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Volume 1

宣化老和尚追思紀念專集 In Memory of the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

In Memory of the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

宣化老和尚 The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

中文 Chinese 英文 English

目錄上一頁下一頁

萬佛聖城的家風

◎節錄自宣公上人開示

六大宗旨

  • 萬佛聖城有六大宗旨做為修行的目標,就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你們能明白六大宗旨的真實義,那就沒有白到萬佛聖城一趟。

  • 這六大宗旨是六種光明的道路,也叫六種智慧,也叫六種降魔杵,也叫六種照妖鏡。

  • 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這是做人的根本、修行的基礎、政治的磐石。

  • 初步的佛法,即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你若記得六大條款,成佛有餘。

  • 我講這六大條款,是給要成佛的人講的,給要成菩薩的人、成聲聞羅漢的人講的,這是最要緊的道理,你們若能身體力行,終身用之,有不能盡之矣!都用不完的。

  • 如果要成為真的佛教徒,一定要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我從小就是從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這六條光明道路走過來的。不論什麼,人家要的,我就不要;人家不要的,我就撿,我就是這樣的。你們大家能不能照這樣做?假如可以,那就恭喜各位成為一個好佛教徒。

  • 真修行就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如果你們能把這六大宗旨抱定,就是佛真正的弟子,如果不往這六條大路走,你恐怕對佛教沒有什麼利益。

  • 什麼叫戒律?就是不爭、不貪、不求、不私、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這就是戒律。你不要到那個戒律本子上去找戒律。這是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可以行的。

  • 什麼是法的最要緊地方?就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天天用這六大條件作為尺標,來衡量自己一天之所行所為。如果不合標準,要即時糾正。做到沒有過錯,只有功德,才算是佛教徒。這是萬佛聖城的六大宗旨,希望人人遵守,人人開悟,個個成佛。

  • 要學得真正的智慧,首先要「斷欲」。怎樣能斷欲呢?就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這六大宗旨,就是斷欲的法寶,令你獲得真正的智慧。

  • 什麼叫邪見?你好爭:這是邪見。你又貪:這是邪見。你又求:這是邪見。你想自私:這是邪見。想自利:這也是邪見。你盡打妄語:這都是邪見。

  • 學佛學了幾十年,還是貪財呀!求名求利啦!在那兒爭、貪不止,這是沒懂得學佛。若懂得學佛,這些不要了。

  • 修道一定要本著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那才能有正知正見,才能修道。你若不修這六種而想說你是修道的人,那是無有是處的。

  • 若有鬥爭心、貪心、求名求利,專搞個人宣傳或個人崇拜,且又自私自利,不講真話,當知這人是魔的境界。

  • 你們能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這就是正法住世。

  • 我們修道的目的,就是把爭心、貪心、求心、自私心、自利心、妄語心統統停止,禁止它們活動。這時,智慧現前,大放光明,照破無明黑暗,便可明心見性,達到所修的目的。

  • 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這都是屬於真心。心用功用真了,一切業障就消除;心不真,業障就跟著你。

  • 你若能謹守這個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這十方諸佛常常護佑你、護念你,常常能來加被你。

  • 怎樣能沒有煩惱?方法非常簡單,就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能這樣子,那就諸漏已盡,煩惱也降伏了。

  • 為什麼不能自在無礙呢?就因為還有爭、貪、所求、自私、自利心,所以不能自在。

  • 真正科學是什麼呢?不爭是科學,不貪是科學,無所求是科學,不自私那是真科學,不自利那也是真正科學,再能不打妄語,那是真正科學。

  • 從事譯經工作,一定要符合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這六條光明大道。

  • 想要這國家好,一定要用六大宗旨、六大條件,這是挽回天意最好的一個方法。

  • 要想幫助這個世界,我們首先要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以身作則,做其他人的榜樣。這樣世界才會一天比一天平安。

  • 無論哪一行、哪一派、哪一宗、哪一個教,它若是能以儘量利益他人,而不要利益自己的,這都是真的。再說明顯一點,就是如果幫助任何人,表面上去幫助,裡邊他有所企圖,不是貪財,就是貪色,不是貪色,就是貪名,再不就貪利,這就不是真的。

