切众生不能见到佛的法身。

虽闻如来声 音声非如来
亦不离于声 能知正等觉    

一切众生,虽然都能闻到佛说法的声音,但这种声音并不是佛。可是,说法的声音,并没有离开佛。也不可著住声音就是佛,也不能离开佛所说法的声音。能明白这个道理,就能知道而认识无上正等正觉。

菩提无来去 离一切分别
云何于是中 自言能得见    

这种觉道的心,也不来也不去。它是离开一切的分别识心。怎可以说在菩提中得到菩提?或者得见佛?如有这种思想的人,是永远得不到菩提的。

诸佛无有法 佛于何有说
但随其自心 谓说如是法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法本来是无说无传,应作如是观。但是因为众生执著有相,所以佛在无法可说情形下,才来说法。

诸佛既然无有法可说,那么,为什么又要说法?因为随顺众生的心意和自己的心意而说法。所谓「观机逗教」,因人而说法,应病而与药,才说无可说的法。

 

▲Top

法界佛教总会‧DRBA / BTTS / DRBU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