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無樹 - 宣化上人經典開示選輯(二) │←上一頁目錄下一頁→│

宣化上人開示

真正地迴光返照

我們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節錄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現在在這兒研究歷代祖師,我們每一個人要迴光返照,自己選擇一個,我要學哪一位祖師?哪一位祖師,是我的榜樣?我願意照著他這樣去修行。我們要這樣想,聽經才有用,對我們自己的身心、生死上,才有幫助。我們如果聽經是經,我是我,我和經分開,我和祖師也分開,那始終我們不能得到利益。我們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哪一位祖師,我們最佩服,我們就要向他看齊,向他學習,這才不把時間浪費。

好像五祖大師七歲就出家,他不和他的同類沙彌打架,也不爭、也不拌嘴,就是天天好好地工作,好好地任勞任怨,這才真正懂得怎麼叫出家,懂得要怎麼了生死。如果你出家,還天天吵架,天天打架,天天罵架,這和沒有出家是一樣的,我們人人都要猛省這一點。

萬佛城叫「法界佛教總會」,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在萬佛城的人,都是凡夫,都是一般的人到這萬佛城。萬佛城,雖然說是個聖地,雖然說是造就佛、造就菩薩、造就祖師的地方;可是我們剛一來到這地方,誰也不是佛,誰也不是菩薩,誰也不是祖師,未免就掛一漏萬,有很多的事情,都是美中不足、不能盡善盡美、不能圓滿的。要是都圓滿,我們就成佛、成菩薩、做祖師,不做凡夫了。*

我們在這兒,都是凡夫俗子,都一點一點地去自己的習氣毛病,所以無論哪一位做事,都有一些出入,有一些不圓滿的地方。不過我們到這兒來,都是想要圓滿,都是想要往好的學。我們想要圓滿、想要好好修行、想要見賢思齊,這一個心,是最寶貴的。就怕我們有過不能改,知善不能行,只是自私自利,那就完了。

我們每一個人,能有這一念要成佛的心,要行菩薩道的心,要本照普賢菩薩那十大願王,去發這十大願,就一定會達到你所希望的目的。我們現在不圓滿的地方,大家都互相包涵一點,互相諒解一點,所謂「忍是無價寶,人人使不好,若能會用它,事事都能好。」

我常對各位講,「一切是考驗」,我們在多生多劫不知道造了什麼罪業,不知道和哪一位有什麼因果,有什麼不圓滿的地方,所以就會有很多不如意的問題發生。在這個時候,就是「一切是考驗,看我怎麼辦?」看看我自己怎麼辦?不是看爾怎麼辦?看爾是往外看了!

一切是考驗,
看爾怎麼辦?看你怎麼辦 看你自己怎麼辦?
對境若不識,
須再重頭煉。

一切是考驗,
看他怎麼辦? 你若明白他,也就不會埋怨他。
對境若不識,
須再重頭煉。

這幾句話都是反求諸己的話,你不要看你、我、他,你要學菩薩。菩薩的形狀是﹕

真認自己錯,
莫論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
同體名大悲。

你常常有大悲心,憐憫一切眾生:我要教化眾生,感化不動眾生,是我的德行不夠;我的德行若圓滿了,能萬德莊嚴,沒有不被我所化的。我化不了,就是德行還沒有萬德莊嚴。這樣一想,就不會向外馳求,不會到外邊去找,這叫真正地迴光返照,反求諸己。「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諸己。」我們若能這樣,不要說聖賢,就是佛菩薩,我們都可以很快地就達到他們的果位。

「愛人不親反其仁」,你愛護一個人,人家離你遠遠的,不敢接近你;你要迴光返照,看看我仁愛人的心夠不夠?這是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好像我做師父的,教化徒弟,徒弟不聽;我要迴光返照,我做師父的,是不夠德行吧?所以才出叛徒,才不聽話。這是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你對人行禮,人家不睬你,望都不望你;你要反求諸己,看看我是不是很恭敬向人行禮?這是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不得,就是不怎麼好,不圓滿。你所行所作,覺得不對的地方;「皆反求諸己」,都要自己反回來,看看自己對不對?


法界佛教總會 • DRBA / BTTS / DRBU │←上一頁目錄下一頁→│