  • 我給你們講來講去都是這套,道理似乎很淺,但你們也不容易做到。你們若能做到,也早成佛了。你們若能躬行實踐此六大宗旨,若不成佛,我就呆在地獄不出來,我以信心來保證,依此六大宗旨來修行的人,將來一定成佛。

不爭

  • 人修行,切記不要和人鬥爭,不要好勇鬥狠,不要性暴,那麼就和修羅脫離關係了。

  • 世界為什麼不能和平相處?就因為你爭我奪,互不相讓,所以就發生戰爭,造成國破家亡的殘局。

  • 魔成魔的原因,是因為魔有爭強論勝的心,所謂「爭是勝負心,與道相違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魔爭不到第一,便生瞋恨心、妒忌心、障礙心。所以誰有這種思想和行為,就是魔,就永遠不能成佛。

  • 修行人是與世無爭,和誰也不比,和誰也不爭,大家一起用功。誰努力用功,和自己努力用功是一樣的好。有這樣的思想,就沒有爭第一的心。

  • 你若不存鬥爭心,就和阿修羅界斷絕往來。你若不貪,就和畜生界斷絕往來。

不貪

  • 我的性情就很古怪的。人家要的,我不要;人家貪的,我不貪;人家喜歡的,我不喜歡。

  • 佛教徒應該忍飢、忍寒、忍渴、忍餓,一切一切和佛法要相應,不要貪吃好的、貪穿好的、貪住好的,貪享受,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 不要貪求假名,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往真處來做,有多真就做多真,這才是佛教徒的本色。

  • 我們佛教徒要有擇法眼,不要貪便宜、貪相應,處處去用貪心來求佛法。今天聽人家說顯宗好,我就學顯宗;明天又聽說密宗不錯,又去學密宗了。學了一輩子,可是沒有抱定宗旨、沒有專一、沒有純一,沒有守住這個「一」,所以這一輩子還是把光陰都空過了。

  • 要把修行看做個人的本分,不需要貪,久而久之,功德自會圓滿,菩提果也會成就。

  • 修行要自然用功,不要貪有沒有功效,或者有什麼好結果,什麼也不想,只是往前用功,並且天天要改過。

  • 修道人無論用什麼功,念佛、念咒、學教、持律、參禪,都不要貪求快。你想很快成功,就是一種貪心,有了貪心就障礙智慧靈感與自性光明。自性光明是沒有貪心,靈感智慧也無貪心。貪心就好像一面鏡子上,積了塵土。所以這一點,用功的人要切記明白,不貪多、不貪便宜。

  • 人有貪心,永遠不快樂;若是不貪,就有快樂,所以要止貪。

  • 因為貪心起,多少人為它身敗名裂!多少人為它國破家亡!它是害人的東西,不可以不謹慎。

  • 為什麼會被境界轉呢?因為有好奇的心。好奇心,根本就是一個貪心。

不求

  • 我們無論用什麼功,也不能與道相應,總是不上路,這是什麼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有個虛妄不實的「妄心」。好高騖遠,求名求利,這都是妄心。

  • 你到外邊去找快樂,一天到晚追求快樂。追求得到了,這是快樂的一時;得不到,這是煩惱的重重。你貪而無厭,又患得患失,這都不是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快樂,是無求的,「到無求處便無憂」。你無所求,這才是真正的快樂,真正自性的穩定、平安。

不自私

  • 戒律根本只有一個,就是不自私,人要是有自私心,就會犯戒;若沒有自私心,就不會犯戒。同理,人有自私心,就會犯法;沒有自私心,就不會犯法。

  • 正心,也就是不自私,你若有自私心,就不是正心。

  • 我們為什麼不認識本來面目?因為「我相」沒有去掉,「自私心」沒有去掉。如果沒有「我相」和「自私心」,就會認識本來面目。

  • 世間人忙忙碌碌、奔奔波波,出發點無非是自私,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而佛法,是大公無私,是為了利益他人。

  • 修道,就是要「倒過來」,什麼意思呢?即是「好事給他人,壞事與自己。」捨棄小我,完成大我。

  • 什麼是壞人呢?就是自私自利、見利忘義的人。

不自利

  • 我們在能利益人時,就要趕緊利益人,所謂「栽培心上地,涵養性中天。」能常利益其他人,久而久之,自己便有德行了。如果盡教人利益自己,自己不利益人,盡想找便宜,養成一種依賴性,這是最沒有出息的。

  • 若能利益人,令人歡喜,無論到什麼地方,人人都會聞風而化。

  • 學生剛剛學著做人,應該教他們沒有利欲薰心的思想,不注重錢。古來的人讀書,為的是「明理」,明白道理;現在的人讀書,卻都為著「名利」,想得好名厚利,為什麼呢?就因為學校所教的方法錯誤,於是乎把世界搞得一天不如一天,一天比一天墮落。

  • 常想利益眾生就是菩薩,常想利益自己就是魔鬼。菩薩只知道有他人,不知道有自己;魔鬼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他人。兩者之間,恰好相反。

不打妄語

  • 除非不說話,若說話就說真實語,絕對不說騙人的話。無論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是老老實實的說真話,時時管著自己的口,不打妄語。

  • 我是不講假話的,處處往真的地方去做。直言直行,不用任何手段來待人接物。我要說的話,不管在什麼地方我都要說,我也不怕得罪人。我不要說的話,在什麼地方我也不說,絕對不打妄語,不欺騙他人。

  • 大家都要多多講直話,就是被打、被罵,你都要講真話,不要怕。我告訴你們,我就是直人,我就是命在直中取,不在彎中求,要罰就罰,沒有關係的。我說真話,你就是罰我,我也值得,也不怨人。修行,不一定要我說出來人家就相信,不相信我也盡我的心了。

  • 人為什麼用功不進步?就因為妄語打得太多。打一句妄語,就有一百個妄想生起。

  • 你若打妄語,你念什麼咒都不靈了、念什麼經也都不靈。你若想念咒或念經有感應、有成就的話,就要不打妄語,老老實實的說真話,要實語,不妄語、不綺語。

]      ]      ]

我們把眼光放大,把思想放寬,不要只知道有我自己,或者只知道有我的家庭,或者只知道有我的國家,要將心量擴大到盡虛空遍法界,要為全人類的利益著想,不要只為自己打算。對人類有利益,而不傷害人類,那就是修行佛道的基本條件。

怎樣利益人類,怎樣不傷害人類?就是實行萬佛聖城六大宗旨:

第一「不爭」:我們不和任何人爭,你和我爭,我不和你爭;你罵我,我不罵你;你打我,我不打你;你欺負我,我不欺負你,這是萬佛聖城一貫的宗旨。

第二「不貪」:貪心一起,就貪而無厭,無論金錢,或是物質,總覺得不夠,愈貪愈不夠,愈不夠愈貪,貪到老了,還不覺悟。被「貪」字害了一輩子,到死的時候,還覺得哪件事或者哪個東西還沒有得到手,深表遺憾,這是多麼可憐!萬佛聖城第二大宗旨,不貪任何的金錢、利益,或好名。總之,一切不貪,各安本分弘揚佛法,續佛慧命。

第三「不求」:這個「求」字和「貪」字差不多。「貪」是若有若無;「求」是實際地企求,到處去拉攏關係,不擇手段地求,求什麼?求金錢,求物質;總而言之,求一切利益。萬佛聖城是向內求,不向外求。內求於心,把癡心妄想、狂心野性、妒忌障礙、貪瞋癡等,掃除乾淨,不向外邊粉刷,而把內邊莊嚴清淨。所謂:「人到無求品自高。」不求於人,品格自然清高,沒有那些邋遢的思想。

第四「不自私」:世界為什麼壞到這種程度?都因為人人太自私。對自己有利益的事,便爭先恐後去做;若是對自己沒有利益,就袖手旁觀,或者以隔岸觀火的心情來說風涼話。自私有多種,對於地位自私,對於名譽自私,對於權利自私,對於金錢自私。一言以蔽之,一切的一切都因為自私在作怪,所以不管他人,只顧自己,所謂:「摩訶薩不管他,彌陀佛各顧各。」這是小乘的思想。儒家也曾說過:「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是不管閒事的作風。人生存在這個世界,就要互相幫忙、互相援助,所以應提倡大乘思想,學習菩薩精神,聞苦救難,不可有幸災樂禍的心理。

世人若是沒有自私心,便能和任何人和睦相處,如同一家人。因為有自私心,才弄出很多的問題,所以不自私是萬佛聖城第四大宗旨。

第五「不自利」:這個宗旨比第四個宗旨「不自私」,更為重要。誰也不願意不自利,可是一定要這樣「不自利」,世界才能好。不自利就是要利益他人,把自己忘了,所謂「捨己為人」,這種精神超過菩薩的行為。菩薩是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覺覺他;我們不自利,只是利他,只是度他,只是覺他。

第六「不妄語」:就是不存心騙人。人為什麼打妄語呢?因為他怕自己的利益失去,怕吃虧,所以他才撒謊。若是常常用真心待人,則自然就能遵守不妄語的宗旨。

今天簡單將萬佛聖城六大宗旨向各位介紹,如果詳細來講,是說不能盡的。這六大宗旨,你若能去實行,那對各位是終身益之,受用匪淺的。

]      ]      ]

誰能實行萬佛聖城六大宗旨,就夠資格做為佛教徒。這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六大宗旨,用佛教道理來講也可以,用道教的道理來講也可以,用儒教道理來講也可以。總而言之,怎樣講都可以的,這個道理圓融無礙,很合乎邏輯學。此宗旨包括一切宗教的教理,是很實用的方法。佛教所講的戒律,說來說去都沒有離開六大宗旨範圍之外。

(一)不爭,就不會殺生。殺生就因爭心作怪,一爭就你死我活,死傷無數。

(二)不貪,就不會偷盜。為什麼要竊盜他人之物?就因為貪。你要是沒有貪心,就算人家要給你,你也不會要,所以要把貪心去除,才不會偷。

(三)不求,就不會有淫欲心。淫欲心就因為有所求,女求男朋友,男求女朋友,都是追求異性。不單求,還要「追」求,就好像把頭削得尖尖的,往頭頭鑽。若是無所求,還有什麼淫欲心?英俊的男人有什麼用?漂亮的女人也只是個蓋肉的臭皮囊。有什麼值得貪戀的?假若無所求了,淫戒就不會犯。

(四)不自私,就不會打妄語。人打妄語,就因為怕失去自己的利益,自私心作怪,所以騙人撒謊,想令人不認識自己。

(五)不自利,就不會犯酒戒。人為什麼喝酒?就想迷亂自己的身體心性,弄得它恍恍惚惚,以為自己成了神仙,在天上逍遙。喝醉酒又會罵人,又可以為所欲為,又增長淫欲。又想用酒來助血氣流通快點,喝了忘記一切,好像抽鴉片菸一樣過癮。這都是自利心作怪,所以才去喝酒。

(六)不妄語,為什麼六大宗旨又說不妄語呢?特別加重語氣。因為你犯了前面的五個宗旨,你就會打妄語;你若不犯,就不會打妄語。所以不打妄語是我們人學佛的根本條件。

這六個宗旨,就是「五戒」的別名。本來人人也聽過、也懂得,但是真能去做的少之又少,所以提醒大家:不爭就是不殺生,不貪就是不偷盜,不求即是不邪淫,不自私即是不打妄語,不自利即是不飲酒。

三大宗旨

法界佛教總會一貫的宗旨是:

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抱定我們三大宗旨。

捨命為佛事,造命為本事,正命為僧事。
即事明理,明理即事。
推行祖師一脈心傳。

說到修行,我覺得出家人第一不要到處攀緣權貴富人,第二不要常常向外化緣,第三不要事事向人求緣。

「凍死不攀緣」:這是我一生的寫照,我在東北時,冬夏均穿三層布。底是一層,上面一層是補了丁,一塊一塊地挨著補上去。當時我冷嗎?冷!那為什麼要這樣堅持下去?因為我要「凍死不攀緣」嘛!

「餓死不化緣」:我住在香港芙蓉山觀音洞時,有兩個星期都沒有糧食,我便在洞裡打坐,等著餓死。當時山下有一位居士名叫勞寬聖,綽號「本地法師」。韋陀菩薩一連三次給他托夢說:「在觀音洞裡有一位安慈法師,你應該去供養他。」於是這位居士,次日便背了三十多斤米,又帶了七十餘元,來到洞裡供養我。在這事情發生之前三、四個月,他的腿被狗咬了,中西醫生醫治數月而治不好,束手無策,韋陀菩薩好管閒事,乃對他說:「你去供養觀音洞的法師,腿便會好。」於是他便相信,而送來米錢。當時我在洞裡預備等死,我從來沒有對人說:「你可憐可憐我,我已多天沒東西吃!」這是「餓死不化緣」。

「窮死不求緣」:我初到廣東南華寺親近虛老,身上不名一文,連寄信的錢都沒有,但我從未向居士化緣。所以,我這三大宗旨,皆有來歷,不是憑空而說。剛買萬佛城時,人人看到這麼大的地方,怕我向他們化緣,結果都嚇跑了。即使如此,我也從沒對人告過艱難,我做事不求代價,也絕不求人,只是自己埋頭苦幹。

「捨命為佛事」:這是說不顧生命地,拼了命,流血汗,不休息地要來做為佛教的事。我們既身為佛教徒,而且又出了家,不能眼看佛教衰落,受人輕視。寧捨生命也要令佛教重光,以正法來拯救這殘酷的世界,讓眾生能有和平安樂的生活。

「造命為本事」:古人說:「君子有造命之學,命由我立,福自己求,禍福無門,惟人自招。」我們本是個凡夫俗子,但我們可以把這個凡夫俗子改造成為聖人。

「正命為僧事」:這是說的出家人要嚴守佛制,例如搭衣是出家人的標誌,不搭衣就沒有比丘相了。又有日中一食,也是佛制。節飲食,欲心輕;欲心輕才容易修道,所以不要吃營養的東西。在萬佛聖城我們的制度是如此,雖然做得還很不圓滿,但希望人人能努力向好的來做。

我們要以「即事明理,明理即事」為原則,「推行祖師一脈心傳」。人人切切實實去做,話只須說兩分,事做到三分,信得過自己,別人一定會跟著來。這樣既盡到出家的本分,佛教也因此振興,末法自然變為正法了。

]      ]      ]

三衣缽具不離體,日中一食是家風

修行要抱定宗旨,不要把宗旨忘了。那麼學佛的人,也是要抱定宗旨,宗旨就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認清楚了,向前勇猛精進,不要向後退。講到這個問題,我就回憶起來,在我剛剛出家的時候,我就想,出家人很多,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明白佛法了?是不是他們都有他們一個目標呢?可是我一考察,研究看,許許多多出家人不是為著修行,不是為著了生死,也沒有什麼目標,就是在那兒混吃等死熬歲月,這樣的出家人,只能給佛教增加累贅、增加瘡疣、增加負擔,對佛教並沒有什麼益處。

我又看現在中國的佛教,根本就沒認識佛教的根本是什麼。佛當初講經說法,無非想要後人明白佛的道理。佛教徒應該怎麼樣去發展佛教?想到這個地方,我看中國的佛教,始終沒有把根紮下去,就是沒有根的佛教,受不住考驗,受不住外來的侵略。既然受不住考驗,又抵不住侵略,這是沒有根的佛教。為什麼呢?就因為他沒有認識佛教的根本是什麼,佛教的根本就是教育!那麼教育必須要由幼小的兒童上來著手,給他灌輸佛教的知識、灌輸佛教的智慧、灌輸佛教的思想,最低限度能以培植成一個世界真善美、良好的國民。他的思想有了基礎,行為有了目標,他可以把佛教發揚光大,這樣子才不忘了佛教根本的教義。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們人怎麼能弘道呢?人因為他有了目標了,有了宗旨了,他才付諸行為。可是在中國沒有根的佛教,是既沒有根,又沒有梃子,只在末梢上轉轉。中國的佛教,打水陸、放燄口、做佛事、超度人,這是中國佛教的一種形狀、樣子。他就沒想一想,這樣子下去,養成一班無業的遊民,在佛教裡混飯吃。這有多可惜啊!只知道賺錢,做超度;超度,你要是有根基、有德行的僧人,不用說念經、念咒,就說一句話:「你往生去了。」他就會往生極樂世界去。你既無道德,又沒有一個行持,行持也不檢,這你憑什麼去超度人?可以說是只有負施主的債務。並且佛的制度也都不存在了。

譬如在中國的佛教,沒有人天天都搭著衣的,為什麼不搭衣呢?你問他自己,他也不知道為什麼就不搭衣了。本來比丘相、比丘尼相,時時刻刻都要搭衣,都要吃一餐的。他們居然就把它都忘了,忘到十萬八千里以外了,根本也不認識搭衣的意思是什麼?吃一餐的意思是什麼?在中國的佛教,根本就沒有人懂了。雖然有一、兩個,或者還搭衣,或者吃一餐,這一萬個裡頭也不一定有一、兩個,這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你問他這個比丘相是什麼,他根本就莫名其妙。現在中國的出家人,乃至於其他各國的出家人,多數在大乘的佛教,都不搭衣。這不搭衣,他們認為這就天公地道,就是應該這樣子了,可不知道不搭衣已經沒有比丘相了。

說:「那大乘佛教是菩薩。」菩薩也不是不搭衣就是菩薩了,菩薩也是要搭衣的,菩薩更要莊嚴,你看那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和地藏菩薩,都有裝飾品在身上戴著。雖然這是一個假相,但是它也有所表法,它裝飾就是表示莊嚴佛土。那麼出家人、修道的人,都要規規矩矩的,不是那麼拖泥帶水,像個瘋瘋癲癲的樣子。說:「濟公和尚他就是瘋瘋癲癲的。」濟公,那是為著那些瘋瘋癲癲的人,給他們留飯吃,所以他也就裝成那個樣子。也就是教一般的在家人不可以輕視這個瘋瘋癲癲的人,不可以看不起他。瘋瘋癲癲的人裡頭,也有大權示現的,也有在那兒隱蔽他真正的形相,來教化眾生。

那麼為什麼各處Mahayana(北傳)的佛教徒都不搭衣了呢?因為Mahayana傳到北方了,這北方天氣寒冷,你單單搭著衣,他受不住那個寒冷,所以在這個衣裡邊必須要穿上內衣,穿上貼肉的衣服,好禦寒。穿上裡邊的衣,外邊這個衣一搭上,也就很容易丟了。在佛教剛剛傳到中國,比丘大約有的也不太靈敏、笨笨的,搭著這個衣,往往就把它丟了。這一丟了,再做新的衣,也沒有錢做。那麼沒有錢做,到各處去化緣,又令居士怕。所以,以後出家人和出家人就開個會,說這不是辦法,我們這個衣常常給丟了,也做不起衣。中國人都是節儉生活,那個衣要不少錢才能縫一套衣,你丟了,就會發生問題了。於是乎大家就開會,開會就有個不是很聰明的祖師就想起來辦法了,說:「我有辦法,在這衣上,我們加上一個鉤,一個圈圈,那圈圈就叫環;鉤、環把它一套上,這衣就不會丟了。」所以就發明出中國這個衣的樣子來,於是乎就以此為例,說這就是出家人的衣了。本來這個衣是沒有鉤環的,到了中國才加上鉤環。你看印度的出家人,就是搭著衣,沒有鉤環,就像那 Theravada(南傳)。由這個就知道,佛教傳到某一個地區,因為地區與人的風俗關係,就有很多改善。

在中國改善,然後就流入下流了,就不搭衣了。因為中國的出家人,那時候也多數自耕自食,一工作的時候,搭著衣做工,就不太方便,所以只穿短衫褲做工,把衣就放下了。放下,時間一久,做工的時候不搭衣,不做工的時候也不搭衣了。有的還是依照傳統的關係,上殿、過堂了,吃飯的時候,還都搭上衣。但是流傳到今天,吃飯也不搭衣了,上殿、過堂都不搭衣了,說這樣就是出家人了。其實現在中國、臺灣、香港、越南,乃至於各處Mahayana的佛教,出家人穿這個長衫,就認為這就是佛教徒的衣,佛教徒的服裝了。其實這是大錯而特錯的!你出家人不搭衣,就等於還俗一樣的,和俗人沒有分別。並不是穿這彎彎領,這就證明你是出家人了,不要說穿彎彎領,就是搭著衣,你還天天總在犯戒,總在不老實,何況不搭衣!

所以現在中國的佛教,簡直是沒有佛教。中國傳流到各處的佛教,也都不是佛教,把佛教本來的面目都失去了。我觀察到這樣情形,因為在中國我想把這種風氣改變了它,我知道我自己人微言輕,也沒有什麼地位,言語也沒人聽,啊!你就大聲疾呼,把喉嚨喊破了,也沒有人相信。於是乎我就發願把佛教在西方重新整頓了它,重新發揚光大,令人認識佛教是怎麼回事。所以一到美國來,我一個人就提倡這個搭衣、吃一餐。因為美國人盡想享受,他也貪方便,教他搭著衣,他覺得不太順眼。雖然是不順眼,但也因為沒有什麼順眼的,也沒有什麼不搭衣的出家人在這兒,所以我就提倡要搭衣,然後也提倡吃一餐。因為我在沒有出家以前,當居士的時候,我就吃一餐。等到出家以後,多年以來更是這麼樣吃一餐,所以有人要跟著我出家,我沒有旁的道德,沒有什麼修行,我只可以用我表面的樣子,來教大家模仿。所以跟著我出家的,不論男的、女的,都要吃一餐,如果能吃一餐,才收他;不能吃一餐的,我不收,這是跟著我出家一個鐵定的條件,不能改變的。任何時候、任何環境壓迫下,也不可以改變的。因為我提倡搭衣、吃一餐這種佛教方式,這幾十年了,到美國就是這樣提倡,到現在還是這樣提倡。幾十年耳濡目染,這麼漸漸地,我相信能深入人心,人人都會對我這種教導人的方法,有一個認識。

]      ]      ]

  • 萬佛城的金字招牌,全世界都知道是吃一餐的。還有我們萬佛城的出家人,都是行、住、坐、臥不離衣,三衣缽具都是具足的,這是在佛教戒律上所許可的。在戒律上說得明明白白的,說誰若搭著衣,就有十種的功德。那就算你不貪功德,比丘相總不應該沒有。你說:「我沒有貪心,不想功德。」你不想功德,那麼你也要有福德。你這個福德是一點一滴地栽培來的,隨時隨地無論哪個地方,都要培福培慧,栽培自己的福慧。你不栽培福慧,你自己根本就沒有資格受人的供養。

現在一般人都「習焉不察變成風」了,不搭衣變成真的,搭衣的反變成假的了。那麼搭衣的受人來攻擊,說這是奇奇怪怪的。當初佛也是三衣缽具,衣不離體,一般佛的弟子也都是這樣子;等傳到中國,就都不搭衣了!那麼搭衣的變成在佛教裡說是不對了。

大陸的一些學生,初初到臺灣的時候,有這麼一個公案。什麼公案呢?就是每一個學生因為逃命的關係,誰也沒有帶畢業證書,其中只有一、二個帶出畢業證書來了。到臺灣考大學旳時候,要畢業證書,那麼這沒有證書的人,就都慌了手腳了,就各處去找畢業證書的樣本,一找就把這個真的樣本果然找著了。找著了,他們就做一些個副本,拿到教育部去一投考,就都考上了。然後這個真的呢,到教育部去一投考,教育部說:「你這是假的,人家那個證書都保持得那麼乾淨,那麼樣完整,你這個證書怎麼揉搓得這麼破破爛爛、舊舊的,也邋邋遢遢的。這是證明你做假的,怕人家認出你是假的,所以你就故意把它弄得好像舊的一樣,這不承認你。」你們各位想一想,這個假的都變成真的了,真的反變成假的了!

]      ]      ]

  • 出家人不搭袈裟就等於還俗。中國的佛教一向就 腐敗、墮落,所以我在海外講出家人要按佛制吃一餐、要搭衣,我們在萬佛聖城就是搭袈裟、日中一食。你若認識萬佛聖城的家風,應該至死不變的。你叫我不搭衣啊?你叫我死可以,叫我不搭衣不可以;你叫我死可以,叫我不吃一餐不可以。有這樣堅決的定力,有這樣的信心,這才是萬佛聖城的一分子。我要是認清了目標,到死也不變的,不搭袈裟進禪堂,就是一坐禪就開悟了,我也不幹!

搭衣這一點,大陸不單打禪七不搭衣,時時刻刻都不搭衣,沒有哪一個道場的人搭衣的,他們習以為常了。出家人不搭衣,就沒有比丘相了;所穿的長衫和大袖袍,這都是唐裝,並不是佛教本來就有的。有什麼證明呢?你看看!Theravada(南傳)到現在,還是衣不離體。中國為什麼不搭衣?這很容易了解,因為中國人是勤勞工作,工作很多,那麼一出坡做工,搭著衣就不很方便。人出坡工作,就把衣拿下來,穿著裡邊的內衣去工作。因為搭這個衣,它撇撇拉拉的,做工不方便,所以就不搭衣。時間久了,就習以為常了,以為穿著裡邊這個睡覺的衣服,這就是出家人的衣服了。其實這只是還保留唐裝,那麼一般的世俗人把衣服改成旁的樣子;出家人因為守舊,這個唐裝他也不改,所以認為這個就是出家人的衣服,這是大錯而特錯。你不搭衣,那就是光頭俗漢,根本就不是一個出家人。為什麼呢?你太隨便了,一舉一動都不知道自己是一個出家人。

那打禪七,就更不搭衣了。在戒律上說:「衣不離體」,三衣缽具總是要隨身帶著,你不帶這個,就是犯戒了。可是你問一問現代的出家人,哪一個是真正衣不離體的?這是個外相,根本也不是說搭著衣,就是出家人了;搭著衣,你若不持戒,還不是出家人,是犯戒的比丘,那比在家人還不如。所以你搭著衣,還常常打淫欲的妄想,都想入非非;你若不搭衣,哪個我相信也不是菩薩,也不是聲聞、緣覺。

還有這個吃一餐,我為什麼吃一餐?我從年輕的時候,就有這個思想,我願意代替眾生受苦,我所應該享的福,都送給大家;大家的苦,都交給我自己受。因為這個原因,日本打中國的時候,把中國人抓去做勞工,又要做工,又吃不飽飯,沒有足夠衣服穿,然後凍死、餓死,隨便就叫狗吃了。我看見中國人受這樣的痛苦,我就知道世界上沒有飯吃的人很多,所以我就一天減成吃一餐。我吃三餐的時候,一餐可以吃五碗飯,後來改吃一餐的時候,只吃三碗飯,省下來十二碗飯,給沒有飯吃的人吃。我願意在東北那個冷的地方,冬天下雨都是穿三層布,這麼樣我所剩的布和棉花,給沒有衣服的人穿。就因為這樣子,我才吃一餐。以後出家了,在美國這兒,又不很冷,所以我沒有限制這個穿衣服;那麼吃東西呢,跟著我出家的,男的、女的都要吃一餐,幫著我來省下這個飲食,給那些沒有飯吃的人吃。

在中國根本沒有任何的地方是吃一餐的。中國打禪七,那叫打吃七,就吃三茶四飯,晚上還要吃包子。你若這樣,還能用功,這我不相信的。我吃一餐,就已經覺得很麻煩了,更不用說吃四餐,晚上還外加包子。中國的佛教,叫晚上吃飯叫什麼呢?叫放參、藥石,吃藥石,吃藥、吃石,就是在那服藥呢!這叫掩耳盜鈴,這叫自欺欺人。在那兒因為晚上要吃東西,他說吃藥呢!就是中國的佛教,這種騙人的佛教、欺人的佛教,我沒有法子改正;可是現在在美國這兒,我建立海外的家風,和亞洲的佛教完全不同。 在美國這個地方,因為它享受得太好了,那麼因為享受太好,你出家人吃包子、吃饅頭,再吃什麼好的,也沒有在家人吃的好。啊!人家那大魚大肉,大嚼大嚥,哦!管你飽吃。所以我提倡吃一餐,是對治這個享受的,美國人都願意享受。

我不是給中國人來說法,我到這兒來是預備教化美國人。我教化的對象是美國人,而不是中國人,中國人只是附帶。所以我萬里迢迢從亞洲一個人跑到美國來,所謂匹馬單槍,深入這個外道的地方,到這兒來,我要提倡吃一餐,來對治他們這個享受。你能吃一餐嘛!就可以來出家;不能吃一餐,你就不能出家,你不夠條件,不夠資格。這是吃一餐。

至於搭衣,中國的出家人,啊!我不認識他們真正是出家人?是沒有出家?我不知道。誰去把頭剃光了,燒幾個疤,都叫出家人,沒有什麼標誌。所以我要每一個在萬佛城的出家人都要搭著衣,我到美國開山,就是要搭衣、吃一餐。  

▲Top

 

目錄上一頁下一頁

法界佛教總會 • DRBA / BTTS / DR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